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0~1 歲寶寶,這3 件事最好提前知道

2020-09-05 樂佳善優

做父母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小天使一樣的寶寶平安來到人間。


可對於沒有多少養娃經驗的新手父母來說,在寶寶出生後的第 1 年裡,往往是欣喜的勁兒還沒享受太久,滿滿的焦慮卻隨之而來。



想要養娃少踩坑,這 3 件事,爸媽越早知道越好。


1、不要用「茵梔黃」治療黃疸!


新生兒通常在出生 3 天左右得黃疸,很多家長會使用茵梔黃給寶寶去黃。


但使用茵梔黃會導致寶寶出現腹瀉、胃腸道出血等不良反應。早在 2016 年,國家就明令禁止嬰幼兒通過「注射茵梔黃」來退黃。


2、堵奶,寶寶才是最好的通乳師


乳房按摩是堵奶後最大的「坑」,如果按摩師沒有精準地控制好力度,很可能損壞乳房組織。


堵奶後,調整寶寶的吸奶姿勢,讓寶寶的下巴對著堵奶的位置,可以幫助快速排出堵在乳房裡的奶水。


在寶寶用這個姿勢吮吸 2~3 天之後,大多數堵奶問題自然而然就會解決。



3、寶寶第一口輔食

最好的是這種米粉哦~


4~6 月齡寶寶,身體儲存的鐵在逐漸減少,為預防和避免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在這時就需要靠添加輔食來保證鐵元素的補充。


鐵強化米粉,是最適合的第一口輔食。普通米粉雖然易消化,但鐵的含量不高,吸收也較差,強化鐵的嬰兒米粉是最佳選擇。

相關焦點

  • 帶娃科普十九:關於待產,準爸爸最好提前知道3件事
    關於待產,準爸爸最好提前知道3件事關於待產,準爸爸最好提前知道3件事除了滿足新生兒的營養需求,母乳可以降低寶寶患病風險關於待產,準爸爸最好提前知道3件事待產,這3件事情準爸爸要提前準備哦1、 清掃布置房間在準媽媽生產前,將房子請掃布置好,保證房間的通風和採光情況良好,讓母子在清潔、安全、舒適的環境中生活。
  • 0-3歲寶寶最怕這10件事,媽媽記好了
    不安全感,是每個寶寶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一部分,就像我們作為成人,也依然有自己恐懼的事情,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不同的階段,害怕的事情也是不同的,寶寶更是如此。從寶寶降生到3歲,這一階段,讓寶寶害怕和焦慮事情有很多,有10件事很具有代表性,媽媽一定要記好,這樣才能幫助寶寶克服焦慮和恐懼,更好也更快樂的健康成長。
  • 權威:0-3歲做好這6件事,小孩更聰明
    有人說寶貝的聰明程度和遺傳基因有關,但科學研究顯示,0-3歲是寶寶腦部發育的關鍵期,後天培養更有效。想要培養聰明伶俐的寶寶,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需要熟知孩子智力發育的幾個關鍵時期,以便有方向性的培養寶寶。
  • 寶媽長期堅持這3件事,養育一個健康的寶寶
    在寶媽群裡,親貝網小編聽到這樣一句話:寶寶不生病,全家都安心,寶寶一生病,整個都亂套!這話一點沒錯,相信做了寶媽的人都有深切的體會,尤其是當寶寶生病的時候,看著他難受的樣子,恨不能以身代替,一家人慌得團團轉。今天親貝網小編藉助下面這個案例說一下怎麼養育一個健康寶寶。
  • 0-18歲女孩養育指南 | 輕鬆養育女孩
    最近21天,米奇時光持續做的一件事引起了很多家長的議論,私下也收到了很多留言,說明這件事家長們都很關心,畢竟,這確實是件大事。今天,我把過去21天只在私域分享那件事,來個完整版,分享給有興趣的家長朋友們。
  • 0~3歲寶寶,隔代養育的困惑如何解決?
    0~3歲寶寶,隔代養育的困惑如何解決?日本心理大師,60多歲爺爺級別的平井信義提出了他的解決辦法,一起來看看吧。目前我們很多家庭的情況,爸爸媽媽要上班。那麼,養孩子的話,有可能是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幫忙養育孩子。
  • 你家寶寶發育達標了嗎?0~3 歲時,有一件事別疏忽
    家長們聊天時,難免忍不住拿自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別的寶寶 1 歲半就能背詩,我家的 2 歲了還說不了整句,這正常嗎?同齡寶寶能獨自坐穩,我家寶寶翻身還翻不利索,是不是有問題?那我們該怎麼及時追蹤寶寶發育動向?做好下面這件事,事半功倍。定期進行「成長測評」圖片來源:圖蟲創意這樣就能及時掌握寶寶發育動向了。
  • 0-1歲寶寶養育指南:餵養、身高、大運動發育標準你想要的都在這
    寶寶從在媽媽肚子裡到1歲,與媽媽一起經歷了不少的改變與成長,在這12個月裡寶寶的飲食營養,各種運動的發展以及社交情緒變化等每個細小變化都在訴說著寶寶的成長發育,今日跟著小編一起,總結0-1歲小朋友的生長發育特徵吧。
  • 寶寶吃飯這件事,應該誰說了算?
    讓寶寶吃飯可能是很多家長最頭疼的問題。尤其對於學步期的孩子(1-3歲),這個挑戰會更加明顯。明明並不困,但只要一坐上餐椅就開始打哈欠,用手揉臉,搓頭髮,把自己弄的一塌糊塗,飯沒吃兩口。到了吃飯的時間要坐上餐椅,孩子也總是「不要不要」。以至於往往需要拿一個玩,才肯乖乖就範。
  • 0-3歲: 照護養育在家庭,社會政府來支持
    閱讀提示:0-3的嬰幼兒,是以養為主、以教為輔,教育者主要是家長,因此主要的責任在家庭,政府提倡對0-3歲嬰幼兒進行科學的家庭養育,並為此提供配套的引導服務。
  • 耽誤0-3歲寶寶智力發育的6件事,說不定你正在做
    有的甚至是「好心辦壞事兒」,反而不知不覺中耽誤了寶寶的智力發育。   (0-1歲)   對於1歲前的寶寶來說,媽媽與之互動的方式就是給予關注、提供需求,這樣的互動能為日後寶寶的獨立打下堅實的基礎,提供安全感,安全感足夠多的時候,寶寶才能獨立完成很多事,包括獨立思考的能力。
  • 0-3歲是培養寶寶社會能力的最佳時期
    0-3歲的寶寶也要發展社會能力嗎?答案是肯定的,他們的語言、動作、智力、好奇心、情感發展等在這個年齡段是培養社會能力的最佳時期。方法如下:一、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關心0-3歲需要給足孩子愛和關心,尤其是寶寶8個月前,迅速回應寶寶的需求,給足愛和關心,避免情緒化、愛哭鬧的狀況發生。
  • 0-3歲是寶寶右腦開發的黃金期,睡前做好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
    我們都知道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被稱為學術腦,主要負責人的語言、邏輯、數學等等,而右腦被稱為藝術腦,主要負責想像力、創造力、圖畫能力等等。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右腦的儲存量是左腦的1萬倍,而右腦的記憶潛能是左腦的100萬倍。但是現實生活中95%的人,只運用了大腦的3%~5%,其餘的都蘊藏在右腦的潛意識之中。
  • 寶寶3歲之前,家長要「狠心」做好這3件事,孩子將來更有本事
    對於每一個家長來說,孩子都是上天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而家長對於這些孩子也都是充滿了無限的期望,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對此也是不斷努力著,但是由於絕大多數家長,都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因此並沒有養育孩子的經驗,這導致很多幾張都會錯過培養孩子的最佳時期。
  • 0~3歲的寶寶該如何教育?堅持做這5件小事,他會變得健康又聰明
    尤其是0~3歲的寶寶,他們非常脆弱,打肯定是打不得的,罵也不管用,因為他們可能聽不懂。但作為父母,又不能不管,唉,真是令人頭大和抓狂。首先0~3歲的寶寶肯定是要教育的,但不能亂教育,必須按照科學的教育方法才能夠讓他們變得健康又聰明。對於0~3歲的寶寶來說,父母這5件事必須要做,這樣他們才會又聰明又健康。
  • 0-6歲,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的4件事
    這讓我們焦慮,總想著孩子有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辦,我希望孩子能那樣怎麼辦。其實,很多育兒招式或技巧並沒有用,甚至還可能起反作用,讓我們在養孩子時更不知道遵循什麼。同樣,養育孩子,現代心理學和腦科學也有做了許多可重複、可證偽的實驗,找到了兒童成長最需要的養料。這裡,分享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4件事,供你參考。
  • 3歲前做好這4件事,寶寶的智商就有可能超越你
    以下是2位專家,做客《拜託了媽媽》節目中的觀點▼「0-3歲,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寶寶出生時,腦重相當於成人腦重的25%!而寶寶3歲時,腦重就已經相當於成人腦重的85%了!這說明,0-3歲,是寶寶大腦的快速生長期!  這期間,不僅是大腦的重量在增長,更重要的是寶寶大腦內神經元的數量也在飛速增長。3歲時,寶寶大腦內神經元、神經突觸、神經元連結就已經遠超成人腦內神經元的發育了。這又充分說明了,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 「家庭養育照護小組活動」助力0-3歲寶寶健康成長
    「家庭養育照護小組活動」助力0-3歲寶寶健康成長 2020-12-16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0到1歲的寶寶,各個階段最恐懼什麼?了解這些,不怕帶不好娃
    很多新手父母,由於沒有育兒經驗,可能並不知道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有怎樣的行為改變,尤其是兩歲以下的孩子,他的身體還比較脆弱,對於世界的認知能力不強,家長更是要多加注意,因此今天我們就了解一下,0到2歲的孩子在不同的階段,孩子對什麼事恐懼,家長要提前做好準備與了解,才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駕輕就熟
  • 濟南給準媽媽發《0-3歲嬰幼兒科學養育》
    &nbsp&nbsp&nbsp&nbsp3月5日下午,濟南市衛生計生委、濟南出版有限責任公司在舜玉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行了向0-3歲嬰幼兒母親贈送《0-3歲嬰幼兒科學養育》書籍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