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小孩子要聽大人的話。」於是,在我們的腦海中,早已經形成這樣的觀念:聽話才是評價一個孩子是好是壞的標準;孩子最令人不滿意的時候就是不聽話的時候。
在這樣的教育觀念影響下,我們也把「聽話」當成教育孩子的最重要標準。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並且想盡辦法,甚至使用高壓手段使孩子成為一個聽話的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和自己的孩子說:「聽話的孩子才是乖寶寶,媽媽就喜歡乖寶寶!」「寶貝聽話,媽媽給你買最喜歡的大汽車!」「你這孩子怎麼又不聽話?如果你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
甚至有些時候,我們還時常為了孩子的聽話而洋洋得意,不時地向別人炫耀說:「你看我家多聽話,從來就不會和大人犟嘴!」「我家寶貝可乖巧了,是最聽話的孩子!」
然而,「聽話」真的是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準嗎?我們真的非要教育出一個聽話的孩子嗎?
對於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完全可以從生活中的實例找到。還記得那個控告父母的留學生嗎?這個孩子曾經是四川省的理科狀元,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最好專業之一的生物專業,之後又成為人人羨慕的美國著名大學的研究生。
可也是這個孩子,在過去12年內從來沒有回家過春節,不願意和父母打電話,和父母決裂,甚至寫下萬字書來控訴自己的父母。他說自己性格上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內向、敏感、自卑,不善交際,而這完全和父母對於自己的教育分不開。從小到大,父母喜歡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要求他,並且要求他必須聽話,否則迎接他的只能是指責、說教和嘮叨。
這個留學生舉了幾個很小的事例: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班裡舉行了一次文藝演出,班主任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必須穿齊膝短褲。可是,這位母親卻不由分說地讓他穿長褲,即便孩子提出拿短褲備用,這個母親都堅決不同意。
高中前,孩子的朋友都是經過父母「精心挑選」的,所有的朋友都是父母認識的、了解的,或是聽說過的。父母要求孩子必須聽話,按照他們的標準來交朋友,絕不能結交其他人。
結果,父母一定要讓孩子聽話的結果是:這個留學生不僅從小就有性格缺陷,自卑、沒有主見、不善於交際,甚至還有了糟糕的人生——工作屢屢碰壁,心理出現嚴重的問題。
顯然,這位留學生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很大的誤區。他們認為孩子聽話就是好事,目標是把孩子培養成自己心目中「很聽話的乖孩子」——在實際生活中,這恐怕也是無數父母的目標。
然而,從某種意義上說,聽話的孩子不僅無法成為家長們內心期盼的「好孩子」,反而可能成為一個「問題兒童」。
可以說,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要求孩子一切行動聽指揮,是非常危險的,對於孩子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多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多聽聽孩子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