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斯柯達明銳COMBI旅行車即將上市的消息傳來,讓旅行愛好者們心動不已。旅行車在國內屬於小眾車型,市場一直不溫不火,而在歐洲,早已成為了流行的生活方式,將於8月22日國產上市的斯柯達明銳COMBI旅行車就憑藉突出的顏值和實用性在歐洲市場銷售火爆。國內的消費者也許只知斯柯達明銳,不知明銳COMBI,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臺有情懷更有實力的旅行車。
1快速了解明銳旅行車
汽車經過了百年的發展,從最初的生產力工具,到逐漸成為人們精神上的夥伴,汽車扮演的角色並非一具冰冷的機器。時至今日,選購一臺汽車不僅是解決日常所需;甚至可以是對一種文化的認同,或許是對生活的嚮往。
情懷的談資
歐洲市場中,斯柯達每售出10臺車中,有4臺為旅行版車型,之所以旅行車在歐洲市場如此受待見,很大程度與旅行車更貼近真實的生活有關,它既能滿足對於空間的實用需求,又能夠獲得近乎於轎車的駕控,久而久之這種選擇也成為了一種習慣,也是對積極生活態度的表達。斯柯達作為汽車品牌中少有的百年老牌,旅行車的誕生要追溯到1961年。
1961年,斯柯達OCTAVIA COMBI車型正式誕生,COMBI的意思就是「融合」、「結合」,這也是首款以「COMBI」來命名的車型。憑藉著空間上的優勢,性能也能滿足當時的用戶需求,這款車型得到了當時消費者的青睞,從1961年-1971年,共產54000餘臺。雖然在命名上採用「OCTAVIA COMBI」,但它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明銳旅行版車型,而是明銳旅行版的前身。
旅行車=COMBI+SCOUT
或許看圖片,你會發現國內的明銳旅行車擁有防擦組件和包圍,那這臺車是基於SCOUT而來?也並非完整準確。在國外COMBI車型提供1.4T以及1.8T可選,而SCOUT則提1.8TSI和2.0TDI,並全系採用四驅系統以及獨立後懸架。可以將國產的明銳旅行車簡單低看成兩個版本的組合,外觀採用SCOUT車型,但為了配合國內的市場所需,機械上並沒有採用1.8T+四驅+獨立後懸架,而是採用了1.2T/1.4T+兩驅+非獨立後懸架。
也正因為如此,明銳旅行車與普通的三廂版車型在設計上有所不一樣,除了底盤升高之外,採用了更多的Off Road元素,鑑於之前已經對明銳旅行車進行過實拍,因此也不重複介紹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圖片進入回顧:
空間是硬實力
巨大的空間肯定是旅行車的一大亮點,這一代的採用MQB平臺後的明銳,原本的車內乘坐空間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旅行車則在後備箱空間上更加出眾。
2駕駛:接近轎車的駕控
與三廂版本一樣,明銳旅行車提供了1.2T和1.4T兩款發動機可以選擇,試駕的1.4T最大功率為:110kW(150PS)/5000rpm,最大扭矩為:250Nm/1750-3000rpm,與之匹配的是同樣是7速雙離合變速箱。
這套動力總成在三廂版車型上就有一個非常出色的表現了,那對於體積更大旅行車的表現會怎麼樣呢?說實話,動力幾乎是沒有任何影響,應付日常使用還是綽綽有餘的;不過作為一臺旅行車,有著更強的裝載能力和需要適應更多的路況,所以有更強的動力儲備也是無可厚非。
雙離合變速箱的表現依舊是同級別非常出色的表現,但是起步的初段離合的結合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是雙離合機械結構所致的,需要一定的適應;但起步之後,動力可以用暢快淋漓來形容,無論是邏輯還是換擋質量都無可挑剔。
雖然整體的機械結構與三廂版幾乎是無差異的,開起來的感覺也是非常接近,但細節之處還是有別的。比如更高的重心,明銳旅行車為了照顧更強的通過性和範兒,底盤被「抬高」了,這樣確實會讓動態的表現不如三廂版穩健,但也不至於完全犧牲了操控,明銳旅行車的底盤還是有著不錯的支撐力。
其實這就是天平的兩端,在同一水平的基礎條件下,既然想得到更高的重心,操控的表現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明銳旅行車這方面已經做得相當出色了,起碼需要在比較極限或者激烈操控下才能明顯感知。此外,由於彈簧有著更大的行程,因此在面對大坑窪時,對於車內的衝擊要更少,舒適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有所提升。
除此之外,由於旅行車會額外多出一個「大屁股」,有許多人會擔心十分進一步影響到操控,尤其是在拐彎的時候成為一個累贅。確實巨大後備箱可以讓你感知到它的存在,車尾的跟隨性不會像三廂版那麼自然,但總體上的影響還是微乎其微的。
噪音方面,旅行車有著更大的迎風面,車內也會有個更大的空腔,所以在噪音方面也會有所差別。總體上來說,明銳COMBI依舊是非常容易上手,開起來輕鬆,坐起來也足夠舒適。
總結:Top Gear主持人傑裡米·克拉克森對於旅行車車主看法:「購買旅行車的人都是現實主義者,我們享受現在,享受自然,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一切快樂」。確實明銳COMBI旅行車有著非常強大的實用性,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且相信價格方面也能讓這份旅行車"情懷"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