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詞賞析,陳與義再度入選,《題許道寧畫》難理解嗎
詩詞隨著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因為風格的不同,衍生了許多派別,在北宋時期,有一個著名的詩派,叫做「江西詩派」,這個詩派有「一祖三宗」,由前到後分別是杜甫、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今天要介紹的是三宗之一的陳與義。
陳與義處於北宋、南宋之間,兩朝為官,他在宦途的名氣不大,但是詩文一道,成就卻非常之高,沉穩工整,抑揚頓挫,有杜甫之風,在前幾年的高考語文卷中,便考過他的《尋詩兩絕句》,而在結束不久的高考語文全國卷中,又選了一首他的詩作。
此次的高考賞析是陳與義的《題許道寧畫》,是一首五言律詩,那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這首詩是否很難理解:
滿眼長江水,蒼然何郡山?
向來萬裡意,今在一窗間。
眾木俱含晚,孤雲遂不還。
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
首先筆者大概梳理一下詩的大概意思,滿眼都是滾滾的長江水,蒼翠的山嵐是屬何處?向來浩瀚萬裡的山水景色,渺遠意境,今日只在一窗之間便可領略。樹木都蘊含著夜色,孤獨的暮色昏雲,還未歸去,最後一句,就是說自己的詩句不能表達畫作的美。
這首詩通篇白描卻不失生動,言簡意賅,平白樸實,無生僻字、無晦澀典,工整自然,一氣呵成,仿佛許道寧的畫通過作者的描寫,浮現在眼前。雖說如此,但對於不是專門研讀古文詩詞的讀者來說,這首詩還是有兩處比較難理解的地方,而這兩處就成為了這次的考點。
第一處是「今在一窗間」,試卷有一個選擇題選項,解釋這句詩的意思為「透過一扇小窗遠距離欣賞這幅畫作」,筆者認為,這句詩要結合前半句來看,作者想以「萬裡意」與「一窗間」的對比來烘託畫作的靈動。因此「窗」可以看做是一個範圍尺寸,像如今所說的一平方米一般,陳與義想要表達的,就是萬裡河山在一窗的範圍內便展現的淋漓盡致。
第二處就是最後一句,上文已經大概詮釋,筆者看來,這裡是作者感嘆畫作的美,但如果再用畫作之中的景物來形容,難以落入俗套,因此作者用「吟斷不相關」來表示,吟斷就是指陳與義絞盡腦汁想出、吟出的詩句,都很難表達畫作之美,整句的意思就是:「這幅畫蘊含著優美的詩意,但是他無論如何也表達不出。」從這種角度形容畫作之美,不落巢窠。理解了這兩處難點,這首詩的賞析就非常容易入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