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喜歡聽話的孩子。為什麼?因為省心。成年人的世界那麼忙,每天的壓力那麼大,如果孩子讓人省心的話,確實可以給家長減輕不小的負擔。但是總是聽話的孩子,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太聽話的孩子,屬於被動配合型,主動學習的能力是比較弱的。這類孩子內驅力不夠,完成老師或者家長布置的任務後,極少去主動探索新的可能性,也不太會去冒險。成年後,走上工作崗位也極少會做到特別高的領導職位。因為大的領導職位都需要主動性,也要有一定的冒險精神。
太聽話的孩子,往往承受的來自外界的壓力會更大。因為他更在意外界的看法,所以對自己的要求可能會更高。這樣導致孩子內在的壓力會比普通的孩子要大。
我的一個同學,讀初中時跟我同班。是個女孩子,成績非常好。每次考試,我們倆總是一個第一,一個第二。她家裡的爸爸媽媽還有姑姑都是老師,對她要求比較嚴格,孩子自己也很聽話。後來因為考重點高中的之前,壓力太大,突然精神失常了。很多年後,我回到家鄉,發現她在鎮上開了一家小鋪,賣衣服。
如果當時家裡人對她的心理健康多一些關注,及時疏導,未來是打算出國深造的。家裡人連路都鋪好了。
所以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壓力太大,要及時關注。可以帶孩子唱唱歌,跳跳舞,做做遊戲,或者談談心。
對於生命力旺盛的孩子,強制孩子聽話更像是一把枷鎖。家長的控制欲望越強烈,孩子的內心可能越叛逆。這就好像樹苗在努力生長,園丁在想辦法扼制。要麼樹苗停止生長,要麼樹苗從旁邊冒出嫩芽。
做家長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的成長著想,但必須得承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有他自己的人生軌跡和人生目標。如果家長沒有給充分的空間,讓孩子去成長,那麼孩子內在的驅動力就很難被挖掘出來。
那麼這個內在的驅動力怎麼挖掘出來呢?
首先,承認孩子的感受,引導孩子用合適的方法自由表達。
第二,允許孩子在家裡有一定的話語權。
第三,家長適當放手,不需要處處主導。
第四,允許孩子犯錯。
人的一生,不僅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人生價值觀的不斷更新。人類的繁衍,既要有傳承,更要有創新和發展。家長的放手,就是在給孩子機會去突破,去嘗試,這樣才可能找到新的方向。
尤其是第四條。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犯錯。即使已經走過來的每一個成年人,現在也還在不斷地犯錯,又回到正軌。更何況是一個孩子?成年之前的犯錯,都是在為成長做準備。只是,家長需要讓孩子明白,犯了錯是要承受後果的。這不是懲罰,而是負責任。
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其實是我們家長一廂情願的想法,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撫養孩子的方法。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變成一個毫無創意,總是只會配合和取悅別人的人,那就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和自由吧。教育和撫養孩子不僅僅是聽話這麼簡單,它需要更多的智慧對孩子引導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