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Find心理 的第 8 次推送
很多媽媽們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孩子在學校被打了,你會不會讓TA打回去?」。
打還是不打?這是個問題。
李玫瑾教授曾說:教孩子不要欺負人,也不能被人欺負。這是一個家教問題。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負比你弱的。
李玫瑾孫女在上幼兒園時被同班的一位小男孩以「抱起來摔下去」的方式導致磕到桌子上弄傷了。
她告訴孫女:「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如果對方再抱起你,你掙脫不掉,就用力揪他耳朵.....對方感到疼時,自然就放手了」。
同時,她還指出:要增強體格,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一定要有體育鍛鍊。有運動,就有爆發力。有爆發力,就不容易被欺負。"
同濟大學教授、教育學專家於雪梅也認同這種教育觀。「打回去」不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而是教育孩子是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而且在幼兒園階段,孩子本身還比較小,即使「打回去」也不會特別極端。
一位爸爸興致勃勃地去觀摩女兒排練芭蕾舞,卻意外地發現有個小女孩壞笑著故意踩了一下自己女兒,然後用力地把女兒推倒在地。
而這時候,老師回過頭來,卻只是提醒他女兒要站穩,女兒委屈,那個推人的小女孩則回以得逞挑釁的眼神。
回家路上,爸爸和女兒聊天,得知女兒經常被打後,驚訝地問女兒為何不還手?卻得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回答,女兒說:「因為你不讓。」
女兒說:「你說的儘量通過交流來解決。」爸爸愣住,啞口無言。然後教孩子:「再遇到這樣的問題,你要用暴力還擊!」
接著這位爸爸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式,細緻的告訴孩子還擊所需要的動作技巧:
所以,後來當壞女孩在演出時再使壞時,他女兒將人背肩摔,然後繼續淡定地跳舞。
所以我們告訴孩子自我保護的時候,要細緻到動作,清晰的演示給孩子看:擋住頭臉,推開對方的手,別讓他靠近,覺得太疼就尋求老師幫助。
首先,被欺負這件事兒可大可小,孩子間的玩耍拉扯,前腳打後腳和,剛打完架,馬上又可以玩成一團。
孩子放學回家後狀態很好,對幼兒園和小朋友也沒有表現出大的牴觸情緒,那麼家長完全可以私下向老師了解情況,然後配合引導孩子們自己道歉解決。
記住,一定不要把事情上升到雙方父母甚至與園方之間的爭執和矛盾。
如果父母表現的很緊張,這樣容易讓孩子覺得發生了什麼大事情,容易跟著爸爸媽媽一起緊張或焦慮。
可以選擇孩子在輕鬆、自然的心情和環境下詢問情況。如果選擇在孩子哭鬧、或者玩的忘乎所以的時候詢問,孩子的回答往往真實性不高。
孩子表達能力有限,有些委屈無法說出來,在孩子選擇沉默的情況下,就需要家長對孩子多了解、多觀察。
比如,
1、孩子突然變得很膽小,拒絕其他小朋友靠近自己;
2、老做噩夢,夜裡哭鬧;
3、貼身物品損壞或丟失;
一旦發現以上反常行為,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及時深入了解並做出反應,以免日後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
有一句話這樣說:「不傷人是一種教養,但不被別人傷害是一種氣場。」
身為家長,我們不可能時刻守護在孩子身邊,但是我們有責任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專家及心理諮詢師的5個建議,不妨來看看。
孩子被攻擊時下意識退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知道自己權利的界限在哪裡。
父母在平時的引導中,可以多傳遞自我權利的意識,比如告訴他:
玩具是你的,你有權利決定要不要給別人玩。
身體是你的,不要讓其他人隨意觸摸和侵犯。
只有讓孩子先懂得認知權利的界限,他才能學習如何維權。
教孩子使用嚴肅警告的言語,也是能達到震懾的效果的,特別是對於四五歲的孩子,要讓他們知道「這個孩子不好惹」。
比如:
住手!不許你這樣!這是我的玩具!
你走開!你再推我我就生氣了!
如果語言威懾沒用,適時出手地反擊是可以被允許的,但要「打得過才行」,最推薦的反擊行為,就是——推。
推打人的孩子,讓他停止攻擊行為。當然,逃跑也是英雄,保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當孩子還擊時,我們應該強調的是分寸,哪些地方不能打;當孩子不還手時,我們需要了解他不還手的原因。不要覺得他吃虧了沒用,而是接納他的情緒。
這個為什麼很重要,因為這種共情會讓孩子更有底氣。而在這個基礎上,孩子才會慢慢衍生出自己的氣場:我不愛動手,並不代表我就會被隨意欺負。就算你比我強,我也不怕你!
所以,我們需要告訴孩子:
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尊重精神和肉體的第一意願,不害怕地反抗;
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披好你的鎧甲,讓他們無處可攻;
如果有人打你,你也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讓人得逞,但也不讓人受傷。
有效停止被欺負的行為除了反擊外,藉助外力幫忙也是很有用的。
你可以教孩子及時求助老師或父母,甚至或者對方孩子的家長,這個時候,能順暢地表達就很重要。
凡凡有話說:
我們的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多一些經歷對於孩子的身心成長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培養他們學會獨立面對人與事的能力,給孩子多一些自己交朋友,自己處理問題的機會會更加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當然,還要告訴他們,當你受傷、無助的時候,爸爸媽媽永遠是你們背後最堅強的後盾。
你的孩子有被欺負過的經歷嗎?是怎麼處理的呢?
歡迎在評論區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處理方式,讓大家學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