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對孩子來講,閱讀最主要的是興趣,和語言無關。但是一般如果孩子聽慣了中文故事,會對英文有排斥。所以在英語啟蒙初期,如果一定要用英文讀故事,往往會以失敗告終。因此,我們總結出了針對中國孩子的」親子閱讀三步曲「。也就是說,在英文繪本閱讀之初,以中文做輔助幫助孩子理解畫面。然後過渡到單詞、短句與畫面之間的情境對應,最後再到完整的英文語音輸入。
(記得安妮的鮮花中曾經提過,給孩子講英文故事可以遵循中文-圖片-英文的過程,一定要幫助孩子充分理解圖片內容,可以按照中文講述圖片,然後孩子理解圖片之後再去對應英文,隨著孩子英文的積累和思維訓練,最後直接過渡到圖片到英文的關係。)
但是對於2歲的孩子,有些對故事情節還沒有很高的要求,他們更多集中在細節的追求上,這個時候細節其實用英文直接對應也沒有什麼關係。尤其是,如果這本書的內容和之前他看到的視頻內容有銜接的時候。他就會對細節更加痴迷。他會喜歡上看書的感覺,會想著拿書找你來讀。這對於閱讀習慣尤其是建立閱讀與愉悅情感之間的關聯非常重要。這種體驗,將會是孩子將來閱讀的內在動力。
第二,當孩子不習慣與英文繪本時,做媽媽的要想著變化些花樣來吸引孩子,讓他建立英文書很好玩的感覺。因為有時候大人容易小看孩子,覺得有些英文繪本他們可能讀不懂,其實孩子的理解能力往往超乎我們的想像,如果他對立面的插畫或是文字感興趣,他自然會通過他的方式理解。如果,我們覺得有些失控了,也可以和孩子確定一下規則,怎麼選的問題。
歸根結底,還是孩子的興趣。要在給孩子找符合其興趣的書上下功夫。美國專家說興趣是認知發展的表現,這一點應該永遠成為我們自己為孩子選擇資源的座右銘。只有符合孩子認知發展水平的資源才會讓孩子感興趣。只有感興趣了,孩子才有可能真正地愛上它。
第三,在中英文資源的選擇上,他一段時間集中喜歡什麼,也完全有可能是集中發展某一項能力。這段時間非常喜歡中文的,集中講啊講,果然,用不了多久,中文的某種能力上了個臺階。然後不要了,改英文了。之後會發現英文也是如此上升。而且如果我們用心觀察,會發現孩子的中文能力對英文有絕對的促進,反之英文亦然。這就是思維發展的軌跡。
最終我們通過語言幫助孩子發展的不僅僅是語言本身,思維發展才是更關鍵的。而思維能力,中英文會交互起作用。相信任何一個階段的價值,就不會去糾結了。(閱讀是個螺旋上升的過程)
通過閱讀原版英文繪本,培養幼兒的英語耳朵!以聽故事,看繪本圖畫等有趣的方式,把英語思維和語感慢慢滲透進孩子的大腦,從而習得英語。同時讓他們參與,英語表演繪本角色,把繪本內容再次深化記憶。聽故事和做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兩件事,而「繪本之旅」這兩件事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