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就「一帶一路」科技人文交流的閃亮名片

2020-12-13 中國科技新聞網

在重慶醫科大學超聲無創治療腫瘤技術培訓班,學員參加超聲治療技術臨床應用培訓。圖片來源:科技部國際合作司

為了獲得到中國參加一個培訓班的名額,東歐某國的6位申請人,同時給科技部火炬中心國際合作處處長磨坦發郵件,不厭其詳地闡述自身資格和應被選中的理由。

來到中國參加了這個培訓班的某國學員,看到其他國家有兩個名額,還為自己國家只有一個名額而鳴不平。是什麼樣的培訓班,讓報名者和參與者都如此看重,甚至產生激烈競爭?

這是科技部在發展中國家培訓班框架下專門針對高科技園區規劃的一期培訓班,由火炬中心負責具體實施。

記者從科技部國際合作司了解到,這類在發展中國家相當富有影響力的培訓班工作,已經持續了20餘年。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科技部主辦的各類培訓班重點更加聚焦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在《「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中,培訓班在開展科技人文交流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每期招收發展中國家科技政策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約20人,實實在在地見證和促進了「民心相通」。

培訓班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資料顯示,科技部國際合作司主辦的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課程系列,涉及農業技術、信息和製造技術、科技應對氣候變化、資源環境、新能源、醫療衛生和科技政策與管理等眾多領域,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培養技術人才,傳授先進適用技術,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科技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建設和產業技術進步。

比如,由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組織實施、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鐵路建設技術國際培訓班」於2018年7月—8月在成都舉辦,共有巴基斯坦、埃及、衣索比亞、印度尼西亞、莫三比克和尼泊爾等6個國家的20名學員參加此次培訓。

在20天的學習過程中,培訓班採取技術講座、技術交流和現場教學、參觀考察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地讓學員體驗了中國鐵路發展的偉大成就。

有的培訓班,因為太受歡迎,甚至從國內開到了國外。

2018年,重慶醫科大學承辦的「聚焦超聲無創治療腫瘤技術發展中國家培訓班」在埃及開羅開課,來自埃及、蘇丹、葉門、約旦、科威特、尼泊爾等6個中東、北非國家的23名學員,參加了為期15天的超聲治療技術理論知識學習、超聲治療技術的基礎原理模擬實驗和超聲治療臨床應用實踐培訓等。

多家國內外媒體進行了跟蹤報導,擴大了中國的國際社會影響力。

科技園培訓班分享「中國經驗」

中國國家高新區是創新創業的高地,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是中國自主創新的重要陣地,也是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聚集地。科技園區的國際合作對推動「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創新創業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比如,2018年科技部主辦了東南亞、南亞科技園(開發區)培訓班,來自泰國、菲律賓、柬埔寨、寮國、孟加拉、斯裡蘭卡、阿曼、埃及、喬治亞、巴西等10個國家的23名學員齊聚北京,參加為期20天的培訓。

據介紹,該培訓班設計了10個課程板塊,包括中國科技園發展及經驗案例分享、跨國技術轉移、中關村歷史發展概述、科技園發展規劃、企業孵化理論與實踐等,為學員全面展示了中國科技園(開發區)發展的經驗與成果。

在此類培訓班中,如何更有效地促進民心相通?據了解,此次培訓班創新地採用了一對一的導師—學員制度,由長期從事科技園(開發區)規劃和科技企業諮詢的一線諮詢師擔任導師,與學員單獨進行互動交流,針對每個學員的需求及其國家的特殊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輔導,並深入探討科技園建設與國際合作在該國的可行性。

結果表明,該制度受到學員的歡迎和好評,並為未來的科技合作初步搭建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來自泰國、菲律賓、柬埔寨、寮國、孟加拉、斯裡蘭卡等國的學員明確表達了合作意願。

理念認同是「朋友圈」合作的基礎

「技術培訓班,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科技園區規劃建設管理培訓班』,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有了更明確的重點。」磨坦說,「與中國籤署過『一帶一路』科技園合作協議或者備忘錄的國家,比如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蒙古、南非、埃及是重點培訓對象。」

然而,在援外項目中,受援國雖然十分關注我國現階段已經取得的成績,但由於國情差別,合作項目往往難以一蹴而就地建設成功。

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國際業務總監王明陽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促進思想觀念轉變和體制機制創新,才能更有效推動『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以蒙古為例,因參與援建蒙古國國家科技園的規劃工作,自2013年起,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共組織來自蒙古國政府、高校、研究機構等多個單位的4批次共15位學員來華參加中國科技園區培訓班,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溝通和交流效果。

正是基於理念認同的堅實基礎,這一援建項目也成為中國對外交流的重要探索,蒙方評價為「此項目極大地促進了中蒙雙方科學家和學者的交流,並成功探索了中蒙兩國合作的新模式和新方向」。

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為促進中外溝通共享創新理念、提升相關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擴大了科技合作的「朋友圈」,已成為「一帶一路」科技人文交流的閃亮名片。

責編:李芳

相關焦點

  • 新時代中外人文交流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高層論壇召開
    新時代中外人文交流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高層論壇現場  劉楊懿寬 攝 10月25日,在慶祝建校七十周年之際,四川外國語大學舉辦新時代中外人文交流助力「一帶一路祝願四川外國語大學在「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合作中大有作為,做出專業化、多科型知名高校的突出貢獻。
  • 多國專家:以人文交流消除隔閡 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
    受訪機構供圖  新華社廣州12月13日電(記者楊淑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智庫論壇(2020)12日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舉行,各國與會專家為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增進文明交流互鑑建言獻策。  本屆論壇設置了13個平行論壇,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經濟治理、新冠疫情下太平洋島國的社會經濟與對外關係、國際移民治理與發展趨勢、人文交流等議題展開,來自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20餘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個大學與機構的約300位代表出席。
  • 科技創新合作助力「一帶一路「 醫療健康產業大有可為
    根據該備忘錄,上海巴斯德所與蒙得維的亞巴斯德所將通過兩機構之間的科研、教育、文化和學術交流,在免疫學、病毒學、疫苗學、結構生物學、新興疾病、人類和動物健康等研究領域和應用開發方面開展合作。此外,雙方將開展緊密的科研人員交流、聯合申請科研項目、舉辦各類會議及培訓以及進行學術出版物及其他信息合作交流等。
  • 珠海:怎麼做好一帶一路「戰略支點」
    多位研究「一帶一路」倡議的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意味著珠海要更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進更高水平、更寬領域的開放合作,大力構建跨區域、大容量、高效率的經濟要素交流網絡,努力成為集聚國際貿易、空港海港、物流資源、金融資本以及文化交流的戰略要地。   那麼,打造這一支點,珠海可以從哪些方面著力?
  • 青島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最高給予500...
    支持高校院所、頭部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被科技部認定為「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的,給予最高500萬元配套支持。實施細則是對政策有關內容的細化,目的是通過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鼓勵全市國際科技創新主體通過「走出去」「引進來」,進一步強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為青島市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提供科技支撐。
  • 曲強:打造"一帶一路"區塊鏈技術輸出的"深圳名片"
    「在當前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成為國家戰略的形勢下,深圳應當先行示範承擔起『一帶一路』區塊鏈技術輸出的重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廣東省區塊鏈與分布式物聯網安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高性能數據挖掘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曲強如是說。
  • 第五屆「一帶一路」中巴科技與經濟合作論壇在北京工商大學舉辦
    王慶林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是中巴合作論壇的第五年,也是中國科協自2016年啟動實施「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合作平臺建設項目的第五年。五年來,中國科協共資助雙邊交流項目、多邊交流項目、聯合培訓中心、聯合研究中心、區域科技組織等100餘項。中國科協不斷深化與世界各國及國際科技組織的交流合作,增進科技界的互通互信。
  • 北京科技大學建設「三橋三路」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北京科技大學堅持「特色化、精品化、國際化」辦學思路,以深化改革挖潛合作內涵,以開放辦學牽動交流活力,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人文交流等方面綜合發力,架設「三橋」、鋪就「三路」,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架「聚集優勢」橋、鋪「聯合育人」路,人才培養互聯互通。
  • 中國影視劇坦尚尼亞配音演員:"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坦人文交流不斷加強
    中國影視劇坦尚尼亞配音演員:"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坦人文交流不斷加強 中國日報網 2017-05-15 13:29:32 參加民心相通平行會議的四名坦尚尼亞斯語配音演員(右一為馬伊薩拉)國際在線報導(記者徐晨):14日下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6場平行主題會議之一的「增進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一帶一路」分會在復旦成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魏其濛)12月22日,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分會(以下簡稱分會)在復旦大學成立。分會旨在推動我國教育「走出去」,進一步提升我國教育國際影響力和引領力。
  • 【通知】關於申報2020年中國科協「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合作...
    責編 ∣吉 佳各位理事、監事、分支機構:現轉發中國科協《關於申報2020年中國科協「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合作平臺建設項目的通知》,為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深化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根據中國科協2020年重點任務安排
  • 程建平:北師大成立「一帶一路」學院 將更好服務於繪製「一帶一路...
    教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基礎性、先導性、引領性作用,為「一帶一路」建設源源不斷地提供著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我國專門制定並實施《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在教育合作與人文交流領域形成了往來頻繁、合作眾多、交流活躍、關係密切的良好局面。
  • 科學網—打造「一帶一路」技術輸出「第三張名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
  •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分會在復旦大學成立
    焦揚在講話中指出,教育在共建「一帶一路」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近年來,復旦大學始終把加強「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合作作為積極踐行「四個服務」、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舉措,開展了包括整合跨學科研究力量、構建國內外智庫網絡、創立國際性合作平臺、推動常態化人文交流在內的一系列工作。
  • 一帶一路閃亮2016漳州花博會
    花樣漳州·精彩花博 作為漳州乃至福建的一張名片 一年一屆的農博會·花博會 「一帶一路」國際展區由廣州跨採組團參展 展會現場,每一處都是 人
  • 英國《自然》周刊:「一帶一路」鋪就中歐科技合作路
    參考消息網5月13日報導英國《自然》周刊網站5月8日發表題為《中國繪製走進歐洲科學的道路》的文章稱,歐洲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有著特殊的地位。除了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方面的合作,中國與歐洲多國的科學合作和人文交流都在日益深化。
  • 高勇:刺繡作為「中國名片」,正在為共建「一帶一路」文化繁榮...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中國刺繡作為「中國名片」正在為共建「一帶一路」文化繁榮、推進大國外交做出越來越突出的貢獻。圖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致辭 組委會供圖高勇介紹,2018潮州國際刺繡藝術雙年展經文化和旅遊部批准,得到了文化和旅遊部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非遺司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 北師大成立「一帶一路」學院助力「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和熱烈歡迎。北京師範大學積極響應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按照「充分發揮教育在『一帶一路』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引領性作用」的總體要求,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倡議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倡議 2019-10-12 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充分發揮學校專業優勢,聚焦現代農業科技發展,在人才培養
  • 澳門2020「一帶一路」陶藝與繪畫藝術國際交流展暨研討會開幕
    嘉賓合影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畫院共同主辦的「澳門2020『一帶一路』陶藝與繪畫藝術國際交流展暨研討會」於11月18日在澳門科技大學R座綜合教學大樓大堂舉行開幕儀式。此活動為「2020年度內地與港澳文化和旅遊交流重點項目」之一。展覽邀請了來自中國、美國、義大利、日本和韓國等40多位來自不同國家與地區的藝術家、學者及碩、博研究生們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