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思考:你是乖孩子嗎?「乖孩子」是教育下的悲劇嗎?
寫在前面對於大家來說,什麼樣的孩子是乖孩子呢?有的小夥伴可能會說乖孩子就是那些安安靜靜的呆著,對於父母禁止的事兒絕對不會去做,平時也不怎麼讓父母操心的孩子。可是這樣的孩子真的就是乖孩子嗎?如果對於家長和社會公眾來說這樣的孩子就是乖孩子的話,那麼他們無疑是中國式教育產生的悲劇。所謂的「乖孩子」通過很多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西方的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當中更注重實踐,也就是說不管是什麼事情都要讓孩子自己親身體會這才知道什麼事情是可以做,而什麼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
父母都喜歡的乖孩子真的好嗎?不乖孩子家長學會引導,更容易成功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時常存在一個誤區:「我想讓我家孩子變得更乖。」對於乖孩子可以得到大人更多的寵愛,而且家長通常非常喜歡這樣的孩子。可是乖孩子長大之後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嗎?鄰居家的孩子年紀比我小一些,我們也算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髮小。那時候我媽總是誇鄰居家孩子聽話,而且總是把他家孩子當作我成長的榜樣。
-
據說成功的人大多不是乖寶寶,你還在強迫孩子聽話嗎?
有人曾經做過一個研究,大多數成功的人都有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童年。他們小時候根本不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調皮搗蛋是最能夠形容他們的。再看看那些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大多平凡,沒有太大的人生經歷。乖孩子都有哪些相似的特質呢?
-
人人稱道的「乖孩子」,其實更容易吃虧,父母別傻傻地引以為傲了
孩子養成這樣的「討好型」人格,總是讓父母既心疼又憤恨。父母一邊質問孩子「為什麼這麼傻」一邊情不自禁地希望他們的壓力小一點。其實,孩子「討好型」人格的養成並非偶然,與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無關係。教育孩子「乖巧懂事」固然沒錯,但也要注重方式方法。
-
別讓自己的孩子輸在「做一個乖孩子」的路上
一個「乖孩子」往往是大人引以為傲的一個成功作品,這個尺度也只是父母主觀判斷得來的結果。 在強大的控制欲面前,「乖孩子」被當成了好孩子。事實真的是這樣嗎?1.「乖孩子」模式,做到不等於做對 我是不是永遠都做不到讓你滿意呢?
-
馬雲談教育:乖孩子情商不太高,調皮的孩子才更容易成功
馬雲作為一個企業家,他是成功的。但是他的身份卻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家;他還是一位教育家,他曾經給孩子們上過課,批改過作業。再加上每年阿里巴巴要招收幾萬年輕人,想必馬雲在教育方面很有發言權,也懂得如何教育出一個高情商,更容易成功的孩子。
-
毀掉孩子的正是大家所希望的乖孩子式教育,你還在追求嗎?
相信沒有父母不喜歡乖小孩,乖小孩意味著不用擔心孩子成績的好壞,是否會叛逆。家長一直都在追求自己的孩子成為乖孩子,以便能讓自己省省心。可我們所追求的乖孩子式教育對孩子而言真的是好事嗎?並不是,乖孩子大多都會因為長期對父母的唯唯諾諾而變得沒有主見,完全按照父母的安排行事,缺乏自信,喪失否定的能力,將來到了社會上也是難以被接受,所以,我們還要繼續要求孩子乖嗎?真的愛孩子就用下面這三種方式去教育孩子吧!第一: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主思想先說乖孩子吧!
-
「乖孩子」就不會被欺負嗎?不惹事、多謙讓,孩子應該「不好惹」
在中國家長的觀念裡,好孩子最基本的一點特質就是「乖」。在大部分中國家長的教育理念中,自己應該對孩子具有很大程度的掌控,一個願意聽話,願意被掌握的孩子就是乖孩子,孩子乖說明願意聽從家長給的安排,自然滿足了家長的「為你好」心理。
-
乖孩子往往都是「討好型」人格,一輩子不舒心,父母難辭其咎
文/孕媽咪(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生活中,大家都喜歡聽大人話的乖孩子,但這種孩子長大後或許並不幸福,這是因為乖巧的孩子多數都是「討好型」人格,為人處世懂事、得體都是表象,在他們內心裡失去了自己的主觀判斷
-
當『乖孩子』遇上『熊爸媽』:乖孩子該如何應對?
在正統的思想中,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在固定的印象中,只有調皮搗蛋的『熊孩子』和無可奈何的『乖爸媽』。然而,《道德經》有雲,「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所以,既然有『熊孩子』,那必然有『乖孩子』;既然有『乖爸媽』,那必然有『熊爸媽』。當『乖孩子』遇上『熊爸媽』,又該如何應對呢?
-
不要培養乖孩子
想想自己的成長經歷再想想身邊比較熟悉的一些人的成長經歷告訴自己不要再做乖孩子 不要培養自己的孩子做乖孩子唉 真的是後背發涼我半輩子做父母的乖孩子也沒見父母多尊重多信任我我失去自我不知道自己是誰 想要什麼我又在哪裡半生糾結 蹉跎歲月想想表妹永遠都在做乖孩子
-
邦元英語:乖孩子≠好孩子,別讓「乖」束縛了你的孩子!
乖孩子一直都是家長口中的香餑餑,而熊孩子們「遭人嫌」。家長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多麼聽話、多麼懂事」,在我們的認知裡也把聽話和懂事作為一個優秀孩子的專有名詞,然而事實真的這樣嗎?那些聽話懂事的「乖」孩子到最後成了優秀的人?
-
孩子懂事是好事?不一定!乖孩子往往易得一種「病」
很難想像在這樣的最高學府的天之驕子會存在這樣的情況,但越來越多的真實事例告訴我們,乖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源頭,其實在父母身上。父母在孩子面前都習慣於保持一定的權威感 ,你聽話我才會愛你,這是《快樂大本營》兒童特輯裡面孩子們最討厭的話之一,這種做法剝奪了孩子的基本認知,使得他在父母的框架下壓抑生長,自然會有過載的時候。
-
「乖孩子」式的教育,也在傷害孩子的內心
他們會頻繁的給孩子說「不可以這個」,「不可以那個」,總之,一切違反成人世界思維的事情都貌似不可以。但是培養一個「乖孩子」真的好嗎?這些「不可以」真的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真的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嗎?不可以重要(在孩子完成任務的時候,父母只是很冷淡的一句「嗯」,沒有誇獎鼓勵的話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可以成為重要的人」)。
-
《可怕的乖孩子》讀後讓我很感觸
【以一個孩子的口吻寫一篇文章】每一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是獨立的,我們是個體,都有不同的性格,都有自我個性,希望爸爸媽媽們不要刻意去培養你們想要的,你們認為理想的孩子暑假裡我讀了《可怕的乖孩子》這本小說,起初是因為給它的題目所吸引,看著題目腦海裡有個問號,什麼書?還是「可怕的乖孩子」,既然「乖」,又怎麼會又是可怕的?懷著重重的問號打開書的第一頁。我被裡面的情節吸引了,看得愛不惜手。真的是一個又一個的驚險。《可怕的乖孩子》是2019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加] 凱薩琳·奧斯汀。是一本科幻小說。
-
乖孩子就是好孩子?娃太聽話才是父母的失敗,3點壞處不得不考慮
在這個世界上最關心孩子的無疑是孩子的父母,他們花費所有的心血來教育孩子,此時正確的教育方式顯得尤為重要。有的父母以培養出非常孝順聽話的孩子而驕傲自豪,但是據研究表明一味聽話的孩子不易於取得生活和事業上的成功,他們的孝順和聽話是他們前進道路上的一大阻力,有時候並不那麼聽話的孩子容易取得成功和進步。
-
乖孩子,真的不需要關注嗎?
他們不用我們老師過多的操心,典型的「乖孩子」。 你看,別的孩子都爭先恐後地擠到我面前,大聲嚷著「老師,我要,我要布娃娃」「老師,我要汽車」「我要小飛機」……唯獨這樣的孩子安靜地坐在位置上,眼巴巴地看著老師。「你要玩玩具嗎?」「要」他會輕輕地說。「你想玩什麼?」無語,他就會指指娃娃。平時沉默寡言,不能用流暢的語言與別人交流,對話通常是被動的一問一答或不答,其行為表現為明顯的交往退縮。
-
你還在進行「乖孩子」教育嗎?不「乖」的孩子,往往能走得更遠
但是我們想要的就是培養出一個事事聽話的「乖孩子」嗎?這樣真的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嗎?聽有關兒童教育的醫學專家說過,乖孩子往往心理問題會更隱蔽,他們會更需要親情的呵護和有效的親子溝通。我們可以看到「乖孩子」長大後一般都有著兩個特點:獨立動手能力差為什麼乖小孩在長大後的獨立動手能力會更差呢?因為他們走著一條父母們走過的路,幾乎和複製粘貼無異,過著大家都認同的理想生活,唯獨忘記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
乖孩子真的乖嗎?注意「乖孩子」也可能有討好的心理,是假乖
但就是這些眾人眼中的「乖孩子」,常常會做出一些讓大人們始料不及的舉動,比如:乖孩子平時很聽話,但遇到父母的批評後,就在家裡不吃不喝,甚至離家出走或出現一些心理問題。這些孩子之所以成為問題「乖孩子」,與父母的教育及所處的環境有著根本的聯繫。 在孩子未成年這個階段,他主要是在家庭這個大環境下生活學習。所以,家庭對學生的要求和期望在很大程度上都影響著孩子努力的方向。
-
乖孩子可能並不快樂:希望父母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
1我一直是個很聽話的乖孩子,學習成績優秀,不和長輩頂嘴,聽從父母的安排,一切按部就班,兢兢業業。父母是滿意我的,每次和鄰居親朋談起我時總會誇讚我一番,說我聽話懂事不讓父母操心,然後在別人羨慕的眼光中露出極其驕傲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