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熱,越要活得熱烈。既然已經揮汗如雨了,那就不怕再來一個鐵板燒了。準備,一二三,開燒。鐵板燒,時下年輕人比較喜歡一種烹調方式。先將鐵板燒熱,旋即在上面放置鮮肉和蔬菜,蓋一下就食用。最著名的就是韓國鐵板燒和日式鐵板燒了。日式鐵板燒較之傳統的日本料理,要高出一個檔次,即使在日本很多人也不常光顧,請客吃它已是不低的禮遇。原因在於鐵板燒會選用最上乘的材料,例如新鮮的海鮮,包括龍蝦、帶子、鮑魚等。同時材料在製作之前不經過醃製,只在燒烤過程中加入鹽、胡椒兩種調味品,品味的是食物的原始味道。
但是鐵板燒是在十五、六世紀時西班牙所發明,當時因為西班牙航運發達,經常揚帆遨遊殖民於世界各地,由於船員成日與大海為伍,海上生活十分枯燥乏味,只好終日以釣魚取樂,再將魚炙烤得皮香肉熟,這種烹調法,後來再由西班牙人傳到美洲大陸的墨西哥及美國加州等地,直到二十世紀初由一位日裔美國人將這種鐵板燒熟食物的烹調技術引進日本加以改良成為今日名噪一時的日式鐵板燒。
今天就來試試六廚鐵板燒,材料簡單,粵西下鄉黑毛豬五花、鮮雞翅、牛裡脊、秋刀魚、金針菇、韭菜、豆乾……總之,你想吃什麼,就可以燒什麼!
五花肉不吃生的,主要是今天菜刀也不給力,全部過水汆燙,然後再切片,肥肉相間,肉香四溢。
牛裡脊也是切片,不用預處理調味啥的。和其他人的鐵板燒不同的是,六廚鐵板燒只用初湯潮汕魚露和胡椒粉。其他蘸料等後調味,主要吃食材本身的味道和口感層次。
韭菜燒起來搭配五花肉吃堪稱絕配。
開燒,鐵板上塗一層薄薄的油,然後將食材逐一擺上,先放五花肉、雞翅和秋刀魚,五花肉可以出油,帶香雞翅和秋刀魚。
一片片擺好感覺還是很整齊很有氣勢滴。哈哈哈,突然就想起了星爺的《唐伯虎點秋香》中的「燒雞翼,我鍾意食……」的小曲。
稍微調高溫度,逼出五花肉裡的油脂,流在秋刀魚身下,發出滋滋啦啦的聲音,這樣烤出來的秋刀魚既香又潤,好味的不得了。調味加一點點初湯潮汕魚露,就像潮汕俗語:「猛火厚朥香初湯」說的一樣,這種海捕鮮魚自然發酵製成的天然調味品特有的「魚」鮮香味,能讓普通的食材煥發出神奇的本味原香。比起鹽單純的「鹹」味來說,味覺上多了許多豐富層次變化。
燒的差不多的雞翅逐漸變成焦黃色,香味隨著水汽的升騰彌散著,吃個鐵板燒又不能開空調,就差搬到陽臺上去吃了。
幾個娃娃圍在鐵板燒旁邊,一人端著碗拿著筷子,口水呲溜呲溜個不停。這肉少狼多,看樣子不夠吃啊!
所有東西一燒好就沒了,都沒有留給我任何拍照的機會和時間。只有這盤肥五花,哈哈,最先放進去後燒的火候沒掌握好,燒成了一盤類似油渣模樣的燒五花。有點類似川式的小酥肉。對對對,趕緊去拿六廚精選的川味辣碟,真是無辣不足以品其香,無酒不足以盡其興。
開酒,幹!可惜年歲不饒人,這興致勃勃不惜中暑搞的鐵板燒,眼大肚子小,還沒怎麼吃就已經吃不下了,滿盤都是肉肉啊,這要是擱以前,哪能被這幫小孩子給搶風頭,一個個吃得滿嘴冒油。六廚卻只能故作欣慰地說:看看,看看,吃怕少壯啊,叔叔就不和你們爭肉吃了……老友撇了撇嘴:肉吃不動,酒也喝不動,以後再也不搞燒烤了,還是燉湯煮粥吧!
說來心酸,確實沒有比鐵板燒配冰啤酒更刺激更熱辣的吃法了,只是年歲不饒人,現在只有過過眼癮,不然嘴巴和肚子就真的不饒人了。記得當年有寫過一篇《致無辣不歡的年代》,酣暢淋漓得眾友齊贊,現如今估計只能寫一篇《養生中年》,眾多老友一定更加心有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