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書桌、學習烹飪、親子種植、了解垃圾分類知識……這個暑假,南京市不少中小學給孩子們布置了勞動實踐作業,不僅充實暑期生活,還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提高勞動能力。
暑假伊始,光華東街小學布置了一份「不用寫」的特別作業:「每天至少完成一次家庭地面清潔」「每天洗澡後完成自己內衣褲、襪子的清洗工作」「利用廢舊物品完成一份創意作品」……
「我們其實很早就開始帶領學生進行一些勞動活動。」光華東街小學老師楊佳琪介紹,「最早是以學校社團的形式,組織同學們做一些烘焙活動。之後我們帶領孩子們開始做一些關於植物的實踐活動,比如在校園屋頂花園種植山芋、辣椒、番茄。暑假裡,我們就布置了一些在家可以完成的勞動實踐。」
放假十多天來,五年級的王子奕小朋友已經成了一個小廚師。「簡單的炒菜,他都會做。」王子奕的媽媽說,「從洗菜、切菜到炒菜,都是他一個人完成的。現在他也喜歡上了做菜,經常自己下廚。」
而一年級的吳嘉佳小朋友,自己洗內衣襪子、疊被子、擦桌子都做得得心應手。「一點也不覺得累,而且很開心。」吳嘉佳說。「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孩子在這些小事中也體會到了勞動的喜悅。」吳嘉佳的家長說。
在南外仙林分校燕子磯校區,研究怎樣進行房間收納,怎樣進行垃圾分類,進行親子種植等都成了孩子們的假期作業。
該校一(2)班學生朱奕君,不僅在家自己嘗試製作分類垃圾桶,還了解了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分別對應的是哪些垃圾。五(2)班顧賢麒同學在研究垃圾分類後自覺行動,把家裡的紙箱、過期藥品等進行分類,再投放到小區的分類垃圾桶。
而在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孩子們的暑期也安排了不少勞動實踐活動。副校長許小娟介紹,學校把勞動教育細化到孩子日常生活中,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人的事情學著做、別人的事情幫著做。
同時,要求孩子們養成良好生活作息,爭做美食小達人,養一株植物或農作物並觀察生長過程。學校畢業班同學留下的秧苗長勢喜人,三年級學生還可以在暑期預約到學校進行照看秧苗的觀察體驗活動。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豐富、拓展勞動教育實施途徑。因此,在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的同時,也要注重課內外結合,在課外校外活動中安排勞動實踐。暑假期間,布置勞動作業成為很多學校的首選。對孩子來說,這些勞動實踐作業,對於培養勞動意識,提高勞動技能,體驗勞動的快樂等都有重要意義。
南報融媒體記者 錢紅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