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視覺頻道 原創]
上一期欄目給大家介紹了兩廂車的尾部設計方式,其中包括Fastback(快背)、Hatchback(掀背)以及Sportback(奧迪專屬溜背)。那麼同樣屬於兩廂車範疇的旅行車都有哪些叫法,又有哪些區別呢?今天,第二期Xcar英語提高班給大家說說那些取了花裡胡哨名字的「Wagon/Touring」(旅行車)。
在中國,旅行車並不是家庭的普遍選擇,其原因第一是旅行車保有量少;第二是旅行車價格普遍較高;第三是中國消費者對旅行車並不是特別「感冒」。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熱衷於旅行車,不過這部分人相對來說都是有品位的人,大多在歐美國家有過留學、工作、生活的經歷,受到了歐美消費習慣的影響。
在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中,三廂轎車(Sedan,也可譯為轎子)是頗為受歡迎的。自古以來,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都是乘坐轎子出行。因此,在人們的潛意識裡,感覺轎車會更高級、更體面、更上檔次。況且三廂車「有頭有尾」,符合中國人的傳統意識。雖然近年SUV逐漸升溫,但是三廂轎車的市場需求還是很大。
自古以來,「轎子」是尊貴身份的象徵,只有擁有顯赫地位的人才能有乘坐轎子的權力。
隨著歐洲輕工業的發展,馬車(Carriage)逐漸成為歐洲人最喜歡的座駕。古代的中國,雖然也有馬車,但相比轎子而言,馬車更偏向於平民百姓的貨運載具。
相反,轎子則是官宦之家的出行標配。這種習俗和歐洲截然不同,隨著轎子慢慢在歐洲消失,馬車的地位越來越高,而馬車也被設計得極其富麗堂皇。
那麼,什麼是「Wagon/Wagen」?「Wagon」和「Wagen」都可以理解為馬車的一種,「Carriage」意為馬車的統稱(包括馬匹),而「Wagon」意為四輪車廂(載人為主),「Wagen」也同樣可以理解為車廂,但是是以貨運為主。
在工業革命以前,人們還沒有高效的運輸工具,當時人們遷徙和遠徵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為了運送大量的各種物資,「Wagen」(車廂)因而被設計得寬而高大。
美國四大銀行之一的富國銀行(Wells Fargo),早期依靠「Wagen」將客戶的貨物運送到美國各個角落。
到這裡大家或許可以明白旅行車的由來了,旅行車是為長途旅行而設計的,而絕大部分的「Wagon」都是在轎車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我們耳熟能詳的大眾帕薩特,其起源就是一款旅行車。
1973年,大眾公司開始發售由喬治亞羅主導設計的第一代帕薩特Passat(第一代帕薩特實際上是一款旅行車)。
隨後第二年,大眾將第一代帕薩特略做調整後命名為「Passat Varint」。(配圖為英國版)
「Varint」意為不同的,多樣的,可變化的。原意是指當時的帕薩特可以適用於各種不同用途。(那個年代還沒有出現SUV的概念)
一代神車—大眾Passat R36,依靠寬裕的空間、強勁的動力贏得很多消費者的青睞。
細心的朋友一定會發現,大眾集團英文名為「Volkswagen」,拆開單詞發現德語中「Volks」和英語「Folks」同義,皆為群眾的意思,而「Wagen」就是旅行車。可以看出,起初大眾命名的夙願就是要製造全民旅行車。
梅賽德斯-奔馳C63 AMG 的三廂轎車版(上圖)和兩廂旅行版(下圖)。
到這裡大家應該了解旅行車的由來了,旅行車是為了長途旅行而設計的,而絕大部分的「Wagon」都是在轎車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
旅行車「Wagon」的由來
那些高貴優雅的「Wagon」
旅行車在歐洲長期以來都是主流,究其原因,不難發現是歐洲文化的傳承和延續,因而幾乎所有的歐洲汽車品牌都有Wagon車型。為了顯示旅行車高雅、尊貴的特徵,很多豪華汽車品牌都喜歡給自己名下的旅行車打上「特殊的標籤」。比如奧迪Avant、寶馬Touring、奔馳Estate等等。另外,阿斯頓·馬丁、法拉利、捷豹等品牌,都有過旅行車。
「Avant」,意為激進的、先鋒的。這是奧迪旗下旅行車專屬名稱。話說奧迪就是這麼任性,上期欄目中「Sportback」一詞同樣也是奧迪為其溜背設計概念定義的「特供名兒」。
2016年款 A4 Avant
近日,一汽奧迪上市了全新A6 Avant。由此可見,隨著中國消費者消費觀念和意識的轉變,旅行車的市場將會越來越大。
有趣的是,「Avant」和「Allroad」是奧迪旗下兩款驚人相似的車型。「Allroad」可以理解為全路況,奧迪將Allroad車型定義為四驅「Crossover」(介於旅行車和SUV之間的跨界車型)。
上圖為2017奧迪A6 Avant,下圖為2016奧迪 A6 Allroad。A6 allroad是以A6 Avant為基礎打造的。從外觀上看,除了Allroad具有突出的輪眉以及略高的離地間隙之外其他細節幾乎一模一樣。
「Estate」意為房產、財產。縱觀歐洲歷史,人們在遇到戰亂、饑荒、災難的時候一般都會舉家遷徙。而在轉移過程中,旅行車(馬車)將要負載全部家當,久而久之,「Estate」也成為了旅行車的代名詞。因此,奔馳習慣用「Estate」命名旗下旅行車,寓意車中所裝載的人和物是十分重要的,其旅行車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以2003年款梅賽德斯-奔馳 E級 計程車為例,「Estate」車型容積巨大的後備廂,能為乘客攜帶的行李提供充足的空間保障。
同樣在奔馳名下還有另一個款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旅行車型,它名為「Shooting Brake」,直譯為獵裝。「Shooting Brake」具有很悠久的歷史,起初這個詞是歐洲人對三門旅行車的叫法,而起源於十九世紀中期的英國。當時,狩獵是一種英國紳士貴族們進行社交的運動。而狩獵中使用的馬車,要具備實用功能性的同時,不但能舒適的容納多名乘客,還能裝載槍彈和獵犬。因此「Shooting Brake」馬車成為當時的貴族出行狩獵時的首選座駕。基於這個原因,「Shooting Brake」發展至今被引申為獵裝車。
梅賽德斯-奔馳 CLS 63 AMG Shooting Brake就是一種貴族傳統的現代演繹。水滴流線型的寬大車身搭配強勁動力,讓CLS 獵裝版成為地表最美旅行車之一。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Shooting Brake在英國十分流行,當時專指高檔的雙門運動型轎車。這種轎車既有豪華的外觀,精湛的內飾工藝,又有實用的大型後備廂和大型尾門。不僅僅是奔馳,法拉利和阿斯頓·馬丁也同樣推出了Shooting Brake車型,但是卻沒有用「Shooting Brake」命名。
上圖為2011年款法拉利FF,下圖為其繼任者2016年款法拉利 GTC4 Lusso。
可以說,Shooting Brake是特定汽車文化下的產物。(圖為阿斯頓·馬丁V8 Shooting Brake)
既然「狩獵運動」是一種尊貴高雅的象徵,而且背景文化又起源於英國,那在旅行車家族裡自然不會缺少捷豹的身影。(圖為捷豹XF Sportbrake)
無獨有偶,這裡出現的「Sportbrake」,與前面「Shooting Brake」相似,「Sportbrake」是獵裝版旅行車的另一種命名方式。因為隨著狩獵逐漸發展演變為歐洲一項非常普及的高雅運動,捷豹乾脆用「Sport」(運動)代替「Shooting」(射擊)一詞。而「brake」原意是指機動性很高的馬車,但依照傳統就這樣保留了下來。因此,「Sportbrake」也成為了捷豹品牌旅行車的專有代名詞。
2017年款寶馬全新5系旅行車,英文名稱為:BMW 530d Touring M Sport。既然提到運動,那作為全球主打運動品牌的寶馬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這裡解釋一下「Touring」這個單詞,「Touring」是「Tour」的名詞形式,意為遊覽、旅遊,是針對旅行車寬泛的定義。歐洲文化習慣稱旅行車為「Wagon」,而北美地區卻習慣用「Touring」。這就好比中國方言,對相同的事物有著不同的叫法。事實證明,寶馬的Touring車型在北美確實非常受歡迎。
國內寶馬2系旅行車,實際上這種車型是介於小型旅行車和MPV之間的一種跨界車(CrossTourer)。在歐洲,2系通常被用來當作公務通勤車。
1996年款沃爾沃V90
為了迎合旅行車在歐洲市場的大量需求,沃爾沃甚至用「V」系列定義了自己旅行車的市場。其中有V40、V50、V60、V70、V90。
風靡歐洲和北美的「瓦罐」
國人將「Wagon」暱稱為「瓦罐」
看完了國外那些「風光無限」、「大紅大紫」的「Wagon」,反觀中國,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漸漸的湧現一批熱衷於旅行車的人群,而這群人將「Wagon」戲稱為「瓦罐」。在此之前,我們先看看旅行車在國人眼裡的印象是什麼樣的。
桑塔納旅行版(桑旅)曾經作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印跡。桑塔納早期其實是大眾公司出口給日本的一款基於帕薩特而改造的三廂轎車。但當時國內第一批桑塔納卻是按照歐版帕薩特的標準生產的。
和桑旅同年代的還有廣州標誌505。當時的505可以說是風光無限,法國人把他們最好的車拿了過來。其優良的性能,豪華的裝備,動感的外型,讓國人第一次領略到了什麼是豪華車。
在中國,旅行車車型少,而且貴,這成了阻擋大多數人購買的壁壘。但是一些曾在歐洲學習、工作、生活過的人,更懂得旅行車的魅力,自然也會迷上這類車型。
因此,這部分人回到國內,在購車時首選的車型可能就是旅行車,甚至還會影響自己周圍的人也去購買旅行車。
日前在北京,「瓦罐」發燒友們聚集在一起,開了一場名為「iWagon」的旅行車主題party。
沃爾沃850 Estate、大眾Passat Variant (B5.5)……這些國內難得一見的Wagon能夠同場亮相十分難得。
「尾箱集市」是此活動的核心,車主們打開尾廂,擺上自己準備交易的商品,既可以買賣交換,也可以通過此方式結交新朋友。
Hello!桑旅
相比於轎車,旅行車具有更大的空間,無論是乘坐空間還是後備廂空間。相比于越野車,旅行車一般都是在同級別的轎車基礎上開發而來的,所以它在舒適性上要比越野車更強。
成本上,由於旅行車轎車來自同一平臺,零部件的通用性程度比較高,能夠進一步分攤成本,從而拉低價格。所以旅行車在歐洲的價格,相比於轎車貴不了多少。
油耗方面,旅行車也要比越野車要更經濟一些。
有人說,選擇一種車型就代表你選擇了一種生活態度。提到旅行車,我們就常常會談到「情懷」二字,的確,旅行車是崇尚自然、熱衷旅行的象徵,它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編輯總結重點詞彙:
旅行車(Wagon/Wagen)或(Touring)
奧迪
Avant
奔馳
Estate
寶馬
Touring
大眾
Variant
保時捷
Sport Turismo
沃爾沃
Cross Country
捷豹(獵裝)
Sportbrake
獵裝版
Shooting Brake
愛卡汽車網制表 www.xcar.com.cn
看過今天提高班的內容後,相信大家對旅行車的概念和各種名稱有了初步的了解。不管怎麼說,旅行車的確有它的魅力所在,而喜歡旅行車的人,也自有一番道理在其中。拋開我們固有觀念來看,旅行車的確是家庭一族值得入手的車型,隨著汽車消費觀念的成熟,旅行車也將越來越受國人的歡迎。
下期預告: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SUV」,不是所有的SUV都叫做「Sport Utility Vehicle 」。下一期Xcar英語提高班帶您走進SUV的內心獨白世界。
旅行車代表這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