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長沙創造」 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2020-12-12 紅網

紅網時刻記者 姚宇超 長沙報導

工業機器人、智能駕駛、3D列印……近年來,在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的指引下,創新之城長沙迸發出無限活力。

作為全省創新發展的排頭兵、領頭雁,2020年,湖南「五個100」110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中,有44個「花落」長沙。把重大科技項目作為科技創新的主抓手,長沙市科技局積極協調推進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實施,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而一個個技術含量高、創新能力強、引領示範作用大的優質項目,也成為長沙未來發展的底氣。

星邦智能生產的高空作業平臺設備。

生產車間。

鏡頭一:高空作業設備世界領先

在寧鄉高新區湖南星邦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中,一臺臺紅色塗裝的高空作業設備隨著生產線的傳動陸續下線。

隨著高空作業的日益頻繁,加上國家對高空作業安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高空作業設備的需求越來越大。星邦智能就是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快速成長起來的一家工程機械製造企業。

「高空作業設備一般高度在4米、16米、26米不等,超過40米我們就稱之為超大規格。」星邦智能項目經理潘彬介紹,而平臺高度越高,它的技術難度就越大,因為平臺的穩定性、安全性,包括工作效率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作為省「五個100」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之一,星邦智能把超大規格高空作業設備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作為公司主要科技研發項目。

「從前期規劃、市場調研、設計研發,到裝配調試,我們用了近三年時間。」潘彬說。依託自身實力並聯合高校資源,去年8月,由星邦智能自主設計研發生產的自行曲臂式高空作業平臺一亮相,便打破了同類型設備作業高度最高、伸距最長、載荷最大三項世界紀錄——它的最高作業高度能達到48.6米,水平作業幅度25.5米,平臺可載重455公斤。

不僅性能強,還更「智慧」。以往,為了保持高空作業平臺的平衡性,底盤會增加幾噸的配重,不僅整機重量大,也提高了生產成本。「我們通過計算,控制臂架姿態,使整體重心始終保持在底盤兩個輪胎之間,不要配重也能保持平衡。同時,通過液壓油缸控制支腿伸縮,對底盤寬度進行調節,最窄可收縮至2.5米,更加便於運輸。」潘彬介紹,研發團隊還設置了多種輪胎轉向模式,保證在作業時底盤對場地的適應性更強,靈活性更高。

目前,自行曲臂式高空作業平臺已經投入試用,預計明年量產。「下一步,我們還會進行直臂式高空作業平臺的研發,爭取有更多技術突破。」潘彬說。

江河湖庫水網連通環保清淤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項目首席技術負責人王浩院士做視頻工作報告。

項目通過省科技廳中期評估。

鏡頭二:環保清淤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科技創新不僅是產業發展的動力,也是民生福祉的保障。湖南水系發達,江河湖庫眾多,其中水庫佔全國的1/7,是一道道「流淌的風景」。然而,歷年來的圍墾築垸、長年累月的泥沙淤積等導致了水體的調蓄能力下降、洩洪能力降低和河道通航能力受阻,水環境逐漸惡化。「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提高水系連通度讓水活起來成為迫切需求。

湖南省交通水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交水建集團」)瞄準這一領域,自2018年開始了「江河湖庫水網連通環保清淤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併入選2020年湖南省「五個100」中的「100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項目從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工程應用3大研究板塊出發,分4個子課題,預計將產生6大類研究成果。

交水建集團旗下湖南百舸水利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是項目的具體實施單位。「項目同步研發攻關四個子課題,與已有的技術相比,項目的創新之處在於打通水系的同時能對受汙染的底泥進行環保處置,淨化水質。」百舸水利副總經理譚嵐介紹。

解決問題首先要分析問題。以洞庭湖區水系連通為例,項目科研人員經過考察,建立起水文、水動力和水質聯合數學模型。「有了這個能快速計算的模型,任何季節把數據輸到模型裡,就能知道江河湖庫哪裡阻斷比較厲害、哪裡汙染比較嚴重,從而為政府部門清淤疏浚提供科學依據。」譚嵐說。

在環保清淤裝備方面,項目組研製出一款清淤機器人,可在水下自動定位和行走,具有可視化、智能化等優勢,有望填補國內該領域空白。

同時,項目組還加快疏浚底泥應用於生態護坡的資源化利用,以及疏浚土在湖區公路工程中的應用研究,變「廢」為寶。

譚嵐告訴記者,雖然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項目各參研單位開工受阻,但項目組仍通過線上視頻會議等形式,協調有序推進課題研發工作,目前已取得多項階段性成果。下階段,項目組將緊密結合湖南省情,加快關鍵技術研究,打造示範點。

交水建集團董事長方聯民表示,項目在助力「水清魚躍」惠及民生的同時,也將樹立全國江河湖庫水網綠色連通與生態處置新標杆,形成百億級綠色環保疏浚新產業。

長沙市科技局到企業調研重大科技創新項目。

鏡頭三:狠抓項目進展 跑出「加速度」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今年以來,長沙市科技局持續推進省「五個100」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建設。為降低疫情對項目建設的影響,長沙市科技局採取多項積極措施。今年4月,市科技局成立省「五個100」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由局主要領導任組長,各處室按責任分工科學配置資源,建立「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機制。

在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科技局加強跟蹤協調服務,深入44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企業生產車間、重點實驗室等場所,與相關負責人面對面交流,針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意見建議,推動項目順利實施。

這些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建設工作被納入科技局「大幹一百天、實現雙過半」競賽活動目標任務;在政策上,科技局對市級重大專項、重點研發、人才和平臺等給予優先支持。

目前44個項目上半年完成研發投入3.83億元,佔年度計劃的60.27%,共申請或授權專利383件,完成銷售33.62億元,新增就業5251人。而隨著一個個高科技產品問世,一個個成果實現落地,科技創新已經成為長沙的一張新名片,在高質量發展的「專業跑道」上,長沙也必將跑出自己的「加速度」!

相關焦點

  • 面試熱點:讓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
    推進科技創新,抓好「關鍵變量」,還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不斷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巨大潛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離不開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把科技自主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關鍵變量」會轉化為發展中的「確定增量」。
  • 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跑出「加速度」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蓋博銘、俠克)「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19」17日在2019年中關村論壇「構建全球創新網絡,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平行論壇上發布。該指數監測了5年來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情況:2018年,北京科技創新中心指數得分322.9,是2014年指數得分近兩倍,年均增速超過18%,明顯高於2010年至2013年11.8%的年均增速。
  • 安寧區:重大項目建設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
    穩中有進的成績來之不易,這得益於安寧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助力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也深刻體現著逆勢增長背後的「安寧」作為。11月21日下午,60歲的馮強兵來到安寧堡街道城中村改造重建安置區項目建設現場附近,看著忙碌運轉的塔吊,心裡美滋滋的,因為這裡是他即將搬遷的小區。
  • 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安寧區重大項目建設掠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沈麗莉寒冬時節,萬物蕭肅,但蘭州市安寧區重大項目建設現場依舊機聲隆隆,處處湧動著項目建設的熱潮。今年以來,安寧區多措並舉抓開工,全力以赴促進度,1—10月份,全區完成投資79.15億元,同比增速達到13.4%,重點項目建設整體推進有力、穩中向好。
  • 新北區:勇當先行軍 跑出加速度 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
    周斌說,這次考察時間雖然不長,但信息量很大、收穫很多,既深受啟發,又倍感壓力,「兄弟城市的發展定位之高、體制機制之活、創新動能之強、轉型升級之效、服務效能之優、生態環境之美、科技金融之聚、鬥志幹勁之足,都讓我感到等不及、坐不住、要快跑。全市上下包括我們常州高新區,都要鼓足幹勁、快馬加鞭、乘勢而上,奮力搶抓新機遇、對標先行者、跑出加速度。」
  • 國家會展中心建設跑出「加速度」
    內容提要:從市住建委獲悉,作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標誌性工程,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工程建設跑出「加速度」,目前已完成鋼結構、幕牆、屋面工程,正在進行室內精裝、設備安裝等收尾工作。其中,國家會展中心(天津)一期展館將於今年6月24日投用。
  • 「保姆式」服務推動重大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新能源汽車是南寧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南寧市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標誌性重大產業項目之一。為穩步推進這一項目落地生根,今年以來,邕寧區認真貫徹落實好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在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把推動項目建設作為應對挑戰的硬招,想方設法保建設,主動作為抓發展。
  • 2021國考面試熱點:讓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_北京中公教育
    2021國考招錄專題 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職位表報名信息匯總熱點背景「十三五」時期的中國,「天眼」望天、「蛟龍」探海、大飛機首飛、高鐵馳騁、超級計算機競逐榜首、多個新冠病毒疫苗在疫情防控中進入Ⅲ期臨床試驗……一批標誌性、引領性重大原創成果競相湧現,科技實力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
  • 高密:點燃創新引擎 跑出職工全員創新「加速度」
    近年來,高密市總工會把實施「全員創新工程」作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印發《關於在全市開展全員創新的實施方案》,通過推廣「豪邁理念」、搭建創新平臺、健全創新機制,引領職工創新創業創造,助推企業跑出職工全員創新「加速度」。推廣「豪邁理念」,點燃職工全員創新引擎。
  • 創新強則國運昌:跑出創新「加速度」的中國—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題: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 新華社記者劉懷丕、段續 從載人航天、量子衛星、「中國天眼」等大國重器,到被譽為
  • 寶應供電:服務風電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原標題:寶應供電:服務風電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2020年12月29日,隨著寶應縣魯垛鎮海宇風電項目成功併網發電,該縣2020年7個風電項目全部建成,如期併網發電
  • 銅梁:按下「快進鍵」 跑出「加速度」提速推進「大通道」建設
    6月2日上午,在重慶銅梁區交通局機關,局領導和局屬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正在忙著研判會商全區「大通道」建設相關事宜,落實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提速推進「大通道」建設的具體舉措。銅梁區交通局負責人張勇說,全區交通人深感形勢喜人、形勢逼人,在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中,我們必須勇擔當、善作為,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千方百計推進建設,為把銅梁建設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國際大都市後花園提供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 打好「兩張牌」 跑出「加速度」
    打好「兩張牌」 跑出「加速度」 ——銅官區今年雙招雙引和項目攻堅取得顯著進展
  • ...跑出「加速度」②|研製水稻新品種,不僅「吃飽」,更要「吃好」
    編者按:  從立足傳統到科技創新,一直以來,芙蓉區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做強民族農業晶片,打造中國種業矽谷」為目標,全面做強水稻種業產業鏈,為摘得「國」字號招牌而砥礪前行。星辰在線聯合隆平高科技園推出《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系列報導,聚焦產業園項目建設,感受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面貌」。( 視頻。
  • 「澳珠極點」跑出加速度
    22個產業項目現場籤約,涉及醫療健康、生物科技、科技金融、文體旅遊、人工智慧、物流等領域,協議籤約總金額達823.89億元人民幣。而一年前的首屆澳珠企業家峰會,協議籤約總金額為198億元。一年時間,超過3倍的增長背後,是逆風之下,澳門與珠海產業聚合發力,助推「澳珠極點」建設跑出了加速度。
  • 集智匯力 跑出創新「加速度」
    科技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新舊動能轉換的根本就是創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集眾智匯眾力,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江蘇如何跑出自己的創新「加速度」?記者就此採訪了企業、高校及智慧財產權等各界人士。
  • ...重點項目建設 索通雲鋁90萬噸陽極炭素項目跑出建設「加速度」
    重大項目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復甦的「牛鼻子」,是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霑益區始終把加快重大項目建設作為對衝疫情影響、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舉措,跑出了項目建設的「霑益加速度」。
  • 成都經濟跑出加速度
    天府沸騰小鎮瑪歌莊園。  2018年,在四川區域發展史上首次被定位為全省「主幹」的成都,不但跑出加速度,還頻繁與兄弟市州互動,承擔起「主幹」的引領帶動使命。數據顯示,70年來,成都充分發揮首位城市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持續為全省經濟發展貢獻成都「主幹」力量,對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穩定器」和「增長極」的突出作用。
  • 城市建設發展 五年跑出「加速度」
    總的來說,新型城鎮化建設產生了巨大的市場機遇,特別是在基礎設施、科技服務、管理協同、項目發展、市場拓展等方面。而這都需要資本市場給予全面支持。    城市建設發展   五年跑出「加速度」   城鎮化建設可以說是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 句容 邊城:跑出產業強鎮、科技興鎮「加速度」
    快建設,堅持「項目為王」的發展理念,吹響項目建設「衝鋒號」。近年來,邊城鎮堅持著力優化經濟結構,不斷提升產業層次,全力以赴招引科技含量高、帶動輻射強的企業,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跑出邊城產業強鎮、科技興鎮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