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個百度才比得上一個阿里、騰訊,李彥宏錯過了一個時代 | 艾問人物

2020-10-20 艾問人物

    百度失格

     

    騰訊發布最新業績,2020年一季度,營收1080.65億,同比增長26%。淨利潤270.79億,平均日賺3億。

    評論區百度卻成了眾嘲的對象。
     
    而百度最熱的新聞是,淪為網際網路巨頭市值的計量單位。16個百度,才抵得上一個阿里,一個騰訊。
     
    而就在9年前,騰訊的市值才446億美元,百度以462億美元的市值奪得網際網路第一,那時,李彥宏還榮登2011福布斯財富榜中國首富之位。
     
    時過境遷,李彥宏與百度不復當年。
     



    而走低的估值背後藏著百度的急功近利、用戶的憤怒與無奈:
     
    4月份「百度網盤默認加入用戶激勵計劃」幾乎遭到全民抵制;

    因搜尋引擎內容低俗庸俗信息泛濫,對社會帶來危害,遭到監管部門通報,甚至惹上集體訴訟;
     
    近期,百度原集團副總裁韋方涉嫌貪腐犯罪,已被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處理。百度過去9年間因貪腐已處理了近119人,上至3位副總裁,下至實習生。

    (百度離職高管)
     
    百度負面頻出,烽火連天。
     
    但經歷了「賣血友病吧」「莆田系醫院」「魏則西事件」「百度全家桶」等一系列事件之後,網友的情緒已經從憤怒變成了疲憊,甚至漸漸變得習慣性麻木。
     
    人們紛紛戲稱「百度是一家有昨天、有明天的企業,但唯獨沒有今天。」
     
    回望過去十年,中國網際網路格局悄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團點評、拼多多、小米迎頭趕上,字節跳動強勢崛起,已經取代百度躋身新BAT。
     
    百度的掉隊,只有回看過去,穿針引線,才能找出那些命運的分岔路口。
     

    「被逼創業」

     
    出生於工人家庭的李彥宏,少年成名,考入北京大學後,去美國攻讀計算機碩士,曾在道瓊集團工作,一路順風順水。
     
    1995年,27歲的李彥宏在紐約的一次中國留學生聚會上見到了馬東敏。
     
    這個在美國新澤西州大學生物系攻讀博士學位的少女,讓他一見鍾情。
     
    出身於科大少年班。馬東敏19歲即畢業出國,聰慧無雙,堪稱天才少女。
     
    隨後,李彥宏開啟了追妻之路:借書,「電影票多了一張」,組織聚會,參加相同的公益活動…… 
     
    6個月後,他們閃婚了。
     
    「反正我認為,只要自己想清楚的事情就要做。有意思的是,我到現在還不明白她當時為什麼也用6個月就想清楚了。」 李彥宏曾回憶。
     
    「不成家何以立業?」這是根植於李彥宏內心的理念。
     
    1997年,兩人結婚後,網際網路飛速發展,李彥宏在信息搜索界成了知名的專家。
     
    有一個故事廣為流傳
    當時他已經擁有道瓊子公司的70餘萬股權,事業也有了高度,坐擁豪宅、名車,他開始安享田園之樂:
     
    在別墅門前開闢了一塊菜地,享受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調。
     
    馬東敏拒絕李彥宏如此佛系。 
     
    「你在信息技術領域是頂尖專家,應該獨立創業。」當時,他沒有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幾周後,馬東敏狠下心來拔掉了他種的所有菜,並坦誠:
     
    「我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只是一個'加利福尼亞農夫』。」 在馬東敏的激勵之下,李彥宏重拾野心,創立了百度。

    後來李彥宏在訪談中澄清,故事是真的,只是順序發生了錯位。但足以可見,馬東敏在李彥宏的創業路上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
     
    1999年底,李彥宏帶著資金與合作夥伴徐勇一起回國,剛開始創業,除了行政、財務,就只有5個人技術人員,李彥宏和徐勇兼做銷售,埋頭苦幹。

    (百度的初創團隊)
     
    2000年1月,百度誕生,7個月後,正式推出面向C端用戶獨立索服務。那時馬雲已創辦了阿里巴巴一年, 馬化騰已經創辦騰訊,推出了QQ兩年。
     
    2000年9月,在國際市場上已經成為主流搜尋引擎的Google開通了中文版本,率先成為中國用戶電腦中的第一款搜尋引擎。
     
    2001年前後,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各大門戶與之「決裂」,百度陷入危機。
     
    當李彥宏通過越洋電話向馬東敏哭訴的時候,馬東敏越洋飛回了國內。
     
    馬東敏拋出了一根救命稻草——競價排名。
     


    我他媽的不做了,大家也都別做了,把百度關閉了拉倒!


    遭到投資人的強烈反對做競價後,李彥宏難得失態,飈了髒話。
     
    最終,他強硬的態度說服了投資人。
     
    此次危機使百度轉變定位,從一個技術提供者變為一個面向終端消費者的搜索網站,不斷發展壯大。
     
    2005年8月5日,納斯達克的鐘聲響起。百度首日股價漲幅高達354%,成為該年度全球資本市場上最耀眼的星。
     
    慶祝晚會上,李彥宏毫不掩飾地道出對妻子的感激:「百度精神裡有一種勇氣,而我的妻子馬東敏博士,則是這勇氣的來源。她總能在關鍵時刻,冷靜地提出最勇敢的建議,將我引上了正確的道路。」
     
    此後不到兩年,勞苦功高的馬東敏,則因家庭與身體原因,退居幕後。

    (李彥宏和妻子馬東敏)

    百度成功上市的瞬間,9位億萬富翁,30位千萬富翁和400位百萬富翁誕生,締造了21世紀的財富神話。
     
    這一年,百度、Google、雅虎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37%、23%、21%,搜尋引擎的江湖,呈三國鼎立之勢。
     
    而搭上了PC時代大電梯的百度,一路扶搖直上。

    時代紅利
     
    2006年是搜尋引擎發展史上重要的一年。
     
    這一年,谷歌、雅虎進一步深入中國市場。谷歌成立中國子公司,找來時任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的李開復擔任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正式進入中國。
     
    與周鴻禕決裂的雅虎則從軟銀手中購得淘寶股份,將雅虎中國全權交給馬雲。馬雲也立下豪言,「三年內在中國,搜索就是雅虎,雅虎就是搜索。」
     
    國際巨頭窮追不捨,國內巨頭也有心插足。騰訊推出SOSO(搜搜),網易推出有道搜索測試版。
     
    然而,由於與總部的糾葛,雅虎中國在半年之後就恢復了門戶網站的面貌,之後市場份額驟降至不到5%,在這一關鍵時刻,谷歌錯失進攻良機,百度接下了雅虎中國的份額,到2009年,百度的市場份額達到63.1%,谷歌中國為33.2%。
     
    2010年,因監管問題谷歌退出中國大陸市場,百度沒了對手,鬆了士氣。
     
    命運的第一個分岔路口出現。
     
    Google走後,百度開始躺著舒舒服服賺錢。
     
    2011年3月,百度市值(462億美元)超越騰訊(446億美元),奪得桂冠,這是當時近5年中國網際網路第一的頭銜首次易主。李彥宏榮登2011福布斯財富榜中國首富之位,風光無二。
     
    業內人士稱,那時的百度內部,敢說話的,敢批評的老人越來越少,逢迎和吹捧成為主流生存法門。
     
    時代的紅利下湧動著危機。
     
    2012年,奇虎360突然出現,爭奪搜索市場,助推百度股價下跌,一年內跌幅達30%,百度市值一度回落到350億美元。 另一邊,隨著微信價值被認可,騰訊的市值已逼近600億美元(截至2012年底)。
     
    2014年,百度市值幾乎只有阿里巴巴的三分之一。馬雲早在2008年就宣布淘寶正式屏蔽百度搜索。
     
    搜尋引擎是PC時代網際網路的唯一入口。抓住了這個入口,就意味著掌握了網際網路世界中最大的權力。
     
    然而隨著4G商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裡,購物上淘寶、地圖點高德、外賣用美團……
     
    手機裡的海量APP消解了百度的權力。
     
    周鴻禕曾說,很多搜尋引擎失敗是因為兩個魔咒,「一個魔咒是你有沒有足夠的用戶幫你改善體驗;第二個魔咒是,你有沒有足夠的流量使你進入健康的商業化循環。」
     
    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百度,急需一個新的「引擎。」
     
    意識到危機,李彥宏拿出了新的解題思路:AI。


    2013年,李彥宏就已經在人工智慧上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究。
     
    2015年李彥宏在第一屆Tech World技術大會上壓軸出場,展示了自家的語音實時翻譯、圖文問答產品,並表示「百度大腦」已經達到了3至4歲兒童的智力水平。這次亮相展示了百度在AI上的可能性。
     
    2015年,Google 自動駕駛汽車開始開放道路測試,前景逐漸明了,做足了技術儲備的百度也準備大舉投入。
     
    沒人料到,一場「地震」等在前方——諸多大牛先後辭職創業,並且帶走了很多技術骨幹。
     
    而接下來的兩年裡,科大訊飛等掌握核心技術的獨角獸紛紛出現,阿里巴巴達摩院與騰訊AI Lab相繼建立。
     
    百度卻少有新的AI應用問世。

    急功近利
     
    2010-2015年,選擇了競價排名模式的百度,收入以平均每年60%的增速保持高速增長。
     
    2016年,血友病吧和魏則西事件接連發生。百度被罵到體無完膚:吃人血饅頭、毫無底線、……

    百度的高速增長結束,它迎來了第二個命運的岔路口。
     
    而從魏則西事件爆發到莆田系醜聞,百度絲毫沒有改變競價模式。
     
    「不管什麼錢,先賺了再說。」成了百度的第一標籤。
     
    這背後的根源與谷歌離開中國有很大的關係。強敵環伺之際,百度的KPI導向是「活下去」。而一家獨大之後,百度的KPI就演變成了「攫取更多的利潤」。
     
    而此後幾年,百度依舊不改流量至上的本色。
     
    信息流業務,是百度搶下的為數不多的一塊大蛋糕。
     
    2018年,百度開始啟動信息流業務,年底的時候,還花重金拿下春晚紅包的合作項目。
     
    為了給百家號引流,百度不惜頂著「搜尋引擎已死」的帽子也要扶持自家的內容生態。用戶搜索資訊時,大量被導流到百家號上。


    截至2019年12月,百家號內容創作者達到260萬,同比增長38%。當月百度APP日活躍用戶數達1.95億,同比增長21%。
     
    雖然數據喜人,但向百家號導流這種忽視用戶體驗、簡單粗暴、急功近利的產品設計估計可以載入中國網際網路史冊。
     
    在產品上急功近利的同時,李彥宏對百度的掌控度越來越高。
     
    李彥宏夫人馬東敏離開公司10年後,於2017年曾以董事長特別助理的身份重回百度。過去三年,她一直掌管百度戰投,在她的領導下,百度的投資速度變快,參投首汽約車的B+輪,百度從過會到拍板投資等流程走完花了不到1個月時間。
     
    去年,她的管理角色有了新的變化。
     
    2019下半年,百度戰投先是短暫匯報給CFO餘正鈞,不久後匯報給李彥宏;而馬東敏接管了一部分職能線,包括市場公關、政府關係和職業道德委員會。
     
    這意味著,李彥宏已全面收攏兵權。
     
    錯過時代機遇的李彥宏大權在握,卻在業績上仍舊顯得力不從心。
     
    頻頻違規,網信辦要求百度APP整改,在這個大背景下,百度的核心業務廣告勢必受到較大影響。
     
    百度曾花大力氣投入的AI業務,雖略有增長,但對百度總營收的貢獻比例仍不高,不到10%。
     
    對收入貢獻較高的愛奇藝,卻連續5年虧損,2019年愛奇藝更是虧掉了103億,大幅拖累了百度的利潤。

    (數據來源:百度歷報)

     

    百度的增長引擎,一個個看著都像啞了火。

     
    百度的掉隊,除了急功近利的價值觀,也與戰略上多次落於人後有關。
     
    從谷歌退出中國以後,百度走得不順。雲計算晚了阿里四五年,中途又去做百度外賣、百度糯米。在錯失移動網際網路紅利、下了 O2O 這步「臭棋」後,百度逐漸從 BAT 中掉隊,甚至險些被京東反超。
     
    阿里抓到了淘寶和支付寶兩張船票,騰訊抓住了網際網路開啟之時QQ這張船票,移動網際網路時又用微信連結萬物,兩次坐上了大時代的電梯。
     
    百度的問題在於,PC時代抓到搜尋引擎這張頭等艙船票,移動時代突然發現大家都用各種APP,用不著百度搜索了,搜尋引擎的信息之海由此乾涸。
     
    而百度地圖這張小船票又承載不了百度這艘大船,所以無奈陷入頹勢。
     
    搜索江河日下,AI尚無亮點,愛奇藝虧損連連,百度雲的激勵計劃引發眾怒,庸俗信息被監管要求整改。
     
    從上至下,李彥宏和百度都在消耗口碑,坐吃山空。
     
    這一切,與李彥宏的行事風格、思維模式不無關係。

    撕裂的李彥宏
     
    在國外浸淫多年,李彥宏的思維模式明顯西化。
     
    剛回國創業那會兒,他吃麵用的餐具是叉子。
     
    2019年李彥宏被「潑水」,面對突然而來的襲擊,李彥宏平靜地脫口而出:「What's your problem?」
     
    李彥宏的內心,潛意識裡第一反應,會用西式思維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這讓在東方土地上成立的百度,有點水土不服。
     
    管理百度,在華爾街待過的李彥宏推崇「職業精神」,以結果為導向。


    孤獨和疏離感成了李彥宏身上的一體兩面,而這樣的氛圍下,某些員工常常抱怨:「有流量就有收入,有收入就有KPI。別的,呵呵,反正公司是Robin一個人的。
     
    冷冰冰的職業化,讓員工很難對百度有親切感,歸屬感。
     
    事實上,BAT三家來看,百度的高層流動性可以說是最大的。就忠誠度來看,很多高管和核心員工離職後都進入了與百度直接競爭的核心領域。
     
    早期員工裡,劉建國、雷鳴、程浩等一批老技術骨幹,所創項目都和搜尋引擎有關,而近些年來在無人車領域,公司最高決策層的王勁拉了一大批百度的員工,出來創辦了景馳無人車。
     
    百度前任營運長葉朋稱,「百度崇尚簡單」。這話同樣可以套用在百度的組織結構上——百度看上去是一家只需要CEO就夠了的公司。


    在葉朋2008年4月擔任COO之前,這個職位空了一年之久。當他2010年離職後,這個職位一直空缺至今。而回過頭去看百度的發展歷史,COO職位已經出現三次為期不短的真空期了。同樣的遭遇也發生在CTO職位上。而在2008年,這家公司竟然同時缺失COO、CFO(財務長)和CTO(首席技術官)。
     
    一些分析師認為,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內部清洗和股票禁售到期兩股力量同時夾擊。但是網際網路觀察家謝文卻認為,百度在找高管方面「判斷有些失誤」,他建議百度應該下決心把管理班子弄好,它還是需要一個5到7人、各有專長的核心高管團隊。
     
    對於李彥宏來說:

    可怕的不是沒有對手,而是在不知不覺中與機遇擦肩而過;

    可怕的不是百度虧損,而是沒有新的可持續賺錢的增長引擎;

    可怕的不是沒有人才,而是高管來去匆匆,又自立山頭,與東家爭鋒。

    從2011年百度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第一,到如今被美團、京東甚至拼多多超越,成為阿里和騰訊的十六分之一,從中國首富到如今被路人潑水、被全網群嘲,百度和李彥宏,錯過了一整個時代,丟了一整個時代的民心。
     
    如果平行宇宙存在,李彥宏沒有創立百度,他會是一個快樂的加利福尼亞農夫,與世無爭。
     
    只可惜,歷史不會重來。
     
    在谷歌離開後,百度沒有居安思危,順勢躺著賺錢,安於享受,李彥宏在戰略上的懶惰從一開始就已顯現,沒有發自內心的野心與力量,又如何駕馭一艘百億巨輪?
     
     
    參考:
     
    市界 《百度烽火連天》
     
    鏡像娛樂《比起只有噱頭的「用戶激勵」,百度網盤倒不如來點優質的付費服務》

    END

    作者:文芯
    編輯:楊潔琳
    圖編:萬姍紅

相關焦點

  • 馬東敏:一個家長式的人物如何續寫百度傳?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翁是馬東敏,有媒體曾將她之於百度,比作蔡崇信之於阿里、劉熾平之於騰訊,一個家長式的人物,在內外部統籌管理並影響最高決策者。    1995年,留學期間的她結識了同在美國留學的李彥宏。李彥宏對馬東敏表達好感時,郵件裡對她的描述僅有簡短的三個詞:有魅力、有知識、大方得體。他們從相識到相知的故事裡,包含著很多浪漫元素:一見傾心、強烈追勢、六個月閃婚。
  • 王小川:一個「嫁」給搜狗的男人 | 艾問人物
    歡迎來到本期艾問人物!王小川的看法是:第一是要對社會有所貢獻,包括輸入法都能在歷史上有意義;第二是能探索更多未知的事情;第三就是繁殖和哺育後代,這是人類的一個重要課題。用戶檢索信息都是在瀏覽器裡,而大家打開瀏覽器都是百度搜索框,不是搜狗的。 彼時的2008年,是PC時代瀏覽器混戰的一年。
  • 李彥宏:百度阿里騰訊是創業的三座大山
    近日,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表示,在中國創業就要做大企業看不上的,所謂創新,就是你認為是對的、有前途的,但大多數人不認為有機會的。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圖片來自ente)在中國創業很難,因為有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這三座繞不過去的大山,對此李彥宏表示,「你做的東西一定是那些大企業看不上的。
  • 第三季【艾問頂級人物】上線:艾問李國慶、周航、陳年
    在創業大和資本寒冬的時代背景下,本季【艾問·頂級人物】更具強大的嘉賓陣容、更具深度的問題挖掘、更具時代性的話題追蹤,系列節目將以圖文、視頻、音頻等全媒體形式呈現。   視頻上線平臺:騰訊、優酷、愛奇藝、樂視、網易雲課堂、環球網等視頻平臺重磅上線。
  • 一個女人的三年,艾誠的三本書和書裡的三十個人|艾問人物
    在這個唯有「變化」才是唯一不變的社會,這似乎略顯「偏執」。「唯有偏執狂才能生存。艾誠有偏執的性格,連穿裙子是這樣,做頂級人物訪談也是一樣,一個「艾問人物」,垂直打穿了一個人物媒體品類,而且問的問題,直擊創新精神、創富法則。」在為《創業不死法則》作序時,財經作家吳曉波曾如此評價艾誠。
  • 外界心中的謀局者、思辨者——馬雲 | 艾問人物
    歡迎來到本期艾問人物!  《艾問人物》(iask-media.com)了解到,按馬雲持股阿里巴巴4.8%計算,馬雲持股市值408億美元。阿里巴巴和騰訊聯合投資21家企業,但與騰訊相比,阿里更像一個戰略投資者,尋求的是與阿里本身電商和本地生活業務的協同,更具掌控欲。阿里在財年報中也曾明確表示,不會出於純粹的財務原因進行投資和收購,而是側重於加強阿里的生態系統、創造戰略協同效應,並提高公司整體價值。
  • 去阿里,騰訊,百度,上班,需要達到什麼條件呢?
    隨著高考即將來臨,那麼也面臨著很多在校大學生畢業,很多小夥伴可能也都清楚,如今大學生並不是很好找工作,並不像咱爸爸媽媽那個年代了,別說大學生,就是個大專生,或者是讀過高中的在咱村裡就已經是很牛逼了,不然都不敢去大城市。言歸正傳,今天我們聊聊工作的事兒,那麼問題來了:去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上班都要什麼條件才能應聘上呢?
  • 「逗鵝冤」大結局:追憶小馬哥發家史 | 艾問人物​
    《艾問人物》更多精彩,請務必點擊上方藍字「艾問人物」,然後再右上角「...《艾問人物1999年,騰訊公司即時通信服務(OICQ)開通,與無線尋呼、GSM短消息、IP電話網互聯。馬化騰曾在香港大學回憶當年創業時說:「最開始沒人聊天,我自己要陪聊,有時候還要換個頭像,假扮女孩子,得顯得社區很熱鬧嘛」。
  • 《朗讀者》:帶我們走進一個柔情的百度創始人李彥宏
    百度的成功,也使中國成為美國、俄羅斯和韓國之外,全球僅有的4個擁有搜尋引擎核心技術的國家之一。2005年,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並成為首家進入納斯達克成分股的中國公司。百度已經成為中國最具價值的品牌之一。身邊的每個人每天基本都會用到百度。大家常常用一句話來形容百度:不會什麼,就問度娘。百度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
  • BAT巨頭周鴻禕,鬥遍百度阿里騰訊,360會成為下一個樂視嗎?
    夢想總是要有的 出身在湖北黃岡一個極其普通的國企雙職工家庭,在河南鄭州一個職工大院裡長大,周鴻禕從小就是個皮猴,屬於典型的"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大院一霸,熱衷於捉弄老師、欺負女生、製造事端,可謂無"惡"不作。
  • 李彥宏:我沒說過
    坊間關於李彥宏的傳聞有些悄無聲息,卻又聲勢漸長。幾個做創投的朋友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問Robin之事是否空穴來風?百度當然是第一時間做了闢謠回應,稱已於5月22日收集好證據向公安機關報了案。過幾個月大家就會知道是個假消息,就過去了。但是最近傳得有點勤,已經變成一個季度一次了」,面對80多家媒體的向海龍笑裡帶了些無奈。雷鋒網也有數據表示,在百度挖來的AI大牛中,41位已經離開。內部難以磨合向來是大多數大公司空降兵最終離職的主要因素,而搜索公司於百度之外已獨立運營了2年,這或許能成為向海龍和李彥宏的幸事之一,畢竟百度起家於搜索,搜索也一直是貢獻營收的現金大牛。
  • 百度董事長李彥宏:百度要做人工智慧的國家隊
    人物小傳   李彥宏,生於1968年,山西陽泉人,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從建議設立「中國大腦」開始,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他連續多年帶來有關人工智慧的提案。今年兩會上,他的3份提案又從不同方面聚焦人工智慧的落地應用。
  • 百度·馬東敏:作為老闆娘執掌百度戰投的一年|500VC第469期
    百度投資併購部曾經承擔了百度所有的投資活動。市場對其的質疑聲在2016年達到頂峰——與阿里、騰訊投資部門相比,百度在投資決策上「保守、低效」的風格,似乎並未呈現一個佔據制高點的巨頭在布局未來時應有的敏銳和雄心,更像是業務的採購部門。
  • 百度如何渡自己?李彥宏著急賺快錢
    如今,有著20年歷史的百度,市值已經低於只有9歲並且盈利微弱的Zoom。也許是怒其不爭。有自媒體調侃,如果把百度市值作為1個計量單位,那麼阿里巴巴和騰訊大概都是18度,美團大概2.8度,拼多多大概2.5度。戲謔的玩笑背後,正是百度一路滑坡的真實寫照。在錯過了O2O、移動網際網路浪潮後,如今的百度正處於大刀闊斧改革的關鍵路口。
  • 公司 百度暫停社招 阿里縮減校招 網際網路冬天到了?
    「鑑於當前的業務 形式,經公司研究決定,從即日起停止招人(hiring freeze)。 對已發出的offer,繼續有效,如有個別極特殊戰略考量需求,需我和Robin特批後方可招人。」10月20日,百度主管人力資源的副總裁劉輝發出凍結大規模社會招聘的內部郵件,稱個別極特殊戰略考量的招聘需求需要劉輝和李彥宏特批後方可招人。
  • 百度創維戰略合作 李彥宏又送出去一本書
    3月16日,百度與創維宣布戰略合作,圍繞人工智慧進行深入交融。雙方宣布將在人工智慧技術落地家電產品上達成合作:百度DuerOS與酷開OS將在技術、內容、數據、運營四個方面進行深度融合。這是一次頗受重視的戰略合作發布會——百度度秘事業部副總經理葛行飛擔任主持人,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與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依次上臺發言。李彥宏表示,今天(3月16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歷史上的次日(1958年3月17日),中國第一臺電視機誕生。
  • 馬東敏,作為老闆娘執掌百度戰投的一年 | 深度觀察
    百度投資併購部曾經承擔了百度所有的投資活動。市場對其的質疑聲在2016年達到頂峰——與阿里、騰訊投資部門相比,百度在投資決策上「保守、低效」的風格,似乎並未呈現一個佔據制高點的巨頭在布局未來時應有的敏銳和雄心,更像是業務的採購部門。
  • 李彥宏:十幾年前如果做錯一個決定,就沒有百度了
    【環球科技報導】「如果十幾年前,我聽了一些建議,把我們轉變成一個軟體企業的話,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百度了。」在2017百度聯盟峰會上,李彥宏圍繞「AI時代的思維方式」發表了一年一度的演講,除了為行業闡釋擁抱時代的新思維之外,他還回憶了百度創立之初的經歷。
  • 《連線》專訪李彥宏:百度要在亞洲甚至全世界引領一場AI革命
    而李彥宏也相信,百度已經走在了擁抱下一次革命的正確軌道之上。當AI時代到來之時,百度會將自己的人工智慧技術注入到從醫療到娛樂再到汽車等一切的系統中,「在人類歷史上,人類先是發明了工具,然後再去學習使用它們。」李彥宏表示,「而在未來,設備將要學習人類。」AI革命是一場不容李彥宏有誤的戰鬥。畢竟,他曾經錯過了移動網際網路的一次機會。
  • 李彥宏為何選擇他接手百度?
    李彥宏說「我懂的人工智慧跟他相比,可能連十分之一都沒有」;鮑爾默說「他集資深專業技術知識、出色的領導能力和廣泛的商業知識於一身,在業界是非常罕見的奇才」;李開復說「他是頂尖的戰略家兼執行者」……        當他打算尋找新的發展平臺時,坊間一度傳出Uber、阿里、騰訊、滴滴都曾向他拋出過橄欖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