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動物禦寒 「外掛」全開

2020-12-22 瀟湘晨報

長頸鹿寶寶趴在空調前取暖

犀鳥站在浴霸燈旁。

鸚鵡

「大雪」節氣一過,合肥市民又開啟了取暖基本靠「抖」的冬日模式。在大蜀山腳下的合肥野生動物園裡,看似威猛的河馬早早泡起了「溫泉」,雙角犀鳥已經過上了「自帶高光」的日子。而今年夏天剛出生的長頸鹿寶寶「豆苗」,更是迎來了它的「冬季初體驗」。

身高兩米的長頸鹿「宅」在空調房

今年六月,合肥本土明星長頸鹿「廬妹兒」的寶寶順利誕生,小傢伙自從面世以來就受到了無數市民的關注,就連「豆苗」這個有趣的名字,都是熱心市民給取的。如今半歲的小「豆苗」已經是一位身材達到兩米的高挑美人了。儘管身高突破兩米,但是和父母相比還有很大的生長空間。此時,動物園裡長頸鹿飼養區中,看它背靠空調暖風,趴在乾草堆裡,像極了一到冬日就往暖和的被窩裡鑽的小娃娃。「進去了就出不來了!」據飼養員介紹,自從她為「豆苗」鋪上數層乾草後,小傢伙便愛得不行,直接做起了「宅」鹿。「經常呆在屬於它的小空間裡打盹和發呆,只有家族散步和日常覓食才會主動外出。」

雙角犀鳥恆溫房裡展身姿

頭頂明黃色雙角,身著黑白「大氅」的雙角犀鳥,平日裡總因為靈動的身姿和銳利的目光吸引著遊客們駐足觀賞。

「室內場館安裝的一個溫溼度表,根據外界溫度來調節室內溫溼度,給居住在此的犀鳥們提供更加適宜的環境。」據動物園工作人員介紹,氣溫開始下降後,雙角犀鳥已經過上了「自帶高光」的日子,取暖的同時將自己的「高顏值」發揮得淋漓盡致。新鮮水果依舊是飲食標配,犀鳥白天在外面自由飛翔,晚上溫度降低就會回到籠舍內烤燈。除了霸氣的犀鳥,鸚鵡也享受到了「暖冬」幸福。

同樣是猴,有的畏寒烤燈,有的不懼嚴寒。在環尾狐猴的生活區,木屋內明亮著碩大的取暖燈,讓小傢伙們忍不住排排「趴」好,抱團取暖。空調一般會在有室內籠舍的區域開放。靈長類動物大部分時間都在戶外活動,因此動物園就在它們戶外的木頭屋內安置了浴霸燈,供小動物們取暖。

馬來西亞「國寶」住著地暖吃西瓜

今年國慶節才剛剛從北京動物園搬家至合肥的馬來貘,有著馬來西亞「國寶」的美譽。作為國寶自然有自己高品質的生活標準。據工作人員介紹,馬來貘低於25度不能外放,因此動物園早早就在內室為它安裝了空調和地暖,保證正常加溫。即使是冬天,還是最愛西瓜、蘋果和香蕉。為了保持養分和水分,除了每天可以啃西瓜外,蔬菜、多汁飼料和苜蓿顆粒,還有幹柞樹葉都會按時送到,保障小傢伙的正常營養供應。

不同於夏天的瓜果遍地,一進入冬季動物食堂內熱鬧非凡。魚、肉、蛋、果、蔬一應俱全。據動物管理工作人員介紹「冬季動物食譜的配比和選擇上略有差異,當然主要還是以增加熱量為主。」靈長類動物冬天會增加堅果,而大象依據口味喜好,青草乾草一起上,外加「零嘴」—甘蔗,據飼養員透露,因為最近好吃的變多了,亞洲象還偷偷攢了一些「膘」。獅子、老虎這類猛獸自然是雞腿和牛肉的加量版,食草動物也會在冬季增加精飼料……當然它們必不可少的還是由工作人員用麥麩、玉米面等食材科學配比、手工製作出來的「雜糧窩窩」,湊近一聞真是香噴噴。科學營養、豐富可口的美食,動物們敞開享用,只為養好膘美美過冬!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皞乾/文 高博/攝

通訊員 陳媛媛

【來源:合肥在線-江淮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重慶動物園開啟禦寒模式 讓動物溫暖過冬
    九龍報訊(記者 曾建渝 陳林 攝影報導)小寒已至,氣溫驟降,如何讓動物們度過寒冬?1月7日,記者從重慶動物園了解到,該園開啟禦寒模式,為猩猩、白犀、樹懶等近百種怕寒的動物們,準備了空調、暖風機、加溫燈、地暖、加熱棒等多種防寒保暖設施,以提升它們抵禦嚴寒的能力。
  • 深圳野生動物園「居民」開啟禦寒模式
    深圳野生動物園「居民」開啟禦寒模式工作人員給長頸鹿準備禦寒的乾草。據了解,深圳的天氣顯著轉冷,園方已開啟電熱板、電暖箱、電暖燈、紅外線保溫燈等保溫用品,為該園「怕冷」的動物居民防寒保暖。居住在深圳野生動物園狐猴島裡的環尾狐猴家族,天氣冷了,平時喜歡嬉戲玩耍的它們變得安靜了,它們聚集在一起互相取暖。動物園飼養員開啟島裡的電暖箱,環尾狐猴在外面覺得冷就會到屋裡取暖。
  • 溫州動物園動物禦寒...
    多日來晝夜溫差較大,溫州動物園內的動物們冬季是怎樣禦寒的呢?且聽老師伯說一說。這正是:虎獅宿舍浴霸裝,暖風陣陣吹大象;猩猩為何蓋麻袋,只因是個「破壞王」。溫州動物園動管所副所長李鵬輝告訴老師伯,他們會按照動物的習性不同,適當增加一些禦寒「神器」,例如浴霸、陶瓷保暖燈、油汀取暖器、工業暖風機等設備,儘量讓園區室內溫度接近各類動物的野生環境溫度。
  • 動物園動物貴陽過冬記
    人感覺冷可以穿衣、烤火,動物園的動物們又怎麼過冬呢?  12月25日,記者探訪黔靈山公園動物園,看到靈長館的猴兒們已經住進了開著油汀的室內館舍,一些遠道而來的熱帶「朋友」也早已住進了「暖房子」裡,老虎獅子等耐寒動物的進出通道也加設了門帘,夥食還加了量。
  • 搬進室內吹空調、洗溫水澡 洛陽王城公園動物園動物溫暖過冬
    面對嚴寒天氣,來自熱帶的動物們該如何適應呢?洛報融媒記者2日從洛陽王城公園動物園了解到,該園通過把小動物們搬進室內吹空調、洗溫水澡、品嘗特製美食等方式,幫助河馬、袋鼠、大象、長頸鹿等動物溫暖過冬。中央空調幫助犀牛禦寒保暖為應對冬天嚴寒考驗,王城公園動物園裡的不少動物都從室外搬進了暖氣房。在犀牛館,兩頭犀牛正懶洋洋地躺在室內休息,室外雖然陰冷,但犀牛館室內溫度十分舒適。「犀牛怕冷,一旦溫度過低,犀牛就會出現食欲不振、精神不好等情況。」飼養員介紹,為此犀牛館內安裝了暖氣片,提高了室內溫度,確保犀牛能夠溫暖過冬。
  • 氣溫驟降 動物園裡的袋鼠 烤電爐取暖
    氣溫驟降,動物們進入了入冬模式動物園裡面的野生動物也開啟了禦寒過冬模式呢。12月10日,記者從東莞香市動物園獲悉,熱帶動物大象、長頸鹿、袋鼠等已早早地開啟了過冬模式,動物園將根據天氣情況採取進一步禦寒措施。「我們園區怕冷的動物有大象、長頸鹿、蟒蛇、袋鼠、環尾狐猴等熱帶野生動物,當室內氣溫低於15℃,我們就會採取烤木炭火等禦寒措施。」香市動物園飼養隊隊長金學成告訴記者。
  • 北京動物園「神器」防寒
    冬至後氣溫持續走低,北京動物園裡411種、3809隻動物朋友們如何禦寒過冬?記者昨日從北京動物園了解到,早在9月,園方已經為怕寒動物提前供暖,並準備了加熱石、浴霸等防寒設施。同時提升動物保暖軟體條件,為食草動物提供苜蓿顆粒、熟黑豆等高熱量食物,增加它們抵禦嚴寒的能力。
  • 北京動物園為動物們準備專屬月餅 能吃的都給做
    北京晨報訊(首席記者 崔紅)昨天一早,一大鍋特製月餅新鮮出爐,掀開蒸鍋蓋,整個屋裡都瀰漫著豆面窩頭一樣的香氣,這是北京動物園的營養師和飼養員們專門為動物們準備的中秋月餅。中秋吃月餅,以前這福利只有國寶大熊貓才有。
  • 煙臺南山公園動物園購入32噸乾草為動物們屯足糧草
    煙臺南山公園動物園購入32噸乾草為動物安然過冬屯足糧草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屈晨晨 通訊員 賈琳琳 煙臺報導  時至深秋,為動物們做好過冬準備是煙臺南山公園動物園的頭等大事工作人員將糧草搬運到倉庫  10月15日早上7點,裝著滿滿一車羊草的大貨車停在動物園大門口。
  • 太原動物園裡各種動物趣味過冬(圖)_高清讀圖_山西新聞網 - 主流...
    寒潮來襲,地處太原東山的太原市動物園一帶更是降溫明顯。來自熱帶的動物們既不能添加衣物,也不能生火取暖,它們該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呢?當日,記者來到太原市動物園一探究竟。飼養員介紹,入冬以來,動物園方面為了給動物保暖,各種供暖設備「火力全開」,除了正常的暖氣供應外,電暖氣、空調、電熱扇統統上陣,無論室外溫度如何變化,動物們的館舍內總是溫暖如春。
  • 韓劇《秘密動物園》,一所沒有動物的動物園
    一個實習律師姜泰洙為了轉正,和公司代表做了一筆交易,讓1韓元併購的東山動物園起死回生,換取在JH律師事務所併購部一名正式員工的待遇。誰成想,動物園裡值錢的動物都已經被抵債,可沒有吸引人的動物如何營業?在萬般無奈之下,姜泰洙與動物園僅留存的四人一起決定假扮動物來吸引遊客,誰成想在一次裝扮北極熊的喝了一瓶可樂居然使整個動物園重新火爆了起來。
  • 疫情讓動物園無法繼續生存?英媒:德動物園可能用動物餵養動物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疫情之下,往常人滿為患的動物園變得無人問津。據英國廣播公司14日報導,德國北部的新明斯特動物園負責人卡斯帕裡在接受德媒採訪時承認,如果動物園想要生存下去,最壞的打算是用園內的一些動物去餵養其他動物。
  • 合肥野生動物園的小可愛們如何過冬?吃飽、烤「火」、吹暖風
    那麼,合肥野生動物園裡的「小可愛們」又是如何保暖過冬的呢?12月7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走進合肥野生動物園,圍觀了動物們五花八門的禦寒高招。長頸鹿:乾草被窩配空調曬太陽應該是最原始也最有效的取暖方式,所以動物園的猴兒們只要是遇到大晴天,一定會成群結隊地組團享受「太陽浴」。
  • 旅遊:杭州動物園——中國七大動物園之一,親近動物的好去處
    杭州動物園是一座集野生動物保護、科研、科普、教育和遊覽於一體的山林式動物園。動物園按照動物生態習性,布局構築巧妙。展出動物150多種,有金絲猴、黑葉猴、老虎、熊貓、孔雀等。園內設有大象館、大熊貓館、金魚館、長頸鹿館、珍貴猴房、鳴禽館,還有精彩的動物表演。
  • 全世界動物幸福指數最高的動物園,神奇動物在哪裡?
    直到我去了新加坡動物園才對這裡完全改觀,震驚於如此小的國家竟然有一個這麼大的動物園,震驚於動物們在沒有鐵網的舒適環境下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震驚於有各種互動項目讓孩子們學習到動物的生活習性並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於是,從新加坡動物園,我徹底愛上了這個國家,也許下了將來有了孩子一定要帶她來這裡的心願。
  • 動物+籠子=動物園?No,動物「宅」籠中太久,也會生病的!
    動物園限制了動物的自由,但有時為了保護某些珍稀動物,不得不藉助動物園的力量。那麼,動物園該怎麼幫助園中的動物保持身心健康呢?「宅」太久的害處在這一部分,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動物被關得太久會有哪些異常症狀。
  • 北京動物園:是中國規模最大、動物種類最全的城市動物園之一
    北京動物園:是中國規模最大、動物種類最全的城市動物園之一北京動物園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西直門外大街上,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動物園之一,動物種類最全。光緒三十二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公園裡有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丹頂鶴等珍稀動物,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黑猩猩、澳洲的袋鼠、豹子、墨西哥海牛等。去北京動物園,你需要準備舒適的運動鞋。你不必整天去購物,所以你需要準備一雙舒適的鞋子,這樣你去購物時就不會太累了。它聲稱中國最大的動物園並非徒勞。
  • 快來動物園看水生野生動物
    10月31日上午,2020年廣東省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在廣州動物園舉行。活動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主辦,廣州市農業農村局、廣州動物園承辦。  記者看到,此次啟動儀式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宣傳,活動現場設置了大鯢、唐魚、淡水龜等多個水生動物科普展示展位,以及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普法宣傳和科普展板,舉辦了保護水生動物小品、水生動物繪本故事等豐富多彩的舞臺表演節目,同時設有減塑拍照板等遊戲互動專區,進一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 動物常脫逃 臺北動物園真煩惱
    動物常脫逃臺北動物園真煩惱長臂猿有時會因為嬉戲太開心,在樹枝上擺蕩時蕩出牆外。(臺北市立動物園供圖)臺北市立動物園近來連續發生食蟻獸和石虎逃跑事件,讓動物園管理人員很是煩惱。那要如何防止動物脫逃?臺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說,每種動物逃脫的狀況不同,要依照其習性設計不同環境來防止。臺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清點園區動物要依動物習性和照養方式,並不會一次性在早上或晚上清點。很多動物逃脫的狀況都令人意想不到,包括這次石虎逃脫,也是後來通過監視器影像才得知,它會去挖掘人工仿巖的小洞,讓洞變得越來越大,從而逃離場地。
  • 兩年後的武漢動物園:動物假裝在野外,遊客環球看動物!
    武漢動物園總工程師高燕鴻介紹,目前武漢動物園有90多種700多頭動物,大部分保留在園內,僅十餘種動物將輸出到其他動物園。溼地鳥區不用大改,只是部分展區提升,所以大部分鳥類可暫住原址。動物展區改造期間,園內大部分區域會變成工地,不僅存在施工安全隱患,還會造成遊客體驗感下降,為保證遊客和動物安全,且保證施工效率,結合國內其他城市動物園改造閉園經驗及武漢動物園實際情況,此次綜合改造動物園將先行完全閉園兩年。好消息是,大家再來動物園遊玩時,停車會較為舒心,設計800餘個停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