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鄭板橋,想必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的詩人身份。畢竟很多朋友在上學時,都學過他的那首《竹石》。其中鄭板橋筆下竹子「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精神,至今讓人印象深刻。而除了詩人的身份外,鄭板橋還是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當時便享譽全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鄭板橋其實還做過官,並且政績斐然。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件鄭板橋任內發生的案件。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所以人們稱其為「板橋先生」。他出生於康熙三十二年,於康熙五十二年考取秀才,雍正四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乾隆七年春,候補多年的鄭板橋終於正式入仕,成為範縣知縣。在範縣知縣任上,鄭板橋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老百姓都安居樂業。因為政績出色,不久之後,鄭板橋又被調任為濰縣知縣。
同年,山東發生大饑荒,以至於濰縣境內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鄭板橋立刻開倉賑災,大興工役,修城築池,招遠近的饑民就食赴工。經過鄭板橋的一番治理,濰縣終於挺過了難關,漸漸恢復了生機。有一天,鄭板橋正在衙門處理公務,突然崇仁寺附近的地保帶著鄉民將一個和尚和一個尼姑,五花大綁進了縣衙。
鄭板橋問是怎麼回事?地保說:「這倆人私通,壞了佛門規矩,還望知縣大人嚴加懲處。」按照當時清朝的法律:「僧道尼僧女冠有犯和姦者,於本寺觀庵院門首,枷號兩個月,杖一百。」但鄭板橋並沒有聽信地保的一面之詞,而是派人前去調查。經過一番調查,鄭板橋才得知,這和尚與尼姑本來就是一對青年戀人,但女子的父母卻嫌男子貧窮,打算把女兒嫁給地保為妾。女子為了守護自己的愛情,在大悲庵出家當了尼姑。而男子也感恩女子的痴情,在崇仁寺出家當了和尚。
原本兩人各自吃齋念佛,再無羈絆。但濰縣風箏會上的再次相遇,卻讓他們舊情復燃。當他們私會時,意外被人看到,並被地保得知。地保覺得自己顏面受損,所以便帶人把他們扭送到了縣衙。鄭板橋知曉前因後果後,當即做出判決,下令二人還俗成親,並寫了一首詩作為結案陳詞:「一半葫蘆一半瓢,合來一處好成桃。從今入定風規寂,此後敲門月影遙。鳥性悅時空即色,蓮花落處靜偏嬌。是誰勾卻風流案,記取當年鄭板橋。」
在這首結案陳詞中,鄭板橋一開始便用俏皮的語句指出兩個當事人,「一半葫蘆一半瓢」,象徵著和尚與尼姑的兩顆大光頭。「合來一處好成桃」,指他們青梅竹馬,允許他們成婚。「從今入定風規寂,此後敲門月影遙」是說,從此以後他們就是合法夫妻,再不用偷偷半夜三更的約會。「鳥性悅時空即色,蓮花落處靜偏嬌」則表明七情六慾乃人之本性,實屬正常。最後他又加上了自己的大名,來為這樁風流案證明。而因為鄭板橋的結案詞太過搞笑,所以讓人看後忍俊不禁,一些人更是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