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9年高考結束已經三天,苦讀十二年的小夥伴們終於可以喘口氣啦!預祝大家度過一個輕鬆愉快的暑假。
高考結束後,網上不少小夥伴在大呼:今年高考出題太難了!數學名師葛軍老師還因此上了熱搜。
語文試卷中,爭議最大的就是全國一卷和北京卷中的詩歌鑑賞。很多小夥伴在閱讀題幹的時候就嚇懵了:題畫詩?陳與義?
其實題畫詩在中小學階段雖然少見,但其實並不陌生。大家是否還記得小學時學過王維的那首《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是了,這就是一首題畫詩。所以小夥伴們不要看到題目就嚇到了,題畫詩其實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題材。
再說作者,高中階段老師教我們的一個重要的詩歌賞析手段就是知人論世。所以高考詩歌鑑賞通常以名家的非名篇詩歌作為考題。如今年的全國卷三卷選取了劉禹錫的《插田歌》,江蘇卷選取了韓愈的《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
陳與義的詩歌在中小學課本中的確少見,所以小夥伴們對他不如高岑王孟那麼熟悉也很正常。但是只要同學們認真閱讀了詩歌就會發現,就算是對作者不熟悉也不影響對詩歌的理解。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一起來賞析全國一卷中陳與義《題許道寧畫》:
滿眼長江水,蒼然何郡山。向來萬裡意,今在一窗間。眾木俱含晚,孤雲遂不還。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
這是一首五律,詩歌的主要元素是畫中之山水。
首聯寫畫中山水的特點:入目之間皆是滾滾東流的長江之水,鏡頭拉遠,那重重青山是多麼蒼翠,多麼渺遠。「滿眼」寫出了江水勢頭的浩大與江水在畫中所佔篇幅之大。「蒼然」寫出了青山的蒼翠與渺遠。
頷聯讚嘆畫作之精妙:一直以來山水渺遠的意境難以體會,眼前的這幅畫只有一扇窗子那麼大的尺寸,卻將萬裡山水展現於眼前。
(很明顯,選擇題中的C選項是錯誤的。「一窗間」是說山水畫的尺寸,而不是隔著窗子欣賞畫作。大家要結合上下文理解詩歌,不要望文生義。)
頸聯具體寫到蒼茫暮色中的樹木與浮雲,也蘊含了欣賞者的主觀感受:暮色蒼茫中,連林間的樹木也含著晚意。一個「含」字用得極其精當,畫師配色之精妙,使每根樹木都給人一種夜晚即將來臨的感覺。抬眼望去,天上飄著一片浮雲,它似乎也為這暮色下的山水美景而流連忘返。雲的流連也是作者的流連,說明作者沉迷於畫中,久久不忍離去。
尾聯讚嘆畫中蘊含著無窮無盡的意義,不能用言語道出:這幅畫中蘊含著更加絕妙的詩句,但我吟來吟去也覺得自己的詩並沒有曲盡畫中之意。這是作者謙稱自己的學力淺薄,襯託畫師技術之高超與畫中山水景物之絕妙。與陶淵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的來說,這首題畫詩寫景兼抒情,並未刻意進行雕琢,卻能夠於簡淡中見新奇。首頷二聯重在寫景,寫出了江水的浩大,樹木的蒼翠和畫中意境的幽遠。頸尾二聯重在抒情,抒作者流連畫中,悠閒自得之情,同時讚嘆畫師技術的精妙。
資料小連結: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人。宋詩代表作家,江西詩派「三宗」之一。陳與義作詩初法黃庭堅、陳師道,後法杜甫,最終擺脫前人藩籬自成一家。宋末方回將杜甫稱為江西詩派之祖,將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並稱為詩派「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