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就不會被欺負嗎?不惹事、多謙讓,孩子應該「不好惹」

2020-08-10 教育思享

在中國家長的觀念裡,好孩子最基本的一點特質就是「乖」。

在大部分中國家長的教育理念中,自己應該對孩子具有很大程度的掌控,一個願意聽話,願意被掌握的孩子就是乖孩子,孩子乖說明願意聽從家長給的安排,自然滿足了家長的「為你好」心理。然而,這樣的乖孩子在今後的成長和發展中真的會順利麼,這種習慣性言聽計從的性格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我想這些家長是沒有想過的。

最近《三十而已》,《二十不惑》這兩部劇正在大火熱播,很多年輕人也打趣道「別人的三十而已,二十不惑,我在這中間困惑不已」,其中《二十不惑》中一名叫做姜小果的角色,展現了一個「不聽話的孩子」的獨特魅力。

在被劇中角色欺負後,她會盡力為自己發聲,不會因為自己的弱勢而忍辱負重;在別人借錢不還時,也沒有礙於情面而讓自己吃虧;即使周遭不了解情況的人對她有所誤解,她也能堅持己見,不讓自己受委屈。後續的很多情節,也塑造出了她不討好、不迎合、敢拒絕、不甘受人欺負的形象,為了自身的合理合法的利益不願讓步。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一部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中的主人公,與姜小果的形象截然相反,女主在與身邊人相處時,不斷地迎合其他人的要求,絲毫沒有為自己著想的主見,即使心裡不願意不開心,也不願表露、不拒絕、不反抗,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但其實已經違背了自己的真實意願,這樣的人生過得並不能如意。

然而女主這只是面對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如果面對的是職場中的是非對錯,那對她的傷害可不單單是心情失落這麼簡單,同理,中國家長平常教導孩子要乖要聽話,不要惹事,要多謙讓,長此以往很容易發展成這樣的性格,乃至於孩子在面對校園中的惡劣事件時,更多地選擇了忍氣吞聲。

所以,教育孩子時,可以不讓孩子那麼乖,相反,父母應該教育孩子讓自己不那麼「好惹」。

首先,就是讓孩子學會說「不」。

太乖的孩子很容易演變成「討好型人格」,討好並不一定是刻意為之,但是他會更容易因為別人的稱讚和認可而去做一些並不情願的事情。甚至有的時候在完成某些事情的時候,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就是因為不好意思辜負別人的期待而應承下來,慢慢地成為了老好人,順從者。當你覺得別人也會將心比心的時候,往往得不到相應的回應。

所以盡力說不,對自己並不情願也並沒有把握的事情,可以教會孩子去說「不」,但這個不只是單純地拒絕,而是要以取悅自己為前提,然後再想著去取悅別人。

再者,就是養成自己的獨立人格和主見。

無論是做人做事,都應該有自己心中的一個標杆,一個底線,一個獨立而又有趣的人比習慣迎合別人的人更加具有人格魅力,雖然我們說現如今的社會和各方環境都充斥著人情與世故,但丟掉了原則,一味的退讓與忍耐換來的,其實只有他人的得寸進尺。

在某種程度上,一個人的人格尊嚴是無價的,所以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在常理和法律的邊界內,儘量守好自己的底線。

「乖孩子」就不會被欺負嗎?不惹事、多謙讓,孩子應該「不好惹」。

父母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傳達這樣的思想,最重要的是給孩子一個精神依託,無論是被欺負還是被壓迫,父母都在背後堅定的支持孩子。遇到事情,要有理有據分析情況,做好應對不要只是簡單地勸解孩子。

學會退讓,或許能讓孩子少受傷,但學會堅強與反抗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更長。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害怕孩子被欺負,就從小培養他「不好惹」的實力
    」我們很詫異,一屋子大人說不出話來。我們突然意識到,孩子被欺負這個問題,真不是說小孩子的事情,好解決那麼簡單,一句打回去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也有可能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但是不打回去,也不能變成軟柿子被人捏啊,到底應該怎麼辦?
  • 犯罪心理學專家:不想孩子被欺負,要從小培養他「不好惹」的能力
    從根本上是要培養孩子「不好惹」的能力,才不會縱容霸凌者!一、勇敢說「不」,維護自己的權利不要怕他,因為他也在怕你。勇敢說「不」是孩子應該培養的第一個「不好惹」的本事。普魯塔克曾經說過:「如果整個世界是公正的話,勇氣就沒有必要存在了」。
  • 孩子被打,應該打回去嗎?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還擊的智慧」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的寶,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孩子的打架事件,當孩子被打了,應該打回去嗎?父母正確的處理方式,將影響孩子一生。所以父母一定要教孩子正確的「還擊」。我們先來看看一般的父母常用的幾種處理方式,你認同嗎?第一種,教孩子一味的忍讓。
  • 保護孩子不受欺負,從把他養得「不好惹」開始,現實如此
    如何才能保護我們的孩子不受欺負?我的答案是,從把他養得「不好惹」開始。記得我在一場兒童保護主題的普法演講中,聽到一位刑警說,他接觸過很多犯罪分子,發現那些犯罪分子在選目標對象的時候,一定不會去碰那些不好惹的「硬骨頭」,那些看起來乖巧軟弱的人才是他們下手的對象。
  • 孩子被人猛踹不敢反抗,我們的孩子被欺負時為什麼這麼乖?
    01聽話的好孩子,接受了怎樣的教育這樣的一個視頻,大家應該還記得:南京地鐵3號線,一個中年男子上車為老人讓座後,質問座位上的未成年為什麼不給自己讓座,一邊叫囂「我比你大」,一邊用腳猛踹孩子的胸口對於孩子來說,「聽話」意味著很多事情只要按父母意思照做,根本不需要思考,久而久之,孩子會養成凡事都依賴別人的習慣,沒有主見,更不敢惹事讓父母不開心。但更多的「好孩子」只是表面很聽話,內心和父母有著很大的隔閡。在家聽話,在外被欺負時,因為害怕成為「壞孩子」,不敢惹事,更不敢告訴父母。
  • 犯罪心理學專家:不想孩子被欺負,要從小培養他「不好惹」的能力
    孩子上幼兒園以後,會遇到很多讓家長措手不及的問題,比如:有一天我兒子突然回來跟我說:「媽媽,有個小朋友打我了,怎麼辦?我順嘴就說了一句:「那你就打回去啊?」他又說:「那他打我更用力怎麼辦」?問完我這個問題,我瞬間語塞。我發現,面對孩子被欺負這件事兒,僅僅用一句「打回去」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 孩子被欺負,只教他「打回去」不是辦法,你更應該做好這四點
    很多孩子就是覺得忍一時風平浪靜,漸漸忍得誰都想欺負一把,繼而造成了心理上一輩子的陰影,而有的孩子忍無可忍,最終做出了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可是教育孩子「打回去」真的有效果嗎?可以避免孩子再次被欺負嗎?
  • 孩子被人欺負挨了打怎麼辦?心理學專家:一定要讓他打回去!
    語言暴力轉變為肢體衝突、死亡威脅,越來越多認識、不認識她的人加入「屠夫」的戰隊。 不想讓孩子做那個一直被欺負的小孩,父母首先要培養孩子不好惹的氣質——敢於說「不」!打回去! 孩子被打不還手的危害 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心頭肉,上學後孩子的教育問題,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一方面擔心孩子在學校惹事,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被欺負。
  • 《三十而已》顧佳打人:孩子被欺負,家長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晨媽覺得要「教訓」回去,但所謂的教訓並不是建立在,大人幫孩子打回去的基礎上,而是要多方面考慮問題的解決辦法。界定孩子被欺負的性質。慶幸的是,通過每一次與小朋友的摩擦,蛋蛋在交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急性子的他開始懂得多表達、多溝通了。由此可見,比起幫孩子出頭打回去,教會他們解決問題才能更有益於他們避免更多類似的爭端。教會孩子勇敢「說不」。
  • 孩子被霸凌欺負怎麼辦?這3條育兒策略,培養小孩「不好惹」能力
    其實作為家長,面對孩子被欺負這問題上,用「打回去」其實無法解決問題,可如果選擇退縮,萬事忍耐、甚至不當回事,小孩無法做到像大人一樣忍讓,能屈能伸,反而會把這樣的退縮做法當成正確,被欺負了也不反抗,慢慢的性格也會變得軟弱,如軟柿子般隨意被揉捏,也不會吭聲。
  • 秦昊因女兒被欺負落淚:如果你有女兒,一定教她「不好惹」
    你跟老師說,回來孩子也還是受欺負。第二天跟老師說、跟家長說,回來還是受欺負。那你該怎麼辦?難道只能轉學嗎?」可若是躲不開呢?三觀太正的家長,的確會教出更有教養的好孩子。但那些被欺負後不懂反擊的孩子,往往都是善良、包容、大度的好孩子。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家長應該採取的措施
    孩子放學回家,告訴父母,自己在學校被欺負了,家長這時候應該怎麼做呢?幫孩子打回去?還是報告學校?那萬一在校外又被欺負了怎麼辦?校園欺凌或是社會小混混惹是生非都是現在常有的現象,孩子一個人上學的時候有可能就會遇到這樣的事情,那該如何處理呢?幾種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 我家孩子愛好和平但總被欺負,爸爸媽媽試試這幾招
    是應該告訴他我們要和對方講道理,但是又怕小孩不講道理更加被欺負?教他打回去,又怕之後養成他只會用武力解決的習慣?不光是孩子,就是大人,我們也有天性就是溫和怕事的人。,我天生就是和平愛好主義者啊,直到現在出現了衝突,我還是會不自覺的後退,這難道是我們的錯嗎?
  • 在幼兒園容易被欺負的孩子有這3個特點,告訴孩子不惹事也別怕事
    至於說孩子被欺負,一般都是因為我們的孩子有了以下這些特質:這三類孩子容易被欺負1、內向膽小一般來說,內向的孩子相對外向的孩子不善於表達,在幼兒園他們找到朋友要相對困難一些,而且這些孩子不愛說話,即使被欺負了也不會表達出來,更不要說打人,和被打之後還手了。
  • 我不喜歡做一個「乖孩子」,也不希望媽媽做一個「好媽媽」
    成功的媽媽都是一樣的,都有一個懂事的孩子,但懂事的孩子,卻各有各的不開心。看到喜歡的東西不敢給家長說,更不能哭著問大人要;看到好吃好玩的,不能自己先拿,要謙讓給弟弟妹妹;看到小夥伴周末愉快玩耍的時候,卻告訴自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 不惹事生非,但是也不好惹的三大生肖!
    但是肖虎人不去招惹別人並不意味著別人不來招惹他們,只要肖虎人被無緣無故的找上麻煩,即便肖虎人不願意身處勾心鬥角的境地也絕對會進行反擊。哪怕是兩敗俱傷也不讓別人欺負了去,這就會肖虎人為人處世的風格,他們絕對不允許有人在他們頭頂上作威作福,不主動惹事並不意味著他們膽小怕事,如果有人不長眼惹怒了他們,肖虎人一定會奉陪到底,到時候,惹到肖虎人的人日子一定不好過。
  • 作為父母,既要教會孩子善良,更要培養孩子「不好惹」的性格
    這部《三十而已》,我越看越覺得是一部喚醒女性的電視劇,我們女人不僅要掙錢,還要顧家,還要照顧孩子,一方面照顧不好,都讓自己不省心。所以,我們不需要任何人的保護,我們自己就是最好的保護傘。養出一個不好惹的姑娘,才是最能讓我們做父母的放心的事情,這裡的不好惹可不是到處出去惹事,而是敢捍衛自己的尊嚴。
  • 父母把孩子養成「乖孩子」就成功了嗎?
    父母,把孩子培養成聽話的「乖孩子」,是成全了自己的控制欲,卻毒害了孩子!您是否同意這個說法?有不滿,敢於表達;被欺負,敢於反抗。這樣的孩子,在家庭中會讓父母感覺無法控制,甚至會產生挫敗感,從而生出勝負心,總是企圖在各方面贏了孩子。只要孩子稍微犯了錯,就會用打擊的話說:「誰讓你不聽我話的,活該!」
  • 把女兒養得不好惹,是家長給孩子的禮物
    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家女兒善良、溫順,殊不知教育出來的這些美好品質,卻可能變成讓孩子受到欺負的推手。保護女兒,要從把她養得&34;開始。&34;把女兒養得不好惹,是家長給孩子的禮物看過電視劇《二十不惑》的家長們或許都有所感悟:姜小果是個不好惹的女孩。
  • 把女兒養得「不好惹」,是父母給她最好的禮物,原因很少有人懂
    女兒不惹事,但也不怕事,這正是她跟老公想要女兒擁有的樣子。當然,她也受到了老師的懲罰,但是她不後悔。當然,我們不提倡以暴制暴,只不過當女孩總是遭遇不公的時候,求助家長和老師都沒有解決,自己就可以強硬起來,擺出不好惹的姿態,勇敢地反抗不公。只有自己足夠強大,別人才會被鎮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