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重控制無望,全國暴力泛濫,美國人開始大量買槍防身

2020-12-20 騰訊網

由於該國在劫持了要求種族正義的和平抗議之後,正在應對全球大流行和一些騷亂者造成破壞的畫面,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似乎正在武裝自己。

根據該機構周一發布的新數據,聯邦調查局(FBI)於2020年7月進行了超過360萬次槍枝本底檢查,是自該局於1998年開始保留統計數據以來的第三次有記錄檢查月份。相比之下,該局在2019年7月進行了超過200萬次檢查。

與聯邦軍售,轉讓或許可相關的背景調查在6月創下了歷史記錄,當時FBI進行了超過390萬張檢查,隨後是2020年3月,該機構收到了370萬張檢查。

2020年的另一種持久模式是各州名列榜首,伊利諾州,肯塔基州,德克薩斯州,佛羅裡達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繼續看到槍枝銷售,轉讓或許可的背景調查最多。

根據美國法律,獲得聯邦許可的槍枝交易商必須對每個購買者進行檢查,無論是在商店還是在槍展上進行購買。買方向賣方出示身份證明,然後填寫美國酒精,菸草,火器和爆炸物管理局的表格-列出買方的年齡,住址,種族和任何犯罪記錄-然後賣方將該信息提交給FBI進行資料庫檢查,以確保犯罪記錄不會阻止購買。

在近期急升槍枝背景調查自今年年初在很大程度上與這種致命的流感大流行冠狀病毒,這導致成千上萬的聯邦,州和市政府頒發的全球死亡和各種逗留在家中的訂單一致。6月,該國還目睹了一些暴動事件,其中包括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在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的警官之手死亡。

儘管在弗洛伊德死後,絕大多數要求種族公正的抗議活動是和平的,但騷亂造成的破壞卻導致全國各地的政府官員選擇通過執法手段表現武力,在某些情況下還呼籲國民警衛隊成員在美國街頭巡邏。

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數周的抗議活動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此前一些騷亂者與川普政府派遣的聯邦當局定期發生衝突,以保護聯邦財產。唐納·川普總統曾多次試圖將波特蘭錯誤地描繪成一個完全被圍困的城市,並經常抨擊州民主黨領導人對廣泛的無法無天負責,儘管當地的局勢遠沒有總統試圖傳達的那樣混亂。

就其本身而言,城市領導層指出,聯邦人員的增加是造成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最近的夜晚,國家和地方官員宣布達成一項最終減少聯邦政府在該城市的足跡的協議後,人群明顯減少了。

大量的FBI槍枝背景調查跟隨國家悲劇事件並不少見。2012年,聯邦執法機構注意到,在康乃狄克州紐敦的桑迪胡克小學致命槍擊事件發生的當月,槍枝轉讓背景調查的數量激增了39%,與上個月相比有所增加。與上個月相比,FBI同樣在2015年加利福尼亞州聖貝納迪諾發生恐怖襲擊的月份中,背景調查數量激增了48%。

繼2020年3月創紀錄的數字之後,美國最大的槍枝權利組織之一國家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的一位官員表示,對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人身安全的擔憂可能是FBI背景調查數量激增的主要驅動力。

NRA發言人艾米·亨特(Amy Hunter)在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一份聲明中說:「在不確定的時期,槍枝銷售會上升,因為美國人知道他們的安全最終掌握在自己手中。」

那些要求加強槍枝管制的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大不相同。

「我最大的擔憂是潛在的首次購槍者的數量,他們在三月之前並不認為他們需要槍枝,」退休的ATF特工兼吉福德(Giffords)組織打擊槍枝暴力的高級政策顧問戴維·奇普曼(David Chipman)說。

Guns Down America執行董事Igor Volsky表示同意。他的組織跟蹤槍枝背景檢查和購買趨勢,此前曾對CNN表示,川普對冠狀病毒爆發期間的恐懼情緒感到震驚,他們認為這有助於增加槍枝銷售。

沃爾斯基說:「本屆政府在全國大流行期間曾反覆努力擴大使用槍枝的機會,並鼓勵人們拿起武器並威嚇其州長重新開放政府。

相關焦點

  • 擔心新冠疫情激發種族歧視與攻擊,美國華裔「扎堆」買槍防身
    據美國媒體「laist」3月10日報導,近期美國多座城市都出現了華裔「扎堆」購買槍枝的現象,受訪的幾名華裔人士表示,擔心自己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受到歧視和攻擊,希望買槍防身。報導稱,美國南加州聖加布裡埃爾谷附近的幾家槍枝商店,平時就有不少華裔購槍,最近買槍的華裔更多了。
  • 美國疫情中槍枝銷售上漲80%,民眾爭相購槍防身,對警察失去信任
    近日,一美國紐約博主採訪槍店的視頻在網上傳播,據他透露,最近一段時間槍店的銷售額和去年同一時期相比增長了80%,槍械公司的股票也漲了三倍,這和疫情期間的其他行業遭遇嚴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什麼這段時間美國的槍,銷售額會這麼高?
  • 美國禁槍為什麼如此費勁?
    那麼,在槍案頻發的美國,禁槍為什麼如此費勁?   首先,美國是有悠久私人持槍傳統的國家,每當血案發生,許多普通美國人第一反應不是憎惡槍械,而是迫不及待地再去買槍、買彈防身壯膽。   2012年,美國接連發生幾樁惡性槍案,尤其康州小學「12·14」槍擊血案後,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大聲疾呼,要在全國範圍內推動「控槍法案」通過,結果這一法案出人意料地在國會曲高和寡;2013年,一些支持禁槍的組織推動在美國各地抵制槍展,結果反倒造成部分槍案高發地區槍枝銷量大增,一些槍枝
  • 疫情期間發生購槍潮,美國槍枝犯罪背後有何痼疾?|周觀天下
    生活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核桃市的Kathy Li女士,今年上半年決定購買槍枝保護家庭。她發現自己並非個例:槍店人滿為患,身邊的少數族裔人士選擇在今年購買第一把槍枝的現象也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今年疫情期間,美國各地槍枝暴力事件頻發。
  • 疫情下美國:球友被三黑人拿槍指頭洗劫,槍會教練建議買槍自衛
    北卡羅來納州疫情蔓延開時,杜克醫院卻不讓醫務人員戴口罩,於是很多人向院方提了意見。現在每天不斷上漲的確診病例數,狠狠打了川普的臉。從上周二開始,杜克醫院已要求醫護人員必須戴口罩上班,院領導轉變防疫態度還是蠻快的。由於N95口罩奇缺,杜克醫院的醫護人員一人一天只能領一隻,下班前要把口罩留在醫院裡,以備消毒後再用。
  • 紐約閩籍華裔滅門案兇手仍在逃 當地留學生:買槍防身
    死者陳錦峰當地警方早上並沒有更新該案的任何信息,聲明目前沒有任何人被捕以及任何人被控制。警方在附近也沒有拿到任何監控錄像。該案仍在調查中。  奧本尼當地媒體消息稱,9日凌晨兇宅內的屍體才被警方運走。警方前消息稱,9日當地時間下午1點奧本尼醫院已經開始屍檢。10日早上11點當郵局信差將數封來信準備投遞死者家中時,被門口守衛警察攔截稱家中已經沒有人了,信差拿著未投遞的信件默默離開,讓旁人看著心酸。
  • 猶他大學中國學生遇害多方追悼 學生:準備買槍防身
    猶他大學中國學生遇害多方追悼 學生:準備買槍防身
  • 控槍不力,美國槍枝暴力愈演愈烈(深度觀察)
    新華社發   核心閱讀  7月7日晚,美國德克薩斯州北部城市達拉斯發生槍手襲擊事件,造成5名警察死亡、6名警察受傷。就在不到一個月前,美國奧蘭多發生了美國歷史上最為慘重的槍擊案,造成49人死亡。美國關於控槍的爭論由來已久,不管在立法層面還是行政層面,美國都沒能出臺有效控槍措施。
  • 年生多艱,人人帶槍:流血事件層出不窮,美國禁槍咋就這麼難?
    截至7月8日16時,美國新冠病毒肺炎累計確診309萬例,累計死亡13萬例,現有確診160萬例。嚴重的疫情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不僅將讓美國戰略儲備消耗殆盡,而且大部分的工廠依然停工停產,失業率居高不下。這邊還沒消停,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又掀起了大規模暴亂。
  • 活在陡然升級的美國疫情下:囤糧還囤槍 華人買光了口罩消毒液
    在美國目前疫情最嚴重的華州,一位中國居民剛剛去了趟槍店。他告訴矽星人,倒不是處於對安全的擔心,而是一直想買,這次和幾個朋友一起下手了。槍店老闆面對槍店中異常多的華人都傻了,問他為什麼這麼多中國人突然要買槍。
  • 破解「槍」這道難題,美國還要等待多久?
    西班牙《國家報》引述布雷迪預防槍枝暴力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稱,在美國,每年有33880人死於槍擊,平均每天93人。美國「槍枝暴力檔案」網站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截至11月5日,美國發生的與槍枝有關的事故達52361件。仍是老問題?槍枝暴力。血淋淋的事實再次將美國社會的這一問題擺上檯面。
  • 德國電擊槍催淚彈等防身器材銷量猛漲(圖)
    這種電擊槍如今在德國供不應求。   新華社電 今年過節買什麼?德國人可能會告訴你,買一把防身用的電擊槍。他們開始熱衷於購買防身裝備,比如可以使歹徒無法動彈的電擊槍。而幾乎獨佔整個德國市場的生產商怕是做夢都要笑醒。   美聯社8日報導,總部設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歐洲保安產品」(ESP)公司接到的訂單仿佛洪水而至,供不應求。
  • 美國控槍有多難?
    當地時間1月9日下午,芝加哥發生了美國今年第一起槍擊案。據當地媒體《芝加哥先鋒報》報導,非裔男子傑森·南丁格爾(Jason Nightengale)持槍殺害三人,重傷四人,最終被警察包圍並死於交火。這篇報導詳盡地講述了兇手作案的全過程。下午1點50分,這個人闖入路邊車庫,並槍殺了一名坐在車中的男子。
  • 美國暴力事件:現實中的一部《小丑》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電影《白宮淪陷》都快要上演了,在當地時間29日晚抗議者聚集在白宮外時,川普被帶到白宮的地下掩體處避難40分鐘左右,隨後被帶回樓上。這些橋段往往我們只能在電影裡看到,實在沒想到在美國的現實中竟然成真了。而美國的暴力事件讓我想起了《小丑》這部電影,整個發展過程如出一轍,實在有些諷刺。
  • 德國治安每況愈下 眾多居民購買「小槍」以求防身
    央廣網北京4月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近年來,德國社會治安每況愈下,各種刑事案件頻發,民眾的不安全感在與日俱增,甚至有很多人購買所謂的「小槍」用以防身。德國的槍枝管理政策是怎樣的?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人人自危現象的出現?
  • 「這名美國軟體工程師生平第一次買了一支槍」
    家住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24歲軟體工程師諾亞·霍納一直想要一把槍,這個想法在今年之前還沒有。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並引發經濟、社會一片亂象,對周圍環境日感擔憂的霍納終於買了他的第一支槍……這是美國「政客」新聞網近日在報導中講述的真實故事。
  • 美「罪惡之城」難治暴力沉痾 限槍令未阻槍案
    被稱為「罪惡之城」的美國芝加哥市再次遭遇「黑色周末」,至少7人在槍擊中喪命,32人受傷。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報導,暴力籠罩芝加哥剛剛過去的「父親節」周末,全市40多人遭槍擊,至少7人死亡,32人受傷。星期六晚上以來至少就有6人死亡和13人受傷。  芝加哥警方新聞事務官員證實,槍擊事件與青少年幫派有關。據警方透露,目前多數受傷者都處於穩定狀態,但仍有幾人處於危急狀態或傷勢嚴重。
  • 暴力頻發,美國控槍爭吵再升級
    當地時間5月27日晚,美國密西西比州發生槍擊案,造成包括一名執法人員在內的8人死亡。圍繞控槍與否,美國各界的爭吵再度升級。  近來,美國多個州通過立法放鬆槍枝管控,引發民眾擔憂。
  • 一些市民購買甩棍電棒防身 一旦防衛過當害人又害己
    「晚上開車或開車出去玩,帶上這個能防身。」   記者採訪發現,跟俞先生有同樣想法的年輕人不少,尤其是有車一族,許多人在車內配備甩棍、電棒、辣椒水等防身用品。令人擔憂的是,這些用品都具有一定的殺傷力,如果被濫用,將給社會治安帶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