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雲朵老師
有個朋友跟我說起女兒的事情,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上小學,小女兒不到兩歲。
她說大女兒自從有了妹妹,不像以前那樣聽話了,以前大女兒特別乖巧溫順,吃好吃的,去哪兒玩,想買什麼東西,很少提什麼要求,特別省心。
有了妹妹之後變化了,會提出自己想要滑板車,想要買什麼,有次為了出去玩,作業沒做完還騙大人說已經做完了。有時候1歲多的妹妹撕了她作業,她會大聲抗議、還揍她,有時候還跟大人頂嘴之類的,沒有以前好管了。
我聽了之後笑了,這些現象其實說明大女兒的內在力量增強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她敢於表達自己的需求,敢於維護自己的權益,開始變得鮮活了,這是一個正常孩子的狀態,發生這樣的變化,反而是個好事兒。
大部分中國人教育孩子的時候,說的最多的就是「乖,聽話」這樣的話了。很多家長,也把孩子乖和聽話當做自己的驕傲。看起來不乖不聽話的孩子,基本上就是家長的煩惱了。
很乖很聽話的孩子一定好嗎?從長遠的眼光和孩子一生的發展來看,我們一定要從小把孩子培養得很乖很聽話嗎?
一個小孩子,什麼時候都很乖,很少惹大人生氣。你說往東她往東,你說往西她往西,你給買的東西她就要,不給買的她就不要。生活中,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在學校裡,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對於家長和老師的要求,都是言聽計從。這樣的孩子,真的好嗎?
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發。
這是關於一個髮夾的故事:我小時候的家庭環境,屬於「嚴母慈父」的類型,我甚至有點怕媽媽,因為她在我哭的時候,會說「再哭就往你嘴裡塞辣椒麵」,所以在記憶中我都不太敢放聲大哭。
小朋友當然都是愛吃零食、喜歡漂亮衣服的,可是如果媽媽不給我買,我也不會主動要。
大概是小學時候,女孩子之間開始流行一種髮夾,那時候還沒有現在這麼多漂亮的款式,就是上面什麼也沒有,最簡單的那種。我覺得很漂亮,很想自己也有一個。
可是我從來也不敢給家裡說,一直等著媽媽能主動給我買。於是就一直也沒有等到。
白天實現不了的願望,晚上就會在夢裡出現。記不得有多少次,夢裡自己戴上了漂亮的髮夾,高興得快要飛上天了,可是夢醒了,依然是什麼都沒有。
整個小學階段,我也沒有擁有一隻屬於自己的、漂亮的髮夾。
現在回憶起這段來,其實是有點心疼自己的。當時的家庭條件,如果我強烈要求,家裡就買不起這麼一個髮夾嗎?當然不是。媽媽平時對我的教育就是女孩子不要跟別人比漂亮,穿得乾淨就行。
所以我不敢說自己想要一個髮夾的夢想,更不敢強烈要求,害怕一旦提出了要求被拒絕,就不是乖孩子了。
髮夾的事情是個小事,但是通過這件小事卻能看出很多問題。家人和我自己給自己貼了「乖孩子」的標籤,其實我的內心也是有渴望和需求的,只不過不敢表達而已。
這樣的思維模式跟隨了我很多年,無論是在學校生活還是在工作中,我幾乎沒有跟人起過正面衝突,有時候自己吃虧也不敢去抗爭。
甚至有時候對於自己應得的利益被傷害了也忍氣吞聲,在人際交往中被傷害了感情也選擇自己默默承受,內心也知道自己懦弱,但是卻無力改變。
我特別喜歡那種「彪悍」的女子,她們活得肆意、張揚、灑脫,敢於為自己爭取,敢於表達自己的需求,敢於直面衝突,敢於承擔後果,敢於追求自己喜歡的一切。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再也不要給自己「乖孩子」的標籤,再也不想體驗那種無數次夢中擁有髮夾,醒來卻空空如也的失落感,哪怕被拒絕,至少也曾經努力過啊!
看了上面的故事,你還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直乖乖聽話嗎?你有想過這樣的「乖孩子」未來會有怎麼樣的人生嗎?你還會為孩子開始不聽話了而感到煩惱嗎?
PS:諮詢更多育兒問題歡迎留言哦,我們將抽選出一些經典問題,由雲朵老師親自給大家解答!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