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強調,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當代大學生作為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必須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因此不斷提升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既是歷史發展的要求,又是時代進步的需要。體育運動在促進健康、健全心理、鑄造精神、弘揚文化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大學生更應該加強鍛鍊、注重身心健康、提高自身免疫力,為抗擊疫情作出應有貢獻。2020年度青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QDSKL2001058《後疫情時代青島市社區體育健康促進研究》中凸顯了這一觀點。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一貫重視學生體質健康和體育工作,多年來堅持領導重視、部門聯動、體教融合、搭建平臺、文化引領,大學生健康促進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部門聯動,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工作體制機制
學校成立以分管校領導為主任,由體育、學工、團委等相關部門組成的體育運動委員會,貫徹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學校體育工作方針,堅持夯實一個基礎(群體活動)、突出兩個重點(公體教學和競技體育)、發揮三個作用(師德師風建設的育人作用、體育科研的先導作用和體育學碩士學科點建設的支撐作用)的工作思路,體育工作成績斐然。群眾性體育工作蓬勃發展,形成了「一體(學校田徑運動會)、兩翼(學生健身節和趣味運動會)」的特色品牌;公共體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大學體育與體質健康」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競技體育芝麻開花節節高,排球項目屢獲全國冠軍;學校體育場館實現了數位化、信息化管理,極大方便了師生的健身需求。健全的機制、良好的氛圍和優秀的物質條件,為促進實現大學生運動健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體教融合,打造線上線下「1—2—3—4」混合課程模式
學校體育教學部為學生開設25門必修課、15門選修課,並將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面對大學生運動健身需求日趨多樣化及教育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等多方面挑戰,學校求變創新,構建了學、練、測、評於一體的線上線下混合課程模式。
1個目標:以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為目標。根據《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和學校的主導作用,深化具有中國特色的體教融合發展,推動大學生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個層面:新建線上課程,重構線下課程。結合「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和《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不合格不能畢業等要求,建立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引領有機統一的多門體質健康線上課程,建設完成線上體質健康核心課程資源庫,實現線上健康促進學習的創新;對線下體育課程體系重新進行梳理,課程結構從橫向並聯改為縱向串聯,新開設機能訓練、增肌、減脂、健美、保健等功能性課程,實現了線下課程幹預模式創新。
3個素養:培養學生的「體育知識與體質水平素養」「體育意識與體育行為素養」「體育技能與體育品德素養」。多數成功人士都有著自己的體育愛好和優秀的體育素養,他們的成功與優秀的體育素養有著密切的關係。大學體育是學生進行學校體育學習的最後一站,大學畢業生走向社會後能否堅持體育鍛鍊,關鍵在於在校期間是否培養了較高的體育素養。
4項舉措:從體系、內容、模式、平臺四個方面進行梳理強化,實現混合式課程範式改變。充分體現「學用一體」的教學理念,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根據自身需求,克服空間時間制約因素,自主選擇線上學習內容,實現個性化學習。梳理體育課程體系,調整課程內容難度,優化傳統教學模式,構建線上平臺,促進了學校大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精準施策,建立體質健康管理平臺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建立了規範、科學、有效的體質健康管理平臺。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利用體育課堂、宣傳視頻、網際網路等對體質健康測試進行大力宣傳,讓學生了解體質健康測試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鍛鍊的積極性,認真嚴肅地參加體質測試。
二是提高教師技能。定期培訓測試教師專業技能,教師在思想上和行為上都要重視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在數據採集過程中,聘請專業人員對測試過程進行指導與監督,以確保數據錄入的準確性。
三是加大物質保障投入。專門設立學生體質測試中心,加大對體質健康測試的重視與投入力度,選購符合標準的測試儀器,在專業性與精確性上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四是重視測試成績運用。每年由任課教師為本班學生進行體質測試,配備醫生監控,將體測成績在網上公示,並按30%計入當年體育成績。另單設學分,即4年1個必修學分。
五是搭建健康管理平臺。建立以體育部、校醫院及學生工作處為主體的多方協作健康管理平臺,三大部門各司其職,注重信息的交流與共享,對體質測試和體檢中發現的學生身體健康問題和潛在心理問題進行重點推送,根據平臺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把結果作為課程設置、教學規劃的重要參考。以上舉措,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年均合格率達到90%以上,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對學生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起到了重要作用。
競技引領,營造濃厚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學校競技體育的優良傳統和輝煌成績引領了群體活動的蓬勃開展,營造了濃厚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學校自1987年試辦高水平運動隊以來,培養了大批全面發展、具備運動技術特長的石油專業人才。男子排球、女子沙排、桌球等項目都獲得過全國冠軍,競技體育薪火相傳,越戰越勇,「賽場爭光、為校爭金、為己爭氣」成為學校運動隊的價值追求,在全校範圍掀起關注體育、關注健康的體育文化。同時學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以「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為目標,成立8支陽光體育運動隊,成績名列山東高校前茅。高水平運動隊和陽光體育運動隊塑造的團結協作、奮發向上、拼搏進取的精神,彰顯了體育的魅力,契合了「家國同心、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在這種精神力量的影響之下,學校學生在更大程度上有效參與到陽光體育運動中來,在拼搏奮進的過程中體會到運動的樂趣,並且進一步發揚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無私奉獻的中華體育精神,促進了大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