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可可好不容易適應幼兒園了,有一天媽媽去接。老師說:「今天有點小情況,要和您說下。在玩遊戲時,木木小朋友喜歡可可手裡的玩具,就去搶。搶不過來,就動手了。我們老師當時也沒看到,聽到聲音就趕緊過來了……」
老師後面說什麼,可可媽媽已經沒心聽了。她看到可可是手上又兩道抓痕,特別心疼。這已經不是可可第一次被打了。
案例二:今天是周一,幼兒園裡舉行升國旗儀式。老師們正在組織小朋友們站隊。突然豆豆哭了起來,原來是被萱寶咬了一口。
老師趕緊把兩個人拉開,拿了冰塊冷敷,減輕豆豆的疼痛。
在幼兒園裡,每周都有安全課,日常也是把安全知識滲透在方方面面的。但由於兒童年齡小,尤其是小中班,表達能力有限,產生肢體摩擦的機會太多了,真是防不勝防。發生這樣的事情以後,老師們懊惱,家長們心疼。
孩子被打了,被欺負了,應該怎麼辦呢?
1、安撫孩子
孩子心裡一定是委屈的,家長可以抱著孩子告訴他:「這不是你的錯,我知道你受委屈了。我會保護你的。」
2、聽聽老師怎麼說
最不願意看到孩子們之間有糾紛的就是幼師了,沒看好孩子,心裡挺懊惱的。孩子臉上帶傷了,我可怎麼給人家家長交代啊?
成熟的老師是這樣來處理的:
①檢查是否有傷並處理,同時安撫被打的孩子。
②通過分清責任,並請小朋友向對方道歉。
③把事實告知雙方家長並致歉,以後如何避免。
3、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沒事,小孩子之間很正常。」
很多家長在遇到孩子之間糾紛的時候,如果對方說鄰居或者認識的人,為了面子,直接就說「哎呀!沒事,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很正常。」
確實,我們也知道小孩子之間打鬧很正常。但是,我們想想如果當著孩子的面說,會有什麼後果?
孩子可能會這樣想:「我挨打了,我媽媽說是正常的!以後我和小朋友玩,是不是經常要被打?我受欺負了,媽媽也沒保護我。 」孩子會逐步喪失安全感。
4、李玫瑾教授支持孩子打回去
央視的一檔節目《開講啦》中,互動提問時,李玫瑾教授回答了一個問題「如果孩子被打,是否支持孩子打回去」時,她說:「肯定會支持孩子打回去,但是這個打回去可不是家長們理解的打回去,是有一定技巧的回擊。」
李玫瑾舉例說:她的孫女在幼兒園被打,她就告訴孫女如果再被打,她掙脫不掉,就揪他的耳朵兩邊拽,那孩子就鬆開他了。
她還說父親教了她很多防身術,比如有人摟住她,她就摁住他的手,用腳跺他的腳趾頭,這樣就不會被欺負了。
小朋友之間打打鬧鬧很正常,有的孩子表達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會以動手的形式來刷存在感。也可能是想交朋友,但是不知道如何表達。
不管是打人的還是被打的,要鼓勵孩子多與人交往,學會正確的交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