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尼姑、居士是什麼意思?

2020-12-19 國學雜談

對於和尚、尼姑、居士這三種名稱,大家雖然都很熟悉,但對這三種名稱的本意,恐怕了解的不會太多,今天末學就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這幾個名稱的由來。

一,和尚。是梵語音譯,在印度的原意是「親教師」,是指導我修學的老師,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的人才能稱為和尚。和尚不一定是佛家弟子,也不一定是出家人,更不一定是佛教的出家男眾,有資格的出家女眾,也可以稱為和尚。所以,和尚並非佛教的專用名詞。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和尚一詞,逐漸成為對出家人的專用稱呼,大家管老僧叫老和尚,小沙彌叫小和尚,其實這是誤傳。「和尚」一詞,最早見於漢文的,應該是石勒當年崇信佛圖澄,而稱佛圖澄為「大和尚」,從這開始逐漸叫開的。

在佛教律典中,往往不用和尚,一般用「和上」來區別流俗的錯誤。雖然和尚一詞不合佛制,但到了現在呢,「和尚」已經演化成一種通稱,只要能主持佛法、主持教學的出家人,都被稱作和尚,大家也只能約定俗成了。

二,尼姑。在我們中國,「尼姑」一詞,其實也是不倫不類,不合佛制的,所謂尼姑,是指佛家的出家女眾。在印度,這個「尼」字,本身就是代表女性,有尊貴的意思,也不是佛家出家女眾專用的字。所以佛教的出家女眾,小的叫沙彌尼,大的叫比丘尼,意思就是女沙彌,女比丘。

可是佛教傳到中國以後,因為我們中國以前管未出嫁的處女稱為「姑」,所以就將佛教的沙彌尼和比丘尼叫做尼姑,給人家後邊又加了一個「姑」字,開始並沒有侮辱的意思。但到了明朝,陶宗儀在他的《輟耕錄》中,將尼姑列為三姑六婆之一,就有輕賤的意思了,所以現在的比丘尼,是很不願意人家當面稱她們為尼姑的,這點大家一定要注意。

三,居士。「居士」一詞,也不是佛家專用名詞。在儒家經典《禮記》當中,就已經提到「居士」一詞了,當時指的是有道有藝卻不願為官的處士,含有隱士的意思。

居士一詞,在佛教中是梵文的意譯,在印度,居士也不是佛家專用詞,不論信不信佛教,只要是居家之士、長者、家主、家長,都可稱為居士。

在我國,居士一詞還是一些文人雅士的自稱,比如蘇軾自稱東坡居士,曹雪芹自稱芹溪居士等等。唐宋時期開始,道教修行之人,很多也自稱居士,比如白居易自稱香山居士,李白自稱青蓮居士等等,所以後來道教信眾,也都稱作居士。

佛教對在家信眾尊稱為居士的由來,應該是出自《維摩詰經》,《維摩詰經》稱:「維摩詰,居家學道,號稱維摩居士」。維摩詰居士是東方阿閦佛國的一生補處菩薩,示現在家相度化眾生,所以後來就一直用居士一詞稱在家的學佛弟子,也含有尊為大菩薩的含義了。

所以,居士是一種對在家學佛弟子的尊稱,一個名副其實的居士,應該是一位在家修行大乘的菩薩,作為學佛弟子,大家應該對得起這個稱呼,精進努力,力行菩薩道才好。

相關焦點

  • 佛教裡和尚和尼姑是什麼意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搞錯了
    ,尼姑也被時下國人誤解了許多年。尼姑的尼字指的是比丘尼,姑字意思是把比丘尼當作長輩姑母一樣來尊敬,在中國古代比丘尼的寺院一般都同時兼有孤兒收容所、福利院等社會功能在內,由於被收留的孤兒從小都稱寺院中比丘尼為姑媽、姑姑,所以久而久之就將比丘尼演變為尼姑這個親切而又具有尊敬含義的中國式女性出家眾特有的稱謂,並不被今時大眾所熟知。
  • 原來和尚、尼姑也要期末考試:不僅考各類經書,還有英語、日語…
    考試安排表如下:網上經常有人說實在不行去當和尚和尼姑,工資又高,可是看到了上面的考試後,就會發現,原來幹什麼不容易,暫且不說英語或者日語,就是那些佛家的知識,又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閱讀呢?資料圖在佛教裡面,一般稱「四眾弟子」,就是:比丘(或沙彌),比丘尼(或沙彌尼),優婆塞(男居士),優婆夷(女居士)。
  • 原來和尚、尼姑也要期末考試:不僅考各類經書,還有英語、日語……
    經常在網上看到有人說實在不行去當和尚和尼姑,工資也很高,看了上面的考試,突然覺得,原來真的幹什麼都不容易,英語和日語暫且不論,這是佛教的知識,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讀?在評論下,一部分網友可能對「女眾」這個名字抱有疑問,在這裡說明。在佛教中,一般被稱為「四眾弟子」,比丘(或沙彌),比丘尼(或沙彌尼),優婆塞(男居士),優婆夷(女居士)。
  • 魯迅說:「人往往恨和尚,恨尼姑……從不恨憎道士」,這是什麼意思
    魯迅先生一生寫過太多的文章,在其一篇文章中有這麼一句話,每個人對這句話的理解都不一樣:「人往往恨和尚,恨尼姑,而不恨道士,懂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從字面上看,就是說人往往憎恨和尚,憎恨尼姑,卻從不憎恨道士,能看懂這其中道理的人,就能看懂大半個中國。然而即使這樣翻譯,我們也有點看不懂。
  • 古人云:「前門不進尼姑、後門不進和尚」啥意思?老祖宗處世之道
    古人云:「前門不進尼姑,後門不進和尚」啥意思?老祖宗處世之道中國人都比較熱情好客,我們一直遵循「來者是客」的原則,不管對方和我們的關係如何,只要他來家裡做客,那麼我們這個主人一定會熱情地接待。我們古人有這麼一句俗語:「前門不進尼姑,後門不進和尚」,這話是在告訴我們什麼呢?我們來詳細地看下。
  • 你知道臺灣的「和尚學校」和「尼姑學校」嗎?
    前者俗稱「和尚學校」,後者就叫「尼姑學校」,但並不是真的是讓和尚和尼姑去讀書的學校喲!之所以這樣叫,可能就是意味著,這些學校要學生清心寡欲,好好讀書吧?也就是大陸說的早戀。臺灣可沒有「早戀」這種說法,不過,戀愛肯定還是有的。
  • 和尚與尼姑戀愛被抓,鄭板橋一首判詞,結婚
    鄭板橋在山東濰縣做縣令期間,當地崇仁寺的一名和尚,與對面大悲庵的一名尼姑對門相望,日久生情,終偷嘗禁果。不久,他們的「蒲團情」讓附近鄰居發現了,鄰居欲藉此敲詐他們,未能如願,於是鄰居將此事告官。在古代,和尚和尼姑作為出家之人,會受到非常嚴格的限制和規定,他們不應該有兒女私情,因此私通對當地人來說更是令人不可原諒的事情。
  • 百姓狀告和尚和尼姑有私,鄭板橋寫下判書,兩人還俗結婚
    百姓狀告和尚和尼姑有私,鄭板橋寫下判書,兩人還俗結婚說起鄭板橋先生大家應該都非常的熟悉,鄭板橋出生在清朝,他不論是在繪畫上面還是在文學上面,都非常的有造詣。除了這一點之外,由於古人有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所以鄭板橋在官場上工作的時候,也曾經做了許多好事,當然了,因為眼光比較獨到,鄭板橋也會給我們留下一些笑聞,比如說在處理和尚與尼姑有私情的這件事情上面,鄭板橋的處理方法就讓人們覺得非常好玩。雖然說在繪畫和文學上非常的有水平,但是鄭板橋中進士的年齡卻是在43歲,在平均年齡並不長的清朝,這樣的年齡已經算是比較大的了。
  • 「和尚」可不是隨便叫的,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大家對「和尚」一詞都很熟悉,但真正知道他含義的人卻不多。很多人一看到出家的男眾,第一反應就是「和尚」,老僧是老和尚,小沙彌是小和尚,只要看到出家的女眾,就稱之為「尼姑」,甚至有時候一個男子剃了光頭,別人也會對他開玩笑說「和尚」。
  • 日本和尚尼姑為弘揚佛教走秀(圖)
    日本和尚走秀。    尼姑走秀。    日本和尚走秀。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12月15日,一場別具一格的「僧侶時尚秀」在日本東京的築地本願寺舉行,約40名和尚和尼姑們走起「貓步」,向觀眾們展示五彩繽紛的的袈裟和法衣。僧侶們表示,此次活動旨在弘揚佛教文化,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佛教。
  • 為弘揚佛教趕時尚 日本和尚尼姑東京走秀
    日本和尚走秀(美國媒體圖片)尼姑走秀(美國媒體圖片)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12月15日,一場別具一格的「僧侶時尚秀」在日本東京的築地本願寺舉行,約40名和尚和尼姑們走起「貓步」,向觀眾們展示五彩繽紛的的袈裟和法衣。
  • 和尚與尼姑私會被抓,鄭板橋如何判決?結案詞令人捧腹大笑
    鄭板橋問是怎麼回事?經過一番調查,鄭板橋才得知,這和尚與尼姑本來就是一對青年戀人,但女子的父母卻嫌男子貧窮,打算把女兒嫁給地保為妾。女子為了守護自己的愛情,在大悲庵出家當了尼姑。而男子也感恩女子的痴情,在崇仁寺出家當了和尚。
  • 日本和尚尼姑東京舉行時裝秀 弘揚佛教也時尚
    日本和尚尼姑東京舉行時裝秀 弘揚佛教也時尚        據悉,當天的這場時尚秀以動感hip-pop音樂為背景,約40名和尚和尼姑身著佛教八大流派的各色服裝進行展示。     走秀的同時,僧侶們口中高聲誦讀經文,還不斷向空中拋灑代表蓮花瓣的五彩紙屑。    按照佛教傳統,僧侶本應穿黑色僧袍,但是為了吸引崇尚時尚的年輕人,他們紛紛穿起了綠色、金黃色僧袍,有的僧袍還鑲上了金色飾物。
  • 尼姑出上聯「池中荷葉魚兒傘」,和尚妙對下聯,差點動凡心
    尼姑出上聯「池中荷葉魚兒傘」,和尚妙對下聯,差點動凡心說到對聯,很多人對它並不陌生,因為每到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都會貼上一副。在眾人中,有一個長相俊美的尼姑,停留在河邊欣賞湖邊美景,不由得感嘆出:「池中荷葉魚兒傘」。站在一旁的老尼姑說:「梁上蛛絲燕子簾」。說完以後,兩人相視一笑。
  • 張勳大肆捕殺剪辮子的人,手下問對和尚和尼姑怎麼處理,他說
    不料,新命令遇到了老問題:和尚和尼姑也沒辮子,可人家幾千年來就這樣,要抓要殺嗎?當手下來請示時,張勳會怎麼處理呢?對和尚,「上了年紀的不殺」,意思年輕的仍難逃一劫;對尼姑,「漂亮的不殺」,意思顏值不高的還得死。清朝滅亡後,張勳還留著辮子,可以想見清朝還活著的時候,他有多死忠。
  • 蘇東坡自號東坡居士是因為前世是和尚嗎?蘇軾的字、號有什麼說法
    例如:北宋大文豪蘇軾為什麼自號「東坡居士」?為什麼對佛教與禪學情有獨鍾?為什麼會和佛印成為密友?又為什麼會特別喜歡杭州?答案都是「因為」他「前世是個和尚」。關於蘇東坡「前世是位和尚」的說法還有好幾個版本:一個版本說蘇東坡的母親臨盆前夢見一個瞎了一隻眼的和尚前來投宿,驚醒後即生下蘇東坡。當蘇東坡長到八、九歲時,夢見自己變成一個和尚,在陝右一代走動。
  • 和尚與尼姑辦離婚 臺灣戶政人員傻眼
    中國臺灣網7月27日消息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和尚與尼姑辦離婚?臺灣彰化和美戶政事務所接獲一筆特別的離婚申請,前來辦理的人身著袈裟,理著光頭,是一名如假包換的比丘。而與他一同前來的「妻子」則是位比丘尼。
  • 冒充寺院「居士」招搖撞騙?盤他沒商量!
    法號是自己起的 衣服是自己買的 佛教用品是在市場上花錢買的 功德簿是隨便填的 「和尚」、「尼姑」全是假的民警迅速調查核實:自稱寺院「居士」的1男3女,均系來自安徽省安慶市,從老家購買佛珠、觀音牌、吊飾等物品,持假皈依證冒充居士,通過看手相、面相,以「祈求平安」的名義,向群眾兜售所謂「佛教紀念品」,每次收取人民幣幾元到幾十元不等,藉此招搖撞騙,獲取錢財。直至被警方抓獲時,已騙取金額500餘元。
  • 燒香拜佛添功德,和尚拿你的香油錢買豪車,最差都是100萬奔馳
    到今天佛教已經成為全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了,在國內也是信徒最多的宗教,擁有非常多的信徒,也擁有完善的管理體系,但是近幾年很多和尚尼姑卻從寺廟開起了豪車,最差都是100萬的奔馳。首先說像佛教這類世界級宗教是擁有自己的經濟收入來源的,而且非常可觀,所以買豪車這點錢很多寺廟都是有的。
  • 什麼是和尚、法師、阿闍梨、大師、方丈、住持?
    一,和尚。和尚一詞,並不是佛教專用名詞,和尚是梵語音譯,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親教師,親自教導你,給你授業的老師,學生稱他為和尚。和尚不一定是出家人,居士也可以稱和尚,像雪廬大和尚,指的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在一個寺院裡,沒有給你上過課的,只有一個人能稱為和尚,就是住持、方丈,因為整個寺廟的講經教學是他負責的,是他決定的,所以住持、方丈也稱和尚。和尚是出家人中最尊貴的稱呼,不是人人都可以叫和尚。二,法師。通達佛法並且能為人講說的人稱為法師,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稱法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