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合作助力「一帶一路「 醫療健康產業大有可為

2020-12-19 第一財經

「一帶一路」倡議已經不僅僅關注傳統能源和基建領域的合作,在醫療健康、生命科學等新興領域的發展過程中更是大有可為。

中法在「一帶一路」沿線攜手

就在「一帶一路」峰會召開前夕,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與蒙得維的亞巴斯德研究所籤署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和蒙得維的亞巴斯德研究所合作諒解備忘錄》。根據該備忘錄,上海巴斯德所與蒙得維的亞巴斯德所將通過兩機構之間的科研、教育、文化和學術交流,在免疫學、病毒學、疫苗學、結構生物學、新興疾病、人類和動物健康等研究領域和應用開發方面開展合作。此外,雙方將開展緊密的科研人員交流、聯合申請科研項目、舉辦各類會議及培訓以及進行學術出版物及其他信息合作交流等。

去年是《中法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籤署40周年,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作為中法科技外交合作的一張名片,近年來依託兩國的資源優勢,通過巴斯德強大的全球網絡,正在成為帶頭走通「一帶一路」的科研機構之一,將中法合作惠及沿線人民。

「我們已經聯合了巴斯德在亞非拉歐洲和大洋洲的研究所,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開展病原發現、檢測診斷、治療預防一體化項目。」上海巴斯德所所長唐宏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2014年,巴斯德研究所幫助柬埔寨成功鑑定出手足口病。最近,該所還在「滬滇合作」機制下,聯合東南亞五個巴斯德研究所,在雲南和當地疾控、醫療部門展開科研合作,為當地醫療人員提供培訓,分享知識和資源儲備。

「北緯南緯30度的廣袤地區,擁有20多億人口,也是熱帶傳染病的高發區,也是我國海上絲路戰略縱深地帶。」唐宏說道,「這個地區『因病致窮』的民生問題尤為突出。我國科技界要為該地區解決傳染病的問題,既能使我國自身的傳染病防控關口前移,又能保障我國『一帶一路』的有效推進。」

法國梅裡埃基金會主席阿蘭-梅裡埃(Alain Merieux)在過去40年間積極參與中國公共衛生領域的合作。2003年「非典」期間,梅裡埃旗下生物梅裡埃公司就曾積極參與中國控制和預防「非典」病毒和鏈球菌的研究工作。

近年來,梅裡埃也積極響應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阿蘭-梅裡埃在去年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與中國科研院所合作,籤訂協議在馬裡共同對抗傳染病。『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在科學和醫學領域都比中法兩國落後, 這些國家在傳染病防治方面更加困難,我們有必要在這些國家加大合作力度。」

阿蘭-梅裡埃高度讚賞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他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一倡議能夠把中國的醫療團隊帶去那些飽受疾病困擾急需援助的國家和地區,尤其是受傳染病侵害的地方,這是全球課題。梅裡埃基金會已經在塔吉克斯坦、黎巴嫩、白俄羅斯等地設有P3等級的實驗室,馬上還將在突尼西亞建P3實驗室,這些國家都恰好位於中國的「一帶一路」沿線,未來合作空間巨大。

不過他同時表示,這條「一帶一路」走起來相當艱難,原因是在中東這些國家,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移民管控,那裡聚集著大量的難民集中營,傳染病防控局勢相當嚴峻。

生物梅裡埃去年與上海市衛計委、裡昂醫院集團籤署三方協議,資助來自上海6家公立醫院的8位此前支援摩洛哥的醫生赴法國醫院交流。

推動「一帶一路」人才交流

據介紹,近年來科技部會同各方力量,通過政府間科技創新聯委會機制、科技夥伴計劃等平臺,開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4項行動,共支持800餘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青年科學家來華開展短期科研;舉辦146個培訓班,累計培訓「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學員2100餘人。

以上海為例,近五年來,上海市科委支持了約500個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包括政府間、企業間以及「一帶一路」青年科學家交流和聯合實驗室等。目前,市科委已與19個國家和地區籤署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議。2017至2018年,鼓勵和資助了90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青年科學家來滬開展短期科研工作,共資助10個「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促進聯合研究、人才培養、技術轉移等。

去年,德國製藥巨頭勃林格殷格翰也與清華大學宣布合作研發針對感染性疾病的免疫療法,成果也將惠及「一帶一路」沿線。目前,包括下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性或細菌性肺炎)在內的感染性疾病是全球死亡率與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中國,慢性B肝和肺結核的發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勃林格殷格翰財務長Michael Schmelmer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公司在中國超過30%的收入來源於中國的的偏遠地區。

中國本土醫療器械企業也走在「一帶一路」的最前沿。醫療診斷設備製造商美時醫療研發的超高場生物磁共振等影像設備就瞄準「一帶一路」沿線市場。近期,公司籤約投資海南的首個項目落戶在海口高新區,將製造數字移動醫療診斷平臺,產品主要出口東南亞和中亞與非洲。

美時醫療董事長馬啟元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通過建成海南首個大型醫療設備基地提升海南製造和智造的水平,希望引領中國醫療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當年投資,當年出口銷售的目標。」

相關焦點

  • 探尋差異化創新發展 京東健康以科技助力醫療健康產業變革
    未來,京東健康將繼續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助力實現讓「醫療資源圍著患者轉」。而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快,慢性病人群逐年增加,「看病貴,看病難」仍舊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無疑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思路。大健康產業,特別是「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加持。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涉及網際網路醫療的政策和規範頻出,釋放出國家推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積極信號。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倡議
    、科學研究、技術推廣、人文交流、智庫建設等方面積極作為,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努力開創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合作新格局。  搭平臺、建智庫,深化科技合作。發起創建「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目前已有17個國家85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加入。在聯盟框架內成立中俄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絲綢之路生物健康農業產業聯盟、絲綢之路多功能循環農業與生物資源循環科技創新聯盟等子聯盟。
  • 「一帶一路」促進合作共贏的發展經濟學解釋
    「一帶一路」建設通過產能合作以及境外產業園區建設,推動了沿線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進程,促使一些發展中國家能夠以此逐步建立自己的製造業基礎,進而使得其採取出口導向策略成為可能,促進貿易產品升級,從而避免靠單一資源出口而陷入低收入陷阱和貿易陷阱的結局,打破惡性循環累積、依附狀態,走向快速發展的軌道。   第三,工業化開啟人口紅利,促進經濟增長。
  • 綠色生產力領跑「一帶一路」 藍迪國際助力綠色創新發展
    藍迪國際智庫平臺環保科技創新型企業:山東天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標研科技發展中心、江蘇歐爾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國水環境集團受邀出席。其中,山東天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榮獲主辦方頒發的綠色生產力領跑者證書和金人杯、綠色生產力種子技術獎。
  • 「深港醫療創新合作論壇暨羅湖區生命健康產業發展論壇」在深舉辦
    期間,羅湖醫院集團與廣東啟迪科技發展投資集團就深港醫療創新啟動戰略合作,共贏醫療創新服務與生命健康新機遇,助力羅湖蝶變升級。集智獻力 共話深港醫療產業協同創新當天,深圳市政協副主席徐友軍、羅湖區科技創新局局長石興中、中國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羅湖醫院集團黨委書記吳松、啟迪科創集團董事長劉剛、廣東啟迪科技發展投資集團董事長郭甲出席論壇,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深港創新合作試驗區建言獻策。
  • 媽灣:打造「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合作先導區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目前前海媽灣是國內自貿區中唯一專注和聚焦於「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合作的功能片區,體現了國家戰略和區域特色的較好結合。媽灣應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機遇,立足媽灣自貿新城核心功能區的定位,早日建成「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合作先導區,讓媽灣成為前海承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深圳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核心載體,成為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引擎。
  • 第十六屆「一帶一路」中阿技術轉移與國際合作創新論壇系列分論壇
    (中心)平臺)、寧夏中阿智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AI2SD'2020暨第十六屆「一帶一路」中國-阿拉伯國家技術轉移與國際合作創新論壇在摩洛哥丹吉爾、北京、雲南、寧夏、江蘇大學等地,線上+視頻多地互動召開。
  • 共商高質量發展大計 同譜大健康產業華章——首屆中國大健康產業...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謝冬偉則從標準制定的角度給出了建議,認為助力大健康產業發展,要堅持標準引領,立足國情、對接國際。健康產業大有可為如今,國家提出的雙循環戰略格局為大健康產業也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
  • 「一帶一路」文化產業與教育創新論壇在吉林動畫學院舉行
    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副會長、輪執會長,吉林動畫學院董事長、校長鄭立國在致辭中指出,「一帶一路」是我國從國家戰略大力推動文化創新的重大舉措,也是民族強大和文化自信的具體表現。 「一帶一路」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是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契機。
  • ...普華永道發布《「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大健康產業投資白皮書》
    在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背景下,將繼續發揮沿線國家的相對優勢,為優質企業深耕醫療市場細分行業、實現戰略布局創造嶄新機遇。普華永道今日發布《「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大健康產業投資白皮書》,細緻分析沿線國家特有的地理、文化和市場特徵,審慎觀察相應的監管及運營風險,為中國企業發掘大健康產業境外優質投資標的提供了獨特視角。
  • ...與物流、金融服務、電信與科技是驅動「一帶一路」的四大支柱產業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導普華永道12月14日在北京分享題為《新形勢下全球化轉型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力》的報告。報告認為,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與物流、金融服務、電信與科技的共建與互聯互通是驅動「一帶一路」以及全球貿易增長的四大支柱產業。該報告近日由普華永道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共同發布。
  • 北京科技大學建設「三橋三路」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北京科技大學堅持「特色化、精品化、國際化」辦學思路,以深化改革挖潛合作內涵,以開放辦學牽動交流活力,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人文交流等方面綜合發力,架設「三橋」、鋪就「三路」,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架「聚集優勢」橋、鋪「聯合育人」路,人才培養互聯互通。
  • 清華大學第二屆「一帶一路」合作論壇暨第十屆啟迪創新論壇
    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作為清華大學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機構,為政府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加強科技創新合作、推動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了科技創新合作平臺,為各地經濟建設、科技創新發揮了積極作用。
  • 「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在複雜多變形勢下,「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帶動沿線經濟生態迸發生機。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視頻會議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指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 獨家丨海南大學梁海明:粵港澳大灣區要為「一帶一路」建設做好兩件事
    廣東省9個城市的模式都不一樣,能給「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提供9個發展思路。例如,深圳通過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產業去發展經濟和科技。我的家鄉惠州,則是通過發展石油化工,來帶動整體的經濟發展,「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有很多石油、天然氣資源,如果他們願意,可以參考惠州的發展模式,也可以和惠州進行合作。佛山的家電用品出口到全球。廣州是交通樞紐,也是非常古老的貿易城市。
  • 助力「一帶一路」,中巴博愛醫療急救中心落地巴基斯坦
    中巴急救走廊是中國紅十字會倡導發起的紅十字與「一帶一路」同行的示範項目,瓜達爾博愛醫療急救中心是中巴急救走廊首個急救單元,也是整個中巴急救走廊的起點。作為該項目的資助和具體承辦方,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在瓜達爾港完成了急救中心主體建設。
  • 海峽創新戰略布局醫療機器人領域 助力醫療產業智能化變革
    來源:時刻頭條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在科學技術水平的助推下,醫療技術也在不斷創新與發展。在此背景下,醫療機器人應運而生,為現代醫療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也提到,要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
  • 啟迪加速布局大灣區,攜手科學城落子50億規模前沿醫療科技集團
    啟迪控股常務副總裁、國際科技園及創新區域協會(IASP)副主席陳鴻波與廣州科學城董事長洪漢松出席見證,啟迪科創集團總經理郭甲、廣州科學城副總經理彭月梅代表雙方籤署合作協議,啟迪科創集團董事長劉剛、廣州科學城總經理趙光南共同為「啟迪科城前沿醫療科技集團」揭牌。
  • 國際時評|「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在複雜多變形勢下,「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帶動沿線經濟生態迸發生機。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視頻會議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指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疫情下「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助力當地民眾克服困難。
  • 河南中原水產物流港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契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助力企業加快發展邱新航認為,企業家應當愛國敬業,敢於擔當,積極以實際行動響應國家大政方針,落實國家重大決策部署。正是對國家大政方針的積極響應與重大決策部署的主動落實,催生了作為重點民生工程的冷鏈物流項目———中原水產物流港。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落實,以及對相關政策紅利的分享,公司在短短五年時間裡實現了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