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鄭板橋,在泰州遇見一個心儀的姑娘,寫下這樣一首詞

2020-12-24 唐詩宋詞天地
鄭板橋故居

賀新郎吳陵客

鄭板橋(1723年、1733年客居泰州)

舊作吳陵客,鎮日向小西湖上,臨流弄石。雨洗梨花風欲軟,已逗蝶蜂消息,卻又被春寒微勒。聞道可人家不遠,轉畫橋西去蘿門碧,時聽見,高樓笛。

緣慳覿面還相失,誰知向、海雲深處,殷勤款惜。一夜尊前知己淚,背著短檠偷滴,又互把、羅衫抆溼。相約明年春事早,嚼花心紅蕊相思汁,共染得,肝腸赤。

(選自《鄭板橋集》)

泰山公園小西湖

用十年時間來懷念一位愛人,是不是很痴情。

這首詞就是鄭板橋於十年後,為一位泰州姑娘而寫。

他將相識、相愛、相別的戀愛經歷訴諸筆端,至今讀來,仍能感受到那份純真。

通過這首詞,可以讓我們讀到不一樣的鄭板橋:多情、感性、細膩。

鄭板橋對於傳世詩詞篩選相當嚴格。

他在詩集序中說,「板橋詩刻止於此矣,死後如有託名翻板,將平日無聊應酬之作,改竄爛入,吾必為厲鬼以擊其腦!

然而,他不管不顧,將這首「豔詞」錄入其中,足以想見這位姑娘在他心中的位置。

這首詞講述的正是他金榜題名之後,對曾經那一次「豔遇」的深情回顧。

只不過十年前的鄭板橋是一位落魄書生,他連自己都養不活,又何談娶高樓上的那位吹著笛子的大家小姐呢。

那註定只能是一次露水情緣,沒有物質基礎的愛情,是那樣不堪一擊。

鄭板橋紀念堂

縱觀詩人的前半生,過得真是落魄潦倒。

三歲時,母親病故。

十四歲時,繼母去世。

二十多歲,他才考中康熙五十五年 (1716) 秀才。

之後,科舉屢挫。三十歲時,教私塾的父親去世。

鄭板橋失去了生活來源。

為了生計,只好在酒樓,擊鼓吹樂,和賣父親舊書過日子。

但即便這樣,日子還是過得捉襟見肘。

他不禁感嘆道:爨下荒涼告絕薪,門前剝啄來催債。嗚呼一歌兮歌逼側,惶遽讀書讀不得!

雍正元年(1723),應泰州梅鑑和尚邀請,三十一歲的鄭板橋第一次客居海陵。

這一年,他正式開始與梅鑑和尚交往,作《賀新郎送顧萬峰之山東常使君幕》詞二闋。

也就在這時,詞人邂逅了詞中女子,再填《賀新郎吳陵客》一闋。

三十一歲的春天,註定朦朧而極富詩意。

鄭板橋從興化來到泰州,住在小西湖旁禪寺內,每日在湖畔臨流弄石,賞花踏青,度過短暫的快樂時光。

在這裡,他結識了一位美麗的泰州姑娘。他們常常一起漫步,一個填詞作曲,一個吹笛起舞,宛如神仙眷侶一般。

有時,他想念她,去找她時,她正在高樓吹笛,那聲音悠揚婉轉,時時打動著詞人的心。

然而,鄭板橋為了生計,抑或是為了愛情的尊嚴,不得不離開泰州,去揚州賣畫。

不敢確定,是泰州姑娘喚起了板橋立志畫畫,出人頭地的想法,還是板橋在愛情面前的自卑,導致他要給心愛姑娘一個溫暖體面的家。

他決定走了,她只得含淚相送,他們約在一個小酒館相見,他說:「我們緣分真淺,剛剛才相會,不料又要分手。」

她不答,只是深情含淚地望著詩人。

再三叮囑,再三依偎,互約明春雖不能相見,亦不要忘掉相思之情。

從此,揚州街頭多了一位勤奮的賣畫藝人,泰州的樓頭則多了一曲相思的笛聲。

鄭板橋故居一角

十載揚州作畫師」的鄭板橋,為省下住宿費,常借住揚州寺廟。

即便生活艱苦,詩人也沒有忘記苦讀,繼續科舉考試。

他知道,有一雙眼睛正在不遠處望著他。

九年後,四十歲的鄭板橋終於考中雍正十年(1732)舉人。

遺憾的是,他在揚州遇見了同樣年輕貌美的饒五姑娘。

十年後,四十一歲的鄭板橋再次來到海陵,拜訪梅鑑和尚。

但此時,早已物是人非,泰州姑娘早已嫁人。

當愛已成往事,唯有心底的思念還是滾燙的。

鄭板橋墓園

四十四歲,鄭板橋再中乾隆元年(1736)進士。

曾擔任範縣、濰縣縣令,罷官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終成「揚州八怪」代表人物。

雖一路艱辛,終大器晚成。

只是,再回首,這位深藏心中的泰州姑娘又在何方?

杜牧說:「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也許,再也不見,是對於彼此青春最好的懷念。

全詞格律並不謹嚴。

「日」、「向」、「弄」、「雨」、「欲」、「誰」、「一」、「己」八字皆不符平仄,亦可見板橋放蕩不羈、追求自由的個性。

他一貫秉持直抒胸臆,不以詞害意,以準確表達為要,亦可能是他有意率性為之,也因此會落下輕浮淺露的評價。

-作者-

作者簡介:嚴勇,文學碩士,主攻唐宋詩詞的整理與研究,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全國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學員。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話:運鹽河邊的城市》,散文集《讀書旅行》。公開發表文章二百餘篇。

相關焦點

  • 「難得糊塗」鄭板橋,追起姑娘來卻一點不含糊,最後終成佳話
    鄭板橋不僅喜歡喝茶,還頗愛品茶,茶道之中蘊含著百味人,殊不知,這茶日後將為他得來一段良緣。話說在一年春天,鄭板橋來到揚州,聽說這裡有一處宮女墳,便前去一探。到了那處覺得有些口渴,四下環顧發現有一處農家小院,屋外重了一圈竹子,院裡還栽了一顆杏樹,此時正值杏花開放之際,紅紅綠綠相互襯託,顯得小屋十分清幽。鄭板橋過來輕輕地敲了叩門,問屋子裡有沒有人。但見一位老太太從裡屋出來,叫鄭板橋進去坐。
  • 鄭板橋寫詞1首,贏得美女芳心,45歲娶得美嬌妻
    不過他在中年卻憑藉一首詞,贏得了美女的芳心,抱得美人歸。1.豔遇佳人雍正13年春天,鄭板橋到揚州春遊,走到了玉勾斜這個地方,口渴思茶,但見不遠處就有一座草屋,於是鄭板橋就來到草屋前叩門詢問:「有人嗎?」只見一個老婆婆從草屋裡出來,並招呼鄭板橋到客廳坐下。
  • 茶史上的風流佳話:鄭板橋茶詞締茶緣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他的「難得糊塗」世人皆知,其詩、書、畫時稱「三絕」。然而這鄭板橋有一段因茶詞的姻緣卻少有人知。鄭板橋喜歡品茗,頗懂茶道,過著「茅屋一間,新篁數竿,雪白紙窗,微浸綠色。
  • 泰州唯一的國家級博物館,藏在這座小城中,珍藏著鄭板橋的真跡
    興化市博物館,坐落在興化市府前路2號,建於1993年,這是一座國家三級博物館,泰州唯一的國家級博物館。整座建築群為三層高的仿古的建築群,佔地7.5畝,與很多博物館不同,這裡的建築群粉牆黛瓦、小橋流水、竹林幽幽、迴廊相連,看起來格外的古色古香。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 鄭板橋最經典的一首詠雪詩,只有短短28個字,美得猶如一幅山水畫
    揚州八怪裡的鄭板橋名氣最大,而且他不僅在繪畫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另外詩歌同樣寫得很不錯;其中一些經典的作品,那也是深入人心,儘管清朝的詩人,他們在夾縫中求生存,不過還是有很多的詩人,寫下諸多名篇佳作,才情直追唐宋詩人。
  • 辛棄疾寫下戒酒詞,不久反悔,又寫下一首破戒詞,成為千古笑談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為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是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這樣的一個人,自然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可惜的是,辛棄疾一生都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只能夠將滿腔熱血寄寓在詩作之中,這才給我們留下了如此之多的優秀作品。當然,人不可能總是和工作作伴,而在私底下的歲月中,辛棄疾也是個有趣的人,比如他戒酒的故事便令人忍俊不禁。
  • 據說鄭板橋曾來濟南「公幹」,後又做《糟魚詩》一首
    板橋這樣說,當然是以物喻人,很好理解,我鄭板橋本來一身正氣,現在混到官場裡面,在外人看來與庸官俗吏也沒有什麼區別了。但是,如果用官場的潛規則來看,板橋就不聰明了。為什麼?你想想,在場的都是官員,大部分還是比板橋級別更高的官員,他們甚至掌握著板橋的前途和命運,在這樣的一群人面前,你說「流到海邊混是滷」是什麼意思?眾人都濁你獨清嗎?「更有誰人識清泉」——你怎麼那麼清高,沒有人了解你鄭板橋的才能嗎?
  • 宋代一詞人在長江邊上,寫下了一首絕美相思詞,堪稱千古絕唱
    就在宋代,有一位詞人,在長江邊上,寫下了一首絕美的相思詞,通過這首詞,寫盡了相思的美好。這位詞人是李之儀,這首詞就是他所寫的《卜算子》。《唐宋詞鑑賞集》:李之儀的這首詞,是一闋歌頌堅貞愛情的戀歌。「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這一句是上闋的一個主體,它充分表現了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深刻和綿延。儘管我們二人,一人居住在長江的源頭,一人居住在長江的盡頭,因為距離過於遙遠而無法常常相見,但是那又如何?
  • 鄭板橋對五姑娘一見鍾情,只用50字茶詩,便抱得美人歸
    正走著,他突然感覺口乾舌燥想找戶人家討口水喝,抬頭望去,前方不遠處有一個院子。他信步來到院中,輕扣柴門。開門的是一位老婦人,老婦人熱情地將他迎進屋中,端來一杯熱茶招待他。鄭板橋一邊品茶一邊環顧這棟房子中的擺設,突然,他瞧見了自己的作品掛在屋子中。他十分驚喜,趕忙問老婦,「你知道鄭板橋嗎?」
  • 泰州鄭板橋紀念館、溱潼古鎮景區入選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
    兩單位分別為興化市鄭板橋紀念館、溱潼古鎮景區。鄭板橋紀念館在江蘇省興化市昭陽鎮,1983年11月為紀念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而建立,該館藏品1181件,其中鄭板橋書畫墨跡33幅,金農、閔貞、鄭鑾、劉熙載等人的書畫348件,當代名人為紀念鄭板橋、施耐庵而作的書畫833件。
  • 鄭板橋:夢醒揚州一酒瓢
    作者:黛珂1清代的詩人詞人不少,前有顧貞觀、納蘭性德、朱彝尊、陳維崧組成的詞中「四大家」,後又有紀曉嵐、袁枚、曹雪芹、龔自珍等一批傑出的詩人。就說思想家,也有顧炎武、王夫之這樣的代表,可謂是人才濟濟。後來,鄭板橋在《酷相思·本意》中寫道:嘆人間咫尺千山路,不見也相思苦,便見也相思苦……這一段青春萌動中確實有一種不可捉摸的因素在阻擋,致使他們最終分離。多年後,當鄭板橋與一姐再次相逢,他又寫下一首《賀新郎》。
  • 多情的高僧寫下一首愛情詞,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每一句都很深情
    古代的文人往往比現代人看得更透,一些人在現實生活中感動無奈時,則是會選擇出家為僧,削去青絲常伴青燈古佛,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這個時候他們在思想上又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創作出來的作品更加震撼人心,以北宋著名詞人惠洪來說,那就是很著名的例子;他在青年時代寫過很多的詞,可是不及晚年出家後寫下的這首
  • 鄭板橋考不上進士,一氣之下寫癲狂版《沁園春》,被譽:直逼古人
    鄭板橋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舊時不願向世俗低頭的讀書人坎坷的一生。他落魄過,也風光過,他把對生活的感悟寫進畫作和詩詞裡。本期就給大家介紹一首最能體現其「癲狂」之氣的作品:《沁園春·恨》花亦無知,月亦無聊,酒亦無靈。把夭桃斫斷,煞他風景;鸚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硯燒書,椎琴裂畫,毀盡文章抹盡名。滎陽鄭,有慕歌家世,乞食風情。
  • 大詞人夢見初戀,感慨著寫下一首詞,道盡極美的相思
    很多人在這段時刻,會遇上一個讓自己心動的人。不求同行,不求擁有,更不奢求愛過,只求在這短暫的人生中,能留下一段與他(她)有關的,美好回憶。有人的回憶,是像李商隱說的那般「此情可待成追憶」的惘然,有的人是像崔護那「人面不知何處去」的惋惜,有的人則像是「落花人獨立」般的惆悵。
  • 和尚與尼姑戀愛被抓,鄭板橋一首判詞,結婚
    聽完地保和鄉民們的解釋後,鄭板橋雖然表面上不動聲色,其實內心並沒有相信他們的一面之詞。鄭板橋知道,和尚和尼姑作為出家人,肯定會嚴格信守佛家之道,並且清楚的知道私通的後果。既然他們敢冒著這麼大的風險,背後肯定另有冤情。
  • 蘇軾特唯美一首詞:那年正值大旱,求雨成功的蘇軾寫下一首詞
    大家知道,自古以來我們國家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尤其是古代史以後,人民更是只靠土地為生。所以如果老天爺開心,那麼就能得到一個風調雨順的豐收年,可若是趕上了災荒年間,那麼生活可真的是艱難至極,無論是洪水還是乾旱,對於農民們來說都是毀滅性的打擊。
  • 和尚與尼姑私會被抓,鄭板橋如何判決?結案詞令人捧腹大笑
    乾隆七年春,候補多年的鄭板橋終於正式入仕,成為範縣知縣。在範縣知縣任上,鄭板橋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老百姓都安居樂業。因為政績出色,不久之後,鄭板橋又被調任為濰縣知縣。 鄭板橋立刻開倉賑災,大興工役,修城築池,招遠近的饑民就食赴工。經過鄭板橋的一番治理,濰縣終於挺過了難關,漸漸恢復了生機。有一天,鄭板橋正在衙門處理公務,突然崇仁寺附近的地保帶著鄉民將一個和尚和一個尼姑,五花大綁進了縣衙。
  • 「古人有癮」「俗人」鄭板橋:一個「中產」的奮鬥史
    ——鄭燮《再和盧雅雨》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65歲的鄭板橋在一次聚會上寫下了這首詩。他回首自己已經走過的人生,看到的是宴會、賭酒、通宵、策馬,概括成四個字,就是吃喝玩樂。不得已,鄭板橋來到家鄉附近的揚州賣畫,像今天的「北漂」一樣,他成了「揚飄」。而這一「漂」就是近十年。當時的揚州很是繁華,雖不比京城,但這裡是當年的食鹽供應基地與南北漕運咽喉。在這樣的城市生活,光鮮可開銷也大。和今天的「北漂」一樣,「住」是一個大問題——住客棧花錢多,又沒有親朋可以借宿。為了省下些許住宿費,鄭板橋就借住在寺廟。
  • 《新嫁娘詞三首》:聰明賢惠的姑娘,成就了富有情趣的一首詩
    很多人覺得這種題材太過於平淡,太過於無味,但是在古代,有一首詩詞叫做《新嫁娘詞三首》其一,正是藉由這樣一種平淡無奇婚後的生活狀態,來描寫了一個女人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和細膩的心理狀態。《新嫁娘詞三首》其一,是來自王建的一首詩,王建,是關輔人,就是如今的陝西,詩人出身寒微,是大曆進士。晚年的時候,在陝州任司馬,又從軍塞上。他擅長的詩詞為樂府詩,詩詞大多的題材,都以田家,織女,蠶婦等題材的詩詞,反映了當時的一個社會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