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汽車公社
在吉利將接盤華菱星馬的消息爆出不到兩個月後,這一原本充滿變數的收購方案如今卻悄然落地。
7月22日,華菱星馬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星馬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華神建材與吉利商用車集團正式籤署了《股份轉讓協議》。
轉讓完成後,吉利商用車集團將持有公司15.24%股權,為公司控股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由馬鞍山市人民政府變更為李書福。而據公告顯示,此次交易經最終確認標的股份的轉讓價格為人民幣5.14元/股,轉讓價款則總計4.35億元。
事實上,在今年4月29日,當華菱星馬發布公告顯示,星馬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馬鞍山華神建材工業有限公司,擬以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轉讓所持本公司的全部股份8468萬餘股後,在那一公開徵集期內,作為意向受讓方的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車集團有限公司,確向星馬集團遞交受讓意向書及相關申請材料,並支付認購意向金3000萬元。
雖然自此之後,吉利接盤華菱星馬的下文並未過多地向外透露,但在《汽車公社》於7月初在馬鞍山的實地探訪中,這一消息就已從華菱星馬的內部人士口中得已確認。而無論如何,事到如今對于吉利汽車來說,抑或是對於華菱星馬而言,此次雙方間轉讓協議的籤訂,顯然是互利共贏的最佳方案。
要知道,目前中國商用車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份額佔全球銷量的一半,2019年銷量達到436萬輛,在乘用車市場哀鴻一片時,還出現了1.9%的增長。換言之,隨著中國經濟的向好發展,特別是在這個後疫情時期,擴大內需刺激經濟、新基建等需求,商用車市場的前景有著很大潛力。
而單方面來看吉利商用車部門,儘管此前以收購東風南充成了遠程商用車品牌,可礙於遠程商用車主打包括純電、甲醇、氫燃料等在內的新能源方向,那勢必會使得在這個傳統商用車市場尚未出現式微的情況下,吉利商用車要想在短期內形成對東風、解放,乃至江淮、重汽等企業的制約,還太過困難。
況且,結合此前有媒體報導稱,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設定了「2020年實現商用車年銷25萬輛」的目標。那在這樣的前提下,遠程商用車過於投身於新能源技術所導致的產銷低下,以及研發前期過大投資造成的入不敷出,都會成為吉利汽車擴大商用車版塊的障礙。
因此對吉利來說,收購成熟的商用車公司,接管或導入產品是推動商用車快速、可持續發展的絕佳路徑。
或許從實際的市場份額和實地的調查中,都不難得出,華菱星馬在整個中國商用車市場中都算不是一個佼佼者。尤其在北方市場,華菱星馬的產品在解放等車企的制肘下更是毫無招架之力。
但好在,相比傳統的輕中卡領域,華菱星馬在槽罐車、專用車底盤上佔據的較大市場份額,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吉利發展商用車市場提供所需要的經驗。同時,在動力總成方面深耕多年的華菱星馬,也已經擁有了自主研發的發動機、變速器和車橋等較為完備的產品體系。
那毫無疑問,直接收購華菱星馬,吉利在傳統商用車領域上的短板將得到及時消除。
另一方面,當我們回過頭來看華菱星馬,由於受局限在南方市場和特定商用車領域等多重因素影響,近年來華菱星馬經營狀況不佳。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華菱星馬虧損約1.1億元。另據華菱星馬發布的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將虧損8000萬元至虧損1億元。
即便對於虧損原因,華菱星馬宣稱,是由於產品市場價格不斷降低,才導致公司銷售收入、主營業務利潤同比減少。加之,由於華菱星馬的控股方不再由馬鞍山人民政府擔任,那華菱星馬過去仰賴政府所獲得大訂單的機會,或將得到削弱。
那綜合來看,隨著國內重卡和專用車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尚在苦苦支撐的華菱星馬也的確亟需一個擁有雄厚資本實力和管理手段的強勢企業來扶持。至於此次權益變動是否能就此產生促進公司轉型發展和戰略聯盟、突出主營業務發展,促進汽車產業整合,提升市場競爭力等此類的效果,還有待雙方日後的優化調整來評判。
文/曹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