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總在教育孩子要成為一個懂禮貌的人,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大多都停留在良好的行為舉止上,當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了怎麼辦?很多家長會讓孩子忍耐,但李玫瑾教授建議:肯定要打回去!
朋友家的孩子因為長得比較瘦小,在班級裡總有一些小朋友故意欺負她,比如抓孩子的辮子或者把她的書包扔到地上。孩子跟朋友說起的時候,朋友總說:"打架並不能解決問題,在學校裡不能惹事,忍忍就過去了。"但家長的這種退縮做法,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隱患。
不打回去的潛在隱患有哪些?
1、遭受更多的暴力
孩子被打的事情發生過一次,那麼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當孩子被別人欺負時不懂得拒絕,同時又想逃避,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被所有人欺負。到時候給孩子造成的影響無疑是非常嚴重的,輕則使孩子心理變得抑鬱,重則更會引發其他的心理疾病,讓孩子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
2、孩子會變成一個主動傷害別人的人
當孩子總是被別人打,而父母又教育他忍讓時,那麼孩子也會變成一個施暴者。他們也會用同樣的方法去對待別人,從欺負別人這件事情上獲得自信以及尊嚴,孩子小的時候尚且如此,長大之後更會因為自己的魯莽而受到法律制裁,到那時家長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3、影響親子關係
從整件事情上來看,孩子被欺負,家長的教育態度非常關鍵。如果孩子被別人打了,家長又不關心他們,只知道讓孩子忍,那麼孩子與家長之間的矛盾會變得非常大。在教育孩子時,父母應起到的是指引作用,而非幫孩子逃避,這樣只會讓親子關係慢慢破裂。
孩子在學校裡面與同學發生矛盾,這種事情是很正常的,家長應用正確的態度去看待孩子之間的矛盾。
那麼家長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呢?
1、孩子不能解決矛盾時,家長及時出面
對於絕大多數的問題,家長不應出面幫孩子解決,因為這樣只會剝奪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所以家長在適當的時候要學會放手。但有時候孩子之間的矛盾太大,他們這個年齡無法處理時,家長應及時出面,聽聽孩子怎麼說,然後再向老師了解事情真相。
2、幫助孩子學會與同學交往
同學之間之所以發生矛盾,無非是因為交流出現了問題,如果孩子可以掌握與同學交往的正確技巧,減少溝通問題,那麼也不會發生太大的矛盾。家長應告訴孩子如何發現他人身上的優點,當然如果遇到別人耍無賴時也不必逞強,可以及時尋求老師的幫助。
3、與老師保持聯繫
父母平時要與孩子的班主任時刻保持溝通,這樣便能及時知道孩子在學校的一些情況,當孩子與別人發生矛盾時,家長也能通過老師來了事情的原委,確定孩子究竟是正確的一方還是錯誤的一方。
當然與老師保持聯繫,並不意味著所有小事都要過問,比如孩子在學校裡不小心摔了一跤,這種時候家長沒必要去刻意詢問老師究竟是怎麼回事,不要因為一些小問題給老師帶去太大的壓力。
家長應用平常心看待孩子間的矛盾,一個班級那麼多孩子,有爭吵並不奇怪,只要事情沒有傷害到孩子,並不是很嚴重,那麼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自行解決。但如果事情比較嚴重,家長也要告訴孩子,如何通過合理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站在孩子身邊,為他們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