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默生和中國—對 個人主義的反思》。錢滿素教授曾是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研究員,早年留學美國,獲哈佛大學美國 文明史博士,主要從事美國文化研究,對美國文明有自己獨到的理解,特別是她非常擅長將美國文明和中國文明進行全方位的比較,使讀者能夠真正把握中西文明的本質區別,而《愛默生和中國—對個人主義的反思》正是其代表作。> |
最近認真閱讀了錢滿素教授的力作《愛默生和中國—對個人主義的反思》。錢滿素教授曾是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研究員,早年留學美國,獲哈佛大學美國文明史博士,主要從事美國文化研究,對美國文明有自己獨到的理解,特別是她非常擅長將美國文明和中國文明進行全方位的比較,使讀者能夠真正把握中西文明的本質區別,而《愛默生和中國—對個人主義的反思》正是其代表作。
愛默生是美國思想發展史上的中心人物,美國超驗主義旗手。他在19世紀上半葉提出的超驗主義觀點體系,代表了美國文化的精髓,是了解美國精神的鑰匙,美國總統林肯稱其為「美國的孔子」。《愛默生和中國—對個人主義的反思》全書共20萬字,圍繞愛默生和中國的關係,即愛默生對儒學精神的取與舍,以及對儒學傳統與西方的文化精神進行比較,一方面指出了以個人為出發點的美國文化精神的短與長。另一方面,通過從歷史、哲學、文化、社會、政治諸多領域對「個人主義」觀念進行正反兩方面的闡析,引導讀者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全面反思和再認識。
每一個時代都有這一個時代的優秀讀物。《愛默生和中國—對個人主義的反思》雖是上世紀90年代的優秀讀物,然而現在看來,仍有其現實意義。特別是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的今天,重讀這部深刻剖析中西文化差異的經典著作,對於我們做好不同文明之間的借鑑和吸收,從而指引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積極的意義。
中國夢是超越虛幻的夢。從新中國成立以及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成功實踐中,我們黨探索和積累了豐富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夢正是這種自信的集中體現。中國夢具有通過努力必能實現的前景,因為她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依據和途徑。
「中國夢」是不同於「美國夢」的夢。隨著美國這個年輕文明的興起,「美國夢」曾經成為一個十分耀眼的字眼。在「異教徒的避難所」「民主的燈塔」「自由的樂土」等一塊塊顯亮的招牌下,無數心懷夢想的人湧入美國,一直到21世紀的今天,美國仍然吸引力不減。然而認真深刻地分析一下「美國夢」,你會發現本質上它追求的其實是極端個人主義的夢,它強調的只是個人的成功,崇尚的只是個人的發家致富。而人類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必定是有限的,少數人的成功就必然意味著會以多數人利益和機會的犧牲為代價,這就出現了一個發展的悖論。故而,美國歷史上很多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紛紛著書立說,猛烈地批判虛幻的「美國夢」也就並不奇怪了。
相反,中國夢卻是以「合一」「大同」「和諧」等幾千年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和底蘊,吸收全人類所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她不僅以民族崛起、國家復興為己任,更以促進全球和平發展、建立和諧世界為終極目標,這樣的責任擔當,充分體現了中國夢所具備的超越民族、國界的寬闊胸懷和遠大抱負,也註定了中國夢同時也是全世界的夢。(作者為呂梁市藝術學校教務科副主任)
鄭化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