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學堂書局|品讀新詩《乾淨黔茶》

2020-12-13 天眼新聞

書名:《乾淨黔茶》

作者:李裴 楊傑

出版:孔學堂書局,2020年3月

孔學堂書局微店9折包郵,掃碼立即購買!

4000行長詩,700萬畝茶園之美,與300萬因茶而擺脫貧困的百姓臉龐,幸福抒寫!

在貴州,不知有多少種茶、制茶、賣茶人為「乾淨」而詩意地守貞如玉!

無需記住天下茶名,只在海拔、緯度與雲霧之間,看清黔茶的形與體,一汩汩茶湯自會解讀:仁「敬」志高昂,深「境」情未央,水「近」正當時,己「鏡」照原鄉……

都勻「毛尖」披白毫, 湄潭「翠芽」茶中嬌, 鳳岡「鋅硒」仙山來,「國品」黔茶鳥王叼,甕安「霧海」有機茶,雷山「銀球」歌舞飄……

這是一部探索自然美感之作,以詩性的語言喚起人們對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茶之文脈大舞: 尹珍改「荼」為茶緣,「蘭馨莊園」覓金丹,「烏撒烤茶」漢罐煮,「通才」茫父棲久安……

作者:李裴

筆名裴戈,著名文化學者、詩人,中國作協會員,博士生導師,貴州省茶產業重大課題調研組組長,貴州「十大名茶」「五大名茶」「三大名茶」評選領導小組組長。出版個人專著《小說結構與審美》《痕跡的顏色》《酒文化片羽》和《調查研究十七談》等,多次獲省哲學社會科學獎和省政府文藝獎。主編了《農村金融知識讀本》《建設綠茶大省 推進富民興黔——貴州加快茶產業發展決策與實踐》《〈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初步解讀》等讀本150多本。主持、參與完成重大課題200餘項,總策劃了「捨不得鄉愁離開胸膛」系列長詩20部,「相約2020,詩寫脫貧攻堅」系列活動20場,「長詩書寫脫貧攻堅大英雄」20部。已合著出版「貴州色彩」長詩三部曲(紅綠藍)之《乾淨黔茶》(綠)。

作者:楊傑

筆名小語,1972年生於「中國詩鄉」綏陽,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貴州省作家協會理事。出版長詩11部,抒情詩5部;主編詩集、選集40部。長詩「主旋律三部曲」《沒有退路是路》《決戰貧困》《大道出黔》獲貴州省第五屆烏江文學獎;著有長詩「人物三部曲」《守望茅臺》《王陽明道行貴州》《亞魯,我的王》(合著),「文旅三部曲」《敬畏這方山水》《樸「釋」舊州》(合著)《大隱下司》(合著);已合著出版「貴州色彩」長詩三部曲(紅綠藍)之《乾淨黔茶》(綠)。

- 序 -

「乾淨黔茶」

李發模

(著名詩人,一級作家,貴州省作家協會原副主席、貴州省詩人協會終身名譽主席,代表作《呼聲》獲首屆中國新詩獎)

茶香,於水也熱情,幸運地旋轉,眾芽是孔雀開屏,兩芽像雄鷹展翅。

若以世間女子姿容喻之,嫩芽在沸水中展瓣,是春天的開始。以男人寓意呢?是推開窗戶,遠山蜿蜒奔來眼底。茶在貴州讀「貴」,貴乃「中」「華」一「寶」「貝」。寶貝之茶:白茶與時辰並肩,像白鷺戲水;紅茶是燈火闌珊處,立一紅衣女子;黑茶是夜裡月色的飛行圖;綠茶像天下何處無芳草,給人體脈運生機。茶葉入壺,一泡激情,二泡輕盈,三泡寧靜。杯近嘴唇,凡塵不再喧囂,清靜美好。於是,茶泡回憶有茉莉之香,回望辛酸有苦丁茶之回甜、蟲茶之清心爽腦……在回味中輕柔如戀人,讓味蕾區域充滿愛意。

茶出世,馨香流傳於人世,過腸胃驛道,飛兩唇雁翎,盤旋如鷹,波浪天方夜譚。它穿透人的身心秘史,芽芽是玄機的出發,滴滴是靈性之施。品飲對於人世,就像禾穗在旱季喜逢一場時雨。以人之腸胃為河床,「品」養水池蓮花,「飲」涉千裡佛法,「香」約青山綠水和鮮活空氣。品飲「乾淨黔茶」詩句,亦是入仙境吻天使香唇。由是玄想,乾淨之黔茶通往芸芸眾生之海的裡程,從一壺氣質、一杯情緣過渡,沁入心脾衝洗七情六慾,潔淨出新的靈肉地理,舉杯舒捲優雅,請高山流水赴約,是何等愜意!

品一杯黔茶容納的時光,讀一杯水浩淼匯聚的詩意,滴濺紙上,是字句的露珠。杯口與茶香的口音,共鳴還是「乾淨」一詞,妙哉!

我用目光撫摸詩集中那些茶山和茶園的名字,仿佛撫摸綠水、青山、雲霧、空氣。細數茶壺、茶杯、茶桌、茶椅,就像乘鐵約會同鄉、同學、同宗、同志。在這提速的年代,坐下來飲杯茶,品品茶香的來歷與典故,確信肅穆與敬仰,散淡與意趣。如是憶日出,胸中都有一種人格噴薄而出。這時,我見茶山抱團,神祇俯下身來,以敬畏的目光撫摸茶主、茶農、茶女的辛勤。

茶在眾口之品中找到入口,與詩匯合生命之源流,經人口舌鋪展的原野,進入龍族的喉嚨,在人體內雲蒸霞蔚,浪漫工藝中保持自然與人為的潔淨,日復一日經口口相傳,回到人們臉上翻閱享受的笑容,似翻開山水,讀星月之下走過的朝代、詩情雅士。還有山民泡熬的「幹勁湯」,詩人品後說是巖鷹叼來的一行絕句,懸掛於史實,讓人看見了時間。我呢?看見了滄桑在暮色中沉澱為巨大的靜。這靜中傳來民族地區阿哥叫茶,像叫阿妹的名字。各種茶名似小鳥從這枝跳上那枝,枝上結出的詩詞歌賦,像機敏的字句從該詩集中跳出來。

詩不矯揉造作,如同茶的質樸、謙虛,恰如指月的手指不是月色,但像陽光破迷夜黑。我們都見過孩童採果同時也採秋色。如同詩人用詞關鍵處,須防一腳踩空自己,否則休言採擷活力與樂趣。寫長詩,更須深思熟慮。再說茶之品亦如詩家所言,怎麼品與怎麼言?品與言之高下之分量於境,感於目,親於情,切於事,會於心,還於靈。得其從一蓓蕾初放聽見炸藥包的爆炸,應是心與道合的天地同修之境。否則,展瓣僅是一種「妄言」。

詩不仿前人又讓後人無法仿寫,從普泛的人類感受中提取出屬於詩的,又是自己獨特的感性美妙的體驗,才是「可言之境」達意「無言之境」,就像逃離是靠近,對面是轉身,以「原始寂靜」驚動發自內心深處的舒適,讀者喜歡。

品好茶如同讀好詩,切記結尾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開始的敞開要平中見奇,給人不知不覺中呈現心靈的發現,讓人爬山爬得累了,又給他乘涼的亭子,遞送給他一杯茶飲,如是,品與讀才相互明心見性。

長詩,不是虛張聲勢,而是坦率誠樸,於不動聲色中顯露新奇也好!

有詩評家曾說(其大意是):詩在三句之內,應有趣味點;六行之內,應有「炸點」;九行之後,應讓人心領神會又無從轉達。

這與會飲者品茶相似。

詩家言的磁力,既要有「言實之美」,沉下去,人靜心才淨,如是詩的分行才幹淨,真切,肌理鮮活。詩家語暗含為深意,是詩人的生命,是與天人同根的,神所包含的神秘。一如種植鋅硒茶,茶樹與土壤中鋅硒的天然吸附……又恍如「貴州衝泡」……「貢茶貴氣」……貴乃「靜極——誰的嘆噓 ?」在毛尖上,沸水中,還是無語獨坐 ? 不要結束無法結束的一切。空白留給飲者(讀者)填空選擇。淡定暗含「查無此人」卻又「眾所周知」。

記住雄心非牛氣沖天,靈性亦非雞毛蒜皮。詩者仁心,要敬天畏地,雅量公正。詩藝與茶藝相似,最怕關閉心門,畫上句號,悶聲僅餘音而已。而大話不死 , 上蒼也沒法活著。

詩裡與茶中都站著人,聽詩講杯中的故事,你若能分辨出「長大了的是人 / 長不大的是詩人」,你就可聽見「旭日,是從嬰啼聲中升起來的」。

黔茶之「淨」,是種茶人知「靜」「淨」「敬」「境」……這詩集還告訴我,賣茶人為「乾淨」而守貞如玉,品牌之「王」道,一遵自然山水之天賜,守人文「厚」道。二是以自然與人文相互鑑證:「茶之祖先在貴州」,並闡釋自然與人文之氣脈與貴州多民族血脈與茶緣帶有「五貴」。一是貴在其形,二是貴在其色,三是貴在其香,四是貴在其味,五是貴在其名。「五貴」讓人品出「茶馬古道」「南方絲綢之路」乃至茶似禪,更是「飲」之史記,共日月傳世。

怎講?淳樸善良的原生態文化記憶,得益於貴州茶生長在高山雲霧間,自然純淨,人文純樸,相依在高原的至高境界,覓得內心深處真正的寧靜。

該詩集還寫道,貴州茶,從《茶經》「出發」週遊北歐,以綠色密碼的方式打馬歸來,「極簡」並「簡約」融入山水的生命之「綠」,生香一個「真」字。所以,把茶的所有元素放在顯微鏡下,「茶事」與「茶思」之「誠以致遠」,飲者可知。知什麼呢?一方山水和人文地理,圍繞人的原初,品飲濾淨心中的雜質,悟覺人與宇宙間絕對精神的奧秘。詩集中某些畫龍點睛處,初看淺顯,實則寓意深刻。只可惜以詩意照見詩人在精神上傳統的皈依之情少了些。故,也少了些許座座茶山之「春風得意馬蹄疾」。

生活中,茶葉的圖像內有另一隱秘的現實世界的本相,與神秘生態和人文在彼此相應,若再深挖,讓詩句生動地顯現出來,並讓每一章節都含有「造物」與「仁愛」的對映,而非對影。若都能像詩集中這樣的詩句:「整座高原是一把茶壺 / 五湖四海九個杯子,圍坐人類五十億 / 每一衝泡都是黔山貴水……」

當然,這是作者在另寫的詩集中該汲取的。

還想往下寫,未來四十六億年的宇宙日曆該怎麼計算?下個世紀和下個千年,人類將流浪到哪裡?那時,人類也許在另一星球之上,遙望我們的故鄉——地球。地球上的貴州,貴州的乾淨茶,也許外星人也會搶購爭飲吧!

扯遠了。

- 跋 -

詩詠茶,茶潤詩,詩茶同美

傅傳耀

(貴州省茶文化研究會會長,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詩言志,是古人對詩的解析,詩言茶,是當代裴戈、小語等人的奇思妙想,以詩詠茶,乃唐宋遺風,而今茶運悠悠,自不應缺詩,於是乎,有人想用詩泡茶喝,也有人企用茶煮詩飲。

有人說詩人應該站在最高處看世界。小朋友說:那你就跑到月亮上去。詩人說:不行,月亮被詩人咬掉了大半,上面危險。南仁東先生說:「到第九十九顆脈衝星上去。」那裡真的很高。有人說詩人應該看生活最細微處。小朋友說:何必呢,有顯微鏡呀!詩人說:否,鏡子裡只能整衣冠,知得失,曉更替。於是一個叫現代化檢測手段的東西誕生了,能看到只有設備才能看到的東西。

用心,用一顆血肉凝聚而成,蹦蹦跳個不停的心,才能做出乾淨茶。幹,茶農讀作幹(gàn),使了十分勁,再加一把力,一加十等於幹。意即乾淨茶是幹出來的。淨,茶人理解淨為兩點水,比三點水少了一點,更珍貴一些。旁邊是爭,水利萬物而不爭,故上善若水。茶則不然,必爭!與環境爭,物競天擇所以發端於海拔、緯度、日照、雲霧皆宜的黔山秀水。與天爭,冬眠、春萌、夏長、秋藏。與同類爭,綠、白、青、黃,各展風騷、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最寶貴的水,最自信的爭,方有「仁」道,再有「王」道,後有「天」道,詩、茶皆不可缺「地」道,道可道,非常道,唯茶是道。「地」道者,良知也,萬千茶人共良知,萬千代人同傳承,世界方可喝到一杯乾淨茶。有老辣才人興風,有年輕才俊作浪,有詩的前輩推波,有我等粉絲助瀾,《乾淨黔茶》當然好詩,自然好詩。

-目錄-

第一章 序 詩

序之序——「綠」之魂

貴州大山飄「綠」萬代

貴州麗水釀「綠」千秋

貴州沃土養「綠」百年

貴州茶人培「綠」十載

貴州茶道守「綠」當先

貴州茶鄉:「長徵路上有好茶」

第二章 乾淨「仁」道

心「靜」茶自香

身「淨」茗芬芳

仁「敬」志高昂

深「境」情未央

水「近」正當時

己「鏡」照原鄉

第三章 品牌「王」道

都勻「毛尖」披白毫

湄潭「翠芽」茶中嬌

鳳岡「鋅硒」仙山來

貴定「國品」鳥王叼

甕安「霧海」有機茶

雷山「銀球」歌舞飄

普定「朵貝」古茶樹

石阡「苔茶」詩中俏

建中紅纓「黃金芽」

遵義「紅」茶掛眉梢

銅仁「抹茶」飛世界

正安「白茶」芽芽瀟

第四章 人文「厚」道

尹珍改「荼」為茶緣

「蘭馨莊園」覓金丹

「烏撒烤茶」漢罐煮

「通才」茫父棲久安

安順舊州「小鍋茶」

「抗貢碑」舉民為天

清鎮萬畝「茶博園」

鬥茶春秋「樂」如仙

新《茶經》現仙人嶺

「崖上秋歌」謀新篇

第五章 茶 記

「綠碼」寄託鄉愁幾縷 歸來仍少年

詩詠茶,茶潤詩,詩茶同美

- 精彩試讀 -

序之序——「綠」之魂

001

「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

綠,高出雲貴

流成海,墊厚人之境界

仙子如一頁一頁茶

淌宇宙人間

詩人落「綠」生魂

以茶籽化石之秀植黔山

敲開茶世界之「貴州綠魂」

發展綠色經濟

建造綠色家園

完善綠色制度

築牢綠色屏障

培育綠色文化

002

我天生麗質的貴州

最古老茶故事是綠色的

《詩經》《茶經》是綠的

「毛尖」都勻是綠的

湄江河是綠的,「翠芽」是綠的

人心是綠的,雷公山是綠的

八十年前血染的長徵路

今已成生態之綠

綠,是我貴州厚重的底色

心「靜」茶自香

030

我們說好把茶打扮得乾乾淨淨

用放大鏡找出在嫩芽上產卵的小蟲

以晨霧與笙歌給它們梳妝

高原沐浴更衣的手拈回每一葉

從泥土深處長出的葉片

將她們輕輕、輕輕與野草分開

齊聲讀《老子》: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靜曰復命。」

031

遇見我之前,這些較勁的芽

與野生的蕨一起瘋長

蕨是強悍的,爭搶我種茶的良土

此時,我的茶山變得野性

穿越所有的器皿

掰開雲霧,在被茶農阿媽摘走之前

以不出嫁的方式久等

有緣之人,茶人

於是,《賞茶》一詩中

我見到「臥聽黃蜂報晚衙」的虛靜極致

在蘇東坡《汲江煎茶》中聽見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茶境虛靜清幽千古絕唱

032

「靜」左為青澀之青

右為「爭」,組詞為「安靜」

唯有茶讓一片青澀之地

與世無爭為靜

人生得一「靜」字心中常樂

洞察萬物為賢,道通天地為聖

思如風雨之豪情得禪茶一味

《詩經》說「靜言思之」

《呂氏春秋》言「靜乃明幾」

靜為恬淡謙遜之靜退

還有境之靜、心之靜、夜之靜

如鄭板橋之「一壺新茗泡松蘿」

皇甫曾之「採摘知深處,煙霞羨獨行」

來源孔學堂

編輯鄔建玲瞿浩然

編審李屹

相關焦點

  • 茶+半山書局,在離天空最近的書店開啟一段茶與書的新旅程
    2020年讓我們開啟一段茶與書的美妙之旅書局並不是單純的書局像一個世外桃源 很有生活氣息>在這裡 可以做陶藝 學繪畫可以帶小孩來還可以做益智類的學習這裡也有飾品店 手工店 眼鏡店文具店 特色酒等都以小隔間的形式怡然自得半山書局作為複合多元業態的新式書店
  • 頒獎詞裡是孔學堂的優秀!貴陽孔學堂獲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傳播獎...
    其中,國學傳播獎面向社會公開評選,歷時六個多月,經提名及評選,貴陽孔學堂、馮驥才、中國文化書院榮獲了「國學傳播——公共建設力獎」。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傳播獎·公共建設力獎——貴陽孔學堂頒獎詞:文化建設之要,恆在崇善明德,覺民行道。
  • 貴陽孔學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貴州實踐
    孔學堂是一所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機構,內設孔學堂文化傳 播中心及理事會、孔學堂發展基金會和由國內知名文史哲專家組成的「孔學堂學術委員會」,重點出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作的出版社「孔學堂書局」,國內唯一以 中英文雙語形式宣傳、展示、交流傳統文化研究成果的學術刊物—《孔學堂》期刊,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研究重點的「孔學堂高等研究院」,以及孔學堂網站、孔 學堂藝術團、孔學堂書畫研究院等機構
  • 黔茶飄香·遇見雲巖!第12屆貴州茶產業博覽會—貴陽市雲巖區產銷...
    作為活動承辦方之一的雲巖區文體廣電旅遊局邀請區域內大覺精舍茶樓、方舟戲臺茶樓、靈山茗苑茶樓、君茗鑑茶樓等近十家星級茶樓共同參與,在為期三天的品茗活動中,將緊緊圍繞「乾淨黔茶·全球共享——黔茶飄香 遇見雲巖」這一主題,開展品茗及茶產品展銷活動,向遊客推介雲巖茶企與茶產品。
  • 目錄·後記·節選 | 師力斌:《杜甫與新詩》
    在後來讀杜過程中,才知道李商隱是用力學杜的。這兩個感覺使我對自己鑑賞古詩的信心小小得意了一下。之後,就很想讀杜甫,看看他到底牛在什麼地方。然後就到處問同學,杜甫的哪個版本最好。我北大出版社的同學周志剛先生向我推薦蕭滌非主編的《杜甫全集校注》。讀著讀著,就迷上杜甫了,覺得他跟我一樣,是京漂,草根,一生不得志(這方面我當然不敢攀附),還愛關心國家大事。
  • 貴州奉獻世界一杯乾淨茶!銅仁用美麗回答一切!
    「共品一杯香茗,共敘盛世茶情?」2020年12月25日至26日,由貴州省茶文化研究會、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貴州大學茶學院等單位主辦的第九屆貴州茶業經濟年會在貴陽隆重召開,來自省內外500餘名嘉賓蒞臨年會。
  • 「貴州綠茶」引領黔茶品牌破局之路
    1953年,貴陽茶廠在「湄綠」工藝的基礎上,生產「黔綠」系列產品, 1959年「黔綠」產品已開始外銷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湄綠」、「黔綠」就是「貴州綠茶」的前身。貴州,這一中國唯一兼具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多雲霧、無汙染,全境高原的茶區孕育出貴州綠茶的獨特品質,而這正是貴州茶產業的最優競爭優勢。保護茶葉生長的生態環境便顯得尤為重要。
  • 品中華好詩詞—「青箬裹絳紗囊,酒闌傳碗舞紅裳」黃庭堅茶詞賞讀
    「青箬裹,絳紗囊,酒闌傳碗舞紅裳」黃庭堅色彩斑斕的茶詞品讀透過他當時所作的一首色彩斑斕的茶詞,我們或許能窺斑見豹,探知一二。這首詞的詞牌名為《阮郎歸》,題為「茶」,全文為:黔中桃李可尋芳。摘茶人自忙。月團犀胯鬥圓方。研膏入焙香。青箬裹,絳紗囊。
  • 【微播爐】孔學堂裡免費學六藝┃喜歡連環畫的 明天陽明路見┃天熱小心鼠躁
  • 消失的七大書局之一——貴陽文通書局
    在民國時期,有七大書局,分別是商務、中華、世界、開明、大東、正中以及貴陽文通書局。而貴陽文通書局也是貴陽第一家採用機器印刷的書局,也是貴州省最大的一家書局。而文通書局所印刷的第一本書則是當時貴州鄭珍先生所編的《播雅》。在日本發動「七七事變」後,當時的大學都遷到西南地方,而貴陽文通書局因為地處貴陽,地域較偏,受的到波及很較小。由於大量學者以及師生到西南避難,對於發表文章較於困難,所以文通書局就迎來發展的機遇,很快就躋身了全國七大書局之一。
  • 史海鉤沉|何光渝:華之鴻,創辦書局振興實業
    光緒三十三年(1907)出資參與創辦《黔報》。同年,被推為貴州商務總會會長。宣統元年(1909)發起成立貴州憲政預備會,且為重要資助人;出資參與創辦《貴州公報》。辛亥貴州光復後,他由諮議局議員被推為大漢貴州軍政府財政部副部長兼官錢局總辦。宣統三年(1911)在貴陽創辦文通書局。民國二年(1913)任財政司長兼貴州銀行總理。民國三年(1914),於貴陽出資創辦永豐紙廠。
  • 傅傳耀:堅守乾淨、堅定信心,貴州茶必定風行天下!
    編者按第八屆貴州茶業經濟年會暨「乾淨黔茶· 全球共享」主題論壇於12月20日圓滿落幕。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傅傳耀,在年會上致辭,小編根據現場錄音整理內容全文奉上,以饗讀者。有首古詩說的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新詩一首》第1330期 在水一方 早春
    早春1:投稿《現代詩歌》薦讀欄目格式:題目、作者、正文、簡介、照片、QQ帳號或博客連結。註:十首左右。2:投稿《新詩一首》欄目格式:題目、作者、正文 、簡介、照片、QQ帳號或博客連結。註:一首即可。3:投稿《現代詩歌》詩朗誦欄目格式:朗誦音頻需製成mp3,朗誦嘉賓的簡介、照片。作者的簡介、照片,和詩文的文字版本。4:投稿《詩跡》欄目格式:題目、作者、正文 、QQ帳號或博客連結。
  • 線上「溪山翰跡」|「陽明的故事」——黔浙兩地書法聯展作品集(下)
    今年是陽明先生誕辰五百四十五周年,貴陽孔學堂將與浙江美術館共同主辦《陽明的故事——黔浙兩地書法聯展》,得到紹興博物館、餘姚王陽明故居紀念館、修文縣王陽明紀念館、貴陽市文物局扶風山( 陽明祠)景區管理處等大力支持,精心選擇其詩文、警句,邀請浙黔著名書法家創作五十八幅作品,展示陽明先生起伏跌宕、無負初心的一生。
  • 「黔貨出山之貴禮」禮盒首款產品「一炮而紅」
    時間:2020/11/18 來源:多彩貴州網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萬友)由貴州惠群貴禮團隊精心打造的首款產品——「黔貨出山之貴禮」禮盒,自9月16日在「小米有品」和「一碼貴州」兩大電商平臺上線以來,以其極具貴州元素的包裝設計和代表性的產品組合俘獲各地遊客和消費者的芳心
  • 孔學堂研發讀本《禮樂文明習慣養成》走進校園 師生回應熱烈
    「禮樂」怎麼讀?「禮樂」是什麼?先有「樂(le)」還是先有樂(yue)? 9月15日晚,當貴陽孔學堂特聘禮樂文化講師朱珠老師向清鎮博雅學校小學部的100餘名五年級的小學生提出這些問題時,得到了孩子們熱烈的響應。
  • 孔學堂溪山書會第十九期誠邀您參加《孔學堂賦》的創作與賞析分享會
    本期書會的主題是「《孔學堂賦》的創作與賞析分享會」。我們榮幸地邀請到本書書名的題寫者和《序》的撰寫者,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吳承學先生、貴州文史館原館長顧久先生以及本書作者易聞曉先生和《孔學堂賦》的書寫者戴衛華先生做客溪山書會。四位大咖齊聚孔學堂,將給這個寒冷的冬日帶來陣陣暖意,屆時嘉賓老師將會與各位書友分享《孔學堂賦》一書的創作過程,並給您講述孔學堂的故事和那些鮮為人知的往事。
  • 孔學堂啟動春聯徵集大賽
    2017年(丁酉雞年),貴陽孔學堂成功舉辦首屆迎新春徵聯大賽,得到了全球楹聯愛好者的積極響應,投稿者近1400人,參賽作品近2000副。2021年(辛丑牛年)春節將至,以「牛氣沖天氣象新」為主題的「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貴陽孔學堂2021(辛丑)年春節文化廟會系列活動即將拉開帷幕,為傳承中國年俗文化和楹聯文化,營造吉祥喜慶的新春節日氛圍,特舉辦第二屆迎新春徵聯大賽。
  • 探訪隱匿在徽州的中國最美鄉村書店碧山書局
    5月6日,記者來到碧山,探訪隱匿在徽州的中國最美鄉村書店碧山書局。  【解說】碧山書局的原址是一座徽州老祠堂,書局內的藏書以徽州建築、歷史文化以及鄉村建設為主題,共2萬餘冊。每逢節假日,眾多遊人慕名而來,選一本中意的書,置身於百年古宅,遠離塵世的喧囂,細細品讀著書中的各種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