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的孩子,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2020-08-27 良師雅集個人成長

我們都喜歡聽話的孩子。為什麼?因為省心。成年人的世界那麼忙,每天的壓力那麼大,如果孩子讓人省心的話,確實可以給家長減輕不小的負擔。但是總是聽話的孩子,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太聽話的孩子,屬於被動配合型,主動學習的能力是比較弱的。這類孩子內驅力不夠,完成老師或者家長布置的任務後,極少去主動探索新的可能性,也不太會去冒險。成年後,走上工作崗位也極少會做到特別高的領導職位。因為大的領導職位都需要主動性,也要有一定的冒險精神。

太聽話的孩子,往往承受的來自外界的壓力會更大。因為他更在意外界的看法,所以對自己的要求可能會更高。這樣導致孩子內在的壓力會比普通的孩子要大。

我的一個同學,讀初中時跟我同班。是個女孩子,成績非常好。每次考試,我們倆總是一個第一,一個第二。她家裡的爸爸媽媽還有姑姑都是老師,對她要求比較嚴格,孩子自己也很聽話。後來因為考重點高中的之前,壓力太大,突然精神失常了。很多年後,我回到家鄉,發現她在鎮上開了一家小鋪,賣衣服。

如果當時家裡人對她的心理健康多一些關注,及時疏導,未來是打算出國深造的。家裡人連路都鋪好了。

所以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壓力太大,要及時關注。可以帶孩子唱唱歌,跳跳舞,做做遊戲,或者談談心。

對於生命力旺盛的孩子,強制孩子聽話更像是一把枷鎖。家長的控制欲望越強烈,孩子的內心可能越叛逆。這就好像樹苗在努力生長,園丁在想辦法扼制。要麼樹苗停止生長,要麼樹苗從旁邊冒出嫩芽。

做家長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的成長著想,但必須得承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有他自己的人生軌跡和人生目標。如果家長沒有給充分的空間,讓孩子去成長,那麼孩子內在的驅動力就很難被挖掘出來。

那麼這個內在的驅動力怎麼挖掘出來呢?

首先,承認孩子的感受,引導孩子用合適的方法自由表達。

第二,允許孩子在家裡有一定的話語權。

第三,家長適當放手,不需要處處主導。

第四,允許孩子犯錯。

人的一生,不僅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人生價值觀的不斷更新。人類的繁衍,既要有傳承,更要有創新和發展。家長的放手,就是在給孩子機會去突破,去嘗試,這樣才可能找到新的方向。

尤其是第四條。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犯錯。即使已經走過來的每一個成年人,現在也還在不斷地犯錯,又回到正軌。更何況是一個孩子?成年之前的犯錯,都是在為成長做準備。只是,家長需要讓孩子明白,犯了錯是要承受後果的。這不是懲罰,而是負責任。

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其實是我們家長一廂情願的想法,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撫養孩子的方法。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變成一個毫無創意,總是只會配合和取悅別人的人,那就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和自由吧。教育和撫養孩子不僅僅是聽話這麼簡單,它需要更多的智慧對孩子引導和陪伴。

相關焦點

  • 你真的想要的是你的孩子聽話嗎?
    ,你怎麼又不聽話了,你怎麼又不聽話了,而再去看看那些孩子們總是用躲閃的眼光看著家長,繼續做他們認為家長不聽話的事情,根本沒有去聽父母的話,換個地方繼續。我們只是需要把孩子帶到身邊,輕輕的講一下就可以了,家長不必要自己高高在上的坐在那裡大吼,孩子是你的孩子,但是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在想就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就可以了,為何家長要給孩子貼一個這麼大的標籤呢,講孩子不聽話是不是範疇太大了,這頂帽子太大了。
  • 「聽話的孩子」真的就是我們想要的嗎
    我們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追求的目標就是孩子聽話,好好吃飯 好好睡覺 好好學習,聽話 ,這個聽話是指聽家長的話,以家長的意願為導向,就在寫下這些字時,我剛對6歲的女兒說 「聽話,好孩子,快去洗刷.......」
  • 晉江:只讓孩子「聽話」真的好嗎 專家:孩子不需要那麼聽話
    「聽話」是個主觀性非常強的詞。生活中,人們習慣用「聽話」來代指「非挑戰性的行為」,而用「不聽話」來代指所有給我們惹麻煩的行為。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要求孩子聽話。但是,只讓孩子「聽話」就真的好嗎?  這期親子課堂,特地邀請晉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諮詢師、晉江市龍僑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鄭雅雙分享為什麼要允許孩子「不聽話」,怎麼和孩子更好地相處。
  • 你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嗎?我寧願自己的孩子「調皮」些
    於是,在我們的腦海中,早已經形成這樣的觀念:聽話才是評價一個孩子是好是壞的標準;孩子最令人不滿意的時候就是不聽話的時候。在這樣的教育觀念影響下,我們也把「聽話」當成教育孩子的最重要標準。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並且想盡辦法,甚至使用高壓手段使孩子成為一個聽話的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和自己的孩子說:「聽話的孩子才是乖寶寶,媽媽就喜歡乖寶寶!」
  • 不解釋,不推理,不講邏輯的聽話,真的是你想要的教育嗎?
    孩子故意跟爸媽作對嗎?還是有別的不為爸媽所知的原因呢?芝麻醬採訪了身邊所謂「不聽話」的孩子,關於不聽話的原因,這些孩子是這麼說的:① 爸媽對我的要求太高太嚴,我做不到。② 爸媽曾傷害過我的自尊心。③ 我對爸媽不服氣。④ 當時我的心情不好。⑤ 我根本不相信爸媽說的話是真的。
  • 你的吼叫真的會讓孩子聽話嗎?
    不要讓孩子習慣你的吼叫,作為媽媽,在孩子不聽或者做錯事的時候,你有沒有衝著孩子吼叫過?我以前經常動不動就吼叫,以為這樣孩子就會聽你的。其實相反久而久之....相信很多媽媽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媽媽們的吼叫也一定起到了作用,孩子在你的一通吼叫後,變得聽話懂事,甚至會無條件地服從你的指揮。但是下一次呢?下一遇到這樣的情況後,孩子依舊不聽話,依舊會做錯事,依舊會在你的吼叫後變得聽話懂事嗎?
  • 孩子是不是應該聽話?聽話的孩子就是優秀的嗎?
    在大多數教師和家長的心裡,聽話的孩子總是懂事讓人省心的。從小到大,我們聽的最多的就是:聽話,這都是為了你好。聽話的孩子大家才喜歡。你聽話,我們就給買你想要的禮物。你聽話,我就答應你帶你出去玩。那麼,聽話真的就是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準嗎?我的答案是:不!並不全是。
  • 「乖巧聽話」的孩子真的不用操心嗎?
    生活中,常常聽到大人誇獎孩子「乖巧聽話:這樣的孩子的確讓家長省心,但是,這樣的「乖巧聽話」真的是我們想要孩子成為的樣子麼?很多人羨慕地說,「馬伊琍教育的孩子真好,既聽話懂事又聰明優秀」,而馬伊琍也一直在自我反思:「自己對女兒愛馬是否管教太嚴格,使得女兒過分「懂事」,雖然成為了人人稱讚的乖孩子,卻連自己的心裡話都不敢表達」。
  • 你家孩子聽話嗎?
    前文說的「不聽話」,再確切些講,家長的意思是「不認真寫作業、賴著不起床、總是玩手機」這類。換句話說,就是家長的話在孩子面前沒分量,各種教育措施傳達不下去,更執行不了。家長應該有自己的威嚴。威嚴不是強權,不是叫小孩懼怕,而是和孩子的有效溝通,孩子眼裡有你,能聽得進你的話。那為什麼很多家長沒有這樣的威嚴呢?
  • 「寶寶心裡苦寶寶不說」,讓孩子聽話真的好嗎?聰明爸媽這麼做
    文│慢媽從小,我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因為父母對孩子要求很嚴厲,容不得有一點反抗。所以,從來就是讓做什麼就做什麼,讓好好學習,就在家做完作業再出去玩。當時的學習成績,還真的不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選擇把他生下來,不是為了讓他成為我們以後的期望,只是希望能陪伴他走過一段時期,關鍵的路程還要他自己去體驗。聽話的孩子好帶,但是聽話的孩子心裡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在別的孩子因為自己的哭鬧去為自己爭取什麼的時候,聽話孩子的表現讓人更心酸。明明知道想要什麼,但是因為自己是聽話的孩子又不想去爭取。
  • 想要孩子乖乖聽話,父母這樣做就夠了
    ,就是孩子的問題嗎?我一個當爹的,看著這一幕幕,心都要融化了,何其之幸啊,我們有這麼棒一個孩子,真的是晚上做夢都要笑醒了。小孩子就是這樣,懂事的時候讓你覺得心疼。一旦不懂事起來,大人著急的時候真的會有打他的衝動。那天,他要參加書畫考級,提前跟他說了需要儘快寫好作業後去考試,他嘴上答應但動作上卻終磨磨蹭蹭,我們忙著工作也沒法時刻關注著他。
  • 你喜歡聽話的乖孩子嗎?
    她說大女兒自從有了妹妹,不像以前那樣聽話了,以前大女兒特別乖巧溫順,吃好吃的,去哪兒玩,想買什麼東西,很少提什麼要求,特別省心。有了妹妹之後變化了,會提出自己想要滑板車,想要買什麼,有次為了出去玩,作業沒做完還騙大人說已經做完了。有時候1歲多的妹妹撕了她作業,她會大聲抗議、還揍她,有時候還跟大人頂嘴之類的,沒有以前好管了。
  • 那些小時候「聽話」的孩子,現在後悔了嗎?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用是否聽話,來衡量孩子的好壞。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家裡聽爸爸媽媽的話,就連懲罰孩子的時候也經常會說「不聽話就把你怎麼怎麼樣」。小時候姥姥帶她出去玩,指著冰糖葫蘆問她:「想吃冰糖葫蘆嗎?」,她搖搖頭說:「我不想要」,姥姥露出滿意的笑容說道:「外孫女真懂事,從來不亂要東西。」其實,她望著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蘆,內心多麼想吃,只不過從小接受的教育告訴她,如果說不,就能得到大人們的讚美,在那個年代得到大人們的讚美和認同,是一件特別值得驕傲的事情,所以只能把真實的欲望壓在心底,努力的讓讓大人們喜歡。
  • 據說成功的人大多不是乖寶寶,你還在強迫孩子聽話嗎?
    一、沒主見在父母身邊聽話懂事的寶寶一直會受到整個大家族的讚賞和喜愛,父母也經常以此為豪。孩子們會因為聽話嘗到甜頭而越發乖巧,長此以往,他會總結出在成人面前,只要父母讓幹嘛就幹嘛,沒說的和不允許做的一律不去做,甚至連思考一下為什麼不能做這些都不會。
  • 好孩子就應該聽話,真的好嗎?
    說實在的,養孩子的確很辛苦。尤其是對那些不聽話,有個性的小朋友,家長有時都要急瘋了也不起作用。打又捨不得,罵又怕打擊自尊,不管又不行。大家都喜歡聽話乖巧的娃娃,可是聽話乖巧的娃娃真的好嗎——對於孩子自身來講。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養過小寵物,如果有細心養過寵物狗的家長。
  • 當孩子不聽話時,可以花錢賄賂孩子嗎,答案真的很意外
    尤其是孩子在特別小的時候,因為孩子缺乏知識經驗的積累。很多事情行為中的孩子表現的會比較稚嫩,而且顯得比較呆萌。但是,很多孩子都有一個調皮期。這個時間段的孩子都有拆家的習慣。見什麼都想拆,見什麼都想裝卸。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有了想像力和創造力。那麼如果真的到了這個時候,怎麼勸孩子都不聽話。
  • 你還在教孩子「聽話」嗎?為什麼不告訴孩子人生的真相呢?
    1 、傳統「聽話」教育,剝奪了孩子「為自己負責任」的意識和獨立思考的思辨能力。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家長、老師表揚孩子時,會誇他/她「聽話」。「真是個聽話的好孩子」、「這孩子真聽話」.....可是,我們有沒有思考過,「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嗎?
  •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嗎?
    這個問題,我想首先要想清楚「聽話」的定義是什麼。是指小孩要乖乖的,大人怎麼說,孩子就怎麼做,孩子儘量順服,讓大人省心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不贊成這樣讓孩子「聽話」。「聽話」在很多時候,意味著別人說的,不管對不對,你服不服,有沒有不同意見,都得照做。你也不能表達自己的看法。還意味著順服,一般情況下,可能一方的位置高於另一方,比如上級對下級,家長對孩子。在某些時候,還意味著好控制、好擺布。你要按我說的來,否則就可能有不好的後果。換到家長對孩子的方面,就是孩子不聽話,可能會被家長罵、甚至被打等。
  • 想要孩子既聽話,又獨立,家長首先要做到以下8點
    近日聽到一個親戚在育兒的路上,吐槽自己是一個矛盾體,她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既想讓他做一個聽話的孩子,又擔心他日後長大過於順從,沒有主見,自己不知道該怎麼拿捏這個分寸,才能讓孩子既聽話,又有主見。其實家長應該明確的是,自己想要孩子在哪些方面聽話,是想讓他們所有事情都服從你的要求,還只是想要他們遵守一些基本的規範,其他事情對他並沒有做過多的約束。
  • 打罵孩子,真的會讓孩子「聽話」嗎?
    能有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是很多家長的夙願。而能出生在一個願意聽孩子說話的家庭,那才是孩子莫大的幸運。我們在一開始就引入了一個矛盾:究竟是誰要聽誰的?問題先放到這裡,我們不妨先認識一下矛盾的主體,一方是家長,一方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