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界面
「領帶大王」去世:生前將「報效祖國」寫進遺囑,一生捐款超12億
靠一條領帶打造香江創富傳奇,卻仍然過著勤儉節約、慣於吃苦的生活,終其一生捐款超12億,這就是「領帶大王」曾憲梓先生的個人故事。
牧森
圖片來源:PIXABAY
9月20日傍晚,一則令人痛惜的消息傳來:香港著名企業家和愛國者,金利來集團創始人曾憲梓在廣東梅州逝世,享年85歲。
曾憲梓先生有著「領帶大王」之稱——他用一把剪刀締造了金利來王國,品牌一度風靡亞洲乃至世界,同時也憑藉廣告語「金利來,男人的世界」成為具有極高辨識度的知名品牌,受到白領和成功人士喜愛。在創業經歷之外,曾憲梓更廣為人知的,是他一生愛國愛港的家國情懷:在香港,曾憲梓並不是擁有財富最多的人,卻是改革開放以來按個人財富比例捐款數目最大的港人之一,被譽為「一位心中時刻裝著國家、傾力支持改革開放的香港企業家」。
用一條領帶打造香江創富傳奇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大批來自內地,吃苦耐勞,有著冒險精神的人湧入香港,帶去了資金、財富,也給香港增添了活力,成為香港經濟騰飛的重要貢獻者。
曾憲梓就是其中一員。
1968年,曾憲梓與家人遷居香港。一個偶然的機會,曾憲梓了解到香港人很喜歡穿西服,但本地的領帶行業卻很薄弱,於是萌發出生產領帶的想法,拿出6000港元作為啟動金,辦起領帶生產廠。
由於本錢有限,曾憲梓創業初期選擇從低端領帶著手,很快發現質次廉價的領帶根本沒有銷路。他並未氣餒,而是買來外國高級領帶仔細研究,在對花紋、色彩、做工、用料以及與西裝的搭配之道等細節瞭然於胸後,決定自行研發生產優質能夠與歐美領帶抗衡的產品,並籌措資金不惜高價買進一批法國面料,加入自己的設計,製作出第一批高端領帶,甫一推出就得到消費者認可,產品迅速走紅。
1971年,曾憲梓正式創立金利來品牌,並於一年後購入廠房,將經營範圍擴大至男裝、皮具等領域。1984年,金利來產品進軍內地市場,在中國的經濟環境和制度環境的大好形勢下,公司發展突飛猛進。1992年,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在中國香港成立,同年登陸港交所。
隨著產品質量和聲譽的不斷提高,金利來躍身香港名牌貨的代名詞,並以「設計快、製作快、投產快、上市快」的優勢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營業額在九十年代初就已突破2億港元,逐漸奠定了在全球服飾品牌的位置,曾憲梓由此獲得了「領帶大王」的稱號,也成為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親歷者。
「三選一」挑中小兒子接棒
和其他家族企業創立者一樣,把企業做大做強之後,曾憲梓也開始考慮接班事宜。
曾憲梓有三個兒子:長子曾智謀,次子曾智雄,三子曾智明。在由誰繼續執掌金利來一事上,曾憲梓的三個兒子有著不同的特點。
作為曾家長子,曾智謀性格內向,是名十足的「技術控」,無意接管金利來這艘大船。從加拿大讀書歸來後,曾智謀進入金利來擔任技術顧問。由於其低調的行事風格,目前在網絡搜索中,有關於他的消息幾乎為零。
次子曾智雄則與哥哥的個性截然相反,曾憲梓曾評論其做事十分果敢,極具商業頭腦。在父親締造的這個公司裡,曾智雄一幹就是20年,學到了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隨著中國的國際化道路趨勢下國內企業湧動的出海潮,曾智雄發現了其中蘊藏的與金利來截然不同的營商空間,於是決定離開金利來從事商業服務。1998年,曾智雄另起爐灶,赴美註冊成立中國世貿集團,主營業務包括文化創意、投融資顧問、商務會所等,幾年後在美國上市,目前旗下控股公司超過20家。
而三子曾智明走的完全是準接班人的成長路徑。1989年,曾智明從英國學習回來就加入金利來(遠東)有限公司,負責歐洲各地服裝服飾採購工作,1990年起負責中國臺灣地區業務,1991年開始專責北京及國內各地業務,並參與了金利來上市的主要工作。1995年,曾智明出任金利來(遠東)有限公司總經理,2001年出任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由此,三個兒子之中,能夠接班的便只剩下曾智明了。2003年,曾憲梓首次宣布,將由小兒子曾智明接掌金利來。「那我現在怎麼辦?我70歲要退休了。我把三兒子曾智明提拔起來,叫他當董事局副主席,全面管理金利來的業務。我當年35歲已經創業了,現在他37歲,相信他也應該做得到。」彼時,當談及接班人計劃,曾憲梓這樣表示。
2018年4月16日,曾憲梓退任金利來集團主席及執行董事職務,正式將接力棒交到曾智明手中。
簡樸生活,慷慨慈善,畢生捐贈超12億港元
儘管早就坐擁億萬財富,在香港生活了半個世紀,曾憲梓卻始終保持著客家人勤勞簡樸的習慣。他不賭馬,不跳舞,除了必要的應酬,對他而言,平時每餐半碗飯,一點湯,兩碟菜,一壺茶,足矣。曾有媒體報導,曾憲梓對自己「吝嗇」到皮鞋穿舊了也捨不得買一雙新的,往往會在鞋底磨平後換上鞋跟繼續使用。
這種節儉生活、慣於吃苦的風格也貫穿在整個家族中。「在旁人眼裡,曾家三位公子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但實際上,我們和父親一樣,過的都是簡單節約的生活。在新加坡讀中學時,我像其他學生一樣要負責管理自己的日常起居生活,例如打掃、洗衣服、做飯等家務;在英國留學時,我坐地鐵,也會打工補貼生活費。進入金利來,打掃衛生、產品生產、包裝、送貨我都幹過,有時候連我自己都會忘記我是曾憲梓的兒子。」曾憲梓的小兒子曾智明曾這樣回憶。
但對慈善公益事業,曾憲梓毫不吝嗇。金利來取得成功後的40多年間,曾憲梓累計為內地公益事業捐款12億港元。他始終不忘金利來的迅速發展得益於國家改革開放的機遇,「我出身貧窮,沒有共產黨,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的今天。我一生都要為報效祖國努力。」他曾動情的表示。無論是公開發言還是內部講話、接受採訪,曾憲梓都會反覆強調「愛國」和「報國」。
結合公開報導來看,曾憲梓從事慈善公益的方式之一是基金會。曾憲梓名下有三個基金會:曾憲梓教育基金會,曾憲梓載人航天基金會,以及曾憲梓體育基金會,分別於1992年,2004年和2008年設立,基金總額均為1億港元,2016年,曾憲梓體育基金會被追加一億港元。
僅這三個基金就產生了巨大的公益慈善效應。據媒體統計,目前曾憲梓教育基金會用於資助內地教育事業的善款近3億港元,其中資助獎勵優秀大學生超過3萬人;曾憲梓載人航天基金會通過特別貢獻獎和突出貢獻獎累計頒發獎金6377餘萬港元,曾憲梓體育基金會獎勵奧運奪金的內地體育健兒達176人次,獎金總額逾7500萬港元,他還是北京奧運會遊泳場館「水立方」的大額捐資人。
此外,曾憲梓還在多所高校捐建教學樓、圖書館、辦公樓和研究樓等,在地震等重大災害發生後,捐款賑災名單中總會看到曾氏家族的身影。多年來,心繫祖國的曾憲梓的慈善公益捐助涵蓋了航天、教育、經濟、文化、體育等多個領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實業報國、尊文重教的責任擔當。「2017胡潤全球華人大慈善家」數據顯示,曾憲梓以9000萬元人民幣的捐款總額排名第9,而第10 名為李嘉誠。
不僅如此,曾憲梓還在生前將「報效祖國」寫進遺囑,並囑咐家族接班人曾智明每年拿出至少5000萬港幣的善款。多年來耳濡目染父親公益善舉的曾智明,也將這一精神傳承下來,身兼曾憲梓名下三個慈善基金會理事長的他一直親身參與基金會管理,不但親自為基金獲獎者頒獎,在公開場合也反覆表示為中國在教育、載人航天和體育等事業上的不斷進步、發展而高興。
這也是曾憲梓為人欽佩之處。他不僅具備優秀企業家艱苦創業、勤奮進取的開拓精神,更對內地改革開放和公益事業傾情投入、無私奉獻,為香港的「獅子山下精神」添加了更富時代意義的註解,那就是家國情懷,畢生用實際行動傳遞出愛國愛港的正向價值觀。
曾憲梓先生走了,但他留下的傳奇和精神,如同浩瀚宇宙中熠熠發光的恆星一樣,將始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