當李敖先生鞠著古稀之軀,意態蕭然地出現在陽明山閻錫山舊居的時候,人們明白,李敖這次對胡因夢的討伐告一段落。自上《李敖有話說》節目以來,這些日子,李敖最不開心。他沒有料到,在鳳凰衛視上,會出現他最忌諱的節目:他的前妻胡因夢被邀作嘉賓,講她和他的恩恩怨怨。於是他暴跳如雷,指責魯豫,辱罵觀眾,斥前妻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動物「。並告誡鳳凰衛視,因為涉及了公共輿論、是非和正義,並拉到了《魯豫有約》裡,「對不起,同樣的在鳳凰電視臺,我就要有強烈的反應給你看。」
李敖在鳳凰衛視的節目做得太久了,產生一種錯覺,以為鳳凰衛視只是他一個人的傳聲筒,他愛說什麼就說什麼,容不得不同的聲音。的確,在鳳凰衛視的平臺上,李敖比任何人都有大得多的話語權。在「嘉賓言論,不代表本臺觀點」的聲明下,他講了許多有益的東西,但是他發表的錯誤的,甚至腐朽的言論也不少,卻很少有不同的聲音能從這裡發出。但這絕不表明,別人不可以在同樣的聲明下發表不同的意見。在李敖對魯迅進行了連篇累牘的攻擊和侮蔑之後,這次在紀念魯迅逝世七十周年的時候,在鳳凰衛視的「文化大觀園」中,王魯湘做的《憶魯迅》,和在「一席談」中,胡一虎主持的《誰是魯迅》,提到的李敖言論和裁取的《有話說》的畫面都不是作為肯定的材料引用的。儘管這種不同的聲音還顯微弱,但還是體現了鳳凰衛視的傳媒理念。
魯豫的這期《有約》節目,我認為是我看過的魯豫做的節目中,最好的、最有價值的一期。這位外表柔弱的可愛的女士,卻有著遠比男子漢還剛毅、堅強的意志。誰都知道,李敖是「思想家」、「歷史家」、「文學家」,「大師」。在臺灣,有著在兩蔣時期坐牢的本錢。當前,上自政黨領袖(別提姓陳的那個「總統」)、「立法委員」、「政府高官」,下至小報記者,普通百姓,想碰他的和敢碰他的人不多,誰不想求得個安生。在大陸他擁有眾多的「敖迷」,近來雖有銳減的趨勢,但數量仍然很大。魯豫在創意之初,做這種太歲頭上動土的節目,她不會不知道風險。節目一旦播出,必然遭致李敖的激烈反彈和「敖迷」們的圍攻,這是可以預料的。但是,這期節目還是做了,播了。我實在佩服魯豫巾幗不讓鬚眉的勇氣。魯豫這期節目的成功,使我們了解了李敖的另一面。使我們看到退卻光環後,更真切,更實在的李敖。做到這一點,魯豫和她的劇組功不可沒。
果然不出所料,李敖來反擊了。在10月9日的節目中,他氣急敗壞地說:「有一個人闖了大禍,這個人就是鳳凰電視裡面的她——魯豫。」魯豫闖什麼禍了?她不過是像往常一樣做了一期《有約》,所不同的,這次的嘉賓請的是胡因夢——李敖的前妻。做《有約》既是她的責任,也是她的權利。既然節目是在鳳凰衛視做的,它也必須遵守「嘉賓言論,不代表本臺觀點」的規則,那些使李敖煩惱的話,都是胡因夢講的,胡因夢也並沒有推卻自己的責任。魯豫主持了這期節目而已,何錯之有,何所謂「闖大禍」。李敖在鳳凰衛視節目做的太久了,太過受到尊重,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如果在魯豫的節目中,是嘉賓拂了你李敖的逆鱗,你盡可以找嘉賓去算帳,這符合鳳凰衛視的遊戲規則,你李敖應該比誰都清楚,犯不上跟魯豫過不去。說魯豫闖了大禍,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李敖從來就蔑視普通人,說他們醜陋,不像大人先生們那樣光風霽月。在普通人中,有一部分景仰、支持、讚美李敖的人,就是所謂的「敖迷」,李敖是如何看待這些人的呢?李敖說:「我們每一個這種公眾人物所面對的一個痛苦的局面,就是那些你看到對你很好的人,讚美你的人,常常就是殺你的兇手。」「我常常講了一句比喻,就是看你走出來為你鼓掌的人,當你上斷頭臺的時候,這些人也在鼓掌,……事實上這群人是很殘忍的。」他還說:「所以一般人以為,你們這些人擁護我,愛護我,投票給我,為我鼓掌,事實上,這批人同樣的要看你出洋相」。李敖的這些話是很值那些「敖迷」們,好好想一想。當你以孺慕的真誠之心,崇拜你的偶像,支持他,擁護他,給他鼓掌的時候,他卻在罵你是殺人兇手、很殘忍、要看他出洋相。
蔑視普通人(包括「敖迷」)的思想,不是這位「思想家」一時意念走偏,在他的著作中隨處可見,有著根深蒂固的歷史淵源。李敖在《北京法源寺》中寫到:「他(譚嗣同)心裡想著,『在光天化日之下、在黑暗時代,他們在看我們流血。我們成功,他們會鼓掌參與;我們失敗,他們會袖手旁觀。』」他還在《醜陋的中國人研究》中說:「例如一談到中國的民族性,框框看法在外國人眼中,就出現了所謂「邪惡的東方人「(Sinister Oriental);在中國人眼中,就出現了所謂「醜陋的中國人」,其實東方人中國人固多邪惡醜陋,但是,不看三個臭皮匠而看看一個諸葛亮,你也會發現不同的視野和光明面,而諸葛亮的舉手投足、光風霽月,也正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你不能也無法抹殺他。」他借蔡元培的「殺君馬者道旁兒」的話頭,解釋並發揮這個典故:你騎著馬賽馬時很高興,旁邊的觀眾為你鼓掌,你因此更高興,跑得更快,結果馬累死了。所以真正殺你的馬的人,就是那些擁護你的人。這就是李敖的眼裡,普通人與「高人賢者」,偶像與崇拜者的關係。與別的追星族不同,「敖迷」們在拼命地追捧偶像的時候,卻遭到偶像的蔑視,這是 「敖迷」們的悲哀。
李敖為了對魯豫施壓,還把這種「群眾心理」做了引申,並定義一個所謂「新的心理學名詞」,叫「魯豫心理」。李敖的這一招顯得十分滑稽可笑。這種把群眾當群氓的觀點,在李敖的頭腦中,早已形成並已根深蒂固,今天冠以魯豫的名字。難道魯豫是這種「心理」的始作俑者,還是這種「心理」的集大成者,或是有別的特別貢獻,有幸享此「殊榮」。李「大師」如果不是腦子出了毛病,就一定是真的老了,才鬧出這樣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來。
李敖的這場討伐前妻的戰役終於結束了,李敖又恢復往日的平靜,又開始了《有話說》,只是意態日見落寞。這次反擊一期《魯豫有約》,竟一連用了七期《有話說》時間,從胡因夢的父母說起,說胡因夢的「毀掉大義」和不道德,說胡因夢演藝事業的沒落 和寫作能力的低下,說胡因夢逝去的美貌和老去的年齡,詛咒和暗示胡因夢的下場……。也許他覺得自己的節目做得很成功,而且有「施教」作用。其實,許多人都覺得他對鳳凰衛視反應過分,失去了分寸感,而且是忘記了遊戲規則;對魯豫的施壓滑稽可笑;對胡因夢的討伐,不乏人身攻擊和命運詛咒。李敖底過分反應,讓許多人感到厭惡和看不下去。有的「敖迷」甚至說:「李敖大師,換個話題吧!」聽說李敖要在年底結束他的《有話說》節目。看來,是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