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已經不僅僅關注傳統能源和基建領域的合作,在醫療健康、生命科學等新興領域的發展過程中更是大有可為。
中法在「一帶一路」沿線攜手
就在「一帶一路」峰會召開前夕,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與蒙得維的亞巴斯德研究所籤署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和蒙得維的亞巴斯德研究所合作諒解備忘錄》。根據該備忘錄,上海巴斯德所與蒙得維的亞巴斯德所將通過兩機構之間的科研、教育、文化和學術交流,在免疫學、病毒學、疫苗學、結構生物學、新興疾病、人類和動物健康等研究領域和應用開發方面開展合作。此外,雙方將開展緊密的科研人員交流、聯合申請科研項目、舉辦各類會議及培訓以及進行學術出版物及其他信息合作交流等。
去年是《中法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籤署40周年,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作為中法科技外交合作的一張名片,近年來依託兩國的資源優勢,通過巴斯德強大的全球網絡,正在成為帶頭走通「一帶一路」的科研機構之一,將中法合作惠及沿線人民。
「我們已經聯合了巴斯德在亞非拉歐洲和大洋洲的研究所,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開展病原發現、檢測診斷、治療預防一體化項目。」上海巴斯德所所長唐宏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2014年,巴斯德研究所幫助柬埔寨成功鑑定出手足口病。最近,該所還在「滬滇合作」機制下,聯合東南亞五個巴斯德研究所,在雲南和當地疾控、醫療部門展開科研合作,為當地醫療人員提供培訓,分享知識和資源儲備。
「北緯南緯30度的廣袤地區,擁有20多億人口,也是熱帶傳染病的高發區,也是我國海上絲路戰略縱深地帶。」唐宏說道,「這個地區『因病致窮』的民生問題尤為突出。我國科技界要為該地區解決傳染病的問題,既能使我國自身的傳染病防控關口前移,又能保障我國『一帶一路』的有效推進。」
法國梅裡埃基金會主席阿蘭-梅裡埃(Alain Merieux)在過去40年間積極參與中國公共衛生領域的合作。2003年「非典」期間,梅裡埃旗下生物梅裡埃公司就曾積極參與中國控制和預防「非典」病毒和鏈球菌的研究工作。
近年來,梅裡埃也積極響應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阿蘭-梅裡埃在去年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與中國科研院所合作,籤訂協議在馬裡共同對抗傳染病。『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在科學和醫學領域都比中法兩國落後, 這些國家在傳染病防治方面更加困難,我們有必要在這些國家加大合作力度。」
阿蘭-梅裡埃高度讚賞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他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一倡議能夠把中國的醫療團隊帶去那些飽受疾病困擾急需援助的國家和地區,尤其是受傳染病侵害的地方,這是全球課題。梅裡埃基金會已經在塔吉克斯坦、黎巴嫩、白俄羅斯等地設有P3等級的實驗室,馬上還將在突尼西亞建P3實驗室,這些國家都恰好位於中國的「一帶一路」沿線,未來合作空間巨大。
不過他同時表示,這條「一帶一路」走起來相當艱難,原因是在中東這些國家,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移民管控,那裡聚集著大量的難民集中營,傳染病防控局勢相當嚴峻。
生物梅裡埃去年與上海市衛計委、裡昂醫院集團籤署三方協議,資助來自上海6家公立醫院的8位此前支援摩洛哥的醫生赴法國醫院交流。
推動「一帶一路」人才交流
據介紹,近年來科技部會同各方力量,通過政府間科技創新聯委會機制、科技夥伴計劃等平臺,開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4項行動,共支持800餘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青年科學家來華開展短期科研;舉辦146個培訓班,累計培訓「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學員2100餘人。
以上海為例,近五年來,上海市科委支持了約500個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包括政府間、企業間以及「一帶一路」青年科學家交流和聯合實驗室等。目前,市科委已與19個國家和地區籤署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議。2017至2018年,鼓勵和資助了90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青年科學家來滬開展短期科研工作,共資助10個「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促進聯合研究、人才培養、技術轉移等。
去年,德國製藥巨頭勃林格殷格翰也與清華大學宣布合作研發針對感染性疾病的免疫療法,成果也將惠及「一帶一路」沿線。目前,包括下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性或細菌性肺炎)在內的感染性疾病是全球死亡率與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中國,慢性B肝和肺結核的發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勃林格殷格翰財務長Michael Schmelmer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公司在中國超過30%的收入來源於中國的的偏遠地區。
中國本土醫療器械企業也走在「一帶一路」的最前沿。醫療診斷設備製造商美時醫療研發的超高場生物磁共振等影像設備就瞄準「一帶一路」沿線市場。近期,公司籤約投資海南的首個項目落戶在海口高新區,將製造數字移動醫療診斷平臺,產品主要出口東南亞和中亞與非洲。
美時醫療董事長馬啟元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通過建成海南首個大型醫療設備基地提升海南製造和智造的水平,希望引領中國醫療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當年投資,當年出口銷售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