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詞賞析,陳與義再度入選,《題許道寧畫》難理解嗎

2020-12-12 史談天下

高考詩詞賞析,陳與義再度入選,《題許道寧畫》難理解嗎

詩詞隨著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因為風格的不同,衍生了許多派別,在北宋時期,有一個著名的詩派,叫做「江西詩派」,這個詩派有「一祖三宗」,由前到後分別是杜甫、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今天要介紹的是三宗之一的陳與義。

陳與義處於北宋、南宋之間,兩朝為官,他在宦途的名氣不大,但是詩文一道,成就卻非常之高,沉穩工整,抑揚頓挫,有杜甫之風,在前幾年的高考語文卷中,便考過他的《尋詩兩絕句》,而在結束不久的高考語文全國卷中,又選了一首他的詩作。

此次的高考賞析是陳與義的《題許道寧畫》,是一首五言律詩,那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這首詩是否很難理解:

滿眼長江水,蒼然何郡山?

向來萬裡意,今在一窗間。

眾木俱含晚,孤雲遂不還。

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

首先筆者大概梳理一下詩的大概意思,滿眼都是滾滾的長江水,蒼翠的山嵐是屬何處?向來浩瀚萬裡的山水景色,渺遠意境,今日只在一窗之間便可領略。樹木都蘊含著夜色,孤獨的暮色昏雲,還未歸去,最後一句,就是說自己的詩句不能表達畫作的美。

這首詩通篇白描卻不失生動,言簡意賅,平白樸實,無生僻字、無晦澀典,工整自然,一氣呵成,仿佛許道寧的畫通過作者的描寫,浮現在眼前。雖說如此,但對於不是專門研讀古文詩詞的讀者來說,這首詩還是有兩處比較難理解的地方,而這兩處就成為了這次的考點。

第一處是「今在一窗間」,試卷有一個選擇題選項,解釋這句詩的意思為「透過一扇小窗遠距離欣賞這幅畫作」,筆者認為,這句詩要結合前半句來看,作者想以「萬裡意」與「一窗間」的對比來烘託畫作的靈動。因此「窗」可以看做是一個範圍尺寸,像如今所說的一平方米一般,陳與義想要表達的,就是萬裡河山在一窗的範圍內便展現的淋漓盡致。

第二處就是最後一句,上文已經大概詮釋,筆者看來,這裡是作者感嘆畫作的美,但如果再用畫作之中的景物來形容,難以落入俗套,因此作者用「吟斷不相關」來表示,吟斷就是指陳與義絞盡腦汁想出、吟出的詩句,都很難表達畫作之美,整句的意思就是:「這幅畫蘊含著優美的詩意,但是他無論如何也表達不出。」從這種角度形容畫作之美,不落巢窠。理解了這兩處難點,這首詩的賞析就非常容易入手了。

相關焦點

  • 高考又見陳與義:2019年高考詩歌鑑賞題《題許道寧畫》簡析
    陳半丁《題許道寧畫》詩意圖局部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河南洛陽人,兩宋間傑出詩人。2014年高考語文(山東卷)詩歌鑑賞曾考過他的《尋詩兩絕句》。剛剛結束的2019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一又考查了他的另一首詩《題許道寧畫》。這首題畫詩出自陳與義《簡齋集》卷九,是為北宋畫家許道寧畫所題。原畫廢存不可考,但有今人陳半丁據此詩創作的詩意畫存世(見題圖)。原詩為:滿眼長江水,蒼然何郡山。向來萬裡意,今在一窗間。
  • 2019年高考,陳與義又雙叒叕火了,《題許道寧畫》賞析
    再說作者,高中階段老師教我們的一個重要的詩歌賞析手段就是知人論世。所以高考詩歌鑑賞通常以名家的非名篇詩歌作為考題。如今年的全國卷三卷選取了劉禹錫的《插田歌》,江蘇卷選取了韓愈的《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
  • 這次高考古詩閱讀題太難了!是一首題在畫上的詩,命題老師真會選
    每年6月7,8號的高考都會引起全民高度關注,而每一年議論最多的卻仍是高考作文題。畢竟對於大多數過來人來說,考卷上唯一看得懂的也就只有這個。而對於古代的詩人來說,最難中的不是進士、最難進的不是《唐詩三百首》、最難入選的不是宋詞十大金典,而是高考古詩閱讀賞析題。
  • 陳與義是誰?語文高考題找這麼冷門的詩人和詩作,究竟有無意義?
    拿今年的高考語文古詩閱讀題來說,有網友就質疑了:把題目設置的如此冷門就算是提高難度嗎?這是不是有點太難為孩子們呢?挖空心思找這麼偏門的古詩作高考題,有多少意義?今年的高考古詩閱讀題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一首題畫詩《題許道寧畫》。很多考生直呼:這也太偏門了!
  • 「詩俊」陳與義十首經典詩詞,唯美感傷,道盡故國情懷
    2019年的高考語文試卷中,有一道古詩閱讀題,選的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一首詩《題許道寧畫》。結束之後,很多人都說怎麼如此冷門的詩人會出現在高考試卷上?也對陳與義產生了一些關注。其實陳與義並不冷門,只是相比其他大詩人、大詞人而言,他的知名度小了一些,但這並不能影響他的個人成就。
  • 「創作開運禮」2020高考:回歸高考真題,掌握詩歌鑑賞的景與情
    2020高考:回歸高考真題,掌握詩歌鑑賞的景與情高考詩歌備考,如果能夠懂景賞景悟情,高考詩歌得高分就難度不大。2019年高考全國卷與地方卷客觀選擇題側重於逐句解讀,鑑賞寫景手法,分析景與情的關係,主觀題常規題與創新題都側重於用詩歌情感分析意象、名句、語言。詩歌賞析,抓住了景,找全了情,就抓住了詩歌賞析的牛鼻子。高考真題實戰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
  • 陳與義《春寒》詩賞析
    ——宋·陳與義《春寒》賞析春寒宋·陳與義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陳與義是兩宋之交的一位詩人,詩作細膩,自出機杼,意境深遠,晚年之作頗有老杜之風,在詩壇自成一家,頗負盛名。如果大家留心的話,陳與義就出現在2020年的高考語文全國卷的詩歌鑑賞題中。主要考察的是學生體味作者觀摩畫作,想像畫卷內容的能力。提醒我們在詩歌鑑賞時要做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同時也得注意「此山非彼山,此水非彼水」。
  • 陳與義的詩有哪些?陳與義的詩詞全集44首
    宋代詩人陳與義,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
  • 陳與義的八首詩詞,寫盡生活和興衰,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漢族人,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陳與義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黃庭堅素有「一祖三宗」之稱。
  • 北京高考語文試卷詩歌閱讀,兩道送分題,一道難題,看你會不會做
    宋代詩人陳與義應該是今年高考語文試卷上的最大贏家了,全國Ⅰ卷的詩歌閱讀出了他的《題許道寧畫》,北京卷從他的《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中選了兩首。看了北京高考語文試卷詩歌閱讀,我覺得還是比較簡單的,除了有一個選擇題具有迷惑性,另外一道選擇題和簡答題簡直就是送分題。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
  • 宋代陳與義《臨江仙》詞,杏花疏影,往事如夢
    宋詩群體江西詩派有著「一祖三宗」之說,即一「祖」杜甫,三「宗」黃庭堅、陳師道和陳與義,指的是江西詩派在詩歌創作上所尊崇的幾位詩人。今天就來分享一首它的三「宗」之一陳與義的詞,我個人感覺其造詣頗高,當屬一流佳作。
  • 古代歷史,洛中八俊陳與義,客子光陰詩卷裡
    大家好,給大家推薦洛中八俊陳與義。相對官場生涯,作為詩人的陳與義,似乎更有作為,對後人的影響更大,可以說,陳與義一生的主要貢獻應該在詩詞方面。錢錘書先生曾評說陳與義是北宋南宋之交「最傑出的詩人」。陳與義年輕時詩文俱佳,早有文名,同輩都不敢與他比。
  • 宋·陳與義《臨江仙》賞析
    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登上舍甲科。授開德府教授,累遷太學博士。南渡後,召為兵部員外郎、翰林學士、知制誥,官至參知政事。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餘首,卻別具風格,尤近於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 陳與義性格沉穩,不苟言笑,待人接物謙虛謹慎。
  • 2019高考語文詩歌閱讀深度解析,滿滿的乾貨在這裡……
    高考語文訓練營——詩詞閱讀之一(全國一卷)如果我們對詩歌的審美只有文字的一半,那我們鑑賞的水準也就可想而知了,換句話說我們對詩詞的理解也是不全面的,也就是說詩詞並不是你想怎麼讀都可以的,當然自娛自樂隨你怎麼樣都沒問題,但對於嚴肅的學術問題而言我們還是必須要做到嚴謹的。高考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講,要想提高詩詞鑑賞能力,掌握正確的基礎方法還是非常必要的。
  • 破解高考詩歌鑑賞之道
    高考是選拔性的考試。具體到語文這門學科,該科體型相對穩定。那麼,在眾多的體型中,哪種體型體現了它的選拔性呢?從最近幾年的高考來看。詩歌鑑賞成為一道分水嶺。這也很容易理解,因為詩,它既是文言,又是文言的凝練,等於說是難上加難。從高考反饋的情況看,詩歌得分率普遍不高。
  • 《贈別鄭煉赴襄陽》:2020新高考1卷(山東卷)詩歌鑑賞命題解析
    2020年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出了5套,分別是全國卷一、二、三,新高考一(山東用),新高考二(海南用)。另5套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5省市自主命題。杜甫的《贈別鄭煉赴襄陽》是新高考一(山東卷)的古詩鑑賞材料。下面就命題情況做一下簡單分析。
  • 中高考之詩詞鑑賞應試寶典
    詩詞鑑賞是中高考閱讀理解的第一道難關,同學們在遇到這道題的時候往往會有一種,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還有就是言不由衷,筆不由意,總是答不出自己心裡的感覺,以致在這第一道關卡上便銳氣大挫!我們在考試過程中,尤其是面對古詩文、現代文、作文等這樣的高難度考題時,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打敗自己,克服畏難心理,否則你在面對這些題目的時候已經在氣勢上輸了一陣了,正所謂考場如戰場嘛!
  • 吟著詩詞去旅行-雪景詩詞名句賞析二
    詩詞賞析: 首句寫終南山高聳入雲,表達了作者的凌雲壯志。 詩詞賞析: 覺衾寒窗明,而知有雪,聞折竹之聲,而知雪重,寫來曲折有致,構思巧妙,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