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這幾天,上海哪裡最火?不是什麼網紅店,不是什麼新開張的餐館,而是一個外人不足為道的小公園。
位於上海市虹口區的和平公園,對於從來沒有在上海生活過、甚至沒有在周邊區域生活過的人來說,都算不上什麼。但只要是從小生長在虹口、楊浦周圍的小孩,幾乎沒有人不曾去過和平公園。
和平公園所在的地塊,最早是一片自然鄉村。抗戰期間被日本人佔領,圈作軍事用地,還建了好幾座防空洞作為彈藥庫。現在公園裡還留有一些防空洞樣的山洞,不止是否是當年留下來的。當時環境很是髒亂,即使到解放後,周圍也是大片棚戶區,地塊還曾用作為垃圾填埋場。
直至1958年,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才開始在這裡籌建公園。7月地塊劃歸到當時的提籃橋區,最早就定名為了提籃公園。
到了建國十周年的日子,園內落成了大型石雕和平鴿,提醒人們熱愛和平。由此,提籃公園就改名成為了和平公園。
和平公園裡的建築,主要以古典風格的為主。亭臺樓閣很是精緻,尤其是別具特色的湖心亭,是和平公園的一大標誌,當年去遊園的幾乎都會在這裡留影。
公園另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其中有動物展示,是上海中心城區唯一一個有動物展示的綜合性公園。很多80、90後,都記得當年吵著鬧著讓家長帶去和平公園看猴子、看獅子老虎,還有餵梅花鹿的情形。
儘管當年的動物展示是散落在公園各處,不像現在這樣幾種在一個島上;而曾經火爆一時的海豚館,也已經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停業關閉,而今聽聞公園即將閉園、動物島即將取消的消息時,還有不少居民攜家帶口來和平公園道別。
閉園前沒幾天,和平公園裡滿是前來打卡的老朋友們,非常熱鬧。從新港路的四號門進去,廣場舞跳得熱熱鬧鬧;擅長書法的朋友,繼續淡定地在石板路上龍飛鳳舞;山坡上,合唱團分著聲部唱著懷舊老歌;有老人獨自練小號;有民樂愛好者拉著二胡。
更多的人在公園裡結伴而行,走著看著。聽到有幾位老人相互道別:「明天下雨不來了,那就等到2022年4月30號再會了!」那是官方宣布的,公園升級改造16個月後的開放日期。
不禁疑惑滿園活動、社交的老人,未來這一年多時間,將何去何從?但又忍不住期待,將來這一天,和平公園終於追上周圍虹鎮老街改造的腳步,變成一座現代化迷人的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