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狀告和尚和尼姑有私,鄭板橋寫下判書,兩人還俗結婚
說起鄭板橋先生大家應該都非常的熟悉,鄭板橋出生在清朝,他不論是在繪畫上面還是在文學上面,都非常的有造詣。除了這一點之外,由於古人有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所以鄭板橋在官場上工作的時候,也曾經做了許多好事,當然了,因為眼光比較獨到,鄭板橋也會給我們留下一些笑聞,比如說在處理和尚與尼姑有私情的這件事情上面,鄭板橋的處理方法就讓人們覺得非常好玩。
雖然說在繪畫和文學上非常的有水平,但是鄭板橋中進士的年齡卻是在43歲,在平均年齡並不長的清朝,這樣的年齡已經算是比較大的了。因為中了進士,所以清朝政府就開始給鄭板橋封了官,讓他去一些小地方當縣令。
雖然鄭板橋當只是一個縣令,但是他對於自己的工作也十分的認真。比如說在乾隆年間,因為任期問題,所以他從山東範縣調到山東濰縣,好巧不巧的事,這個時候山東剛好發生了非常大的災荒,人們在很長時間已經沒有吃飽過飯。認識到這一點之後,鄭板橋迅速的確認了自己工作的重心就是救助災民,最後在開倉放糧以及發動地方鄉紳之後,人民總算是暫時吃飽了肚子,因此在山東濰縣渡過災荒之後,鄭板橋的聲譽在這個縣就瞬間達到了極點。
除了解決掉最初的災荒問題之後,作為縣令的鄭板橋,平時也會主持一些事件的審判,比如就在他待在濰縣的這段時間,就曾經發生過一件非常好玩的事件。對於古人來說,是什麼人就該做什麼事,既然是和尚尼姑,就應該按照清規戒律走。所以當他們發現有一個和尚和一個尼姑私通之後,對這種不遵守規矩的人就非常的看不起的老百姓們就押著他們到了衙門,希望官家可以懲罰兩個人。
如果是普通縣令的話,可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將這兩名已經有了私通知識的和尚和尼姑給判處了。但是鄭板橋可不一樣,儘管已經確認他們私通了,但是鄭板橋依舊非常好奇的詢問了一下他們的出身,這才得知原來這兩個人從小就認識,本來這兩個人是準備長大之後就結婚了,結果誰知道,這個女子的父母卻是一個貪財鬼,絲毫不顧女兒的幸福,只想把女兒嫁給一個老財主,以獲得更多的錢財,女子當然不服,但是又無法違抗父母的命令,所以最後只能含淚揮別男子出家,而男子在知道這件這件事情之後,也覺得餘生儘管結婚也沒有什麼意思,所以他也就出家做了和尚。
由於那個時期的信息不太發達,所以女子並不知道男子也成了和尚,也因此女子在後來相遇得知男子成為了和尚而並沒有結婚之後,兩人終於趁著夜色走到了一起。誰知好巧不巧,他們剛好就讓別人碰到了,於是就有了現在這一幕,兩人都被抓到了官府之中。
鄭板橋在知道了這段原委之後,當場就以詩詞的方式寫了判決詞,允許兩人還俗結婚。
「一半葫蘆一半瓢,合來一處好成桃。從今入定風歸寂,此後敲門月影遙。鳥性悅時空即色,蓮花落處靜偏嬌。是誰勾卻風流案?記取當堂鄭板橋。」——《小豆棚·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