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不聽話時,可以花錢賄賂孩子嗎,答案真的很意外

2020-09-21 大眼睛媽咪

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後,便用不著藉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


孩子的習慣養成,需要一個時間的積累

在生活成長中的孩子是非常調皮的。相信這個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尤其是孩子在特別小的時候,因為孩子缺乏知識經驗的積累。很多事情行為中的孩子表現的會比較稚嫩,而且顯得比較呆萌。但是,很多孩子都有一個調皮期。這個時間段的孩子都有拆家的習慣。見什麼都想拆,見什麼都想裝卸。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有了想像力和創造力。

那麼如果真的到了這個時候,怎麼勸孩子都不聽話。很多孩子在生活中會表現的比較固執,有的時候,孩子對一個目標或一個事情的堅定性遠勝過一個大人。很多時候,孩子的心理和大人的心理出現逆反的心理。那就是當家長希望孩子成為的樣子,而孩子偏偏成為了另一個樣子。家長希望孩子做一件事情,而孩子偏偏選擇做另一件事情。那麼關於愛好的不同,孩子也會通過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人和事情。但是很多時候和家長想像的卻是恰恰相反。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處理問題的方式


這時候會有很多家長拿出自己家長的權利和權威對孩子進行教育。但並不是每個孩子在教育的時候都能進行順從和聽話。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表現出不聽話,表現出逆反的心理。那麼作為家長的您是不是想過要拿錢賄賂孩子呢?拿錢賄賂孩子,對孩子真的好嗎?這個行為我們應該支持嗎?相信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家長。因為在生長中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個情況,孩子出現很強烈的逆反心理。好像孩子就是你讓他幹什麼,他偏不幹什麼。

叛逆期的孩子,需要家長更多的耐心


你希望他成為的樣子,他反而不去做。這讓每個家長都感到頭疼。畢竟對於孩子,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不是靠打孩子就能解決的。而且很多家長也會擔心,因為打孩子會影響親子教育的過程。所以說,對孩子逆反心理的時候,家長是否可以拿錢賄賂孩子呢?將每個家長心裡都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案例★

小霞今年六歲了,因為小霞是家裡的獨生女。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對小霞也表現的比較寵愛。把所有的希望和所有的愛都給了小霞。但是到了這個年齡的小霞,很多時候不再對父母單一的聽從和順從。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想法。

有一次,小霞的父母給小霞報了一個輔導班,希望小霞在假期的時候能學到一些東西。小霞的父母給小霞交了輔導班的學費。後來,小霞的父母把這個事情告訴了小霞。父母以為小霞會表現的比較高興,但是事實恰恰相反。

孩子在正常過程中,其實更希望父母能徵求自己的意見,能說出自己的想法


小霞剛聽到的時候耷拉起他的小腦袋。嘟囔的嘴對媽媽說:「放假了我就要玩,為什麼要讓我去幫輔導班讓我去學習?我偏不去,偏不去。」小霞的媽媽聽到著急了,耐心的對小霞說:「報輔導班是為了你好,是為了讓你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才能,還不是為了你以後著想。想讓你以後過的更好,所以媽媽才花錢給你報了輔導班。很多其他家的孩子想上還不捨得上呢。」話剛一說完,小霞表現的不耐煩。眼中含著汪汪的淚,給媽媽說自己就是不去,堅持自己的想法。

相信在生活中很多家長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本來是為了孩子打算,本來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好像很多事情孩子並不領情。有的時候明明是對他好,對孩子來講好像比打他罵他還要嚴重。

很多時候為了孩子好,孩子不領情,有的時候父母不妨換一個方式給孩子說教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父母和孩子有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尤其是在孩子叛逆期的時候,孩子更多的性格表現和父母千差萬別。那麼如果真的遇到這樣的情況,是不是可以拿錢賄賂一下孩子呢?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也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分析處理。

1、父母為孩子好孩子沒有得到體諒

父母做一些事情,是為了讓孩子更好,也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但是您在實施的過程中沒有得到孩子的理解和認可。那麼這樣就和孩子明顯的達不到意見的統一。如果真的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通過花錢適當的賄賂孩子,但是不建議買昂貴的東西。

讓孩子去理解父母的苦心,更容易接受您對她的好


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零食或者小飾品進行賄賂孩子的思想。賄賂孩子只是為了讓孩子更能接受您的意見和想法。會錄的目的是為了不賄賂,是為了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養成自覺性。

2、父母和孩子在意見上有了分歧

孩子很多時候有了自己的主張,不願意單一的去聽從。很多父母為了孩子好的意見,孩子也不再單一的去接受父母的意見,而是更多了有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在孩子的平時溝通的情況下,有了意見的分歧,孩子對於事物的認定本身又比較固執,這時候會了讓孩子更好的接受自己的意見,建議家長可以適當的賄賂下孩子。讓孩子感覺父母對孩子做的一切都是為他好,也是為了讓她生活的更好。

和孩子意見分歧的時候,賄賂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接受,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更容易認可自己的意見


在賄賂孩子的同時,要對孩子細心的教導,就像給孩子買東西一樣,告訴孩子如果你不按照我說的做,回頭恐怕買零食的錢都沒有的。這樣是為了你以後更好的生活。

在賄賂的同時,讓孩子更好的理解你的想法,而不是讓孩子單一的去接受,這樣從孩子的心理更容易得到認可。

3、孩子一直溝通不了,父母學會適當的賄賂孩子,學會低頭

當然,這裡所說的讓父母學會低頭,不讓讓父母一味的去順從孩子去低頭,更多時候是因為和孩子在生活中溝通不暢,適當的對孩子服軟。也讓孩子心裡感覺自己也是一個大人,讓孩子慢慢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如果和孩子在生活中,一直有溝通不暢的行為,給孩子買點東西賄賂孩子。是為了先去討好孩子,讓孩子在心裡先接受您這個人,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您說的意見和想法。

父母要學會對孩子服軟,給孩子低頭,對孩子本來來講,也是一種心靈的賄賂


想讓一個人對您的想法達到認可,首先要讓孩子知道您這個人是可信的,讓孩子對您本身是沒有質疑的,這樣在很多意見溝通上,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溫暖寄語】:

生活中的孩子,在慢慢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自己的知識和性格形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出現叛逆,會有不順從父母的時候,父母需要給孩子更多的耐心,讓孩子對您這個人和您的意見有一個新的認識。這樣在後來的進程中,孩子才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您的想法和對孩子個人的意見。

賄賂孩子的目的是為了不賄賂,為了讓孩子接受自己對孩子的好的建議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今日話題:你們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你們拿錢賄賂過孩子嗎?讓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您嗎?歡迎討論。

大家好,我是大眼睛媽咪!

文章是原創文章,歡迎您的分享,喜歡點關注哦!願在育兒的路上伴您左右,與您共同見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晉江:只讓孩子「聽話」真的好嗎 專家:孩子不需要那麼聽話
    「聽話」是個主觀性非常強的詞。生活中,人們習慣用「聽話」來代指「非挑戰性的行為」,而用「不聽話」來代指所有給我們惹麻煩的行為。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要求孩子聽話。但是,只讓孩子「聽話」就真的好嗎?  這期親子課堂,特地邀請晉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諮詢師、晉江市龍僑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鄭雅雙分享為什麼要允許孩子「不聽話」,怎麼和孩子更好地相處。
  • 孩子是不是應該聽話?聽話的孩子就是優秀的嗎?
    在大多數教師和家長的心裡,聽話的孩子總是懂事讓人省心的。從小到大,我們聽的最多的就是:聽話,這都是為了你好。聽話的孩子大家才喜歡。你聽話,我們就給買你想要的禮物。你聽話,我就答應你帶你出去玩。那麼,聽話真的就是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準嗎?我的答案是:不!並不全是。
  • 你還在教孩子「聽話」嗎?為什麼不告訴孩子人生的真相呢?
    1 、傳統「聽話」教育,剝奪了孩子「為自己負責任」的意識和獨立思考的思辨能力。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家長、老師表揚孩子時,會誇他/她「聽話」。「真是個聽話的好孩子」、「這孩子真聽話」.....可是,我們有沒有思考過,「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嗎?
  • 聽話的孩子,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我們都喜歡聽話的孩子。為什麼?因為省心。成年人的世界那麼忙,每天的壓力那麼大,如果孩子讓人省心的話,確實可以給家長減輕不小的負擔。但是總是聽話的孩子,真的是你想要的嗎?這類孩子內驅力不夠,完成老師或者家長布置的任務後,極少去主動探索新的可能性,也不太會去冒險。成年後,走上工作崗位也極少會做到特別高的領導職位。因為大的領導職位都需要主動性,也要有一定的冒險精神。
  • 你的吼叫真的會讓孩子聽話嗎?
    不要讓孩子習慣你的吼叫,作為媽媽,在孩子不聽或者做錯事的時候,你有沒有衝著孩子吼叫過?我以前經常動不動就吼叫,以為這樣孩子就會聽你的。其實相反久而久之....相信很多媽媽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媽媽們的吼叫也一定起到了作用,孩子在你的一通吼叫後,變得聽話懂事,甚至會無條件地服從你的指揮。但是下一次呢?下一遇到這樣的情況後,孩子依舊不聽話,依舊會做錯事,依舊會在你的吼叫後變得聽話懂事嗎?
  • 「聽話的孩子」真的就是我們想要的嗎
    我們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追求的目標就是孩子聽話,好好吃飯 好好睡覺 好好學習,聽話 ,這個聽話是指聽家長的話,以家長的意願為導向,就在寫下這些字時,我剛對6歲的女兒說 「聽話,好孩子,快去洗刷.......」
  • 孩子不聽話時,你有和孩子好好溝通嗎?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要,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尤其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會採取「特殊」的方法來解決,這樣真能讓孩子乖乖聽話嗎?家長不妨試試以下幾個方法:1、 多與孩子溝通,避免責罵孩子當孩子不聽話時,千萬不要上來就教訓孩子,一定要先了解事情的起因,接下來就要耐得住性子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說出最真實的想法
  • 孩子不聽話時,這4種「懲罰」方式很管用,可以讓孩子乖乖投降
    分析當孩子初次被懲罰之後,父母會覺得很有效果,孩子好像更聽話了,但是孩子的內心服不服就另當別論了。其實,不管孩子的內心如何思考,但是孩子的內心肯定是有陰影的。現如今,很多父母都對孩子非常疼愛,由於年輕人的壓力大,所以孩子大部分都交給老人照顧。然而,老人最容易溺愛孩子,如果孩子被百般寵愛,那麼他們將來就會越來越不聽話,以自我為中心。
  • 你真的想要的是你的孩子聽話嗎?
    我們只是需要把孩子帶到身邊,輕輕的講一下就可以了,家長不必要自己高高在上的坐在那裡大吼,孩子是你的孩子,但是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在想就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就可以了,為何家長要給孩子貼一個這麼大的標籤呢,講孩子不聽話是不是範疇太大了,這頂帽子太大了。
  • 「乖巧聽話」的孩子真的不用操心嗎?
    這樣的孩子的確讓家長省心,但是,這樣的「乖巧聽話」真的是我們想要孩子成為的樣子麼?很多人羨慕地說,「馬伊琍教育的孩子真好,既聽話懂事又聰明優秀」,而馬伊琍也一直在自我反思:「自己對女兒愛馬是否管教太嚴格,使得女兒過分「懂事」,雖然成為了人人稱讚的乖孩子,卻連自己的心裡話都不敢表達」。
  • 如何教育不聽話的孩子?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經常有家長前來諮詢,說自己家的孩子太調皮搗蛋、太不聽話了,無論是磨破嘴皮子的說他,還是氣急了批評他打他,都沒效果,反而越來越反抗,越來越不聽話。很多家長都表示:講道理沒用,打罵沒用,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 孩子不聽話,數落孩子有用嗎?父母堅持3個原則,孩子會聽話
    「不說你知道嗎?」「不用你管!」「我管你還不對嗎?」「用不著!」「我跟你好好說話,你怎麼這態度?」孩子憤憤回房間了。孩子小時候很乖呀,只要聽到媽媽的要求,絕不含糊,立馬完美完成。但是長大以後,好像就變得不那麼聽話了,總想跟媽媽對著幹。真的是孩子長大變得不聽話了嗎?到底怎麼讓孩子「聽話」?孩子是越大越不聽話嗎?
  • 你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嗎?我寧願自己的孩子「調皮」些
    於是,在我們的腦海中,早已經形成這樣的觀念:聽話才是評價一個孩子是好是壞的標準;孩子最令人不滿意的時候就是不聽話的時候。在這樣的教育觀念影響下,我們也把「聽話」當成教育孩子的最重要標準。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並且想盡辦法,甚至使用高壓手段使孩子成為一個聽話的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和自己的孩子說:「聽話的孩子才是乖寶寶,媽媽就喜歡乖寶寶!」
  • 小孩子「不聽話」時父母可以這麼做
    面對孩子的不聽話,父母有時候會採用強勢的方式讓孩子服從,結果孩子更加不聽話。著名作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孩子:挑戰》中指出「不論什麼時候,當我們命令或者強迫孩子做事情,就會導致權力之爭。而解決權力之爭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放棄大人的專制、暴力,真心與孩子合作。」
  • 賄賂孩子可行嗎?!
    這種方法之所以被人類延續下來反覆使用,是因為它可以讓孩子迅速聽話起來,按照大人的指示行動。當然,大人在反覆使用這種方式時,有時也未意識到這些作為獎勵的食物與孩子均衡營養狀況明顯的衝突。有的父母,大概可能為了鼓勵孩子多吃點別的東西,然後如果你吃下......,你就可以吃......。
  • 當孩子不聽話時,可以試試用繪本故事引導
    現在的孩子,哪有不叛逆的?每個家庭幾乎只有一個孩子,多則兩個,每天五六個大人就圍繞著一個孩子轉,寵還來不及,那捨得打或者罵呀!有的甚至給個臉色或者說話語氣重一點,孩子就不開心了,覺得你對他不好。最主要的是現在的老人都溺愛孩子,對年輕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有時也不是很贊同,相信很多家庭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婆媳矛盾真的出現不少。有時明明都是為了孩子好,但由於方式不同,就會出現很大的分歧,甚至發生爭吵。我的兒子現在三歲了,從孩子出生我就全職在家,所以孩子基本是我帶大的,但也免不了有婆婆的參與。
  • 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孩子「聽話」,易成「庸才」
    但是聽話的孩子會比不聽話的孩子生活的更好嗎?前段時間網絡上有一個話題受到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叫做「當年那些聽話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其中點讚最多的一條評論是這麼寫的「不會拒絕別人,不會做選擇,討厭社交,希望被別人安排好,生活一點也不開心」。其實,孩子聽話不一定就會生活的好,而不聽話的孩子也不一定成為壞孩子。
  •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有用了嗎?
    >當孩子不聽話時,簡單粗暴的打一頓真的就會好嗎?通過上述喬納森的實驗我們知道了,溫柔的告誡遠比暴力的威脅有效,那為什麼在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許家長總是費盡口舌也毫無效果呢?這是因為家長的告誡方式是無效的。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孩子,簡單的&34;、&34;式的指令和成段大道理式的說教肯定是效果甚微的。
  • 我不!我不!我就不!孩子不聽話,媽媽怎麼辦?5招「搞定」不聽話的孩子!
    讓他上床睡覺,他偏不,還敲敲打打弄得吵吵鬧鬧的……作為媽媽,我真的很頭疼。魯老師這本書非常實用,比如如何和孩子溝通、如何和孩子合作、如何給孩子定規矩等等,讓孩子變得「乖」起來。——本書讀者遇到一個不聽話的孩子,媽媽會很頭疼。你說任何事,他偏不聽,甚至和你對著幹。如果放縱孩子,這對他以後的發展肯定極為不利,但是我也想不到好的方法。
  • 孩子該聽話還是不該聽話?
    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家裡有個聽話的孩子真的是燒高香了,我小時候,家裡的長輩說得最多的是:「孩子,乖,聽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諸如此類,所以受家庭教育影響,我基本算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到如今我也成為了母親,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時,我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成長,我覺得太聽話的孩子的背後缺乏的是開創精神,容易刻板,用我們的方言說就是不靈泛,缺乏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