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
《一隻烏鴉正從身體裡飛出》如同悖論,它往黃昏裡飛,在越來越弱的光線裡打轉那些山脊又一次面臨時間埋沒的假象或者也可以這樣:山脊是埋沒時間的假象那麼,被一隻烏鴉居住過的身體是不是一隻烏鴉的假象?.所有的懷疑,不能阻擋身體裡一隻飛出的烏鴉它知道怎麼飛,如同知道來龍去脈它要飛得更美,讓人在無可挑剔裡恐懼一隻烏鴉首先屬於天空,其次屬于田野然後是看著它飛過的一個人.問題是一隻烏鴉飛出後,身體去了哪裡問題是原地等待是不是一種主動的趨近問題是一隻烏鴉飛出以後,再無法認領它的黑——不相信夜的人有犯罪的前科.最後的問題是一副身體不知道烏鴉飛回來的時刻
賞析:
無論在中外文化中,烏鴉都是一種醜陋,噁心,不吉利的象徵,在詩歌世界裡也是這樣,比較著名的有美國詩人愛.倫坡的《烏鴉》和法國詩人蘭波的《烏鴉》
在這首詩的開頭,作者即提出了一個悖論:烏鴉的出現,使時間不斷向山脊延伸,又或者是,山脊在不斷埋沒時間。這裡的烏鴉,其實是一種隱喻,結合作者自身的際遇,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身體殘疾以及由此引發的種種心理傷害;這裡的時間,即指這種傷害的過程;而這裡的山脊,也非實指,更可能是一種世俗的偏見和傲慢。由此作者更進一步提出:「那麼,被一隻烏鴉居住過的身體是不是一隻烏鴉的假象?」即受過這種種不幸的人是否一輩子都要生活在這種陰影中。
第二節,「所有的懷疑,不能阻擋身體裡一隻飛出的烏鴉/它知道怎麼飛,如同知道來龍去脈/它要飛得更美,讓人在無可挑剔裡恐懼」。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要把這種因身體疾患引發的心理傷害連根拔去的決心和勇氣,以期洗刷掉世俗的偏見給自己帶來的恥辱,讓世俗在自己精彩蛻變後「在無可挑剔裡恐懼」!接著作者表達了這種期許「一隻烏鴉首先屬於天空,其次屬于田野/然後是看著它飛過的一個人」在這裡「天空」代表自由,「田野」代表領地,「看著它飛過的一個人」則表達了一種自信。
在第三節中,作者又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即那些可怕的傷害被剔除出身體之後,身體本身又將如何存在?是一種原地等待般的主動趨近【接近於一個正常人】,還是一種無法再回來的「黑」【完全像一個正常人】「——不相信夜的人有犯罪的前科」一句加深了這種追問。作者認為:那些自詡完美無缺的人,也會有這樣那樣的弱點或缺點,若他們不認清自身,就會有犯錯的可能。換句話說,就是作者認為自己雖然身有殘疾,但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加強修養,比所謂的正常人要活得高尚。
最末一句,即呼應了主題,又提出了新的問題「烏鴉何時會飛回」,即留在身上的汙疤或傷害是否真的會如前所述一去不回,還是會在未來的某個節點再次光顧自身。「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也許我們每個人身體裡都住著一隻烏鴉,它或者會被趕走,但隨時也可能再回來。
最後評價:清初詩論家葉燮有言「詩之至處,妙在含蓄無限。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間,其指歸在可解不可解之中」。在這首詩中,作者一改往日的淺白流暢,充分運用了象徵,排比,隱喻,多義等多層修辭手法,將烏鴉這一具有多重抽象意義的事物具體化,從而很好地拓展了詩意和空間,給讀者留下大片空白和更多的迴旋餘地。這比那些一覽無餘,一眼到底的詩篇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華靈 2019/10/29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辦於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讀睡詩社自成立起,發起了一項重要活動:每年為詩友免費出版合著詩集,這項活動得到詩友們的大力支持和關注。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詩友們筆耕筆輟,詩社砥礪前行,不斷推陳出新,推薦優秀詩作,出版優質詩集,朗誦優秀作品,以多種形式推薦詩人作品,讓更多人讀優秀作品,體味詩歌文化,我們正在行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