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診間隙去獻血 這位「調皮」的醫生眼裡心裡只有患者

2020-12-22 健康一線視頻網

近日,「調皮的醫生」火爆了網絡,左手壓著還在滲血的出血口,右手舉著患者的CT片,眼睛認真的閱著片子……那麼專注,那麼敬業,那麼帥。今天,華商網記者對這位「調皮的醫生」進行了專訪,來看看,他有多「任性」,多「調皮」。

現場還原

10月17日,這張圖,這則消息在刷爆了朋友圈,大家不禁為這位醫生豎起大拇指。

自己的不經意 卻可讓別人感動很久

單樂群,是西安紅會醫院脊柱外科退變與腫瘤病區主任,是一名心系患者的普通醫生,也是同事眼中的「熱心人」。

說到自己成為「網紅」,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說「我覺得真的沒有啥,只是湊巧而已,換了別人也會這麼做。」單樂群主任說,當時醫院組織的「世界骨質疏鬆日」的義診和醫院組織的獻血時間剛好重合,都在下午兩點後,而他下午三點還需要去開個會。義診剛開始,前來就診的人比較少,他便抽空去獻血了,剛從獻血車上下來,看到有病人拿著片子剛坐下,他便左手壓著止血,跑著趕去給患者看片子了,而這一幕,剛好被醫院同事拍了下來。

拍照時,他正拿著患者的片子,認真的看著,隨後告知患者病情,交待患者注意事項,一切都和日常問診一樣,而患者看著他按壓出血口的手,也在叮囑,「要多壓一會兒……」

朋友圈很多人自覺地將單樂群主任的照片事跡發了出來,大家評價,這樣的好醫生「來一打」,而單樂群認為,醫生的職業使命讓他們眼裡看到的只有疾病和病人,只有一個想法就是治病救人。然而醫生也是普通人,他們有血有肉有感情,雖說治病救人是工作,但這樣的舉動,實在讓許多「看客」感動。

因「備血」不夠不得已暫停手術他心裡難受

單樂群認為,獻血是一件利己利人的好事,對自己而言,有助於刺激身體的新陳代謝,降低疾病的發生,對於他人,或可直接關係到生命的安危。

這是單樂群主任第22次獻血了,這個數字,是記者從他的同事口中得知的。他並不知道自己獻了多少次,也沒有固定的獻血時間,因為他較為清瘦,每次只能獻200ml,但只要時間允許,他只要看到醫院內的獻血車,都會主動去獻血。他說,臨床上經常會遇到缺血而無法將手術進行下去的情況,就在上周,他站在手術臺前,卻因備血量不夠,而不得不暫停,直到備血量充足才開始實施手術。

單樂群主任說,外科手術出血量一般會比較大,不是每臺手術都需要那麼多的血,只是需要準備充足的血來應對突發情況,保證生命安全。而作為醫生,也必須把預估風險提前加以防範,沒有足夠的把握,便不能輕易開刀做手術。所以,作為紅會醫院的一名醫生,科主任,他認為,自己應該為患者做出一點貢獻。就像紅會醫院郝定均院長曾說過,紅會醫院以外科手術居多,是「用血大戶」,也應成為「獻血大戶」。

獻血需要有組織的進行

說到獻血,單樂群主任說,很多人有獻血的意識,也想獻血,但實話是,有時一個人去獻血,會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實現,他認為,無論是醫院,還是其它單位,需要不定時組織員工進行義務獻血,這種有組織的獻血,可以讓很多人規避恐懼心理,會帶動很多人獻血的積極性,讓一些徘徊在獻與不獻,敢與不敢之間的人,堅定他們的信念,加入到獻血的行列。

單樂群主任認為,獻血本就是自覺自愿的事,但領導以身作則,卻可以起到帶頭作用。作為臨床醫生,他深知血對於臨床的重要意義,需要大量的備血為病人生命保駕護航,因此,自己作為科室帶頭人,理應在獻血方面起到帶頭的作用。(記者 袁毛毛 劉雅婷)

原標題:義診間隙去獻血 這位「調皮」的醫生眼裡心裡只有患者

相關焦點

  • 方艙醫生聽到來武漢後最暖心的一句話:病好了我要去獻血!
    "王醫生,跟你說個事。等我病好了,我要去獻血。"王醒說,這是他來到武漢以後,聽到最暖心的一句話。她和醫生約定,康復後去獻血△王醒和張麗2月16日,在王醒走進病房不久後,病人張麗(化名)主動找到他,說出了獻血的想法。張麗在看到新冠肺炎康復者可以獻血救治危重病人的新聞後,她思考了一晚上,決心做這件事。
  • 西安醫生主動為病人獻血 家屬硬塞2000元也被轉入患者帳戶
    李瑞正在查房   西安市第三醫院普外科二病區來自甘肅金昌的57歲患者張先生突發疾病急需輸血,主管醫生李瑞到獻血點擼起袖子為病人獻血,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4年前,患者張先生因患十二指腸腫瘤,進行了切除手術。今年1月下旬,張先生因低蛋白血症及貧血住進西安市第三醫院普外科二病區治療。
  • 好大夫在線APP專家義診:已累計幫助22萬名患者
    春節後原本是患者就醫高峰期,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患者無法放心就醫。疫情發展以來,好大夫在線APP已經組織多名三甲醫院的專業醫生免費為公眾實時解答疑問。隨著疫情的進展,線上問診需求急速增加,1月25日好大夫在線對免費義診進行了大規模擴容,號召平臺上的21萬名公立醫院醫生加入在線義診,並根據患者問診量的變化,實時調配醫生資源,及時解決用戶健康問題。  小編經過查詢發現,除了快速義診通道,好大夫在線還專門開設了一條可以自選專家的義診通道,患者可以通過這個通道,直接諮詢目標專家。
  • 患了高血壓,為什麼不能去獻血?看看醫生怎麼說
    來自網友疑問:近期單位組織去獻血,想著給社會做點貢獻,我也就上報了。結果後來體檢的時候,說我血壓有點偏高,不適合獻血。我就納悶了,平常我身體都挺好的,就算是血壓有點偏高,怎麼就不能獻血了呢?醫生解答:你好!
  • 輸血科醫生忠告:不要等血庫告急了才獻血,無償獻血應該常態化
    數百人連夜獻血救的孩子,還是走了》。作為一名輸血科醫生,我不想對孩子誤食毒蘑菇意外中毒事件做過多點評,只想對數百人連夜獻血救人這件事,談一點自己的看法。通過這件事情,我想理性的告訴大家:「不要等血庫告急了才去獻血,無償獻血應該常態化!」一袋血液,從獻血者的胳膊採集出來,再通過後期的各項化驗製備,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所以,臨床用血切忌時常出現告急,因為出現告急就意味著救治上需要等待。
  • 西安兒保醫生參與公益互助15年 獻血182次曾入選《全國無償獻血...
    包含了社會各界人士,有教師、醫生、工程師、退休職工、學生、殘疾人甚至白血病患者;而且擴大到家庭化,有的是夫妻檔,有的是一家四口、祖孫三代,就連很多以前的被幫扶對象也參與了進來。  在這個特殊的隊伍裡,黃哲早已成為公益互助的「骨幹」之一,光他組織、參與的公益活動就有500多次。秦嶺深山裡的小學、兒童福利院、聾啞學校、老人院、獨居老人的家……都是志願者們節假日常去的地方。
  • 醫生已成我國獻血主力軍,為何仍有人說醫生不獻血?
    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實施以來,我國無償獻血人次和採血量實現了連續20年的持續增長。但據國家衛計委公布的數據顯示,醫生、公務員、大學生、軍人獻血比率遠高於其他人,已成為獻血的主力軍。為什麼普通公眾不願意獻血呢?
  • 一位臺南醫師的大陸義診足跡
    2013年6月,他應大陸邀請,第一次率領臺南醫師公會的同事,與多家大陸醫院的醫生一起,組團前往雲南石林彝族自治縣,為當地老百姓提供義診。「我們是醫生,看到病人受苦,心裡會受不了。」談起赴大陸義診的原因,王正坤的話很樸實,仁心仁術是他的行為準則。為社會服務是王正坤一貫的信念。
  • 西安醫生主動為病人獻血 家屬表謝意送兩千元最終被轉入患者帳戶
    2月2號,在西安市第三醫院普外科二病區,來自甘肅的患者張先生,突發疾病急需輸血。情急之下,主管醫生李瑞主動為病人獻血,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病人家屬為了表示感謝,送了2000元紅包。不過這筆錢,最終被醫護人員返還到了病人的住院費中。
  • 13名專家齊聚,600多名患者求診!這家醫院義診慶祝建院六周年
    >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名醫的診治據統計當天強大的專家義診團隊共為600多名患者提供了義診、健康服務「我和老伴沒花一分錢就得到了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專家的診治,真的太感激了。」這次也是南雅的主治醫生告訴我們這個義診的信息,讓我們過來找專家看一看。」喻大爺充滿感激地說道。記者獲悉,為充分考慮到病人的就醫需求,此次義診專科涵蓋了心內科、血液內科、腎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肝膽外科、骨關節外科、婦科、兒科、腫瘤科、神經內科13個專學科。
  • 感冒患者可以獻血嗎?如果去獻血了會怎麼樣,現在弄明白了
    有一部分人有獻血的習慣,每周,每月都會規律性的獻血,對於這種做法當然是值得提倡,獻血的朋友也值得敬佩,值得大家學習。獻血的好處非常多,不僅能夠提供給有需要的人,而且長期獻血還能夠增加自身的血細胞造血功能,提升自身免疫能力和身體素質。
  • 上海醫學專家去村裡為200多人義診,本地全科醫生跟診學習
    上海醫學專家去村裡為200多人義診,本地全科醫生跟診學習 澎湃訊 2019-04-15 20:28 來源:澎湃新聞
  • 瑞安女網友反映獻血後影響月經 醫生說法不一
    溫州網5月4日訊 (記者 溫婉) 近日,有女網友發微博稱,獻血之後導致其月經不調、閉經。之後,不少網友也紛紛跟帖稱自己或者朋友也遇到過,獻血後出現經期推遲、量少、閉經的情況。今天,記者採訪了溫州的幾位臨床醫生,然而他們給出的答案卻不盡相同。有醫生認為女性不宜獻血,也有醫生則認為獻血和月經兩者毫無關聯。
  • 內科醫生去武漢 外科醫生去獻血 成都醫生太剛了!
    在湖北武漢,成都重症、急症、感染科、呼吸及重症科等科室的醫師和護理人員衝在抗疫第一線,而在成都的獻血點,同樣有一批衝在最前面的醫生。千裡戰「疫」截止2020年2月10日,四川省共派出921人醫療隊前往支援湖北武漢。
  • 17年獻血超11萬毫升 他是杭州無償獻血最多的人
    第二天一大早,他問護士,同病房的病友去哪兒了?怎麼不回來?護士告訴他,這位病友在手術過程中大出血,由於當時條件有限,醫院沒有足夠的搶救用血,搶救失敗去世了。章梁君登時愣在了原地,張了張嘴卻說不出話,半晌,默默轉身返回病房。「前一天還活生生的人,跟你說說笑笑,突然說沒就沒了。」
  • 20年獻血2000毫升,一位「熊貓血」醫生的「執著」
    從20年前第一次無償獻血起,他就立下心願:用「熊貓俠」的身份幫助更多的人。 「我是一名醫生,救死扶傷是我的職責所在。同時我也是一名『熊貓俠』,我很願意在關鍵時刻去救助別人。對於那些因為疾病、外傷、手術等各種原因需要用『熊貓血』的人來說,我的奉獻就能給他們活下去的希望。」
  • 七年14次義診 滬公衛中心為革命老區肝病患者續寫生命
    每逢義診,方阿姨都會在母親的陪伴下,趕來醫院諮詢用藥、感恩王介非團隊。每次她都會帶來一面旌旗,說是她老媽媽囑咐的,要敬一敬「全家的觀音菩薩」。  「上海醫生護士的醫德醫風,包括醫療水平,真是讓我感動!現在我每次去上海出差,我都會找時間與救我命的醫生護士見見面,我們都成為朋友了。」憶起三年前與死神的驚悚博弈,30多歲的小林無不感慨。
  • 部分成本降7成,青光眼患者福音!患者:眼睛亮了,心裡也亮堂了!
    但她不知道,自己視力下降其實是白內障引起的,在過去很多年,因為家庭困難,她從來沒有去醫院檢查過眼睛。白內障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病,在貧困地區,很多像魏大媽這樣的白內障患者,由於經濟能力所限,不能及時手術,一拖再拖,甚至導致失明。而一旦失明,患者不但失去勞動能力,生活起居還需要人照料。這樣的眼科疾病,也使很多貧困地區的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 新春首位獻血者堅持十年 外籍醫生獻血感受中國年
    堅持十年正月初一獻愛心、驅車三小時來武漢獻血、外籍醫生獻血感受中國年……不同身份、不同國籍的愛心人士,讓氣溫驟降的武漢春節變得格外溫暖。為臨床患者緊急用血提供了保障,也為自己的新年劃下「紅運當頭」的第一筆。正月初一上午10點,中鐵快運的陳紹強在中山公園獻血屋成功獻血,拔得2019新春獻愛心頭籌,每年正月初一,他都會第一時間奉獻愛心,這一習慣已經堅持了十年。他說一來因為採血淡季更需要捐獻血液,以幫助急需用血的患者,二來也想為自己的新年祈福。
  • 成都華西壩史上最大規模義診 千名醫生雨中問診6萬人次
    路過急診科、精子庫幾個稍微人少的義診位置,就開始逐漸走不動道了。消化內科是首個堵點,該科70高齡的專家歐陽欽教授帶隊參加義診。緊挨著的肝臟血管外科也被圍了個嚴實,大部分是靜脈曲張建議複查後看門診。該科楊佚醫生在義診中排查到一名腹主動脈瘤的患者,可病人拒絕手術。對於這類兇險的病症,楊佚醫生詳細的把情況給患者家屬做了講解,並讓家屬回去做患者工作,要其儘快接受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