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 行穩致遠

2020-12-20 華夏經緯網

  豐收的喜悅洋溢天山南北,廣袤的農村煥發出全新活力。「十三五」期間,我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推進農牧業現代化,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全區第一產業增加值由「十二五」末的1559.1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781.8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425元增加到13122元。農業農村蓬勃發展為全區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了基礎、增添了底氣。

  「菜籃子」更豐富

  「米袋子」更安全

  豐產豐收是農業生產不變的主題,保障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更是我區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使命。

  「十三五」期間,我區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冬小麥最高單產連創新高,全區糧食產量穩定在1500萬噸左右,人均糧食佔有量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棉花面積、單產、總產、商品量、調出量連續26年穩居全國首位,優質棉花生產基地地位持續鞏固。

  2019年,全區肉、蛋、奶產量達160.6萬噸、40.5萬噸、204萬噸,分別較「十二五」末增長12%、24%、31%。居民「菜籃子」產品豐富、供應充足。特色作物種植面積超過1000萬畝,產業競爭優勢進一步凸顯。

  在穩定提升供應能力的基礎上,我區通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高農業生產質量效益。全區糧食生產良種覆蓋率達99%以上,南疆「以糧代種」發生率已降至1%以下,農業農村部門集成推廣精量播種、水肥一體化等現代化種植管理技術,為提升小麥生產水平提供有力支撐。同時,積極引導棉花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南疆果棉間作面積進一步減少,持續推廣棉花相同生態區域「一主兩輔」用種模式,棉花主栽品種數量由5年前的200餘個減少到60餘個,改變了品種多、亂、雜的局面,棉花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水平顯著提升,全國棉花看新疆的格局全面形成。

  鄉村更美麗

  生活更甜蜜

  得益於農村環境的改善,洛浦縣恰爾巴格鄉闊恰艾日克村村民爾孜古麗·買買提過上了全新的生活。

  「以前,村裡的路是土路,又窄又難走;現在,村裡的路是柏油路,寬闊乾淨。村裡的環境好了,我們通過發展農家樂實現了增收。」爾孜古麗說。如今,闊恰艾日克村憑藉靠近縣城的區位優勢和嶄新的村容村貌,已成為洛浦縣群眾近郊遊的熱門地。

  衛生廁所快速普及、髒亂差的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垃圾汙水治理能力穩步提升……「十三五」期間,全區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座座美麗村莊成為「留得住綠水青山,系得住鄉愁」的好地方。

  全區9100餘個行政村從農民自己動手能幹、易實施、易見效的村莊環境衛生整治入手,因地制宜、由易到難、梯次推進村莊清潔行動,重點做好清理農村生活垃圾、農村溝渠等任務,引導農民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環境保護意識。村容村貌改善提升的同時,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變得更足,現代文明生活方式蔚然成風。

  在阿瓦提縣多浪鄉玉斯屯克多浪村,分類處理垃圾已經寫進了村規民約,把建築垃圾、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進行分類收集,現在已經成為村民的習慣。

  村容村貌改善,城鄉基礎設施差距進一步縮小,農村發展短板逐一補齊,一個個美麗的農家庭院,蘊含著鄉村振興的強大活力。「十三五」以來,全區農村衛生廁所已覆蓋242.66萬戶,普及率達84.95%;生活垃圾、汙水治理能力顯著提升,農村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全部完成整治,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87.15%,生活汙水有效治理率達27.98%,農村環境正由外在美向內在美、持續美不斷轉變。

  改革深下去

  農村活起來

  全區農業生產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的背後,是改革帶來的發展紅利。如今,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的農業生產已成為我區農業邁向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支撐這一發展方式的則是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有序流轉。

  「土地整合後,我家棉花地的產量增加不少。」巴楚縣瓊庫爾恰克鄉阿克託格拉克村村民買合蘇木·阿布來提高興地說,他家的土地整合完成後,節水灌溉、機械化作業等新技術都用上了,棉花畝產由過去的200公斤提高到380公斤。

  「十三五」以來,全區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進一步鞏固完善,完成國家下達的3562萬畝農村集體耕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任務,180.61萬戶農戶獲頒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為家庭承包耕地流轉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目前,全區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已超1060萬畝,佔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比例超過36%,農業生產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在這一過程中,全區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順利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開。全區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超過2.8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及帶動非成員數佔總農戶數的比例超過38%。

  合作社及新型經營主體的蓬勃發展進一步提高了全區農業生產質量效益,成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重要紐帶。

  「十三五」以來,全區以土地流轉為基礎,以合作社引領為帶動,農業生產技術裝備支撐能力得到顯著增強,棉花機械化採收面積以年均超百萬畝的速度快速增長,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4.89%,居全國前列。

作者: 劉毅    來源: 新疆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萊州市小草溝村:向綠向美 鄉村振興之路行穩致遠
    即日起,煙臺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之煙臺實踐」系列報導,走進煙臺的鄉村,聆聽他們的鄉村振興之聲。這個以草為名的小鄉村,牢牢把握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引領下,摸索出一條極具特色的發展道路,不僅推動了自身的發展,更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模板。  「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我們發展的不只是經濟,更是農村的精氣神。」小草溝村黨支部書記宋福林如是說。
  • 加快推動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農旅融合發展,契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符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是加快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之義,也是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鄉村民宿、農家樂等產品和服務標準不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比較薄弱,降低了遊客旅遊體驗質量。為此,需要精準發力,加快推動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破除用地要素制約這一難點,助推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一要儘快制定出臺農旅融合發展用地政策。
  • 【回眸新疆「十三五」】鄉村振興 行穩致遠
    「十三五」期間,新疆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推進農牧業現代化,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全區第一產業增加值由「十二五」末的1559.1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781.8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425元增加到13122元。農業農村蓬勃發展為全區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了基礎、增添了底氣。
  • 以學習力提升競爭力 促進企業發展行穩致遠
    近年來,現代農業集團通過抓學習、興調研、促發展,抓出了全員的文化獲得感,凝聚了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也結出了行穩致遠、高質量發展的豐碩成果。銷售收入由2017年29億元增長到2018年45億元,生豬年出欄量由30萬頭增長到150萬頭,效益實現同比例提升。
  • 「螞蟻幫扶團」,讓「公益+消費」扶貧行穩致遠
    通過「網際網路+扶貧」等手段,線上線下齊發力,打造完整的扶貧產業鏈,「公益+消費」的成熟扶貧模式一定會行穩致遠,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奉獻出一份力量。
  • 中國好人汪太銀解說「行穩致遠」
    詩經:「浮生如茶,破執如蓮,戒急用忍,方能行穩致遠」,意思是在長遠的路途中,有 上坡下坡、有平地有高山、有深水有泥灘、有直有彎,風雨霜雪人人有, 若想走的遠,必須採用不同的腳步去走,可快可慢,該慢行的時候,就該慢下來,該快的就大步快行, 一步一個腳印,首先走得穩,穩中求進,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
  • 「五大振興」搭穩鄉村振興「四梁八柱」
    我市堅決把「三農」放在優先發展位置,把鄉村振興列入市委「1+1+5」工作舉措,成立市委主要領導牽頭的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出臺《江門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等政策文件20項,構建市縣鎮村四級書記共抓鄉村振興的工作格局。
  • 文秋雅:選調生初登「鄉村振興船」
    近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係大局的重大問題。作為新一屆選調生來到基層,和所有人一樣都初登「鄉村振興船」,所在的村曾是市級貧困村,走了脫貧之路,又接著沿「三條路」開鄉村振興的航船。走對路,船長要掌好舵,揚起帆。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 自律方能行穩致遠
    自律,是對自我的嚴格約束和對欲求的自我控制,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自律能夠使人更好地完善自我、行穩致遠。康德說:「自律使我們與眾不同,自律令我們活得更高級。也正是自律,使我們獲得更自由的人生。」堅守原則、行動自律,方能長久地獲得自由。若是沒有自律意識,一味追求無約束,最後反而會失去自由。
  • 新發展格局激發大慶經濟活力盡放 確保高質量轉型振興一路行穩致遠
    會議強調,全市上下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上來,重視從講政治的高度做經濟工作,立足大慶實際、抓好融會貫通,科學精準實施各項政策措施,力促大慶經濟在新發展格局框架下活力盡放,確保高質量轉型振興一路行穩致遠,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
  • 行穩致遠 進而有為
    原標題:行穩致遠 進而有為——「領會當前經濟工作關鍵詞」系列評論之一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穩」與「進」是緊密聯繫的,堅持穩中求進,必須把「穩」與「進」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穩和進有機統一、相互促進」。一靜一動,靜要有定力有耐力,動要有秩序有韌勁,關鍵是把握好這兩者之間的耦合度。只穩不進難發展,只進不穩行難遠。越是爬坡過坎,越要堅持穩中求進。
  • 亞文化有「邊界」才能「行穩致遠」
    原標題:亞文化有「邊界」才能「行穩致遠」  近日,在廣州和上海舉辦的大型漫展上,出現了數個爭議事件。有身穿「jk制服」的女生擺出不雅姿勢,打軟色情擦邊球,吸引大量觀眾圍觀拍照,甚至有人惡意偷拍;有「COSER」模仿相關角色,結合網絡熱炒的「黑人抬棺」視頻,拿民族傷痛做「梗,」組成「八國聯軍」。
  • 加強法治鄉村建設 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進入2021年,我們繼續推出第四季節目,本季節目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法治鄉村建設」為主題邀請河南、湖北、廣西等省(區)司法廳(局)長參加訪談。我們今天邀請到的是湖北省司法廳廳長龔舉文,他分享的題目是:《加強法治鄉村建設 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湖北省司法廳廳長龔舉文接受採訪主持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 發揮關工委橋梁作用 推進隔代教育行穩致遠
    發揮關工委橋梁作用 推進隔代教育行穩致遠 2020-12-18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國維集團全額資助北師大鄉長學院 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保障
    【編者按】2020年11月13日上午,北京師範大學鄉長學院、中國鄉村振興與發展研究中心揭牌暨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訓工程(第一期)開班典禮在北京師範大學珠...2020年11月13日上午,北京師範大學鄉長學院、中國鄉村振興與發展研究中心揭牌暨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訓工程(第一期)開班典禮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勵教樓隆重舉行。
  • 「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治本之策
    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是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重大舉措,是保證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的治本之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不僅是「一國兩制」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且是「一國兩制」的核心要義。
  • 2020年甘肅遴選考試策論文寫作:建設文明鄉風助推鄉村振興
    遴選策論文寫作:建設文明鄉風助推鄉村振興,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鄉風不僅能滋養農民的精神境界,也是帶動農村發展的重要抓手,塑造文明家風才能為實現鄉村振興助力。建設文明鄉風,有其內在要求和現實需要。從鄉風內涵上看, 「鄉風」顧名思義,就是「鄉裡的風俗」,是由自然條件的不同或社會文化的差異而造成的特定鄉村社區內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範,良好的家風對於村民自身來說非常重要。
  • 務實奮進,行穩致遠,2021我們再出發!
    務實奮進,行穩致遠,2021我們再出發!不平凡的 2020年!
  • 乘風破浪 行穩致遠
    會議要求,有效應對經貿摩擦,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分析人士指出,中央高度重視當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對經濟穩定運行的影響,繼續強調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等務實舉措積極應對,確保經濟穩中有進,守牢發展底線。
  • 謹思慎行方能行穩致遠
    從近年來落馬官員的人生軌跡來看,他們大多一開始能行得較正站得較穩。然而,時間長了,在前行的路上,他們漸漸忘記了初心使命,背離了理想宗旨,誤入歧途,走上了不歸路。黨員幹部如何走好人生路,需要謹思慎行,常發清晨之問,常作靜夜之思,方能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