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之間時常會有點小衝突。
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你覺得該怎麼辦?
據《成都商報》報導,4月24日,樂山市啟明星幼兒園選擇兩個班級,對家長做了一次小範圍的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有超過90%的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有和小夥伴起爭執或被欺負的經歷。
約60%的家長認為,如果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負,他們會讓孩子「打回去」;
有25%的家長會告訴孩子打人不對,下次不要和對方玩了;
另有15%的家長則表示不知道怎麼處理。
你怎麼看?
家長:不還手就別回來哭
樂山市民吳萍(化名)的兒子小浩今年5歲,在樂山某幼兒園讀中班。因為自己平時下班時間晚,老公生意又很忙,所以每天都是小浩的爺爺去幼兒園接孩子放學。
有一天,吳萍回家,看到小浩的脖子上有一道明顯的紅印子,問了半天,小浩才告訴媽媽,他在幼兒園跟其他小朋友爭搶滑梯,被打了。當時,小浩的爺爺高聲說道:「你應該打回去啊,你不還手,人家以後還要欺負你!」聽到這話,吳萍愣了一下。她想,不是應該教育孩子與同學和睦相處嗎?但轉念一想,孩子的爺爺說得好像也有道理,一味忍讓,可能會讓孩子更懦弱。
吳萍將這事告訴一位朋友後,這位朋友把這件事發到了多個微信群裡,引起了熱議。在多個微信群裡,主張「打回去」的家長明顯佔多數,甚至有兩位家長表示,他們讓孩學習跆拳道、空手道,就是害怕孩子從小養成懦弱的性格,容易被欺負。
小編發現,在網友的評論裡,支持打回去的家長比例很大。
老師:小夥伴間打鬧很正常
樂山市啟明星幼兒園園長楊姣認為,這次調查雖然範圍較小,但反映了一些問題,將利用家長會,和家長進行溝通。在楊姣看來,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和小夥伴發生爭吵甚至動手,都很正常,家長無需過分擔心,更不要將孩子之間的矛盾上升為家長之間的「戰爭」。孩子受欺負,一定要了先解其中的緣由,再確定應對之策。
也有家長支持老師的觀點,先搞清楚起衝突的原因,再去想辦法解決。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打回去?還是告老師?
2015年《奇葩說》也有一期類似的辯題:小朋友被欺負了,應該鼓勵打回去還是告老師?
贊成打回去的覺得:
1.不要害怕那些欺軟怕硬的人,打回去顯示你不軟弱。
2.小朋友之間打打鬧鬧沒什麼,告老師的孩子容易被認為是站在大人的隊伍裡,容易被班級裡的其他同學孤立。
3.如果老師的解決方法是各打五十大板,被欺負的小孩會覺得很冤枉,被這種不公平的對待的小朋友可能會留下比被打的肉體痛苦更嚴重的心理陰影。
贊成告訴老師的覺得:
1.雖然有些老師做的不好,可是不要放棄去告訴老師,要相信老師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2.小朋友被欺負了,也有可能是自己先撩撥的別人。自己直接打回去,萬一發生了更嚴重的意外,後悔都來不及。
3.14歲以下的小朋友是不受法律管制的,因為他們是無行為能力人,當法律缺失的時候,就需要用教育來進行引導。培養還擊的力量,也要培養孩子還擊的智慧。如果有理性的和平的解決方案,就不需要用還手的方法打回去。
專家:家長應告訴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如果教孩子一味忍讓,確實會讓孩子變得懦弱,但如果片面強調以暴制暴,孩子一旦形成習慣,會變成一個攻擊性強的兒童,這對其將來的成長,也是非常不利的。所有家長都應該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動手打人肯定是不對的,但如果確實超出了普通打鬧的範圍,家長也應該告訴孩子保護自己的方法。
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