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的寶,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孩子的打架事件,當孩子被打了,應該打回去嗎?父母正確的處理方式,將影響孩子一生。所以父母一定要教孩子正確的「還擊」。
我們先來看看一般的父母常用的幾種處理方式,你認同嗎?
第一種,教孩子一味的忍讓。當孩子委屈滿滿的跟父母說,自己被其他孩子欺負時,很多父母會跟孩子說「下次你離他遠一點,打一下也沒傷到哪裡,沒關係的」等等這樣的話。當他們再次被欺負的時候就變得茫然無措了,只能聽父母的話,每次都躲避、忍讓。久而久之欺負人的孩子更猖狂,被欺負的孩子只會任其欺負。長期被欺負的孩子心理會產生很大的陰影,慢慢的不再相信朋友也不愛社交了,遇事也很膽怯,甚至缺乏自信心。所以,家長在教孩子不惹事端做個乖孩子的同時,也要告訴他不能任由別人欺負。
第二種,家長代為出手。有些家長確認自己的孩子被打後,隨即怒髮衝冠,直接對打人的孩子拳腳相加。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一個成年人對一個孩子大打出手,這會讓雙方孩子都產生心理陰影。
第三種,一定要打回去。現在很多這樣的家長,孩子被打了,立刻就要帶著孩子打回去。這些家長其實是比較衝動缺乏思考的,完全沒有考慮後果的。首先,孩子被打了幾下,可能是孩子們之間的小打小鬧,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孩子在你的幫助下打回去了,當時是揚眉吐氣出了一口氣,但是孩子會在潛意識裡形成了「不能被欺負」的烙印,也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其次,當孩子有了「不能被欺負」的意識後,下次在和別人產生矛盾的時候,他不會考慮對方的強弱問題,可能會主動出擊,或成為欺負別人的人,或會因為對方比他強大而再次被打。
我們都知道,打回去會覺得很爽,很解氣。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
孩子弱小打不贏怎麼辦?生性溫和的孩子,不會還擊怎麼辦?會不會影響孩子的社交?等等一系列問題。
說到這裡,肯定很多人會說,忍讓也不行,打回去也不對,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其實,更重要的不是教孩子打回去,而是教給孩子擁有「還擊的智慧」。給家長了以下幾點建議:
1、評估孩子打贏的可能性
當孩子被打的時候,家長肯定是非常憤怒的,這時候我們應該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如果讓孩子打回去,首先想想:我的孩子能打贏嗎?孩子自己想打回去嗎?
這時候,家長們應該去了解事情的原委,然後請老師出面協助處理這個事件,或者和對方家長交涉。
2、評估孩子的性格
有些家長雖然很強勢,但是孩子卻是很溫和。這時候家長要求孩子打回去,孩子會無從下手。最後,孩子下次被打也不敢告訴家長。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反擊不等於懦弱,有的孩子果敢而英勇,有些孩子平和而友好。如果孩子的性格不屬於無事生非或者愛欺負人的,可以鼓勵孩子適當根據情況反擊;如果孩子平時也愛打人,那麼最好將解決辦法是交給老師或家長介入協調。
評估孩子的性格,接納孩子遵循本能。這也是父母做任何決定的基礎
3、教孩子正確的反擊
1)讓孩子懂得權利意識
當孩子被打,玩具被搶的時候。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玩具是你自己的的,你有權利決定是否給其他人玩。你的身體是你自己的,你有權利不讓他人觸摸或侵犯。
2)學會用語言恐嚇
當孩子被比自己強的孩子打時,教孩子使用嚴肅警告的言語,嗓門大一些,也是能達到震懾的效果的,尤其對那些年紀比較小的孩子,讓他們知道我是不好惹的。例如:
你在打我,我就要發火了。
你在推我,我就要告訴我老師了。
氣勢上不能讓對方覺得你好欺負,實在不行,尖叫大吼幾聲都是可以的。
3. 擇情還擊,逃跑也沒錯
如果語言威懾沒用,適時出手地反擊是可以被允許的,不過要打得過才行哦,最推薦的反擊的行為,就是——推。然後跑到安全的地方,保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4、求助老師或大人
當孩子被打時,孩子要學會求助老師,或者身邊的大人。孩子都有被欺負的時候,作為父母一定不要責罵孩子,我們應該多多理解和安撫孩子,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孩子堅強的後盾。
聰明的父母會教孩子不惹事,也會教孩子不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