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誤入藍廠的年輕人,一年後怎麼樣了?

2020-09-03 V星人特刊


文/萬臻

編/李小白


2020年,一個特殊的年份。

這是一個充滿遺憾的畢業季,許多大學生焦慮又期待,匆匆畢業,渴望儀式感,也渴望在人生的下一階段找到歸屬感和認同感。

這也同樣是一個充滿期望的畢業季,數年的學生生涯就此結束,無數新鮮的、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奔向社會,奔向未知的前方。

比起往年,今年的畢業生多了一些不同往常的遺憾——

「一月匆匆離開宿舍,沒想到就再沒能回去。行李是室友幫忙收拾、寄出的,再也沒有機會在宿舍偷偷涮火鍋、打牌了……」

「去年幫學姐拍畢業照的時候還竊喜,我都在校園裡踩好了點,今年一定能拍出特別精彩的照片,結果今年連畢業合影都是學校統一 PS 的。」

「考研上岸了,但是沒想到畢業差點卡在論文上,參考書沒有,實驗室回不去,說我們這一屆是最慘畢業生應該沒有意見吧?」

「如果讓我再上一次大四,我一定好好對待秋招。當時秋招沒回過味來就結束了,春招開始全力找工作,每天惶惶恐恐,疫情期間很多公司裁員,許多有經驗的員工都在找工作,HR 說迎來了』簡歷的通貨膨脹』,我們這種應屆生就更沒機會了。」

「每天宿舍的小群裡還是熱熱鬧鬧,只是討論的話題從畢業旅行變成了各自新入職的工作,我們宿舍一半進了大廠,而我去了一家創業公司,雖然沒有說出口,但是現在我也想去大廠看看。」

......

在收集到的故事裡,「就業」和「找工作」無疑是最高頻的關鍵詞。有些應屆生慶幸自己早早找好了工作,有些無奈面對籤下的 offer 公司毀約的現實,有些一邊感嘆著工作「史上太難找」,一邊開始準備考研考公……

在這個特殊的年份,就業也是社會各界最關心的關鍵詞之一。在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業」出現了 39 次。

2020 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 874 萬人,同比增加 40 萬人,而受到外部環境影響,企業在人才招聘上呈現出了保守、緊縮的趨勢。這屆畢業生的就業確實不容易。

從整體趨勢來看,大環境一時無法改變,但是當視角聚焦到一個個個體,這屆畢業生乃至即將加入秋招大軍的 2021 屆畢業生,能從學長學姐的身上學到什麼?

V星人找來了三位一年前進了「藍廠」的年輕人,從他們的求職與入職故事中,或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工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講述者:婧楨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

所在部門:媒介中心


我的專業是新聞傳播學。其實在剛進大學的時候,我就確定了要繼續讀研、深造的目標,只是對於讀完研究生之後要從事什麼工作還沒什麼概念。

確定自己想做什麼樣的工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大四報名考研之前,我就已經在不少新聞機構實習過了,但是實習下來覺得和自己不是那麼契合。

接下來的實習,我嘗試了一些網際網路公司。在一家頭部網際網路大廠做內容運營的實習經歷對我影響挺大的,是那段經歷讓我確定接下來要去網際網路或者相關行業,因為氛圍比較輕鬆愉悅,職級結構也比較扁平。

研究生接下來的階段,我去嘗試了網際網路公司的各個崗位,那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慢慢去了解,具體什麼樣的崗位既能符合我的期待,又能用上我的所學知識,最後就鎖定了品牌崗。

所以在真正開始求職的過程中,我算是目標比較清晰的。但算下來,我大概花了四年的時間去梳理目標、一步步靠近目標。

2019 年的秋招,我進入狀態挺早的,vivo 是我面試的第二家公司,從投簡歷到筆試、群面、專業面、總監面,我總共經歷了六輪篩選,感覺自己就像是「披荊斬棘的妹妹」,同行的人都非常優秀。

就拿群面來說,一組十個人,八個人都是碩士,大家基本上都有大廠實習經歷,也都有非常豐富的社團經驗,競爭還是非常激烈的。

如果說我在這樣的競爭裡有什麼優勢,那可能就是我這個人和崗位的匹配度了。最終我以品牌營銷管培生的身份進了 vivo,入職之後的前三個月都在培訓。最後一輪培訓實際上是去櫃檯輪崗,我被分到了 vivo 在南京的「中華第一店」。在櫃檯的實習,讓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消費者,了解他們對手機產品的真實需求,了解他們對vivo品牌的認知和期待,這個經歷也是不可複製的。

雖然這一年很辛苦,壓力也比較大,但是我也很幸運,在這個團隊裡擁有不設限的成長空間,也是在這裡我學會了升維思考、事事閉環,學會擁有全局觀念而不是在細節上偏執。

入職一年,我見了所有想見的明星,還跟CCTV做了《夜遊中國》的直播。做社交這一塊就是需要很活躍,我的微信聯繫人數量在一年裡也翻了一倍。

導師總是教我跳出自己的崗位,在整個公司的維度來看,怎麼樣做好一件事,怎樣做好營銷?我覺得這是一個無限學習和成長的過程。

回顧過去這一年,我應該是經歷了階梯式的成長。我導師有的時候就恍惚說:「你入職一年,感覺怎麼樣?」當時我就很惶恐,因為那時候我才入職幾個月。他就說,「可能是因為你這段時間做的事太多了,就覺得你好像入職很久了一樣。」

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回顧自己從開始求職這一路走來,我只想說:「放心大膽往前走,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開始對崗位不夠了解,團隊專門送我去輪崗學習」


講述者:振仙

畢業院校:湖南大學

部門:工業設計

我是讀了研究生之後,受到周圍優秀同學的影響,才開始認真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

在開始找工作之前,我做了兩份實習。第一份實習是在一家老牌手機廠商做模塊化手機,這份工作相對來說不算落地,更偏前瞻性和概念性。第二份實習就相對來說比較落地,是實實在在跟量產項目的。

兩份實習無形之中產生了互補關係,我也差不多確定了自己的求職方向:在廣深地區求職,首選手機行業。因為對工業設計這個專業來說,手機、家電都是產品比較落地,同時待遇比較好的行業。

其實秋招我沒有拿到 vivo 的 offer,春招的時候不甘心,又換了崗位投了一次,最後在多個offer裡最終選擇了vivo。7 月經過培訓入職,我就成為了 vivo 的一名 3D 架構工程師。

簡單來說,這個崗位第一是把設計師的方案用 3D 模型的方式轉換成可以量產的、可以裝配的 3D 模型,給到工廠、架構部門和結構部門,第二就更加深入,消費者拿到的手機內部,各種元器件比如電池、喇叭這些怎麼排列,就是我這個崗位做的事情。

這個崗位需要非常豐富的經驗,我這麼一個應屆校招生加入,整個團隊對我的期待都非常高。

他們覺得我有手機建模方面的經驗積累,也願意給我更多學習的機會。

但剛進來那會兒,我對這個崗位一開始有些誤解,雖然說也在工業設計部門,但是我其實不太了解自己需要做點什麼。因為我之前的積累都是比較偏外觀設計和用戶體驗這一塊的,心裡多少有一些落差。公司還有專門的硬體架構部門,和我的崗位內容也比較匹配,我們團隊的領導就把我送到那個部門培訓了兩個月。

就這樣慢慢適應、慢慢學習,我真的覺得自己融入了公司和團隊。現在我在兼顧本職工作的同時,也會去做一些更偏前端的設計工作。


「直接工作還是讀研?我也迷茫過」



講述者:豔露

畢業院校:華中科技大學

部門:用戶體驗設計


加入公司一年,有一件事,我至今印象深刻。

NEX3 發布的時候,我們和三體宇宙合作了一個聯名主題。剛接到那個項目的時候我很緊張,因為那時候我還沒有讀過《三體》。項目周期還挺長,有兩個月的時間,剛開始那一周我抓緊時間看完了一本,因為這個聯名款的目標用戶就是粉絲,不能讓粉絲覺得是一群什麼都不懂的人在做設計。

後來結果粉絲也挺滿意,我們埋的一些小彩蛋都被找到了,粉絲也覺得很有共鳴。我最喜歡的一條評論就是:「這麼好的主題,居然是免費的。」

回到我的教育經歷哈。我是湖南人,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產品設計專業,現在在 vivo 的桌面設計中心,主要負責用戶桌面的圖標設計。如果你是vivo用戶,又恰好用過一套三體的桌面主題,那就是我的作品。

開始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有概念,是從大三開始的。當時同屆的同學、老師都會問你之後有什麼安排,我當時算是挺迷茫的,不知道是要繼續讀研還是直接工作。因為成績還可以,保研拼一把也能夠得著。人就是有選擇的時候才會迷茫,沒有選擇的話就只能一條路直直走下去。

我去問過學長學姐,他們都說這兩個選擇沒有利弊高下之分,主要還是看自己的想法。

找不到答案,我就去了一家北京的公司實習。實習下來,我發現工作中能夠學到特別多東西,在工作中也能夠找到自己的價值,確定那就是我想要的,所以就決定畢業了直接工作。

決定了之後要做的事情就比較清楚,我把之前做過的、比較完整的作業,實習時的一些項目經歷,都整理進了作品集,秋招一開始,我就投簡歷、趕面試。

我沒有給自己限定要去哪個城市那種目標,更多還是看公司。因為想做體驗設計師這個目標,在做作品集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

關於去大廠還是去創業公司,我的選擇做得更早。實習的時候我待在一家創業公司,那種小團隊的激情和氛圍,我已經體驗過了。秋招的時候我投的基本上都是大廠,就是想體驗一下大廠的企業文化和團隊氛圍。

整個求職的過程還算挺順利的,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就是我每次面試都好好準備了,包括作品集的整體思路,都是有針對性的準備的。

從校園到職場這個過渡期,我覺得主動性還是挺重要的,自己必須很快學會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

剛開始那半年,我在產品模塊那邊,可能半夜 11 點還有開發者找你要圖,這個時候得自己全權負起責任,不能說我是個新人,這個不歸我管啊什麼的。

作為新人進公司,當然也有過挫敗的時刻。剛開始調崗到桌面設計中心,工作上需要創意的成分更大一些,但是我提交的方案一直被否、一直被否,我一下子就沒有信心了。

那是第一次,在工作上有了一點情緒,就是很喪,也控制不了自己的表情。

當時腦子裡也沒有更好的想法,我們組長,也是我的導師,當時就說:「方案被否了很正常的,你現在才這麼年輕,你只要有想法就好了,你把想法提出來,你實現不了我們幫你實現。」

接下來剛好是一個周末,花了兩天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再繼續做其他的創意方案。可能大學生剛進職場的時候都會經歷這樣的階段,會感到自己和前輩相比有大一段距離。後來我就安慰自己,有距離代表有進步和學習的空間。

心態調整好之後,工作也順利很多。雖然提案一次次被否,但是我回頭看看那些發散思維的過程也很寶貴,可能它只是不適合當下那個項目。

真正覺得融入了公司,也是在那之後——我面對了真實的自己,也找到了工作的節奏。


後記


他們在職場的第一年雖然身處不同崗位,卻同樣進步飛快,他們羽翼微張又腳踏實地,對未來有期待也有計劃,對過去有遺憾也有反思。

在2019年,和婧楨、振仙、豔露一起通過校招加入 vivo 的有 1400 名年輕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專業,過去的一年,他們有的說「工作幾個月獲得了別人工作好幾年的經驗」,有的說「被『本分『的企業文化深深打動」,有的則說「如果再讓我從入職來一遍,我一定要更努力」。

無論是剛畢業的遺憾,還是入職一年的收穫,從校園到職場的這條路,是成長過程中必須經過的單行道。有人看似毫不費力,實際上從入學開始就已經開始計劃;有人一路披荊斬棘,只因為心中的目標堅定……

迷茫、崩潰、遺憾,這些情緒似乎人人都會或多或少經歷,但是想清楚了要怎麼向前走,光明總在不遠的未來等你。

相關焦點

  • 那些#被父母逼迫考編的年輕人#,他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被父母逼迫考編的年輕人#,他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同學們,小編上次刷到屬於我們的熱搜了 #被父母逼迫考公的年輕人# 每年大量「考編人」
  • 那些急於過標配生活的年輕人,現在都過得怎麼樣了?
    再後來,聽說他用一年的時間坐上了主管的職位,三年後被破格提拔為經理,成為了當時最年輕的管理層。終於,我還是忍不住了,急切地詢問他如此快速逆襲的方法是什麼?小胖扶了下眼鏡,淡定地說到:「其實也沒什麼,當初就是急著買房買車。沒想到,能走這麼遠。」
  • 都2020了,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當那些「瘋狂炒鞋月入百萬」、「盲盒最高可賺39倍」等消息不斷出現時,聰明的朋友已經開始在喧囂中嗅到了一絲「韭菜」的芬芳……進入2020年,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試問下,面對大量月入百萬、年入千萬、一夜暴富的炒鞋案例,誰能不為之心動,而且這些炒鞋的人大多也是95後。「我心想人家可以,我也可以呀,而且自己對收集網際網路資訊很在行,中英文網站看起來也不費力。我也不想真的月入百萬,能夠有幾萬元外快就行。」他坦言,絕大部分年輕人都希望工作之餘擁有一份簡單、高收入的外快收入,而炒鞋恰巧滿足了以上需求。
  • 那些堅持做科研的年輕人,現在怎麼樣了?
    作者 | 青暮「那些堅持做科研的年輕人,現在怎麼樣了?」在這個知乎問題下,阿里技術副總裁賈揚清從科研的意義出發,給出了這樣的回答:「青年推動科研,科研使人年輕。」因為科研,所以不老的教授Ruzena Bajcsy最後,針對「那些堅持做科研的年輕人,現在怎麼樣了?」這個問題本身,賈揚清表示,這個問題其實是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在問,現在的科研年輕人的生活水平如何。實際上,現在的科研年輕人並不好過。
  • 那些不想上班的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年輕人順理成章地厭倦上班,理由無外乎就是那麼幾個:難纏的領導、超低的工資、工作內容無聊然而不上班,就意味著失去了經濟來源,進入到不安的狀態。而不安,總讓人心生惶恐。 況且現階段巨大的生活壓力、膨脹的物質欲望,對於年輕人來說,不工作的成本太高,沒人能承擔得起。大學同學小C又裸辭了。
  • 秋田誤入了柴犬窩後……請問這是小人國嗎?
    當秋田誤入了柴犬群,就像是巨人闖進了矮人國! 怎麼樣?估計不會再認錯了吧!
  • 那些愛辭職的寧德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那些愛辭職的寧德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現在的95後,已經開始秒辭了! 前段時間95後「秒辭」的話題 在網絡上引發了3.4億的閱讀 6.3萬的討論 「秒辭」這個看起來像是開玩笑的詞語 卻頻繁地被年輕人親身驗證
  • 過去一年哪些品牌贏得了年輕人的熱愛
    那些傳統意義上的品牌,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對於那些曾經是行業領跑者的跨國公司來說,更是如此。它們面臨著雙重困境:一方面是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對傳統渠道的瓦解;另一方面是年輕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不一樣的需求讓它們摸不著頭腦。
  • 那些放棄了名校而選擇警校的年輕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個月後,成績公布,我比一本線高了十幾分。   再過半個月,我收到了公安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我的心情即興奮又失落,興奮的是我被大學錄取了,失落的是我被公安大學錄取了。
  • 「梅記者訪談」蛋殼公寓內那些被收割的年輕人
    看到網上好多人說年輕人抵制不住誘惑,非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我真的有點難過。我得幫我們年輕人講兩句。首先,這些長租公寓,不管蛋殼也好,自如也罷,他們的租金比那些一房東直租的或者一般的傳統中介的租金是要貴的,所有這裡面我們首先就沒有貪圖小便宜。其次,租房對於我們這些在大城市打拼的外地人來說,是剛需。
  • 那些裸辭的年輕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1前不久結束的《奇葩說 第六季》終極辯題也是「年輕人該不該裸辭?」完成這個任務後,她辭職了。papi醬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知道自己想往哪方面發展。但更多的年輕人只是跟風裸辭,美其名曰要勇敢一次,卻忘記自己跟別人是不一樣的。可能只是意識到自己的更多可能性之後,他們對職業選擇多了一絲果斷。
  • 一嗨租車怎麼樣,深受年輕人喜歡
    現在年輕人的生活越來越多樣化,這樣的生活方式讓人們看到了生活的更多可能,當代的年輕人出行更喜歡租車出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愛一嗨租車,或許二者之間有了某種默契,你要想問一嗨租車怎麼樣,小編想說深受年輕人喜歡
  • 後疫情時代,那些來到南寧的高校畢業生過得怎麼樣了?
    但對於大多數期待奔湧的「後浪」們來說,201萬的年薪遙不可及。不僅如此,2020年可謂給了他們一記當頭棒喝。從新冠肺炎的爆發、黑天鵝頻現下宏觀經濟的不確定再到高企的就業壓力,年輕人紛紛吐槽自己不得不承受「來自社會的毒打」。
  • 噠噠英語怎麼樣,學習一年後的真實看法!
    噠噠英語怎麼樣,學習一年後的真實看法! 2020年07月10日 14:1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噠噠英語怎麼樣?
  • 那些堅持做科研的年輕人,現在怎麼樣了?
    科學研究和年輕人這兩個關鍵詞實際上使我想起了貧困。我是一個不堅持進行科學研究的年輕人。從我的角度來看,我周圍有許多在科研方面有傑出成就的學生,畢業後就去了工業界。需要說明的是,革命工作的高低沒有區別。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相信,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工業界,他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 中華白海豚迷路誤入東江後死亡 人生初見初別痛惜惋惜
    中華白海豚迷路誤入東江後死亡 人生初見初別痛惜惋惜時間:2020-11-17 20: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華白海豚迷路誤入東江後死亡 人生初見,初別。痛惜,惋惜。 誤入惠州東江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已確認死亡!這是記者從惠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最新消息。
  • 大學生……知識女性竟也誤入邪教,原因很意外……
    統計表明,在誤入邪教的人群中,女性佔大多數。防範邪教意識差是女性參與邪教一個重要因素。   在農村,誤入邪教的女性既有大姑娘、小媳婦,也有上了年紀的老太太。
  • 年輕人辭職需要冷靜期嗎:那些勸你不要裸辭的人,都是在傷害你
    裸辭是年輕人的必修課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特別喜歡裸辭?根據領英發布的《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7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80後則是3年半,而90後驟減到19個月,很多95後更是僅僅在職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
  • 你知道,那些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現在怎麼樣了嗎?
    你知道,那些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現在怎麼樣了嗎?很多從城市打拼過回來的人都這樣感慨:寧可自己創業,也絕不要給別人打工。那他們到底為什麼這麼說呢?想必大家都知道,現在很多的農村人都去到了城市打拼,留在村裡的人不多了,特別是年輕人,家裡的土地沒有人種,大部分都荒廢了,家裡的老人種不動,只能承租出去,還可以得到適量的土地租金。承包土地的承租商們用土地搞起了養殖、種植,在這種植、養殖的的過程中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因此,當地政府鼓勵承包商進行農村創業,還給予承包商們一定的優惠政策獎勵補貼,鼓勵更多的人行動起來。
  • 畢業一年後卻沒找到工作 那些大學生過得怎麼樣?
    我們和5個待業的畢業生聊了聊,這些畢業一年的大學生們,有的在愛情裡折戟,有的在不停地考試,有的迷迷糊糊被裁員,有的不甘現狀想要變得更好......我這才明白之前他每次回家都說去看家裡生病的奶奶,其實是背著我考了家鄉的銀行,還特意等我的工作定好後才告訴我。我氣不打一處來,根本沒有辦法接受,也不想和他分手,問他能不能一起回他家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