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聽話的乖孩子嗎?

2020-08-15 雲朵親子教育


文/雲朵老師

有個朋友跟我說起女兒的事情,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上小學,小女兒不到兩歲。

她說大女兒自從有了妹妹,不像以前那樣聽話了,以前大女兒特別乖巧溫順,吃好吃的,去哪兒玩,想買什麼東西,很少提什麼要求,特別省心。

有了妹妹之後變化了,會提出自己想要滑板車,想要買什麼,有次為了出去玩,作業沒做完還騙大人說已經做完了。有時候1歲多的妹妹撕了她作業,她會大聲抗議、還揍她,有時候還跟大人頂嘴之類的,沒有以前好管了。

我聽了之後笑了,這些現象其實說明大女兒的內在力量增強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她敢於表達自己的需求,敢於維護自己的權益,開始變得鮮活了,這是一個正常孩子的狀態,發生這樣的變化,反而是個好事兒。

大部分中國人教育孩子的時候,說的最多的就是「乖,聽話」這樣的話了。很多家長,也把孩子乖和聽話當做自己的驕傲。看起來不乖不聽話的孩子,基本上就是家長的煩惱了。

很乖很聽話的孩子一定好嗎?從長遠的眼光和孩子一生的發展來看,我們一定要從小把孩子培養得很乖很聽話嗎?

一個小孩子,什麼時候都很乖,很少惹大人生氣。你說往東她往東,你說往西她往西,你給買的東西她就要,不給買的她就不要。生活中,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在學校裡,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對於家長和老師的要求,都是言聽計從。這樣的孩子,真的好嗎?

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發。

這是關於一個髮夾的故事:我小時候的家庭環境,屬於「嚴母慈父」的類型,我甚至有點怕媽媽,因為她在我哭的時候,會說「再哭就往你嘴裡塞辣椒麵」,所以在記憶中我都不太敢放聲大哭。

小朋友當然都是愛吃零食、喜歡漂亮衣服的,可是如果媽媽不給我買,我也不會主動要。

大概是小學時候,女孩子之間開始流行一種髮夾,那時候還沒有現在這麼多漂亮的款式,就是上面什麼也沒有,最簡單的那種。我覺得很漂亮,很想自己也有一個。

可是我從來也不敢給家裡說,一直等著媽媽能主動給我買。於是就一直也沒有等到。

白天實現不了的願望,晚上就會在夢裡出現。記不得有多少次,夢裡自己戴上了漂亮的髮夾,高興得快要飛上天了,可是夢醒了,依然是什麼都沒有。

整個小學階段,我也沒有擁有一隻屬於自己的、漂亮的髮夾。

現在回憶起這段來,其實是有點心疼自己的。當時的家庭條件,如果我強烈要求,家裡就買不起這麼一個髮夾嗎?當然不是。媽媽平時對我的教育就是女孩子不要跟別人比漂亮,穿得乾淨就行。

所以我不敢說自己想要一個髮夾的夢想,更不敢強烈要求,害怕一旦提出了要求被拒絕,就不是乖孩子了。

髮夾的事情是個小事,但是通過這件小事卻能看出很多問題。家人和我自己給自己貼了「乖孩子」的標籤,其實我的內心也是有渴望和需求的,只不過不敢表達而已。

這樣的思維模式跟隨了我很多年,無論是在學校生活還是在工作中,我幾乎沒有跟人起過正面衝突,有時候自己吃虧也不敢去抗爭。

甚至有時候對於自己應得的利益被傷害了也忍氣吞聲,在人際交往中被傷害了感情也選擇自己默默承受,內心也知道自己懦弱,但是卻無力改變。

我特別喜歡那種「彪悍」的女子,她們活得肆意、張揚、灑脫,敢於為自己爭取,敢於表達自己的需求,敢於直面衝突,敢於承擔後果,敢於追求自己喜歡的一切。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再也不要給自己「乖孩子」的標籤,再也不想體驗那種無數次夢中擁有髮夾,醒來卻空空如也的失落感,哪怕被拒絕,至少也曾經努力過啊!

看了上面的故事,你還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直乖乖聽話嗎?你有想過這樣的「乖孩子」未來會有怎麼樣的人生嗎?你還會為孩子開始不聽話了而感到煩惱嗎?

PS:諮詢更多育兒問題歡迎留言哦,我們將抽選出一些經典問題,由雲朵老師親自給大家解答!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刪除!]

相關焦點

  • 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到底好不好?
    「聽話」一詞似乎是眾多父母檢驗孩子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但是,眾多研究都表明,一個從小很聽話的乖孩子將來並不一定就能如父母希望的那般優秀,反而小時候不那麼順從、聽話的孩子,長大後能夠獨當一面的概率更高一些。 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一項實驗,針對2~5歲的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進行追蹤觀察,一直到青年期。
  • 父母都喜歡的乖孩子真的好嗎?不乖孩子家長學會引導,更容易成功
    對於乖孩子可以得到大人更多的寵愛,而且家長通常非常喜歡這樣的孩子。可是乖孩子長大之後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嗎?鄰居家的孩子年紀比我小一些,我們也算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髮小。那時候我媽總是誇鄰居家孩子聽話,而且總是把他家孩子當作我成長的榜樣。大家都以為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一定會孝順父母,可是事實恰恰相反。
  • 父母把孩子養成「乖孩子」就成功了嗎?
    父母,把孩子培養成聽話的「乖孩子」,是成全了自己的控制欲,卻毒害了孩子!您是否同意這個說法?有不滿,敢於表達;被欺負,敢於反抗。這樣的孩子,在家庭中會讓父母感覺無法控制,甚至會產生挫敗感,從而生出勝負心,總是企圖在各方面贏了孩子。只要孩子稍微犯了錯,就會用打擊的話說:「誰讓你不聽我話的,活該!」
  • 深度思考:你是乖孩子嗎?「乖孩子」是教育下的悲劇嗎?
    寫在前面對於大家來說,什麼樣的孩子是乖孩子呢?有的小夥伴可能會說乖孩子就是那些安安靜靜的呆著,對於父母禁止的事兒絕對不會去做,平時也不怎麼讓父母操心的孩子。可是這樣的孩子真的就是乖孩子嗎?如果對於家長和社會公眾來說這樣的孩子就是乖孩子的話,那麼他們無疑是中國式教育產生的悲劇。所謂的「乖孩子」通過很多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西方的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當中更注重實踐,也就是說不管是什麼事情都要讓孩子自己親身體會這才知道什麼事情是可以做,而什麼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 你還在進行「乖孩子」教育嗎?不「乖」的孩子,往往能走得更遠
    很多情況下,在家長無法用自己的命令使孩子停止動作的時候,就會搬出「乖小孩」這個詞,「寶寶,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只有乖小孩才有糖吃哦...」小孩子感知世界,會通過各種各樣、自由自在的方式去看、去聽、去觸摸,但往往在家長對孩子的行為不滿意的時候,就會給孩子貼上「不乖」的標籤。
  • 據說成功的人大多不是乖寶寶,你還在強迫孩子聽話嗎?
    他們小時候根本不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調皮搗蛋是最能夠形容他們的。再看看那些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大多平凡,沒有太大的人生經歷。乖孩子都有哪些相似的特質呢?一、沒主見在父母身邊聽話懂事的寶寶一直會受到整個大家族的讚賞和喜愛,父母也經常以此為豪。
  • 「乖孩子」式的教育,也在傷害孩子的內心
    但是很多情況下,當使出渾身解數也沒法讓孩子聽話時,家長就開始搬出「乖小孩」的論調,苦口婆心的開唱:「孩子,孩子,為啥你這麼不聽話,乖乖,要真心悔改,媽媽才會給你買好吃的,帶你去好玩兒的地方……」但是培養一個「乖孩子」真的好嗎?這些「不可以」真的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真的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嗎?其實早有醫學專家說過,乖孩子心理問題太過隱蔽,他們往往更需要親情的呵護和有效的親子溝通。
  • 孩子聽話,家長就喜歡?請讓孩子無憂無慮的成長
    寶貝,你要聽話,你要做個乖孩子,乖孩子才是爸爸媽媽的「好寶貝「,才會給你買好吃的,才會帶你去好玩的地方…… 當孩子的行為違背家長意願的時候,就會給孩子貼上「不乖」的標籤 但是培養一個「乖孩子」真的好嗎?這些「不可以」真的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真的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嗎?
  • 乖孩子真的乖嗎?注意「乖孩子」也可能有討好的心理,是假乖
    很多父母都喜歡乖孩子,因為他們順從、聽話。但就是這些眾人眼中的「乖孩子」,常常會做出一些讓大人們始料不及的舉動,比如:乖孩子平時很聽話,但遇到父母的批評後,就在家裡不吃不喝,甚至離家出走或出現一些心理問題。這些孩子之所以成為問題「乖孩子」,與父母的教育及所處的環境有著根本的聯繫。 在孩子未成年這個階段,他主要是在家庭這個大環境下生活學習。所以,家庭對學生的要求和期望在很大程度上都影響著孩子努力的方向。
  • 邦元英語:乖孩子≠好孩子,別讓「乖」束縛了你的孩子!
    「你家的寶寶乖嗎?」「我家寶寶乖得很哩」「寶寶可乖!讓他不亂動就不亂動」「哎呀別提了,整個兒一熊孩子」「寶寶成天不省心,我都頭疼!」乖孩子一直都是家長口中的香餑餑,而熊孩子們「遭人嫌」。家長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多麼聽話、多麼懂事」,在我們的認知裡也把聽話和懂事作為一個優秀孩子的專有名詞,然而事實真的這樣嗎?那些聽話懂事的「乖」孩子到最後成了優秀的人?
  • 做一個乖孩子好不好?
    做一個乖孩子好不好?曾經有位媽媽留言,我的孩子平時很乖,說幼兒園是非常順利,不哭不鬧,但是一兩周後卻出現了愛打人半夜哭醒了問題,為什麼?我直截了當的說,與其說你的孩子聽話乖巧,不如說你的孩子沒有安全感,沒人願意去幼兒園,因為三歲的孩子還不明白為什麼去幼兒園,因為去幼兒園就是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 別讓自己的孩子輸在「做一個乖孩子」的路上
    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一個「乖孩子」往往是大人引以為傲的一個成功作品,這個尺度也只是父母主觀判斷得來的結果。 在強大的控制欲面前,「乖孩子」被當成了好孩子。事實真的是這樣嗎?1.
  • 那些小時候「聽話」的孩子,現在後悔了嗎?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用是否聽話,來衡量孩子的好壞。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家裡聽爸爸媽媽的話,就連懲罰孩子的時候也經常會說「不聽話就把你怎麼怎麼樣」。家長們在馬路上碰面,誇獎對方孩子也都是「你家孩子真乖……」受大人影響,孩子從小就知道,「聽話」的孩子大人喜歡
  • 你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嗎?我寧願自己的孩子「調皮」些
    於是,在我們的腦海中,早已經形成這樣的觀念:聽話才是評價一個孩子是好是壞的標準;孩子最令人不滿意的時候就是不聽話的時候。在這樣的教育觀念影響下,我們也把「聽話」當成教育孩子的最重要標準。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並且想盡辦法,甚至使用高壓手段使孩子成為一個聽話的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和自己的孩子說:「聽話的孩子才是乖寶寶,媽媽就喜歡乖寶寶!」
  • 人人稱道的「乖孩子」,其實更容易吃虧,父母別傻傻地引以為傲了
    文/育兒女神Miss劉(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許多家長批評自家孩子時總說「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能不能學乖一點?」這樣說來,聽話、乖巧似乎是家長眼中孩子應具備的特質。家長們都希望自家孩子乖巧聽話,但他們往往忽略了這背後的「隱患」。
  • 孩子的「不聽話」可能只是他想「聽自己的話」
    媽媽經常表揚我「你真聽話,你真乖」,也經常批評我「你怎麼這麼不聽話,看別人家的孩子真是可愛」,在學校問的老師的第一句話是「今天我家孩子在學校聽話嗎」?媽媽我想說:我不想做個乖孩子。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是乖巧懂事聽話,不讓操心。乖孩子自己的想法是什麼呢?我乖,父母就高興,所以我要壓抑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情緒,努力做個乖孩子,讓父母開心,讓父母喜歡我。
  • 我是不想再做乖孩子!
    大學沒怎麼學習本專業的知識,臨近考試,抗拒看書,心情低沉一個多月了,不怎麼笑,覺得自己沒有走自己喜歡的道路,沒辦法成為想成為的人了。時常會覺得不安,覺得考不上證了,身邊的朋友會逐漸離開自己,會被別人瞧不起,會失去所有珍貴的東西了。我該怎麼辦啊?
  • 我不想再做乖孩子
    大學沒怎麼學習本專業的知識,臨近考試,抗拒看書,心情低沉一個多月了,不怎麼笑,覺得自己沒有走自己喜歡的道路,沒辦法成為想成為的人了。時常會覺得不安,覺得考不上證了,身邊的朋友會逐漸離開自己,會被別人瞧不起,會失去所有珍貴的東西了。我該怎麼辦啊?
  • 我有多討厭做一個「乖孩子」:好人當久了,容不得變壞一點點
    那時候,我天真地以為,原來聽話就可以受到所有人的喜歡啊。後來的我,就這麼聽話地長大了。討好型人格的人在成長過程中總是被告訴,這是應該做的,你只有這樣做才會被人喜歡。後來,形成了條件反射,特別害怕做一點點「不聽話」的事情,就不被別人喜歡了。仿佛自己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喜歡和認同而活著的。正所謂「冠軍拿的次數越多,就越害怕失敗。」在別人請求幫助時,乖孩子肯定會想方設法完成。甚至不惜花費巨大的代價。
  • 「乖孩子」的悲劇人生
    前兩天,一位遠房親戚來找我,她面有難色:那個,聽說你學了些心理學,和你表弟聊聊吧。他最近失業了,心情總是不太好。這位表弟,我是知道的。小時候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他人生沿著重點中學,重點大學,重點大學,研究生保送順利地發展。上一次聽說他還是三年前,他那時剛進了藏龍臥虎的投行,一個月薪水頂我大半年。三年間,這「別人家」的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