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羊網記者 餘曉玲
圖/金羊網記者 王俊偉
每年春節,東莞城鄉各地,都有敲鑼打鼓舞醒獅賀新春的習俗。對於醒獅來說,「獅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用竹藤、紗紙為材料,純手工製作獅頭非常考驗手藝人的技藝。東莞醒獅頭製作以石龍為最好,「德和興」醒獅店是石龍鎮醒獅頭製作的百年老店,所製作的醒獅頭遠近聞名,深圳、惠州、廣州、香港等地以及國外都有人慕名來訂購。
1月27日,正值春節前的生產旺季,記者走進這家百年老店,醒獅頭、麒麟頭等傳統手工藝品擠滿了狹窄的店面;店主人郭潤棠正在二樓操作間忙著給醒獅頭寫色;三樓的工作間幾名工人則正在趕製獅頭的裝飾物。已經有著近40年醒獅頭製作經驗的郭潤棠已經不記得從他手中誕生過多少個醒獅頭了。
壹
百年醒獅店傳承四代人
郭潤棠為醒獅頭製作的傳承擔憂
「醒獅頭製作是家傳手藝,從我曾祖父開始就做,至今已經歷四代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德和興」醒獅店位於石龍鎮太平路,以家庭作坊方式和傳統手藝製作醒獅頭,該店製作的醒獅頭一直以做工精細,堅固耐用而聞名。今年55歲的郭潤棠自小就跟隨父親學習家族傳統醒獅頭製作手工技藝。1979年開始經營醒獅頭及相關產品製作銷售,至今已經有近40年。「我們做的醒獅頭最遠曾賣到英國、新加坡,除了東莞本地人,也有深圳、惠州、香港人過來買。春節前還有在東莞工作的外地人來買了帶回老家。」
走進德和興,記者發現這個僅有數十平方米的店鋪,「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其格局分布有條不紊。除了一樓的店面外,在二樓和三樓設有三個獨立空間作為獨立的製作工作室。這些製作工作室分別承接醒獅頭製作的不同工序。
貳
純手工製作每道工序都不能馬虎
石龍醒獅頭經過扎廓、貼紙、晾乾、貼花、上漆、貼飾製作而成,堅固耐用
據郭潤棠介紹,製作醒獅頭主要分六道工序:第一,扎架,又叫扎廓,顧名思義,即用紗紙將竹篾紮成一個獅子頭輪廓;第二,貼紙,用糨糊將紗紙貼在獅頭的輪廓上,不斷重複貼上去,直到整個獅子頭雛形初現;第三,晾乾,把貼好紗紙的獅子頭晾乾,但不能曝曬;第四,貼花,又稱寫色,在已晾乾的輪廓上撲紙、貼花,利用各種亮片、彩紙和手工描繪,把整個獅頭、眼、鼻等畫出來;第五,上油,要求幹一層上一層;第六,裝飾,即把獅子的眼、眉毛、口、鼻、舌等裝飾粘上。「所有工序純手工製作,糨糊都是用生粉自煮的。一個普通大小的醒獅頭,工期就大約需要10天。」
說起自製糨糊,郭潤棠還特別介紹道,有一道家傳秘方,「用了這道秘方,老鼠聞到就會繞路走,這樣就可防止醒獅頭被鼠咬。不然用了大量糨糊製作的醒獅頭很容易招惹老鼠。」
因為有著近40年的醒獅頭製作經驗,郭潤棠對醒獅頭的製作技藝及整個流程早已爛熟於心。「扎廓是製作醒獅頭的關鍵,要求一定要紮實,因此要選用柔軟度特別好的黃竹;貼紙這個步驟講求選料和耐心,必須選用堅韌的紗紙,一層層地貼上,才能使制出的醒獅頭堅實、經得起考驗。」這些環節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並不容易,就如貼紙這個步驟,因為紗紙本來就薄,塗上糨糊後更是不好把握,一不小心就弄皺了甚至弄破。
叄
圖紋彩繪蘊含豐富的民俗文化
每年春節,醒獅頭需求量大,都是郭潤棠最忙碌的時候
1月27日,記者走進「德和興」醒獅店時,郭潤棠正在二樓的工作間給一個醒獅頭寫色。赤橙黃綠青藍紫,呈現在記者眼前的是一堆五顏六色的染漆料。獅頭圖紋彩繪可不是隨心所欲的塗鴉,而是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
據郭潤棠介紹,傳統南方醒獅以劉、關、張三種面譜造型。通過不同色彩和紋飾來展現南獅誇張、英勇、正義、威猛的形象,展現獅子的不同性格與內涵,其中黃色劍紋代表劉備的仁德,紅色刀紋代表關羽的忠義,黑色矛紋代表張飛的英勇,寓意匡扶正義、抗禦邪惡,並呈現出形象。
「我們做的是南方醒獅頭,南獅較北獅高大威猛。」郭潤棠說,為體現南獅的高大威猛,最後一道工序裝飾也至關重要,主要材料有綢緞布、鏡子、五彩絨毛等,用這些材料完成獅子的眼、眉毛、口、鼻、舌等裝飾,獅額正中要裝一塊明鏡。記者注意到,「德和興」店的一樓就掛滿了數十個已經完成裝飾的醒獅頭,有金黃獅、米黃獅、白獅、中國紅獅、黑獅等不同色醒獅品種。「這些可供客人選擇,什麼顏色都有客人喜歡。客人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指定色彩,但至少要提前十多天預定。」
肆
政府多方面進行扶持助其傳承
製作醒獅身
德和興傳至郭潤棠,已是第四代。肩負著傳承人的重任,55歲的郭潤棠表示自己還年輕,還能再做很長時間。但他也表示,做醒獅頭是個辛苦活,很少有年輕人願意來學,「有機會會找人接班。」
「醒獅頭製作完全是手工工藝,材料也要傳統的東西,來不得半點虛假,現代化工藝、工具也派不上用處。青年人不願意學習,下一輩在現代化生活中,失去耐性。」石龍鎮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政府正在研究保護辦法,擬在多個方面進行扶持,讓其傳承下去。
該工作人員表示,石龍醒獅頭製作技藝在2007和2009年分別入選第一批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傳承人郭潤棠被評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我們也利用各種場合對醒獅頭製作技藝進行宣傳推廣,兩次組織去參加在深圳舉辦的文博會,也開展了非遺進校園活動,目前我們還在進一步收集相關資料以完善醒獅頭製作技藝的檔案。」
編輯:Qiu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