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了寶寶,這些事情1歲前的寶寶可以做,還能鍛鍊動手能力

2020-08-18 樹屋的時光

歡迎關注樹屋的時光,樹屋的時光可以幫助你了解與孩子的溝通以及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的實際問題。本文篇約1300字,閱讀時長約3分鐘。

寶寶有時的成長速度是很驚人的,從剛出生看起來很脆弱的樣子,開始逐漸變得有力量,但是在家長看來寶寶還是很讓人擔心。其實家長們可別小看了寶寶,其實在寶寶1歲前的階段,自己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接下來就給大家總結下寶寶可以自己來說的事情,家長在保證寶寶安全的前提下不妨多鼓勵寶寶做這些事情吧。

適合0-1歲寶寶獨立做的事情

自己爬著拿玩具

一般來說,寶寶在6個月後就開始能學會坐立,並且四肢更加靈活會到處爬行,所以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在客廳準備一個大一些軟一些的地墊,然後上面擺放一些寶寶平時喜歡的大件玩具,將寶寶放在地墊上,鼓勵寶寶爬過去拿。但是家長要注意的是,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在旁邊看著寶寶,因為寶寶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所以家長要避免寶寶爬出墊子外,以免碰到尖銳物品受傷。

玩可以「開合」的東西

不少9個月的寶寶會對書本、盒蓋等能開合的東西開始著迷,寶寶會覺得很有意思,經常會自己找來玩。家長在保證寶寶不被書本劃到手,或者開合力強的盒蓋夾到手的情況,就讓寶寶自己盡情探索這些東西吧,玩這些東西時可以使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得到快速的發展。

自己喝水

不少家長不管是餵奶或者餵水,都沒讓寶寶自己動過手,但其實當寶寶到7-8個月的時候,家長就可以讓寶寶自己學著自己用水杯喝水了。家長可以給寶寶買一個外觀比較可愛的水杯,會更加吸引寶寶。


教寶寶喝水時,家長可以先用雙手握住小杯的手柄,將吸管含在嘴裡,用力做出吮吸的動作,然後讓寶寶多模仿著做。當寶寶通過自己拿著杯子並且吸到杯子裡的水之後,會更有自信和興趣來自己通過用吸管喝水。但家長不要為了鼓勵寶寶喝水,就用酸酸甜甜的果汁來吸引寶寶,並且也最好不要為了方便而總是用奶瓶讓寶寶用來喝水。

學習拿勺子

不少家長可能會有這樣的體會,寶寶在1歲左右的時候,總是想自己拿著勺子挖東西來吃,但是寶寶畢竟手部動作不那麼靈活、力量也不太夠,所以經常會把東西弄灑,不少家長也因此覺得麻煩,也就沒想讓寶寶自己拿著勺子吃。

其實家長不妨給寶寶在身上系一個小圍兜,再給寶寶一個耐摔的小碗,慢慢讓寶寶嘗試著自己用勺子挖飯菜吃,一開始可能經常會掉落出來,但是家長要多些耐心,讓寶寶多其嘗試,相信很快就會發現寶寶是能夠學會的。但正常的餵飯還是需要大人的幫忙的,讓寶寶練習拿勺子,更多的是讓寶寶參與到這個環節中來。

讓寶寶鍛鍊撿東西

當寶寶的肢體力量逐漸增加時,手部的精細動作也會做得越來越好了,所以家長可以有目的性地讓寶寶去撿一撿地上的東西來鍛鍊寶寶。比如在家的時候,家長可以在地上放一些不會造成危險的小物品讓寶寶來撿;帶寶寶去公園的時候,也可以讓寶寶撿一撿地上的樹葉和小果子之類的,不過要注意不要讓寶寶去撿一些帶刺的、容易受傷的東西,並且在戶外撿完東西也要記得洗手。

當寶寶自己能獨立做些什麼的時候,家長不要吝嗇表揚和誇獎,被鼓勵的寶寶會更加開心和有自信。

如果您喜歡樹屋的時光,請您關注我。歡迎對文章內容進行評論,一起探討對於家庭教育中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如何鍛鍊2-3歲寶寶動手能力
    寶寶兩歲以後手的靈活性越來越強,大腦與手的協調性也越來越好,寶寶開始漸漸操作一些家用工具,學會一些基本技巧,這個時期寶寶的學習力和求知慾望非常強,而且動手操作的欲望也很強,這時候注重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有助於寶寶手腦協調開發智力。如何鍛鍊2-3歲寶寶動手能力呢?
  • 寶寶1歲以前,千萬別忘了鍛鍊這個能力
    去請教醫生,原來是因為寶寶的咀嚼能力發育的不完善,導致寶寶吃蔬菜會費勁,原來咀嚼能力也需要鍛鍊!其實飲食的轉換沒必要等到這個時間再做,從一開始加輔食,媽咪就要注意食物要由細軟逐漸變得粗硬。 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不僅可以幫助寶寶消化吸收,還能訓練口腔、舌頭、嘴唇等相應器官肌肉的協調性及靈活性,提高寶貝發音的清晰程度。
  • 想讓寶寶更好的發育,做這兩件事情,肯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寶寶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是在出生後一歲之內,如果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手段來幫助嬰兒促進她更好的發育,就一舉兩得的事情。這個過程可以讓寶寶生理功能和適應外界的能力方面都能夠得到提升和增強。同時在做被動操的時候可以和寶寶進行交流和接觸,能夠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需要注意的就是做操的時間要選擇恰當,特別在做的過程中需要家人把雙手清洗乾淨,取掉首飾等裝飾物品,而且在操作的過程中要輕柔並且注意安全。當寶寶長到7--12個月的時候可以給他做主動操。
  • 寶寶3歲前就要鍛鍊社交能力?確實是這樣的
    其實,一些西方兒童心理學家發現,3歲甚至1歲前,寶寶的「社會化」都對其一生的社交能力產生很重要的影響。很多成年人的「社交障礙」有一部分也是因為童年甚至更早期的時候,不擅和周遭環境及人事共處而造成的。 其實,從寶寶一出生,就已經成為了「社會人」。吃喝拉撒睡,都註定和身邊人和事物產生互動關係。
  • 適合3歲前寶寶玩的6種玩具,好玩還能提高寶寶能力!你買過嗎?
    尤其是3個月前的寶寶,眼睛還不可對焦,只能看出物體的輪廓,家長通過給寶寶看黑白卡,用黑白的強烈對比來對寶寶進行視覺訓練。而到4個月之後,寶寶就可以看彩色的卡片了。 搖鈴 (0-1歲) ¥mw7BYtmRSTi¥
  • 3歲前訓練寶寶精細動作很重要,學會這些,讓寶寶更聰明
    引人注意的點就在於寶寶與生俱來的抓握能力,要知道寶寶的手部力量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據寶寶行為科學的研究表明:1~3歲是寶寶肢體訓練的「黃金時期」,寶寶需要在這個「黃金時期」鍛鍊小手的靈活性。很多家長在孩子的小時候並不是很在意孩子精確動作的發展和培養,認為孩子小時候的任何動作行為都是沒有意義的。
  • 孩子做家務的好處竟然這麼多?孩子做家務可以鍛鍊這些能力
    所以在家裡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家務活,這對於他們以後的生活是有益無害的。並且可以通過學習疊衣服、收納玩具等家務勞動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還能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 孩子動手能力差怎麼辦?現在的動手能力決定以後的學習能力
    相信每位做父母的,不僅希望自己的孩子夠健康可愛,同時也希望他們聰明伶俐動手能力強的,那麼想要讓孩子有高智商並且有很強的執行力,必須要對孩子進行培養和鍛鍊,而且要從小就開始,如果長大了再培養,就很難改正,所以加強孩子自己動手能力就是關鍵。
  • 讓寶寶幫我穿一次襪子,鍛鍊一下寶寶的動手能力
    一個六歲的小孩,能做到這些已經很不容易了,給我家大寶點讚。不得不說,從二寶出生以後,大寶確實獨立很多了,寶寶很懂事,會幫我照顧妹妹,有時候也會幫忙做一點家務。畢竟她也是個小孩以,雖然幫不了大忙,但是我已經很滿足了。還記得今天早上起床的時候,剛給二寶穿完衣服,二寶就開始哭鬧,應該是餓了,所以我就開始給寶寶衝奶粉,然後就坐在床上餵奶。
  • 鍛鍊寶寶動手能力,6個月~5歲可以玩的夏日戲水遊戲大奉送
    遊戲1:變身公園老大爺/1.5歲~5歲可玩你肯定在公園見過這樣的老大爺吧:當老大爺拿一支毛筆蘸著水,在大地上揮斥方遒時,你可曾想過,其實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培養寶寶寫寫畫畫的能力。小寶寶可以隨便畫,鍛鍊手部肌肉。對很多喜歡拿著粉筆在小區亂寫亂畫的大寶寶,換成水盡情寫的話,既不會被物業找上門,也能讓寶寶玩的盡興。
  • 好吃的肉鬆蛋糕在家也能做,蒸一蒸就完成,還能鍛鍊寶寶咀嚼能力
    今天的這款肉鬆蛋糕做起來很簡單,食材就用到了雞蛋、麵粉和肉鬆。沒有烤箱也沒關係,蒸一蒸就能完成,寶寶吃了還能補鐵補蛋白,滿滿的能量哦~給寶寶當零食、加餐都非常不錯呢。寶寶自己動手拿著吃,還能鍛鍊寶寶咀嚼能力和手部精細動作~這道鬆軟細膩的蛋糕到底怎麼做?具體步驟,往下翻吧!
  • 別花冤枉錢,寶寶0-1歲益智玩具推薦
    別花冤枉錢,寶寶0-1歲益智玩具推薦我喜歡給寶寶買益智玩具,反正都要玩兒,一邊玩一邊還能鍛鍊本領不是更好。所以我也看重一個玩具它的持續性,就是能玩多久?有些玩具像搖鈴、牙膠等是屬於階段性的材質安全就好也不用貪多,而有些玩具比如學習類的像燻教機這類就是持續性的至少可以玩個三五年那就早入早划算!本文主要推薦0-1歲寶寶益智玩具,玩具在精不在多,媽媽們按需種草。
  • 動手能力影響智商?上海悅寶園教你如何更好的提升寶寶的智力
    千萬不要小看孩子的這種動手能力,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其實間接培養了很多能力。1、 手腦相連,動手是讓大腦做體操孩子背書難,老是記不住古詩課文?那是因為人的記憶是很複雜的東西,要依靠形象、邏輯、動作、情緒……來記憶,而在這些種類中,最不容易遺忘的就是動作記憶!所以民間有&34;的說法。
  • 戴「一米帽」上學,能堅持安全間隔,又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孩子對於「一米」卻沒有清晰的空間概念,戴「一米帽」上學確實是一個好辦法,能夠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和同學們堅持安全的間隔,又可以鍛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家裡有孩子的父母都有這個感觸,從上幼兒園開始,老師就會不斷布置各種各樣的手工作業,家裡的廢紙巾卷、保鮮紙筒紛紛都變廢為寶。讓孩子做手工有三大好處。
  • 寶寶到了1歲,家長經常和他做這4個遊戲,能讓他更聰明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愛玩的寶寶更聰明。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如何把培養孩子成愛玩、會玩的人?其實從寶寶1歲開始,家長就經常陪他一起做遊戲,不僅能將他培養成為一個愛玩、會玩的人,還有利於提高他的觀察力、動手能力、專注力等能力,對他的未來非常的有幫助。
  • 寶寶的小手能發出健康信號,1歲前這麼帶娃做遊戲,動手又健腦
    1歲前寶寶手的生長規律新生兒:寶寶在剛出生的第一個月裡,你會發現他總是呈現握拳狀。此時嬰兒的神經系統尚在發育中,肌肉力量還未發育,想長久地張開手還真有點「費力氣」。寶寶開始喜歡用手去撕扯東西,不妨拿一些比較容易撕的紙給寶寶練習,防止誤吞。至於亂扔東西嘛,那是他在對自己手的能力進行探索,別制止,盡情「鍛鍊」就好。
  • 寶寶儘早學會使用筷子,不僅鍛鍊自主能力,還能變得更聰明
    前幾天吃飯的時候,俊俊和往常一樣,準備餵孩子吃飯,鄰居正好來到家裡看見這一幕,對俊俊說,你們孩子這麼大了還讓餵飯啊,我孩子三歲的時候都會自己拿筷子了。俊俊突然意識到得讓孩子自己吃飯了,不然會被人家笑話的。對大人來說,拿筷子吃飯也能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對剛開始自己吃飯的孩子來說,使用筷子還是挺不容易的,需要手和腦的配合才可以。
  • 3歲前訓練寶寶精細動作很重要,學會這些,讓寶寶更聰明
    導讀:3歲前訓練寶寶精細動作很重要,學會這些,讓寶寶更聰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3歲前訓練寶寶精細動作很重要,學會這些,讓寶寶更聰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1歲前多吃這種食物,讓家長擺脫餵飯煩惱,寶寶更聰明!
    其實,要培養良好的吃飯習慣,沒那麼難,家長只要讓寶寶在1歲前,多吃手指食物,既能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讓寶寶變得更聰明,還能讓寶寶學會自己吃飯。 手指食物的好處 鍛鍊寶寶咀嚼和手眼協調能力:相比家長用勺子喂,手指食物需要寶寶自己主動拿起來吃。
  • 孩子1歲前咀嚼能力要鍛鍊好,錯過了以後愛生病,別不當回事
    在1歲前就應該鍛鍊,如果錯過了這個關鍵時期,以後愛生病是必然的,別不當回事。別照料得太過了,因為怕寶寶嚼不動、不消化、乾嘔,就只餵軟質食物,這樣會讓問題越來越糟。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呢?不想陷入惡性循環,請依照月齡給寶寶需要的幫助。鍛鍊孩子咀嚼能力的建議:寶寶咀嚼能力的發展也是個大話題,需要經歷口唇咀嚼、舌嚼食、牙齦嚼食和牙齒嚼食共4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