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相信,我被一隻烏鴉刷屏了?|遠讀重洋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遠讀重洋

最近,來自拉脫維亞的一段視頻在網上火了。視頻的主角有兩位:一隻是刺蝟,還有一隻是烏鴉。

原來,那隻小刺蝟想要過馬路。正當它在馬路上慢慢地爬的時候,奇怪的一幕發生了:

一旁的烏鴉仿佛嫌它太慢,直接飛下來,用嘴一個勁兒地叨刺蝟的屁股,「督促」慢悠悠的刺蝟迅速穿過馬路。

視頻來源:燃新聞

視頻的拍攝者還拍到,等到刺蝟成功過馬路之後,那隻烏鴉就「瀟灑地離開」了。這樣看,它們似乎並不是「熟人」。

或許烏鴉知道,刺蝟如果爬得太慢,就容易被馬路上的車輛壓死。烏鴉出嘴相助,只是純粹地「熱心公益」而已。

看到這樣的一隻鳥,你是不是覺得它已經成精了?

其實,對鳥類來說,剛才發生的事其實根本不算什麼。鳥類「成精」的案例多了去了,個個都能驚掉我們的下巴。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做《鳥類的天賦》(英文原名叫「The Genius of Birds」)。

因為書的內容很有意思,而且讓人耳目一新,所以這本書在國外和國內都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這本書講的就是:鳥類具有高超的智慧,它們不僅是使用工具的大師,而且它們跟矽谷科技精英一樣,腦子裡滿滿地全是創造力。

那麼,聰明的鳥類到底有哪些「天賦」呢?你往下看就知道了。

· 01 ·

天下烏鴉一般聰明

回憶一下,你小時候大概讀過一個名叫《烏鴉喝水》的寓言故事,它講的是:

有一隻烏鴉口渴了,盤旋著找水喝。發現不遠處有一個水瓶,便高興地飛了過去。

可是,水瓶裡水太少了,瓶口又小,瓶頸又長,烏鴉的嘴無論如何也夠不著水。這可怎麼辦呢?

烏鴉一氣之下叼來一塊石子,朝著水瓶砸下去。它本想把水瓶砸壞之後飲水,沒想到石子沉入瓶底,裡面的水好像比原來高了一些。

於是烏鴉叼來許多石子,把它們一塊一塊地投到水瓶裡。隨著石子的增多,水瓶裡的水也一點一點向上升。就這樣,烏鴉喝到了水。

可別光把這個故事當寓言聽,因為「烏鴉喝水」的事完全是真的!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科學家曾經用一種特殊的烏鴉做過一個實驗,那種烏鴉叫做「新喀裡多尼亞烏鴉」。

新喀裡多尼亞是個地名,它是南太平洋上的一座小島。新喀裡多尼亞烏鴉長得絲毫沒有特點,黑不溜秋一坨,可是它們真算得上「滿腦子騷操作」。

科學家把一塊食物放在一個類似水杯的容器裡,容器的旁邊放了些大大小小的物體。但是,烏鴉的嘴太短了,夠不到食物,它會怎麼辦呢?

就跟寓言故事裡描述的一模一樣,新喀裡多尼亞烏鴉竟然叼起了一塊重物,拋進水裡;然後又叼起另一塊……水面不斷上升,直到烏鴉拿到了食物。

而且,科學家驚訝地發現:這些烏鴉會優先挑選沉重的、個頭大的物體拋進水裡;如果這個物體會浮在水面,烏鴉則絕不會選擇它。

實驗似乎說明,新喀裡多尼亞烏鴉明白「體積」「浮力」這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情況,因為就算是人類,也要到5歲左右才能理解這些東西。

更不可思議的還在後頭。

為了讓那塊食物能在水面漂浮,實驗中的科學家把食物綁在了一個小小的軟木塞子上。

可以預料的是,烏鴉們拿到食物之後,就會連著軟木塞子一起叼跑。所以科學家每次都要把那個塞子重新撿回來。

神奇的是:其中有一隻烏鴉在吃完食物之後,竟然會把軟木塞子還給科學家!意思好像在說:咱們再玩一把唄?

這下就連見多識廣的鳥類學家也高呼:成精了!成精了!

不僅如此,新喀裡多尼亞烏鴉還會用嘴製作各種帶彎鉤的小棍子,用來把藏在樹洞裡的蟲子鉤出來。科學家認為,它們使用工具的智慧,完全可以媲美黑猩猩這樣的高等靈長類動物。

新喀裡多尼亞烏鴉並不是唯一擅長使用工具的烏鴉,其他種類的烏鴉也毫不示弱,只不過它們使用工具的目的比較「險惡」。

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斯蒂爾沃特鎮,一名科學家試圖爬到一隻短嘴鴉的巢邊做研究,就在他往上爬的時候,不知誰接連朝他頭頂扔了三顆松球。

科學家抬頭一看,發現那隻短嘴鴉正在上方不懷好意地盯著他。

比短嘴鴉更「過分」的是渡鴉。在美國俄勒岡州,有一位科學家曾經在爬山的時候,親眼看到「一顆高爾夫球大小的石頭,直接掠過我的臉頰」。他當時以為是有人不小心把石頭踢下來的。

不料,上面連續飛下來6塊石頭,其中一塊還砸在了科學家的腿上。那位科學家一抬頭,看到了一隻巨大的渡鴉,而且嘴裡正叼著另一塊大石頭。

美國鳥類學家羅素·貝爾達還曾經親眼目睹,一隻暗冠藍鴉叼著一根尖銳的樹枝當「劍」,朝一隻短嘴鴉刺過去;後來短嘴鴉奪下了那把「劍」,又叼著它反過來攻擊藍鴉。

△ 暗冠藍鴉(左)和短嘴鴉(右)

· 02 ·

愛玩的鳥兒,

竟然成了「搶劫犯」?

一種動物聰明不聰明,還有一個重要的標準,那就是能不能從事複雜的娛樂活動。簡單地說,就是它們會不會「玩」。

那麼,鳥兒會玩麼?倫敦瑪麗王后大學的內森·埃默裡和尼古拉·克萊頓兩位專家認為,鳥類不僅會玩,而且很愛玩。

他們觀察了一些鳥類之後發現,「鳥類就像我們一樣,可能單純為了玩而玩」。也就是說,玩耍可能並沒有什麼實際作用,只是好玩而已。

比如,鸚鵡科的鳥類往往都很愛玩。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生活在紐西蘭的啄羊鸚鵡。它們是鳥類中出了名的調皮搗蛋鬼。

科學家曾經觀察兩隻啄羊鸚鵡的行為:

首先,一隻鸚鵡挺胸抬頭地慢慢走到一個同伴身邊,表示邀請對方一起玩耍;

然後,兩隻鸚鵡互相啄來啄去,又一起在地上滾來滾去,樣子就像兩隻小貓;

最後,兩隻鸚鵡發出又長又尖的聲音,就像小孩子玩耍時的尖叫,表示非常開心。

但是,當啄羊鸚鵡把這種玩鬧精神用在人類身上的時候,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尷尬事。

紐西蘭《周日先驅報》的一篇報導說,一位名叫彼得·利奇的英國遊客到紐西蘭山區觀光。他在山裡見到了一隻「綠色的怪鳥」,於是他好奇地把車窗搖下來,開始對著那隻鳥拍照。

不料,那隻「綠色怪鳥」突然朝車子飛過來,一頭鑽進車窗,叼起他放在儀錶板附近的一個小布包,又從車窗迅速飛走了。

悲慘的是,那個小布包裡裝著他的積蓄,一共有1100美元。彼得·利奇沮喪地說,「它把我所有的錢都搶走了,那些鳥可能正在用我的錢鋪鳥窩」。

本案的「案犯」正是一隻啄羊鸚鵡。實際上,當地人早就知道,汽車上的雨刮器、後視鏡、帳篷、背包、放在門外的地毯……啄羊鸚鵡會玩壞所有這些東西,沒有什麼能逃脫它們的「魔爪」。

除了啄羊鸚鵡之外,其他的鸚鵡身上也有有趣的玩耍行為。比如,來自印尼的戈氏鳳頭鸚鵡,就是一種會玩積木玩具的小鳥。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曾經給戈氏鳳頭鸚鵡提供了一組幼兒玩具,包括各種小方塊、小球、小圓環和小棒子。科學家發現,戈氏鳳頭鸚鵡拿到玩具之後,不僅玩得不亦樂乎,還積極地「發明」各種玩法。

戈氏鳳頭鸚鵡會把好幾個小物件「組合」起來。比如,看到一個圓環狀的玩意兒,又看到一個小棒子,它們就興致勃勃地用一隻腳,拿起那個圓環,認真地套在小棒子上。

更複雜的情況是,它們會把三個不同的玩具組合在一起,樣子像極了我們在幼兒園見到的玩積木的小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它們在玩耍的時候,似乎都樂意分享,沒有任何一隻鳥會霸佔三塊以上的玩具。

在日本,有人還觀察到當地的烏鴉飛到兒童遊樂場玩滑梯——它們明明會飛,卻要站在滑梯上「出溜」下來,然後飛上去再滑下來,這樣反覆多次,樂此不疲。

誰知道玩耍的時候,這些鳥兒心裡都在想什麼呢?

· 03 ·

「創意大師」麻雀

如果我問你:什麼動物最有創造力?你大概不會想到它——麻雀。

提到麻雀,你的印象大概就是人行道上蹦來蹦去的小毛球,可愛倒是可愛,但並不像很聰明的樣子。如果你這麼想,那可就錯了。

麻雀不僅很聰明,而且它們的創新能力,完全可以媲美矽谷的那些科技大佬。

如果說賈伯斯用蘋果電腦和iphone創造了一個新時代,扎克伯格用Facebook連接了全球網民,那麼麻雀用自己的創造力做了什麼呢?它們入侵了整個世界。

實際上,麻雀已經「入侵」了除南極洲之外的所有大陸,成為全世界分布最廣的野鳥,總數大約有5.4億隻。

美國的麻雀就是個生動的例子。在1850年之前,北美洲並沒有麻雀。直到1851年,一些美國人因為要控制農田蟲害,從英國「進口」了16隻麻雀。

這下可壞了,麻雀在新大陸上「病毒式擴張」,很快就變成了「害鳥」。到1889年,美國人甚至專門組織「麻雀俱樂部」,唯一的目的就是儘可能多地殺死麻雀,阻止它們吃掉農田裡的莊稼和蔬菜。

即便如此,麻雀很快就遍布美國和加拿大,連人類難以生存的一些地區也有它們的身影。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麻雀能迅速適應全新的環境,屢屢做到成功入侵,而其他鳥類物種就做不到呢?

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西班牙生態學家丹尼爾·索爾。最後他給出的答案是:因為麻雀充滿創造力,非常擅長創新,能夠靈活處理問題。

此前,科學家在解釋一種鳥為什麼能成功適應新環境的時候,重點一般都放在它們的遷徙模式、築巢習慣、繁殖能力上。索爾決定另闢蹊徑,看看它們的「腦子」跟生存有沒有關係。

索爾發現,那些能在異地成功擴張的鳥類,無一例外都具有創新性,能根據眼前的新情況,靈活地加以應對。

比如麻雀,就是個絕佳的例子。科學家發現,麻雀有時候會把人們抽菸剩下的菸頭叼回巢裡。

為什麼呢?因為香菸裡含有尼古丁和其他有毒物質,把菸頭放鳥巢裡,可以起到驅蟲的作用,保護幼鳥的健康。

這是誰教它們的?誰也沒教,是它們自己學會的。

在紐西蘭,科學家還驚訝地看到:有些麻雀竟然學會了打開餐廳的自動門!

自動門我們都知道,感應到有人靠近的時候就會自動打開,否則就是關閉的。麻雀們十分渴望飛進餐廳偷吃的,但是它們怎麼解決自動門這個棘手的難題呢?

它們竟然想出了不止一個「餿點子」對付這扇門。

第一個方法是:飛到自動門感應器的前方,儘量盤旋在那個地方,以此「誤導」感應器把門打開。

第二個方法更省勁:飛到門框的最上方,倒掛著伸出半個身體,把身體在感應器上方晃來晃去,直到感應器被「誤導」而把門打開。

科學家蹲在一旁,目不轉睛地盯著那群麻雀,他們發現:在45分鐘的時間裡,麻雀一共把門打開了16次。紐西蘭其他地方有報導稱,就算是雙重自動門,也擋不住狡詐的麻雀。

更不可思議的是,那扇門並不是「古已有之」,而是2個月前才安裝好的!從沒見過自動門的麻雀們,竟然這麼快就掌握其中的竅門了!這不是「創新能力」,還是什麼呢?

鳥類學家發現,大部分動物對於新鮮事物的態度,不是害怕就是無視,而麻雀似乎對新東西很感興趣。

如果你在它們經常活動的環境裡,添置了一些新的物件,它們會非常感興趣地湊過來,探索這些東西是什麼,能用來幹什麼。

更可怕的是,麻雀是群居動物。

試想一下,如果每隻麻雀都是個「創新小能手」,都有各種奇思妙想,那麼一大群這樣的傢伙在一起,簡直就是一個科技公司的「智囊團」了——它們不成功才怪呢!

所以總的來說,麻雀的成功有三個原因:

第一,它們本身就很聰明,腦子裡並不是漿糊;

第二,它們很擅長創新,總是敢於嘗試新辦法;

第三,它們群居,三個臭皮匠能頂一個諸葛亮。

這三點加到一起,似乎跟另外一種成功入侵地球絕大多數環境的動物很像,那就是我們——人類。

所以,有空的時候,跟麻雀握個手吧。

愛因斯坦曾經在一篇文章裡寫到:「身為人類,我們的聰明才智僅僅足以讓我們看清,在面對宇宙萬物的存在時,我們的知識與智能是多麼不足。」

對於那些可愛的、聰明的鳥兒,現在我們了解的還只是一點點。隨著研究的深入,將來它們一定能再度讓我們大吃一驚。

相關焦點

  • PDCA 四步法,幫你輕鬆搞定任何事!| 遠讀重洋
    小到人際關係、戀愛關係,大到培養興趣愛好、處理上下級關係、時間管理……PDCA 都能發揮出巨大威力。PDCA 看起來是一個環,但實際上是層層嵌套的「大環套小環」的結構,能產生巨大的「規模效應」——所有 PDCA 不僅包含自身上一層面的 PDCA,同時也包含著把自身細化的下一個層面的 PDCA。2.什麼是高效PDCA 工作術?
  • 還在相信「一萬小時定律」?小心被AI搶走飯碗|遠讀重洋
    來源:遠讀重洋你肯定聽說過「1萬小時定律」,這個定律認為:一個人只要在某個領域專注學習、實踐1萬個小時,那他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1萬個小時,按比例計算,如果每天花3個小時,那就是差不多10年的時間;每天花6個小時,就是差不多5年的時間。
  • 我在荷蘭3個月,親眼見證了一切|遠讀重洋
    來源:遠讀重洋出品 | 遠讀重洋轉載授權請在本文後留言從3月份開始,新冠肺炎疫情在歐美國家愈演愈烈。截止4月3號,歐洲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50萬人;死亡人數已經將近4萬。但是我們依然能從新聞上看到,歐洲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和地區要求民眾戴口罩。在大多數國家,當地人依然沒有我們中國人想像的那麼重視疫情。比如說,荷蘭這個國家。4月1日,荷蘭累計確診病例破萬,成為全球第11個破萬的國家。
  • 「故事匯」白烏鴉與黑烏鴉:我比你慘,所以我晉級
    白烏鴉與黑烏鴉平時喜歡唱歌,即便天賦的噪音條件不好,但兩隻烏鴉還是喜歡唱歌,也想有機會能成為歌手。偶然得知有一個大眾選秀節目不限物種,任何才藝都可以,白烏鴉與黑烏鴉立即報名參選。評委聽了之後也紛紛點頭表示讚許,稱讚黑烏鴉的啼唱聲已經是感情與技巧並重,實力已經足夠晉級到下一輪。評委的點評讓黑烏鴉更是信心大增。輪到白烏鴉上臺表演了。白烏鴉一上臺先做一段自我介紹:「我是一隻白色羽毛的烏鴉,由於天生的白羽毛,在烏鴉群體中一直倍受異樣的眼光注視,從小到大一直都沒有朋友。
  • 全球確診病例日增20萬,50%都來自這兩個國家|遠讀重洋
    來源:遠讀重洋出品 | 遠讀重洋轉載授權請在本文後留言最近,很多中國人可能對新冠疫情都不怎麼關注了。畢竟就連前段時間再次出現疫情的北京,也已經連續8天沒有出現新增病例了。我並不是說這很簡單;事實顯然不是這樣。I know that many leaders are working in difficult circumstances.我知道很多領導人正在非常艱難的環境中工作。
  • 牛頓:我給人倒過尿盆,但真沒被蘋果砸過……|遠讀重洋
    來源:遠讀重洋不知道你有沒有在央視頻道看過一個神奇的片子,叫做《我的牛頓教練》。這個片子可謂腦洞清奇。他肯定想蹦起來再重複一萬遍:「我跟蘋果,真的沒有半點關係!」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不是蘋果,那又是什麼成就了牛頓的偉大呢?莫非是香蕉?(趕緊劃掉)想不出來的時候,還是找書來看最保險。有這麼一本書,就最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書名非常直白,叫做《牛頓傳》。
  • 烏鴉有多聰明?鳥類學家觀察到一隻天才烏鴉,會開水龍頭喝水洗澡
    烏鴉究竟有多聰明?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口渴的烏鴉未來能夠喝到裝在細頸瓶裡面剩餘不多的水,找來一些小石頭投入瓶子裡面。然後瓶子就慢慢的被石頭填滿,水也溢了出來。不得不說烏鴉是一種十分聰明的生物。
  • |遠讀重洋
    來源:遠讀重洋前段時間,美國「壹愛基金」(One Love Foundation)的CEO凱蒂·胡德(Katie Hood),在TED的講臺上發表了一個演講。你們再也別想玩電子產品了,別想吃甜點了,別想得到任何能讓你們享受生活的東西」。(聽眾笑)有人那樣做過嗎?(掌聲)我也很善變,用了貶低的語言。我的大兒子轉過身看著我,說道,「老媽,這不是愛。」(聽眾笑)有那麼一分鐘,因為他的叫板我真想宰了他。真的,相信我。
  • 與錦覓的初次遇見,我竟然只是一隻黑黢黢的烏鴉……
    燒焦的烏鴉!竟然是一隻燒焦了的烏鴉,這也太突然了!沒見過世面的錦覓和連翹決定埋了他,讓他奉獻自己的最後一點價值!可是調皮的錦覓趁著夜黑風高打起了這隻黑黢黢的烏鴉的主意,偷偷地將他挖了出來放在桌子上,想著該怎樣把他吃了才能發揮極大的食慾!
  • ...被家暴、被出軌,她卻把苦難修煉成了一顆「仁心」|遠讀重洋
    來源:遠讀重洋01第一次聽說喬安·麥克唐納德(Jo-Ann McDonald)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被她的故事吸引了。我認識多年的投資人朋友極力推薦了喬安,說這位來自澳洲的老師很「神」。大到寰宇蒼穹,小到分子原子,你所看到的一切,以及你看不到的一切,都在振動。有的振動顯而易見。比如,低音炮發出的嗡嗡聲,或者飛機從你頭頂飛過發出的轟鳴。有的則不那麼容易察覺。比如,在說話之前,你能感覺到另一個人情緒的異常,或者在雨滴落下來之前,你就知道下雨了。
  • 英國女護士自述20年人生:偉大與我無緣,瑣碎才是本色|遠讀重洋
    來源:遠讀重洋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愈演愈烈。特別是義大利,因疫情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5000人,死亡率全球第一。根據義大利衛生部公布的最近數據,截止當地時間3月22日18時,義大利累計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總人數已經達到了59138例,比3月21日18時新增5560例。
  • 寓言|狐狸和烏鴉 一隻孤獨的烏鴉,缺的是語言交流和心靈安慰
    故事說的是烏鴉嘴裡叼著一塊肉,站在樹杈上休息,樹下來了一隻狐狸,用花言巧語騙走了烏鴉嘴裡的肉。 狐狸走後,樹杈上的烏鴉眯著雙眼,沉浸在狐狸的虛假奉承所創造的甜蜜幻想中,久久不願離去。 第二天,狐狸照例出來找吃的,鬼使神差地又來到了樹下。
  • 從科學角度分析《烏鴉喝水》,看看烏鴉能不能喝到水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藍天,為了展現科學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烏鴉喝水的故事相信你一定是聽過的,講的是一隻烏鴉想要和瓶子裡的水,但是瓶子太長,嘴巴伸不進去,又沒辦法把瓶子弄倒,所以它往瓶子裡扔石子兒,讓瓶子裡的水的液面上升,最後喝到了水。
  • 從水手到記者,我被一隻烏鴉改變了人生
    我也沒說話,就靜靜的看著一隻鳥一束光在空中飛來飛去。印度海邊很多烏鴉就這樣饒了兩三圈,突然「啪!」的一聲脆響,那鳥一頭撞在桅杆上,呀呀…叫了兩聲後,一頭栽倒在甲板上,幾片羽毛慢悠悠的飄落到海裡。我和大臺不約而同的「哎喲」了一聲,立刻起身走過去。一隻通體漆黑的烏鴉躺在甲板上,它抽搐著,兩隻爪子伸呀伸,刮擦著甲板沙沙的響,像是要努力的蹬什麼東西,但它什麼也沒蹬到,就這樣直直的死去,我心裡不由的冒出一個「殺生」的念頭。
  • 300天了,我們一起關心世界,也關心自己……|遠讀重洋
    來源:遠讀重洋不知不覺,萬卷書計劃已經又過了100天。這也代表著,我們在一起已經陪伴了300天了。看到這個數字,心裏面唏噓不已。特別是現在,疫情在全世界肆虐。想起300天前,真有一種滄海桑田的感覺。哪怕是疫情在我的家鄉爆發時,我的心裡最焦慮的時刻;哪怕是去年年底,因為各種業務最忙最累的時候;哪怕是出差海外,奔波在旅途中的時候……我一直都沒有忘記,300天前,我對你的承諾。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我在萬卷書計劃的開篇詞裡跟你說過的話。
  • 評讀餘秀華《一隻烏鴉正從身體裡飛出》
    或者也可以這樣:山脊是埋沒時間的假象那麼,被一隻烏鴉居住過的身體是不是一隻烏鴉的假象?所有的懷疑,不能阻擋身體裡一隻飛出的烏鴉它知道怎麼飛,如同知道來龍去脈它要飛得更美,讓人在無可挑剔裡恐懼一隻烏鴉首先屬於天空,其次屬于田野然後是看著它飛過的一個人.
  • |遠讀重洋
    來源:遠讀重洋出品 | 遠讀重洋轉載授權請在本文後留言問你一個問題:現在在網上,誰算是「帶貨王」?有人說是李佳琦?錯,應該是:「小朱配琦」!在直播間上看的那些帶貨視頻,有目的地給你講解一個產品,當然更是敘事了。這麼一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活在各種各樣的敘事當中。明白了這一點,你就能明白羅伯特·席勒為什麼提出「敘事經濟學」這個概念了。你想吧,如果有人想利用這些敘事掙錢,結果會怎麼樣?
  • 「赫敏」坦言:我時常憂慮,生怕別人發現我其實是一個騙子|遠讀重洋
    來源:遠讀重洋提到女星艾瑪·沃特森,你一定不陌生。她是《哈利·波特》裡面的那個小「赫敏」,也是「常春藤」名校的高材生,還是多個影視大獎的獲得者。無論顏值、學習成績還是演技,艾瑪·沃特森都做到了出類拔萃,很多人說她的人生是「開掛人生」,還有人說她是「完美女生」。按理說,這樣的人不應該自卑。但是,就是這麼優秀的一個人,卻經常懷疑自己。
  • 「我哪點對不起你?跑那麼遠讀大學」!母親怒吼女兒,卻傷了自己
    「我哪點對不起你?跑那麼遠讀大學」!母親怒吼女兒,卻傷了自己她一切都是為了女兒著想,沒想到女兒那麼狠心,居然要離開她那麼遠,她怒吼女兒:「我哪點對不起你?跑那麼遠讀大學!」。女兒回她:「你沒什麼對不起我,我就是想離你遠點兒!」!聽到這話後,王璇媽媽傷心透了,沒有想到女兒居然會這樣說,一直以來,她事事為女兒做到位,高中三年,連襪子都沒有讓她洗過,真的是不明白換來了這樣的結局!
  • 專家稱是一隻巨嘴烏鴉在曬太陽,網友炸了
    遠看像一隻四肢著地的「黑猩猩」,近看卻又發現長著烏鴉的長喙......這是什麼「不明生物」?英國《太陽報》24日披露一段時長約30秒的視頻,捕捉到一隻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不明生物」。這難道是「猩猩烏鴉」(gorillacrow)?這一「不明生物」的身份讓網友一時難以分辨。《太陽報》24日描述,視頻中的主角其實是一隻「擺出大猩猩姿勢」的烏鴉,它的「烏鴉」身份讓大部分網友感到很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