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父母,誰不希望孩子乖巧懂事?前幾天看了一條評論,想想也對,孩子一出生,父母們喜歡孩子健康成長,在家懂事聽話,期待孩子能乖乖聽話,學習認真,但是孩子真的能成為我們期待的樣子嗎?很少吧,現實中孩子是什麼樣子,不夠乖,不夠懂事,學習不夠優秀,見人不夠禮貌,很多時候都是不夠不夠,但是這樣的孩子才是普通的孩子,不差。
還記得去年大火的國漫《哪吒》裡的敖丙,靈珠轉世的他,無論是顏值還是實力都是一流,但是唯一不舒服的點就是他太懂事了,對父親和師父恭敬順從,為了龍族和父親的夢想,他沒有了快樂,沒有了童年。明明青春年少的他,眼裡都是落寞和孤獨。
聽話的孩子,大多數過得不快樂,因為他們隱藏起了最真實的情緒。從小聽話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知乎上曾經有一個問題:從小聽話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看到一個網友回答了,寫的也是非常的接地氣,上千人點讚。
討好型人格,無論碰到誰,第一反應是不由自主地討好,還會有些畏懼,特別沒有主見。
不太會維持朋友關係,雖然對別人很熱情,但是沒有貼心的朋友。
每隔一段時間會有說不出的壓抑,莫名地暴躁,很黑暗偏激的想法。
特別受委屈,習慣性讓步。如果抗爭一下,就會被指責不懂事。
男女關係方面,經常會想是不是自己無理取鬧,事後總覺得是自己的錯。
聽話的孩子就是這樣,喜歡的話不敢說,喜歡的東西不敢要,小心翼翼地把內心掩藏,努力做著別人眼中的好孩子。
父母們都習慣用自己的想法去壓抑孩子,希望孩子變成他們期待的人,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歡。心理學家武志紅說:「每個人只有為自己而活的時候,才是最有力量的。」
正如哪吒喊出那句「是魔,是仙,老子自己說了才算」時,他也才有了敢與天地抗爭的氣勢。
《少年說》裡有一期,李澤成沒有聽從母親的意見,選擇了文科,而沒有選擇母親喜歡的理科,母子二人因此兩個月沒有講話。
站在天台上,他懇請母親:
「我希望您能理解我的想法,我也希望能和您好好地交流。您能原諒我的任性,尊重我的想法嗎?」
母親真誠地向他道歉:「媽媽錯了!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快樂!以後每一樣我都會尊重你的選擇!
他也向母親表達了自己的歉意,多日的誤會和隔閡在相互尊重和理解中冰釋。作為父母,都希望能給子女提供好的教育環境,生活條件。不過最後還是希望他們能夠獨立懂事起來。就像《追風箏的人》裡有一句話:孩子又不是圖畫練習冊,你不能光顧著要塗上自己喜歡的色彩。
父母不要強求孩子太乖,只要不違反規章制度,健健康康的就已經很棒了,孩子調皮懂事,對人也積極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