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7,8號的高考都會引起全民高度關注,而每一年議論最多的卻仍是高考作文題。畢竟對於大多數過來人來說,考卷上唯一看得懂的也就只有這個。而對於古代的詩人來說,最難中的不是進士、最難進的不是《唐詩三百首》、最難入選的不是宋詞十大金典,而是高考古詩閱讀賞析題。
18年入選的是幸運兒詩鬼李賀,17年入選的是「唐宋八大家」歐陽修,一個是中唐著名浪漫主義詩人,一個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對於廣大考生來說,這是古詩賞析題最正常的打開方式。但是今年入選的卻是北宋文人陳與義,論起名氣來說與前兩位可當真是遜色不少,不少同學看了這首詩都大呼:太難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陳與義是何方神聖。
陳與義字去非,是我國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餘首,但卻寫得一手好詩,這在宋朝是不多見的。其詩別具一格,語意超絕,自然渾成,《登嶽陽樓》、《巴丘書事》、《除夜》等都是宋詩中的佳作,後世不少人更認為他的七律可與杜甫相媲美。本次高考古詩賞析考的是他的詩作《題許道寧畫》,這可是一首宋詩中被忽視的經典 ,只能說命題老師真會選!
《題許道寧畫》宋.陳與義滿眼長江水,蒼然何郡山?向來萬裡意,今在一窗間。眾木俱含晚,孤雲遂不還。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
從詩的題目上看,這是一首題畫詩,陳與義賞析的是許道寧的畫。許道寧被認為是繼李成、範寬之後山水畫第一人,黃庭堅也對他的畫極為讚賞,作為黃庭堅「小迷弟」的陳與義,當然也要贊一贊。
這首題畫詩寫景兼抒情,你不會感覺到詩中作者的刻意推敲,但全詩卻但中透著新奇。一二句道出山水是這幅畫的主角,特別是江水,佔據了畫面上的C位,於是便有「滿眼長江水」一說,再加上一句反問,直接表達出了對畫中蒼鬱浩渺山水的感嘆。
三四兩句是頗為難解的一句,在這次考試的一個錯誤選項中對這句的理解是:透過一扇小窗欣賞畫作,希望考生們沒有選這一項。其實詩人的意思是:你畫中那遼闊萬裡的意境,我在距離畫作一窗之距就已領略到了。這一句體現的是畫的神韻。
五、六兩句寫夕陽下的樹林,樹木在暮色中更顯蒼茫,傍晚還不還的一片孤雲,一幅寫意的山水畫是不是就浮現在眼前了呢?最後兩句「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面對這樣的畫作,詩人有了「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之感,可謂「畫中有詩」。
這首五言律詩格調清婉,不但將畫中的江水、郡山、樹木、孤雲一一點明,也道出了自己的讚美之情,是寓情於景的佳作。這首題在畫上的詩,難倒了不少同學,大家可以把全國一卷的這道賞析題找出來試試看,看自己能得幾分呢?歡迎一起討論!