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比教他打回去,更有效的是這麼做

2020-11-10 贏在起點能力早教中心


自從孩子們入園後,老母親們的心從未放下過。


後臺有寶媽私信君君說發現娃在幼兒園被欺負了,雖說和老師溝通過了,但也知道老師不能一直盯著,所以還是很擔心。


在孩子被打的處理方式上,家長們一般分為兩派,且各有各的道理:


1.被人打了當然要教他打回去呀,性格是從小養成的,小時候懦弱長大怎麼能剛得起來?

2.打回去未免有些粗暴,暴力不是解決事情的唯一方法,還是要教孩子溫和地處理。


究竟哪種說法更正確呢?不急,我們先來看一個實驗。



家庭心理學家傑拉德和李察曾做過一項關於兒童攻擊行為和行為強化的實驗。

他們在幼兒園共記錄了2583次孩子之間的攻擊事件,如打人、搶玩具等,實驗結果表明:


在面對攻擊時,有80%的孩子沒有選擇反擊,而是哭泣、退讓,結果則是下一次仍會被欺負。只有20%的孩子進行了反擊,他們有的反擊成功了、有的反擊失敗,也有向尋求老師和家長幫助的。
結果發現,自己反擊成功的孩子,很少再被欺負;反擊失敗的孩子,之後還會被欺負,且更頻繁。
而老師或家長的介入會讓攻擊者收斂自己的行為,或者轉移目標。


看完之後,家長們是不是覺得讓孩子打回去果然是有效的?


其實不然,讓孩子打回去在短期內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仔細想想,你的孩子就一定能打贏嗎?萬一在扭打中造成嚴重的身體傷害怎麼辦?


對於性格較為溫和的孩子來說,讓他在受到欺負時動手打回去其實有點難度。


孩子反而會因為覺得自己做不到爸爸媽媽的要求而感到自責和愧疚,下次遇到類似問題甚至不敢開口告訴爸爸媽媽了。


更何況,有些孩子在見識到暴力的力量後,會從被攻擊者轉變為攻擊者


還擊的智慧


蔡康永在《奇葩說》裡說:「我們相信還擊是必要的,相比還擊的力量,我們更要培養孩子還擊的智慧。


對此,君君十分贊同。作為家長,我們該做的是教會孩子有智慧地反擊,不是任人欺負也不是以暴制暴。


1. 建立權利意識


孩子被攻擊的時候下意識退讓,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不知道自己擁有哪些權利,對什麼事可以說不。


我們平時要注意給孩子傳遞自我權利的意識,比如:


「寶寶,這個玩具是屬於你的,你有權利決定要不要給別人玩。」

「身體是你的,別人不能隨便打你、推你知道嗎?」


只有讓孩子先明白自己有哪些權利,他才能學習如何維權。

2.語言震懾警告


幼兒園裡發生的攻擊行為大多數都不是惡意的,屬於小打小鬧的範疇。


因此可以教孩子大聲地用語言來震懾和警告欺負自己的小朋友,如:


「這個玩具是我的,你不可以隨意拿走,如果你想玩可以和我商量。」

「你走開!打人是不對的,如果你再推我,我就生氣了。」


家長和孩子可以在家裡進行演習,鼓勵孩子大聲地堅定地說出這些話,這樣才能達到震懾的效果。

3.尋求幫助


我們要告訴孩子當語言震懾沒有作用時,可以向老師求助,或者回家告訴爸爸媽媽。


上面那個實驗結果表明只有20%的孩子會選擇反擊,說明有很多孩子在受到欺負時並不懂得向老師和爸爸媽媽求助。


有時候孩子受到了欺負不會自己說出來,家長可以用聊天的方法來了解


「寶貝今天玩了哪些玩具啊,和哪個小朋友一起玩的,玩得開心嗎?」


如果孩子向你反映在幼兒園裡遭到了欺負,家長要先安撫他的情緒,然後和老師了解情況。

在處理完後,要告訴孩子,如果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要向大人求助。


4.培養孩子的體格和性格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方法,在平時我們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體格,如果孩子看上去就很強壯,別人大抵不敢去欺負他的。


在身體變強壯的過程中,孩子的心靈也會進一步強大,「沒有人可以輕易欺負我,因為我看上去很強大」,這是初步建立起來的自信。

自信樂觀的性格,讓孩子敢於對他人說不。

好的性格也能讓孩子交到很多好朋友,當他被欺負時,就有小夥伴能夠幫助他了。


孩子被欺負爸媽肯定很心疼,不過相較於讓孩子打回去,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權利、有能力反抗別人的攻擊顯得更為重要。


你家孩子有過被欺負的經歷嗎?你是怎樣解決的?


來源:贏在起點早教學園(ID:ElitebabyLand)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歡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孩子被欺負,別再教他打回去,教會孩子這樣做才是更有效
    導讀:孩子被欺負,別再教他打回去,教會孩子這樣做才是更有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被欺負,別再教他打回去,教會孩子這樣做才是更有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經常被欺負,聰明的父母都會這麼做,比「打回去」更有效
    孩子總是被欺負,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事情,而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們經常說讓我們要打回去孩子被欺負,聰明的父母往往會選擇這麼做,往往效果會更好。可是孩子說,自己告訴老師之後,老師雖然會批評那幾個孩子,但是並沒有什麼效果。久而久之亮亮也不說了,每次被別的小朋友欺負都會選擇默默忍受。而後來媽媽也說,如果別的小朋友在欺負你,那麼你就打回去。可是天性善良的亮亮,並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 當孩子被欺負時,比起直接打回去,更有效的辦法是教他這樣做
    演員秦昊因為女兒被欺負而傷心落淚,還上了熱搜。這些都不難看出,孩子是父母的底線,一旦她們的孩子被欺負,多麼溫柔軟弱的媽媽都會和你拼命。「孩子又被欺負了,一邊心疼,一邊又很生氣!」這大概是很多大人的心態。
  • 孩子被欺負,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無論什麼時間,有關孩子的新聞一出現,尤其是孩子之間出現欺凌事件,都會引起無數家長朋友們的擔憂。  01 孩子被欺負,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  看到這樣的新聞,總感覺觸目驚心,有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我兒子長大了遇到被欺負的事,我應該怎麼辦?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  捫心自問,如果不考慮對孩子是否有不利因素的影響,我第一反應肯定是讓孩子打回去,相信這也正是大多數家長的心聲。
  • 孩子被欺負了,你還在教孩子「打回去」麼?這個辦法更有效
    最近有很多父母在問「我 教孩子不打人,要排隊,要友愛分享,做個文明人。「我的孩子從來不搶別人的東西,不打人。「「可是別人的孩子總要來搶他的東西,還打他。「我的孩子不知道回擊,就讓別人搶,我該怎麼教孩子呢?」
  •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怎麼辦?高情商父母這樣做比教娃打回去更有效
    父母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教會孩子社交禮儀,讓孩子學會首先自己去解決問題,不把矛盾複雜化,有效地讓孩子避開「被欺負」的漩渦。那麼,孩子在幼兒園遭到欺負後,父母該怎麼處理呢?「告訴奶奶,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啊?」「有人打你就告老師,或者直接打回去,別害怕!」每次聽到這樣的對話,我的心裡都很不舒服。孩子們的心靈是純淨的,也是美好的,家長每天給孩子灌輸這些負能量,孩子又怎能好好地與小朋友相處呢?
  • 孩子被欺負,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
    如果你孩子,在學校總被人欺負,你跟老師說,回來還是欺負,第二天跟老師跟家長說,還是欺負,難道只能轉學嗎?其實,這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惑。孩子被欺負了,父母該怎麼辦?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肯定要打回去,孩子不能欺負別人,這是家教問題。防止孩子被欺負,也是父母要教會的問題。」
  • 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這樣做效果更好
    有一家幼兒園曾經做過小範圍的調查,發現:超過90%的家長反映,自家孩子有和小夥伴起爭執或被欺負的經歷;60%的家長表示,如果自己孩子被欺負,他們會讓孩子「打回去」;25%的家長會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叫他們不要和對方玩了;而15%的家長表示不知該怎麼處理。
  • 孩子被欺負了,你還在教孩子「打回去」麼?其實有個辦法更有效
    「孩子被欺負了」我該怎麼辦?這話題討論熱度一直在線,可是什麼樣的處理才最為妥當?最近有很多父母在問「我 教孩子不打人,要排隊,要友愛分享,做個文明人。「我的孩子從來不搶別人的東西,不打人。「「可是別人的孩子總要來搶他的東西,還打他。「我的孩子不知道回擊,就讓別人搶,我該怎麼教孩子呢?」其實孩子在「遭人欺負」時,不敢反擊或者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是很很常見的,這其中有天生的性格原因,也有後天教育不足的因素存在。
  • 當孩子被欺負時,不能一味的教孩子打回去,說這些話更重要
    ,但是從來沒有教過孩子當被欺負時應該怎麼去應對、怎麼去反抗才能保護自己。>他欺負你就打回去,他怎樣打你就怎麼樣去打他。其實這一做法是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打了,一定要教孩子打回去。我們不去欺負別人,這是我們的教養,但是也不不能被別人欺負,這是我們的能力。
  • 孩子被欺負,只教他「打回去」不是辦法,你更應該做好這四點
    很多孩子就是覺得忍一時風平浪靜,漸漸忍得誰都想欺負一把,繼而造成了心理上一輩子的陰影,而有的孩子忍無可忍,最終做出了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可是教育孩子「打回去」真的有效果嗎?可以避免孩子再次被欺負嗎?
  • 孩子被欺負,「打回去和告訴老師」都沒用,聰明爸媽這麼做
    這樣的場景,在校園中也時常發生,有些孩子就喜歡欺負弱小的同學,而且還得寸進尺。所以,不要小瞧了個別孩子的惡。作為家長,我們既要教孩子不要欺負人,但更要告訴孩子不能被別人欺負。當孩子被欺負了,切忌數落孩子,別讓孩子孤立無援,也別只說「打回去」,而是給予具體的幫助建議:1.教孩子使用語言警告威懾對方"你走開,再欺負我我就還手了""你要是這樣,我就告訴老師""住手,不然我對你不客氣"2.尋求老師以及其他大人幫助告訴孩子如果覺得應付不過來,可以告訴老師或尋求學校內其他大人幫助。
  • 孩子被欺負時,這句話比叫他「打回去」更有效
    打人的方式被孩子視為解決衝突的方式如果鼓勵孩子被打了就打回去,孩子也可能會覺得打人是解決衝突的最好手段。兩個孩子都受到嚴重身體傷害被打了打回去很可能變成一場嚴重的打架,誰能保證在這個過程中不給對方造成意外傷害呢?但讓孩子默默忍受更加錯誤。
  • 孩子被欺負,除了打回去,家長還能這麼做!
    孩子在外面被人欺負了該怎麼辦呢?打回去or告訴老師?其實,家長們還有第三條路可以走。花媽的女兒小糰子近日就因被人欺負過不敢出去玩,快看看花媽的處理措施吧。花爸的不作為讓我很生氣,其實當孩子被欺負,家長要做的首先就是去「共情」孩子的情緒!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get到了你的情緒,並且自己的恐懼、害怕是可以被理解的!「你現在可能感覺特別委屈、無辜,因為那個孩子無緣無故就打你了」「媽媽知道你現在一定很害怕,沒事媽媽會保護你。」
  • 孩子被打了,教他打回去沒用,下場會更「慘」!聰明家長這麼教
    一些性格比較強勢的家長往往會採取比較極端的方式,告訴孩子直接打回去,當然,這也是大多數家長作為父母心疼孩子的第一反應,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冷靜過後想想,這種解決辦法真的有效嗎?真的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嗎?
  • 孩子被欺負要不要打回去?知道這些,比教娃直接打回去更有效
    如果是孩子自己沒法解決的問題,比如被大人欺負了,此時家長就要出面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懷與愛,讓他們知道,任何時候,父母就是他們堅強的後盾。所以將欺負兒子的兩個媽媽關進房間裡,避開孩子,用成人的方式教訓她們。二、如果孩子是被同齡人欺負,家長該怎麼做?在綜藝節目《婆婆和媽媽》中,李晟和麥迪娜也聊到這個問題,她們堅決認為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一定要還手,而雙方長輩都不同意,認為直接走開或者告訴老師就可以了。
  • 孩子被欺負了,該讓孩子「打回去」嗎?
    隨著越來越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成為家長,大多數父母都有這樣的疑惑:我教孩子不打人,要守規則,要分享,做個文明人。我的孩子做到了。可是總有別人的孩子來搶他的東西,還打人。但是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回擊,任由別人搶,該怎麼辦?
  • 看起來怯生生的孩子,更易受欺負。不改變,教孩子打回去也沒用
    但像侄子在無緣無故被人打,或推的情況下,都不懂還手,沒有自我保護意識,是弟媳生氣的導火線。 孩子被排擠,受了欺負不懂避開和應對,這讓很多父母都非常抓狂的問題。父母恨不得把自己18般武藝武教給孩子。 但事與願違,教孩子打回去;或者教孩子不理他,都解決不了實質的問題。
  • 孩子被欺負,「打回去和告訴老師」都沒用,聰明爸媽這麼做
    所以,不要小瞧了個別孩子的惡。作為家長,我們既要教孩子不要欺負人,但更要告訴孩子不能被別人欺負。當孩子被欺負了,切忌數落孩子,別讓孩子孤立無援,也別只說「打回去」,而是給予具體的幫助建議:但有的孩子,不知悔改,告訴老師也沒多大作用,只能用&34;的方式制服。3.出手反擊&34;直接讓孩子&34;,孩子可能還是不知道怎麼做,一定要告訴孩子怎麼&34;:如揪耳朵、擰胳膊、踩腳尖、向後推……總之,要讓打人者有所畏懼,而這麼做也不會傷到要害。
  • 孩子被打時,除了教他「告訴老師」和「打回去」,更有效是這樣做
    禮貌謙讓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孩子從小就會被教育要待人和善,與人為樂。而為人父母之後,教孩子傳承與人為善的同時,也有一個問題擺在了我們的眼前:如果孩子被人打了,該怎麼辦?到底是還手還是不還手?到底是忍讓還是不忍讓。縱觀這麼多案例,我們發現,無論是告訴老師,還是還手,都是兩敗俱傷的結果,所以聰明的父母,總會有更有效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