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上的侏儒,經濟上的巨人!後脫歐時代,荷蘭成歐盟「領頭羊」

2020-12-13 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歐洲歷史性的一天誕生了。7月21日凌晨五點半,燈火通明的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大樓終於傳來消息:歷經五天馬拉松式談判之後,歐盟領導人就一項高達1.82萬億歐元的財政支出計劃達成了協議;這將是歐盟成員國史上首次向資本市場大規模共同舉債,所得錢款將被用於復甦被新冠重創的經濟。自此,這場號稱「史上最艱難」的歐盟峰會緩緩落下序幕。

需要一提的是,讓這場會議如此艱難的頭號人物,正是穩坐「荷蘭國民男神寶座十年之久的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一個上班始終堅持騎自行車、下班心血來潮去火車站彈鋼琴、周末兼職社會課老師固定授課、荷蘭全民都愛戴的「好心紳士」,卻在這場歐盟峰會被指責為態度近乎蠻橫的「歐洲警察」。

只因站在呂特背後的「節儉國家」陣營反對歐盟撒錢式的救助方案,希望能削減援助開支、提高援助的門檻。畢竟家底雄厚的北歐諸國不可能毫無怨言地無限扶貧不夠自律的南方人。事實上,這個以荷蘭為中心的富有且自律的北方陣營,已經形成一股幾乎可以制衡德法的力量。那麼本文探討的問題是荷蘭何以成為北歐中心?這個小國又是如何躋身歐盟頭部玩家?成為歐盟主導力量之一?

1、小國寡民的荷蘭如何崛起?

一提到歐洲經濟的「領頭羊」,很多人腦海裡浮現出來的國家可能是:歐洲面積最大的德國,或是地處歐洲最好位置的法國,不然就是歐洲自由貿易旗手的英國。出乎意料的是,這三國都不是歐洲最富有競爭力的經濟體,摘得桂冠的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國——荷蘭。

甚至荷蘭都不是這個小國的正式稱謂,而是其首都阿姆斯特丹所在的一個省份,其實荷蘭正式國名應該叫「尼德蘭王國」。從這一事件來看,荷蘭的世界各國眼中的存在感似乎並不高,然而,荷蘭卻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也是國民幸福生活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並且還是歐洲經濟「隱形的火車頭」。

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全球141個國家的經濟競賽中,荷蘭排名世界第四,成為了歐洲最有競爭力的經濟體在荷蘭之後的是山高物價也高,有錢人才敢去的瑞士,排名第五;綜合實力最強的德國,排名第七;在世界舞臺非常活躍的英國,排名第九;北歐高福利國家的代表丹麥,排名第十。

要知道荷蘭是個小國家,它的國土總面積41864平方公裡,大約等於2.5個北京的面積,大約等於6.6個上海的面積。荷蘭的人口1728萬人,人口數量大約為上海的70%。那麼小國寡民的荷蘭究竟憑藉什麼優勢崛起?

(1)經濟底子好,貿易歷史悠久

將歷史的時間橫軸線往回拉,荷蘭輝煌的過去展現在眼前:荷蘭是全世界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還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

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荷蘭在17世紀時達到鼎盛時期,發展成為航海和貿易強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同時,荷蘭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據點,這段時期在荷蘭被稱為「黃金年代」。

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15000個分支機構。當時,荷蘭的商船數目超過歐洲所有國家商船數目總和。全世界共有2萬艘船,荷蘭佔有1.5萬艘,比英國法國德國等諸國船隻的總數還多。因此,荷蘭也被譽為「海上馬車夫」。

(2)地理位置優越,物流網絡發達

用國際眼光來看,荷蘭位於北大西洋航路和歐洲大陸出海通道的交界處,面向北海,背靠歐洲大陸腹地,素有「歐洲門戶」之稱。用歐洲眼光來看,荷蘭位於歐洲三大經濟體德國、英國和法國的中心,與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的沿海區位優勢相似,其方圓500公裡內的消費人口達1.7億,幾乎佔歐盟市場的一半。

由於地理位置有著天然的優勢,荷蘭的航海及航空交通極度便利。如荷蘭的鹿特丹港是歐洲第一大港口,2018年運輸吞吐量達到了4.69億噸;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是歐洲第三大貨運機場,憑藉與歐洲大陸之間快捷的運輸網絡,從荷蘭始發的貨物在4至48小時內便能抵達歐洲各大市場。

(3)工業技術先進,科技位居前沿

當今全球科技猛然發展之際,世界最大的光刻機巨頭荷蘭ASML頻頻在晶片領域現身,並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因為所有最先進的晶片生產工藝都要用到ASML的光刻機。ASML的壯大也是荷蘭工業技術先進的縮影,實際上,荷蘭在環境、能源、食品加工、生命科學和材料等領域的技術都居世界領先水平。

2、荷蘭經濟領先歐洲的三大法寶

荷蘭正是順理成章繼承過去高度發達的對外貿易體系和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以及藉助其「歐洲門戶」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設施,才成為歐洲最大的貿易轉口國,並擁有一個繁榮且開放的經濟。數據顯示,在1996年至2000年期間,荷蘭年經濟增長率平均超過4%,遠高於當時歐洲的2.5%的平均水平。

不過,在荷蘭經濟勢如破竹的增長過程中,也曾多次遭遇突發插曲,如20 世紀60 年代荷蘭在北海發現蘊藏了大量天然氣資源,於是荷蘭大力發展天然氣產業增加出口,結果卻對本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製造業造成損害,從而患上了「荷蘭病」。通俗一點來講,所謂荷蘭病就是一個人忽然發了一筆小財,然後有恃無恐荒廢本業,這對自己本身長期發展而言無疑是不利的。

為了解決阻礙經濟發展的「荷蘭病」,從1980年代起,荷蘭經過一番改革之後,以降低失業率、降低依賴社福津貼人口、降低政府負債和赤字等方面的亮眼成績,獲得國際矚目,並在21世紀前後贏得了「荷蘭奇蹟」的美名。即便是美國掀起的金融海嘯,和隨後的歐債危機接二連三地向荷蘭襲來,該國還是憑藉實力走出了危機泥潭,甚至還成為歐洲經濟的領頭羊。而荷蘭保持自己經濟競爭力領先歐洲各國主要有三個法寶:

(1)注重下一代的教育

荷蘭在教育方面的優勢,得益於其教育體系的先進與完善。尤其是荷蘭的職業能力教育,更是走在世界前列,成為其培養現代「匠人」的基石。除了擁有多所研究型大學和研究機構外,荷蘭各省都設立了具有大專學歷的職業學校培養實用型職業人才。荷蘭重商的傳統在其基礎教育階段的科目設置上也有所反映,全球貿易所必需的語言技能是其教育的重點科目之一。

在歐洲非英語國家中,荷蘭的英語普及率最高,約八成荷蘭人可以說英語。此外,荷蘭學生從中學開始學習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多門外語。因此,相當一部分荷蘭人能使用多國語言工作。受教育程度高、掌握多國語言、並具備商業經濟所需技能,是荷蘭人的獨特優勢。

(2)鼓勵年輕人創業

荷蘭非常鼓勵年輕人自主創業,從小學到大學,都有相關知識與課程的普及。近年來,荷蘭年輕自僱職業者的數量不斷增加,資料顯示,2008年年齡在35歲以下的自主創業者佔全部創業人數的32%,到了2015年這一比例增長到了42%。

同時,荷蘭也頒布了對自主創業人士友好的政策,讓在荷蘭開設一家公司變得簡單且有利可圖。因此,近幾年被越來越多人知曉的網際網路公司,比如,大家網上預定酒店的網站Booking,全球總部就位於阿姆斯特丹。

除此之外,2015年荷蘭還專門施行一項新的居留政策,用來吸引創新創業者。非歐盟居民,只要能證明自己擁有新穎的創業想法,並且在荷蘭找到經驗豐富、願意提供資助和支持的「孵化器」來指導創業行為,並且有可維持一年生活的資金,就會首先獲得一年居留權限。

(3)鼓勵外國人投資

作為外向型經濟的國家,荷蘭較重視外資在荷蘭經濟中的作用,並且奉行開放的投資政策,外國企業在荷蘭投資與本土企業享有同等權利。而且荷蘭為了給本國拉投資也是屢次「放大招」。在稅務與法律法規上,就非常照顧外國投資人,給出了層層優惠。

比如,荷蘭有一項稅收政策,即外籍員工在荷蘭工作期間可以申請按照荷蘭當地70%的標準繳納個人所得稅。企業在荷蘭通過研發獲得的利潤可按照5%的所得稅標準繳稅,相比於當地20%到25%的所得稅率,顯然優惠不少。

3、後脫歐時代,荷蘭這匹黑馬或成歐盟領頭羊

當這三大法寶顯靈之際,地處世界窪地的荷蘭也獲得外界「地理上的侏儒經濟上的巨人」之稱。不過全球化使得經濟體「親如一家」,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而英國脫歐對荷蘭經濟影響是巨大的,有好有壞。

一方面,英國的危機恰恰是荷蘭的契機一直以來英國被譽為歐洲重要的門戶,是跨國企業進入整個歐洲市場的必經之地;而英國宣布脫歐之後,數百家在英國的跨國企業擔憂失去歐洲市場,已將部分業務遷往歐洲大陸,其中有140多家選擇了荷蘭。著名的專欄作家西蒙·庫伯發表文章稱,荷蘭正成為脫歐的一匹黑馬,躍居「歐洲新門戶」。

另一方面,英國脫歐,荷蘭將是經濟上受衝擊最大的歐盟成員國。在英國尚未脫歐之前,荷蘭與英國並列為歐盟內部的兩大自由貿易旗手,英荷雙方貿易聯繫也極其緊密。英國在歐盟的三大貿易夥伴分別是德國、法國與荷蘭。不過德法由於自身經濟體量較大,可以部分稀釋掉脫歐帶來的貿易影響,但荷蘭可供選擇的工具卻十分有限。

再加之,英國脫歐之後,法國與德國作為歐盟實力最強的兩個大國,結盟趨勢愈發明顯。智庫數據稱,脫歐之後法德聯合起來可佔據歐盟總實力的30%以上。這讓不少歐盟小國心感不安。於是,荷蘭開始「抱團取暖」。

2018年2月,來自荷蘭、瑞典、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愛爾蘭、拉脫維亞、立陶宛八國的財長們籤署了一份兩頁的文件,宣告「新漢薩同盟」正式成立。荷蘭也憑藉著綜合國力最強,GDP總量最高,還是歐盟的六個創始成員國之一等優勢,成為這個俱樂部的中心。

經濟類智庫PIE的一項分析指出,新漢薩同盟的野心是,在後脫歐時代裡成為歐盟裡的新不列顛,抗衡法德軸心。甚至新漢薩其中一國還稱:我們擁有法國的大小和德國的競爭力。」因此,作為21世紀新漢薩之首的荷蘭,也會逐漸在歐盟裡拾起英國曾經的角色,從歐洲舞臺的邊緣走向中央,成為「新英國」。

文 | 李澤鈽 題 | 凌明 圖 | 饒建寧 審 | 程遠

相關焦點

  • 英國司機開車去荷蘭三明治被沒收,海關:「歡迎來到脫歐時代」!
    編輯:一水流殤近年來,英國脫歐問題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國的目光。對於歐盟各國來說,原本是一個抱團取暖的組織。雖然在歐盟之中,受到聯盟的一些政策限制,國家發展並不能隨心所欲。但對於國家實力處於國際競爭劣勢的國家來說,結成聯盟是非常有必要的。
  • 展望後脫歐時代的英國經濟
    當前,英國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和「脫歐」的雙重挑戰。近日,經合組織一份報告顯示,英國政府如果加大對數字經濟、服務業、綠色基礎設施和勞動者技能培訓等產業的投資,將有助於提高生產力並向低碳經濟轉型,從而實現經濟復甦。
  • 高鐵、港口、人民幣,「脫歐後」英國找到經濟增長的三個新支點?
    對英國脫歐的後續影響,大量經濟學家都持「負面」看法,認為:英國脫歐不僅對英國、歐盟本身的經濟增長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會使得整個歐洲乃至全球經濟增長受到拖累。但也有少部分經濟學家給出了不同的看法。最近十幾年,歐盟經濟增長緩慢最近十幾年,歐盟經濟增速普遍較低,不僅大幅低於東亞,而且也比北美更低。從而使得歐盟的GDP總量由十幾年前的超過美國,轉變成低於美國。
  • 英國護照先行「脫歐」 封皮上沒有「歐盟」字樣了…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在又一次向歐盟要求延期「脫歐」後,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也再次呼籲英國議會下院儘快通過政府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當地時間6日晚、北京時間7日清晨,特雷莎·梅表示,議會下院此前投票要求排除「無協議脫歐」的可能,那麼現在尋求與工黨達成共識、以使「脫歐」協議在議會下院獲得通過,是英國「脫歐」的唯一出路。她警告說,拖的時間越久,英國無法「脫歐」的風險就越大。
  • 美國的風向標英國,為何要脫離歐盟?英國脫歐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英國脫歐,對我國有什麼影響?英國為啥要脫歐,是因為帶不動隊友嗎?地理冷姿勢帶你漲知識,大家好我是姿勢君,今天姿勢君來和大家聊聊英國脫歐的那些事。而且每當法國崛起的時候,英國就聯同歐洲其他國家組成反法同盟來對抗法國,那我們就不難理解,英國在歐盟的尷尬地位了。歐盟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創始國分別是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瞅見沒有,一開始就沒帶英國玩兒。
  • 從「新漢薩同盟」到「節儉四國」,小國荷蘭如何躋身歐盟頭部玩家
    記者 | 王磬布魯塞爾剛剛結束了被稱為「史上最艱難」的一場歐盟峰會,四天馬拉松式的談判後終於達成了萬億財政計劃。讓這場會議如此艱難的頭號人物,正是荷蘭首相、中右翼政治家呂特(Mark Rutte)。呂特在峰會上則怒刷了一波存在感:態度強硬、甚至近乎蠻橫。
  • 英國「脫歐」了,英語在歐盟內部將何去何從?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 梁曉波英國「脫歐」儘管只是公投後的簡單結論,但後果可能比公投結果要複雜嚴重得多。英國民眾可能只是看到了公投「脫歐」帶來了順風順水的效應,比如,這樣可以擺脫歐盟的各種令英國人「反感」的指令和一攬子要求,可以保住英鎊的國際主體貨幣地位,再就是可以免受當前歐洲的難民問題困擾,以及可以避免由此帶來的潛在恐怖主義威脅,等等。另外,從形式上和行動上脫離歐盟的領導框架也是「形勢所逼」,否則,英國在歐盟待著好好的,不會忽然心生芥蒂,斷然起身離開。
  • 英國「脫歐」荷蘭得利:阿姆斯特丹或成歐洲新金融中心
    時代周報記者:文嶽漫長的英國「脫歐」拉鋸戰還未有結果,不少企業和個人已經按捺不住,率先「脫英」,而因此獲益最大的,或許是荷蘭。8月26日,荷蘭外國投資局(NFIA)表示,由於擔心英國脫歐的影響,近百家公司已從英國遷至荷蘭,或者在這裡設立新的辦事處,還有325家公司因為擔心失去對歐盟市場的準入而正在考慮搬遷。這些公司涉及金融、信息技術、傳媒、廣告、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荷蘭正以其獨有的優勢吸引著這些焦慮的企業們。
  • 歐盟討論英國脫歐後的預算增加問題,大國小國分成兩派
    圖斯克表示,歐盟各個成員國已經做好了為下一輪(2021年到2027年)的歐盟預算注資的準備,「每一位與會的領導人都有著開放的思維,而不是固守紅線」。除了增加部分領域的預算支出,在英國脫歐的背景下,歐盟各國所承擔的預算費用勢必還需要增加,以填補英國離開後留下的缺口。
  • 英國脫歐後拒絕與歐盟「共享」漁場,鱈魚戰爭恐再次爆發!
    英格蘭漁民:英國捕漁海域 被受限在布港這個全英最大商用漁港,許多漁民期盼英國能取回對200海裏海岸的掌控,這片水域目前由布魯塞爾方面管理,擠滿歐盟各國的拖網漁船。但在美、加等大多數主權國,幾乎都有200海裡的專屬經濟海域限制。
  • 英國脫歐,荷蘭躺贏
    荷蘭(Holland),位於歐洲西偏北部,簡稱「尼德蘭/荷蘭」。荷蘭是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西方十大經濟之一, 歐盟和北約創始國之一,也是申根公約、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素有「歐洲大門」之稱。
  • 【事業單位招聘網】公基:歐盟的前世今生與英國的脫歐之路
    這預示著長達3年的「脫歐旅程」終於塵埃落定。   歐盟的前世今生   歐盟(EU),即歐洲聯盟,是歐洲經濟、政治共同體,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目前擁有28個會員國。歐盟自其成立之日起,便成為世界經濟、政治區域一體化的典型組織。2012年,歐盟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 脫歐以後,為什麼會是由這個城市來取代倫敦?
    脫歐將帶來的經濟問題,首先有運輸、關稅、供應鏈等流通性問題——想想要對法國葡萄酒和德國汽車徵收關稅、或者英歐邊境上大排長龍的車隊吧。其次是服務業面臨的障礙,從過渡期結束的那一刻起,總部位於英國的任何一家公司,無論國籍,都需要重新申辦新的監管許可才能夠在歐盟開展業務,甚至還需要與地處歐盟的客戶挨個重新籤訂合同。再次,不確定性加劇了人才流失和資本流失。
  •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是歐盟的4倍多,那歐盟GDP是中國幾倍呢?
    一季度,中國的GDP本幣實際增速是歐盟的4倍多先看經濟增速,2018年歐盟28國的整體經濟增速只有1.5%,環比增速為0.5%。表現較差,原因很多,且包含了如下幾點。首先是英國鬧著要脫離歐盟,但「脫歐不確定性」,阻礙了歐盟各國的經濟發展。
  • 英國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持續4年的「離婚」紛爭落幕
    這意味著,英國於2016年6月23日公投決議「脫歐」後,這場經過4年多的「離婚」紛爭終告落幕。 消息公布後,歐元兌美元短線上揚17點,最高觸及1.2194。英鎊兌美元短線震蕩大約20點,最高觸及1.3611。
  • 英國脫歐後 歐盟唯一英語國家——愛爾蘭移民利弊全解析(上)
    英國脫歐之後,憑藉歐盟身份自由出入英國的歷史也隨之結束。愛爾蘭成為了與英國最鄰近且更具性價比的歐洲最佳移民國家,作為兼享英國和歐盟國雙重福利的國度,開放的移民政策、高含金量的移民身份讓愛爾蘭備受青睞。四海長舟就為大家總結一下愛爾蘭主要的移民方式、適合人群及利弊,方便意向移民者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後做出更理性的選擇。
  • 英美關係步入「後脫歐時代」,有多特殊?
    分析稱,英美自貿協定被英國視為「脫歐」後重塑英國與全球貿易關係的重要一步,英美或將進入「後脫歐時代」的特殊關係期。吃下「定心丸」了嗎?英國新任外交大臣拉布上任後,迅速展開與非歐盟國家的外交活動。8月6日至8日先後到訪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三國。
  • 英國正式脫歐,失去英國後,我國的GDP總量或一兩年趕上歐盟
    文/龍小林1月31日,英國正式脫離歐盟,不再是歐盟的成員國。從脫歐公投到正式脫歐,英國的脫歐歷時三年多的時間,但這並是說所有的問題都已經解決。而且英國的經濟在此後很長時間裡都有可能受到脫歐的影響。可見,在英國脫歐之後,我國與歐盟的差距僅為1.2萬億美元了。以當前我國的GDP增速,1.2萬億美元僅需一年時間就夠了。當然,最終趕上歐盟,可能要到2021年左右,因為歐盟的經濟雖然增長不快,但還是有1.5%左右的增長,而且名義GDP增速可能還要更高一些。不過,這裡並沒有把港澳臺計算在內,如果算上港澳臺,那一年時間應該就夠了。
  • 最不像荷蘭的荷蘭城市,歐盟與歐元都在這裡誕生
    原創 葉克飛 歐洲價值 收錄於話題#歐洲地理9個(本文原載於《中國新聞周刊》)融合多種風格的聖瑟法斯教堂黃昏時分的弗萊特霍夫廣場,斜陽打在路面上
  • 此人前半生是「侏儒」,後半生是「巨人」,一生受盡白眼和痛苦
    《禮記·王制》中記載:「瘖聾、跛躃、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後東漢經學家鄭玄在下注釋:「侏儒,短人也。」可見,古代很早以前便有了侏儒症患者。說起侏儒症患者,想來在這個網際網路發達的社會,人們已經在各種新聞媒體中看到過那些身高只有一米左右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