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電影《少年的你》和《悲傷逆流成河》看到老母親是既難過又害怕呀……
神獸重返校園,爹娘歡送,喜笑顏開,然而哪個老母親不是口是心非嘴上說解放,身體很誠實一會兒掏出手機看一下老師有沒有發來最新的動態分享。
畢竟這回返園,每個孩子都在家「獨霸」或被全家「呵護」了長達小半年的時間,孩子能適應嗎?會不會社交能力退化?萬一被欺負被打了,該怎麼辦?
孩子在學校被打了怎麼辦?很多父母會說:「當然是打回去啊!」但是,你讓一個被打了的孩子打回去,他能打的贏嗎?比起打回去,更好地應該是教會孩子:如何有效的面對被打這件事,並且預防自己以後被打。
我會這樣跟孩子說:
1、你可以大聲地用語言震懾對方,比如:你再推我,我就要生氣了!
2、如果對方還是動手,你可以適當地還擊;
3、記住打不過就跑,保護自己最重要。
最後一點,要讓孩子知道不論被打得疼不疼,都要及時地告訴父母或者是老師。他們永遠是你最強有力的後盾。
當然,關於打人的問題,其實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情不同,每次發生衝突的原因和場景不同,所以沒有四海八荒通用的答案。
孩子的衝突,父母別過多幹涉
在沒有肢體衝突的情況下,哪怕在家長眼裡看到了「不平等」,只要孩子願意繼續參與活動,家長不用過度參與和庇護。
1、等回來後可以跟孩子聊聊他的感受。
2、讓孩子知道必要的社交規則,有利於他們避開使用武力去解決問題。
比如「東西誰先拿的誰使用」「沒經過使用者同意不可以爭搶」「不可以動手」等。
3、告訴孩子,如果你不想跟對方玩,可以選擇說不。如果是對方違反了規則,你也可以勇敢的說出來,堅持原則。
不用擔心孩子總吃虧
有很多父母擔心自家娃太慫,不敢還手被人欺負了。其實孩子有沒有受欺負,不應該由我們來判斷,而應該交給孩子自己。如果自家娃沒有被打後產生委屈、害怕或發怒的情緒,家長沒必要刻意引導孩子,說些「你怎麼不還手,怎麼老讓人欺負」這樣的話,對孩子的心理暗示很不好。
如果孩子真的被欺負了
如果出現了偶發的肢體衝突,自己的孩子被打了,並且沒有回擊:
1、首先要讓孩子聽到我們鎮定的語氣,讓孩子真實地感受到:這件事沒那麼可怕,我們可以一起解決。
2、父母在現場的話,幫助孩子爭取到打人一方的道歉,當然是要有禮貌的態度。
3、不在現場的,要先了解事情的真實經過,聽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不要指責孩子懦弱膽小,對於為什麼不還手這個問題,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許是經過了思考後,判斷對方過於強壯,自己打不過,這是孩子選擇了當下保護自己的最好的方式。
轉自:https://www.shudaibaby.com/show-135-71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