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史上的風流佳話:鄭板橋茶詞締茶緣

2020-12-18 寫乎

文/陳二虎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他的「難得糊塗」世人皆知,其詩、書、畫時稱「三絕」。然而這鄭板橋有一段因茶詞的姻緣卻少有人知。

鄭板橋喜歡品茗,頗懂茶道,過著「茅屋一間,新篁數竿,雪白紙窗,微浸綠色。此時獨坐其中,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的恬淡怡然生活,從茶中品味出空靈淡泊、洗脫塵埃的人生境界,也為他的創作提供了良好的境界。

(一組鄭板橋的經典竹子)

鄭板橋先後為官十二年,目睹官場汙濁,深感厭惡,毅然辭官,以賣畫寫字為生,茶成了他的一大痴好,也因為茶,他有一段極富傳奇色彩的茶緣,定親的聘禮便是一首吟茶的《西江月》。

話說雍正十三年春,鄭板橋到揚州春遊,尋訪北郊大虹橋外的玉勾斜宮女墳。到了玉勾斜,口渴思茶,但見不遠處一座黃土築牆的草屋,屋外翠竹掩映,院中一株杏花盛開,花團錦簇,鄭板橋信步踱到門前,輕叩柴扉,逕入賞花,並投語呼之:「請問有人嗎?」

只見一位老婆婆從內而出,招呼板橋在小廳堂落坐。

板橋環視這簡約乾淨的小廳堂,牆壁上掛著的書法作品,竟然是自己的詩詞,便問:「敢問這位大媽,你可認識鄭板橋?」

老婆婆答曰:「久聞板橋先生的大名,卻不曾識過!」

板橋笑著說:「不才便是鄭板橋。」

老婆婆聞言又驚又喜,對著裡屋喊了起來:「小五子,小五子,快出來,你所仰慕的鄭板橋先生來啦!」

過了一會,方見一位青春煥發、美麗嬌好的盛妝少女翩翩而出,走上前拜見鄭板橋,並對鄭板橋說:「久慕先生大名,尤喜歡讀先生的詩詞,故抄寫出來貼於廳堂,聽說先生近有《道情》十首,能否親書賜妾呢?」

鄭板橋見這被稱之為「小五子」的姑娘端莊秀麗,舉止嫻雅,又愛好詩文,心想難得在這荒郊之所遇上知音少女,愛戀之情油然而生。自然立即允諾,取過隨身攜帶的書囊,拿出松江蜜色花箋、湖州筆、端州硯,這位五姑娘欣喜若狂、心花怒放,綰起翠袖,露出玉腕,用纖纖玉手為板橋磨墨。

鄭板橋收心靜氣,提筆揮毫,一氣把十首《道情》寫完,尚覺意猶未盡,乘興又題了一首《西江月》贈五姑娘:

微雨曉風被歇,紗窗旭日才溫。繡幃香夢半朦朧,窗外鸚哥未醒。

蟹眼茶聲靜悄,蝦須簾影輕明。梅花老去杏花勻,夜夜胭脂怯冷。

鄭板橋寫的是眼前景眼前事眼前人,五姑娘得詞,捧讀再三。她冰雪聰明,恰是情竇初開,為這情意綿綿的「茶詞」羞得桃花初染,紅霞臉生,低頭偷視,脈脈傳情。當她母親喚她備飯,款待板橋,並說要敬鄭先生三杯水酒,以表謝意和敬慕之情,才回過神來。

有佳人傳情,板橋春心浮動,也不推辭。

吃飯時,板橋了解到這戶人家姓饒,男主人已經去世,養有五位如花似玉的女兒,四朵金花已經名花有主,惟有這最小的五姑娘待字閨中,侍候老母。五姑娘芳齡十七,幼好詩文,獨愛板橋作品,對板橋人品更是崇拜。

五姑娘的母親早就在一旁窺見二人你有情我有意,覺得機不可失,開門見山地說:「聽說先生喪偶未娶,如蒙先生不棄,何不納小女為箕帚之妾,以遂了小女愛慕先生的心願!」

板橋聽了感動不已,但一想自己已經四十二歲了,功名未就,家中清貧,便無不歉意地推辭道:「大媽美意感人,但吾一介寒士,哪敢納此麗人。」

五姑娘母親又說:「我母女不求榮華富貴,只要能為老身養老送終就行了。」

真情實意,令板橋怎能不動心,便承諾:「今年是乙卯年,明年是丙辰年,逢辰年大考,後年是丁巳年,如果能考中進士,我一定來迎娶五姑娘,但不知五姑娘能否等?」

母女聞之,異口同聲回答:「能。」

就這樣,鄭板橋遊祭宮女墳倒祭得一位活生生、俊俏俏、知書達理的小嬌妻來。

愛情能激發人的最大潛能,板橋的豔遇,更增加了他尋求功名的欲望。在封建時代,讀書人的成就功名唯有參加科舉考試,年近「知天命」的鄭板橋,發憤苦讀,第二年,考上進士,名列二甲進士第八十八名,並且在京城等待朝廷的任命,然而,朝中有人好當官,朝中無人眼望穿。

乾隆元年五月初三,皇帝發布任命詔書,共任命了一百四十六位新科進士,而卻沒有鄭板橋。他不甘心,便留在京城四處活動,不惜走後門,調動一切關係,在等待中,他誤了與饒五娘定下的兩年後迎娶的婚約,這一誤差點失去了五姑娘。

此時饒家母女生活日漸貧困,生活窘迫,度日如年,值錢的金銀首飾都典當盡了,連宅旁的五畝園地也賣給別人。

有一富商見五姑娘美麗動人,願出七百兩銀子買五姑娘為小妾,他三番五次登門求親,施以小恩小惠,饒母心動了,而五姑娘堅辭不從,並對來人說:「我已經與鄭先生訂親,如果背棄定是不義,七百兩銀子總會花完的。我深信鄭先生會來娶我,請你們死了這條心。」並且對母親說:「鄭先生是真君子,一定不會違約,再等一年。」

江西蓼州人程羽宸路過真州,在江上一家茶樓看到一幅書法,寫了一幅對聯:「山光撲面因朝雨,江水回頭為晚潮。」落款是「板橋鄭燮題」,積羽宸大為驚異如此獨創一體的書法,世間罕少,忙尋問板橋何許人也?

茶樓主人告訴他 :「等你到了揚州一打聽,便會知道一切。」

程羽宸便趕往揚州,得知鄭板橋是揚州無人不曉的詩書畫名家,急切想見一見。細一打聽方知鄭板橋因舉進士尚在京城,又聽說了五姑娘拒絕富商求婚,決絕等鄭板橋的感人故事,大為感動,這位古道熱腸的程羽宸,敬慕之情頓生,立即拿出五百兩銀子以鄭板橋的名義送給饒家母女,以解燃眉之急。

待鄭板橋返回揚州,二人相見,情同手足,成為知己,此時板橋45歲,程羽宸60餘歲,板橋以兄事之。程羽宸又出資五百兩銀子,為板橋和五姑娘完婚,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婚後二人情趣相投,情愛彌篤。對於五姑娘的紅袖添香,相伴讀書習畫的幸福時光,板橋賦詩曰:

樓上佳人架上書,燭光微冷月來初。

偷開繡帳看雲鬢,擘斷牙籤拂蠹魚。

謝傅青山為院落,隋家芳草入園蔬。

思鄉懷古兼傷暮,江雨江花爾自如。

夜深了,板橋讀書睏倦了,擲開書筆,躡手躡腳走到五姑娘床前,悄悄撩開繡帳,細細端詳她那雲鬢橫枕、玉臂擁衾的美姿媚態,心都醉了……

板橋這段姻緣,堪稱茶史上的風流佳話。

相關焦點

  • 趣事,沒錢的糊塗人鄭板橋的一段風流佳話
    趣事,沒錢的糊塗人鄭板橋的一段風流佳話提到鄭板橋,人們就會想到他的「難得糊塗」,然而這樣一個難得糊塗之人,也是個「風流」種子,這是他自己承認的,他曾這樣描述自己:「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餘桃口齒,及椒鳳弄兒之戲。」這也是文人常態,沒有那才是不正常。
  • 鄭板橋的茶緣豔遇你知道嗎?鄭板橋的茶詩與《揚州雜記》品讀
    鄭板橋的茶緣豔遇你知道嗎?吳斌如此的性格與如此的閱歷,使他與茶的「清、靜、和、悅」產生了深深的共鳴,終生愛茶、嗜茶,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曾寫過一首與茶有關,且十分優美的《竹枝詞》: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閒時來吃茶。黃土築牆茅蓋屋,門前一樹紫荊花。
  • 臺灣「茶痴」的大陸茶緣
    新華社南京10月13日電(記者陸華東)「用一盞茶的功夫,了解茶的前世今生」「冷泡茶了解一下」「飲茶四大禁忌」「春花,夏綠,秋烏,冬紅」……翻看張洪瑋的微信朋友圈,大多數分享內容都與茶葉相關。今年37歲的張洪瑋來自臺灣重要產茶區南投縣,現在是南京「我茶臺ONE味人文茶館」投資人,在南京擁有3家連鎖茶館。日常照顧生意之餘,張洪瑋最喜歡到茶館泡一壺烏龍茶,與友人品茗聊天,傳授茶道知識。張洪瑋家裡五代制茶,他從小就在茶樹下長大,小學六年級之前已經把臺灣大多數種類的茶都喝了一遍。
  • 鄭板橋流傳最廣的一副對聯,背後有個故事,說盡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情致茶緣傳佳話古往今來,文人天生與茶有緣。坊間相傳,蘇東坡的茶緣極深,無論品茶、鑑茶、烹茶,還是種茶、炒茶,都有很深的造詣。他先後四次來陽羨(今宜興),對陽羨茶更是情有獨鍾,便產生了「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的想法。古陽羨是茶的故鄉,陶的古都。
  • 史上最經典的一首茶詞,堪稱詠茶詞中的奇作!
    唐代陸羽的《茶經》記載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飲茶起源於神農氏的說法雖沒有得到考據證明,但最早有文字記載的茶也可追溯到商周時期,可見飲茶習俗歷史悠久!而到唐代,飲茶之風更是大行於世,王公貴族莫無不飲茶。自陸羽纂《茶經》後,飲茶甚至成為一種文化!
  • 御品茶緣,打造世界一流的茶文化
    也有一種從語音上加以附會的說法,據說神農有一個水晶肚子,從外面可以看見食物在腸胃中蠕動的情形,當他在喝茶時,發現茶在肚子裡到處滾動,查來查去,清除腸胃中的雜物,因此神農將這種植物稱為"查",後發展為"茶"。不管說法為何,可以確定的是,中國是茶的發源地,這是無可爭議的。有意思的是,在英國,有人認為飲茶的習慣是印度人最早發明的,而不是中國。
  • 泱泱大中華,「茶派」自風流!
    疫情面前,當全人類面臨著史無前例的挑戰,別國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矛盾、民生問題以及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時,唯有我泱泱大中華,在這混沌的2020年,時刻保持著泱泱大國的氣度,「茶派」自成一派。疫情爆發以來,面對外媒的無端抹黑,中國本著「清者自清」的態度,著力做好時下最緊要的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 寒夜客來茶當酒,一壺新茗泡松蘿(著名茶詩《寒夜》等品讀)
    但鄭板橋是個終生愛茶的茶痴,或許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他在一首詩歌中寫道:茶香酒熟田千畝,雲白山青水一灣。若是老天容我懶,莫年來共白鷗閒。鄭板橋羅列了「茶香、酒熟、田千畝,雲白、山青、水一灣」。注意了,鄭板橋將「茶香」排在了第一。事實上鄭板橋多次表達了,美好生活離不開茶的意思。如:「茅屋一間,新篁數竿,雪白紙窗,微浸綠色,此時獨坐其中,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朋友來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
  • 你居然不知道他們是無茶不歡的文人?
    冷老師遊刃有餘的將唐宋貢茶涉及的文人盧仝、張文規、白居易、李郢、杜牧、丁謂、蔡襄、梅堯臣等茶人,在樂茶、敬茶、詠茶等詩、詞、文章拎出來足一講述,如數家珍般的娓娓道來。深入淺出的講述使得學員們聽得過癮,渾然忘卻時間。直接引用剛講述的詩句「樂人惜日促」。表示學習的美好時光太短暫了,希望老師拖堂多講一些。
  • 侃茶:諺語「風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有道理嗎,它是什麼意思?
    小談侃茶:第6集談到茶我們多理解為風雅,而說到酒則覺得是亂性。二者也經常拿來做比較,比如說:「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其實茶與酒孰高孰低,這個爭論了千年的話題,真的沒那麼重要。倒是一些流傳下來的諺語值得我們好好細讀一番。為什麼說「風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這句話有道理嗎?這句話的出處,應該源自《金瓶梅》第四回 「自古『風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少頃吃得酒濃,不覺春心拱動。一回生,二回熟,有了再次幽會,那婦人自當日始,每日踅過王婆家來,和西門慶做一處,恩情似漆,心意如膠」。
  • 第23屆深圳茶博會圓滿落幕,茶行業數位化運營成新趨勢
    Gal先生分享到,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是未來的大勢所趨,百業茶緣在大數據與機器人的前沿研究上有許多深刻見解,希望今後雙方能夠繼續深入技術合作,為中國茶行業提供更多賦能。主題私享會結束後,Gal先生也來到百業茶緣的展位,觀看茶緣機器人在茶店場景的落地運行情況,並給予了高度評價。今後,百業茶緣與Temi將繼續加深交流與合作,一起為中國茶行業數位化轉型做出更多貢獻。
  • 茶緣情深,一場與茶的邂逅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縷嫋嫋茶煙一盞清冽溫潤的茶茶,源於自然,貴乎人文茶之為飲,綿延數千年,融於儒釋道文化,中醫藥文化和農耕文化之中,與人類生活相伴隨。數千年來,人們以茶為飲,以茶為緣,以茶會友,以茶禮敬。中國有綠茶、黃茶、紅茶、白茶、青茶和黑茶六大茶類。不同的茶要選不同的器具,不同的水溫,不同的坐杯時間和出湯的次數。喝茶是為了解生理之渴,品茶則是為了修身養性。
  • 「難得糊塗」鄭板橋,追起姑娘來卻一點不含糊,最後終成佳話
    說起鄭板橋,世人只知道他詩寫得好,書畫也堪稱一絕,卻不知道他因幾首詩還結下過一段姻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還要從他他的愛好說起。鄭板橋有一段時間以賣字畫為生,這段時間,茶成了他的「最佳伴侶」。鄭板橋不僅喜歡喝茶,還頗愛品茶,茶道之中蘊含著百味人,殊不知,這茶日後將為他得來一段良緣。話說在一年春天,鄭板橋來到揚州,聽說這裡有一處宮女墳,便前去一探。到了那處覺得有些口渴,四下環顧發現有一處農家小院,屋外重了一圈竹子,院裡還栽了一顆杏樹,此時正值杏花開放之際,紅紅綠綠相互襯託,顯得小屋十分清幽。鄭板橋過來輕輕地敲了叩門,問屋子裡有沒有人。但見一位老太太從裡屋出來,叫鄭板橋進去坐。
  • 在清代,鄭板橋生性狂放不羈的性格,給社會帶來了什麼影響?
    鄭板橋生性狂放不羈。茶坨子《板橋集·跋》云:「板橋先生以風流倜儻之性,縱情翰墨間,其為詩詞書畫,醞釀古人,自開生面。」談國桓《鄭板橋四子書真跡·序》評板橋:「以不羈之才……人第見其灑落多姿,風流自賞」。板橋不僅行事離經叛道,在詩文和書畫上也主張不同於人。
  • 沒有最好的茶,只有最適合你的茶(超英聯賽春節茶禮會員大回饋)
    很多茶友都有如此感受,一旦愛上茶,經常喝茶,就會很難戒掉。有時雖然說不上為什麼,就是喜歡那個感覺。遇到一杯好的茶,湯汁飽滿,淡淡的陳香,入口略微苦澀,苦過之後,微微的甜,回味無窮舌底鳴泉。茶千姿百態,不同的山頭,不同的樹種,有不同的味道。
  • 孔學堂書局|品讀新詩《乾淨黔茶》
    : 尹珍改「荼」為茶緣,「蘭馨莊園」覓金丹,「烏撒烤茶」漢罐煮,「通才」茫父棲久安……作者:李裴筆名裴戈,著名文化學者、詩人,中國作協會員,博士生導師,貴州省茶產業重大課題調研組組長,貴州「十大名茶」「五大名茶」「三大名茶」評選領導小組組長。
  • 玉蒼之南:一葉茶,寄予清雅意境,還之純潔心靈
    《滿庭芳·茶》黃庭堅【宋】北苑春風,方圭圓璧,萬裡名動京關。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煙。尊俎風流戰勝,降春睡、開拓愁邊。纖纖捧,研膏淺乳,金縷鷓鴣斑。這茶又能戰勝酒醉風流,解除春天的睡意,清神醒腦,排憂解愁。纖纖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盞,茶盞繡著金邊,紋色如鷓鴣鳥的羽毛。司馬相如雖有渴疾,一觴一詠,引來群賢賓客。相如起坐燈前,酒興文採,風姿挺秀。
  • 新鄉土詩派大同題(3):茶緣
    茶緣•女聲部………………………………吹響新鄉土詩歌復興的號角 面對著白雲悠悠,雲蒸霞蔚的山景,喝上一杯西蓮雲霧茶滋潤了快要乾渴的心靈和嗓門,唱上桑植民歌陪伴著我們的前程。往事上下 雨水滋潤了茶園前坡漏了後坡城裡的目光原創著西樓和東樓 眼前,不是仰望茶的一葉堆起的綠色像打坐在露珠裡的藍刪去一切雜念 如要有所領悟一切零和點都在茶緣中 NO:09 劉陽河
  • 值得收藏的七大茶紀錄片,愛茶必看
    記錄茶的故事,從茶產區,到品茶人;從人們對茶的期盼,到茶如何療愈心靈,在永不停息的腳步和鏡頭中,傳統和希望,並生。今日,精選了國內外七部最牛茶紀錄片,送給愛茶的你。NO1.>茶圈口碑很高的紀錄片,獲第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電視紀錄片提名內容:「茶,是一門功夫。
  • 茶趣!茶葉名字也有小故事!神奇的茶名!
    茶緣:「太平猴魁」,屬綠茶類。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捲邊」之稱。產於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太平湖畔的新明鄉三門村的猴坑、猴崗、顏家一帶。茶園皆分布在海拔350米以上的中低山,土質多黑沙壤土,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太平猴魁」這個名字,起源於一則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