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育課程帶到偏遠鄉村,讓貧困地區的少年兒童能感受藝術課堂的魅力。這對貴州美術館來說,是將脫貧攻堅納入藝術家創作主題的一次重要實踐活動,同時也是公共教育活動延伸至貧困地區,讓偏遠鄉村少年兒童平等獲得美學教育的一次積極嘗試。
豐富多彩的公教活動
2018年4月24日,貴州美術館第9期公教活動首次走出貴陽,走進深度貧困村德江縣長堡鎮硐溪小學,開展「春風送暖——走進扶貧攻堅第一線」主題活動。
貴州美術館館員16人攜帶美術用品、體育用品、少兒書籍等近萬元的捐贈物資,並邀請貴陽市優秀的小學美術、體育、音樂專業教師,央視寫意人生欄目組、香港衛視、法制日報社法制與新聞客戶端以及省內媒體來到地處大山深處,為自然條件極差的硐溪小學帶來了音樂課、體育課、美術課的精彩現場教學輔導。
活動當天,畫家和同學們一起創作了一幅百米繪畫長卷,並鼓勵學生們發揮想像,用自己的畫筆,以「家鄉美」為主題描繪出自己理想的畫面,盡情感受藝術帶來的愉悅和美好。
四年級張子恆在拿到捐贈的水彩筆時非常開心地說,「以後就能畫很多彩色的畫了」;六年級胡悅在美術館藝術家指導下,在百米長卷上畫了一個「大俠」,因為大俠都有高強的本領,他想當大俠,讓爸爸媽媽多回家……熱烈的氣氛同時也感染著學校附近的村民,年近80歲的老奶奶也加入到長卷繪製行列中,整個校園都洋溢著歡聲笑語。
同年6月,由貴州畫院(貴州美術館)聯合貴陽市雲巖區青少年宮舉辦的大型公共教育活動,再次走進德江縣長堡鎮硐溪小學,貴州美術館的藝術家及工作人員、雲巖區青少年宮科技教師、貴陽甲秀小學美術教師和硐溪小學130名師生全程參與活動。
貴州美術館根據該校實際教學困難再次深入學校實施「精準幫扶」,為該校捐贈了音響設備、教學用中、小型機器人及大量學習用品。
活動中,貴州畫院院長、貴州美術館館長陳爭,公教活動執行策劃人、畫家王錦霞,畫家馬暢、李雨桓、楊志強和甲秀小學的美術老師們頂著烈日精心繪製了一幅德育牆,極大提升了硐溪小學的文化氛圍,美化了教學環境。
在科幻美術課、天文科普講座、機器人互動表演環節過程中,科教老師通過耐心細緻、通俗易懂的指導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紙飛機放飛比賽中,小朋友們紛紛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各式各樣的獎品,孩子們快樂幸福的心情溢於言表……
活動深刻體現貴州畫院、貴州美術館以文化助推脫貧攻堅,關愛農村基層教育的主題思想和為民情懷,將科學與美育高度融合,讓學生暢遊在科學知識的海洋中又感受繪畫藝術的文化薰陶,所有活動均採用互動形式,增強了學生們學習體驗和學習興趣。
為讓鄉村孩子更好地接受美育教育,培養愛國愛黨精神,從精神層面上富起來。2019年6月,貴州美術館工作人員和貴陽繽紛鳥美術的老師們到銅仁市德江縣桶井鄉桶井完小舉辦了「七一建黨行動——《永遠跟黨走》」美育課程,通過指導,孩子們繪製了以愛國愛黨為主題的美術作品,表達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
讓貧困小學教師走出去學習,助推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2019年8月,貴州美術館邀請德江縣長堡鎮硐溪小學6名教師、桶井鄉中心完小15名教師,及桶井鄉村點學校4名教師,走進貴州美術館參加公教活動,希望通過交流學習幫助德江縣長堡鎮硐溪小學、桶井鄉中心完小提升教育理念。
「藝術家們深入基層開展文化宣傳教育活動,讓廣大基層群眾更多地享用到書畫藝術這類精神文化大餐。」德江縣委副書記丁鳳鳴希望。
陳爭認為,貴州美術館更加廣泛地利用省會城市各種優勢文化教育資源,結合自身藝術專業定位一如既往地幫助德江縣開展豐富多彩的公教活動,全力助推脫貧攻堅。
智力扶貧啟迪心靈
2018年9月,貴州美術館舉行「開學起航·有福童享」圓夢美術館公教活動,邀請了40位來自清鎮市白泥村的小朋友參加。他們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體驗創想文化衫繪製和超輕粘土手工藝品製作,體驗了一堂溫暖、歡樂、色彩繽紛的開學課。
活動中,貴州美術館公共教育活動帶領白泥村的小朋友們走出村寨,共同體驗繪畫和手工帶來的樂趣,讓小朋友們在動手過程中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啟發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圓小朋友們一個藝術夢。孩子們先後走進貴州美術館和貴州省博物館,現場體驗繪畫和手工帶來的樂趣,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啟發他們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增長了孩子們的見聞和視野,吸取營養。
通過此次活動不僅可以讓白泥村的孩子們體驗到成長的快樂,親身感受新時代飛速發展的城市新面貌,同時下一步貴州美術館還將積極探索文化扶貧、智力扶貧,認真思考如何關愛貧困兒童、留守兒童,從單純的輸送物質幫助,到更加關注精神和心靈的溝通與啟迪。
2019年6月,貴州美術館長期智力幫扶白泥村活動,在白泥村舉行「種文化、促發芽,藝術教育進農家」啟動儀式,並開展了聚焦兒童節「童年與童趣」系列活動。活動中,小朋友們了解學習了「扎染」製作技法,並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媒介,筷子、竹夾、皮筋以及繩子等不同方式,創作扎染作品,度過了一個很有意義的「六一」兒童節。
為了豐富小學生的文化課餘生活,將美術課堂帶入校園、多方面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健康成長、經過定期的支教行動,一定程度上帶領小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體驗美的能力。從而培養一個全面而懂得欣賞美的人。2019年7月,貴州美術館第48期公教活動「繽紛童年」走進清鎮市紅楓湖鎮白泥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活動現場,老師指導白泥村50名孩子進行繪畫創作,讓孩子們盡情發揮想像力,用不同的工具繪製一幅以「快樂童年」為主題的作品,一起實現美麗的童年夢。
2019年8月17日,貴州美術館第53期公教活動帶領白泥村的孩子們用不一樣的眼光走進了他們熱愛的音樂世界,用藝術的方法創作出自己喜愛的「音樂家」。
……
「美育扶貧是一個艱巨且刻不容緩的重大工程,根據貧困山區學校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扶貧方法和措施,力爭做到美育扶貧工作的精準化。」對貴州美術館公教部負責人王錦霞來說,在扶貧過程中讓她認識到,那些一直紮根、堅守在貧困地區第一線的極為敬業的老師們,因為他們的自我犧牲,自我奉獻,才使得孩子們在貧困山區的環境下依然能幸福的成長。
對王錦霞來說,正是因為看到他們的付出,也更堅定了一如既往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公教活動,更加廣泛地利用省會城市各種優勢文化教育資源全力助推脫貧攻堅,儘自己最大努力做到錦上添花,使「春風送暖」實至名歸。
文/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趙相康 實習生 王西
文字編輯/舒暢
視覺實習編輯/王西
編審/李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